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44.15KB ,
资源ID:159369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936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0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作业训练0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解析版).docx

1、卷0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樟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有“隐民”、“私属徒”、“宾萌”和“族属”之类的称呼。其中“隐民”和“私属徒”是隐匿托庇于贵族豪总之家的隐庇户,即依附农民。“宾萌”指外来依附农民

2、,与后来的隶农类似。上述称呼的依附户虽然还要经受超经济的剥削,但有权支配部分收获物。材料反映出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正式确立C赋税制度发生变化D封建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2以诗经中的词句互相酬答,是春秋时期各国往来的通例。当时诸国往来,每逢外交场合甚至作战,都会互引诗经作为风雅明礼的表现,而瞠目以对、不知所云者则被视为粗鄙无文。据此可知,当时A诗经是维系秩序的纽带B儒家思想最具社会影响力C华夏文化认同意识较强D“百家争鸣”影响社会政治3资治通鉴记载:“秦被甲百余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内容是A连坐法

3、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4国语齐语记载:“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勿使杂处,杂处则其事易。”该史料反映出当时A工官工场居经济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已成为主要经济形态C四民阶层等级尊卑的确立D职业分管贯穿于国家治理之中5楚国的先君鬻熊,在商衰周兴时,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受到周王室的重视,给予了“子”的封号,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桓王不许,熊通闻之,怒曰:“吾先人熊鬻,有辅导二王之劳,仅封微国,远在荆山,今地辟民众,蛮夷莫不臣服,而王不加位,是无赏也;郑人射王肩,而王不能讨,是无罚也。无赏无罚,何以为王?由此可知()A楚国在军

4、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B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C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D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受到挑战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什伍连坐D焚烧诗书8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废沟洫”C“尽地力”D“相地而衰征”9战国时期,养牛业发展迅速,各国对牛的饲养十分重视,出现了

5、一批专门放牧牛的人。如左传记载:放牛则有专门放牧的奴隶。这表明战国时期A重农抑商推动了农业动力革命B农牧业的商品化趋势明显加强C奴隶集体劳作方式仍然占主导D耕作方式变迁影响农牧业发展10司马迁作史记追述夏、商、周、秦的先祖,最后归之于黄帝;西汉文学家刘向作高祖颂也采取同样的做法使刘邦的先祖追溯到了黄帝。他们的做法A旨在加强刘汉政权的合法性B现西汉黄老治国的核心思想C反映出对现实政治状况不满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观念的强化11宣公十一年冬季,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灭陈置“县”,将陈国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但此举遭到了楚大夫申叔时从道德层面的批判,楚大夫申叔时劝楚庄王尊周礼,于是楚庄王“乃复封陈”,中止

6、了陈县的设立。据此可知,该时期A楚庄王推行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B周礼有效规范了诸侯国间的关系C县制成为诸侯国扩张的主要形式D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12西汉刘向认为:“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材料表明A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B春秋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C春秋时期宗法制已遭到破坏D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13鲁国在鲁宜公十五年实行“初税亩”。如表是春秋三传对其做的解读,三者皆认为鲁国的“初税亩”春秋三传对“初税亩”的注解谷粱传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公羊传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左传以丰财也A确立了什一税原则B增加了

7、国家财政收入C催生了土地私有制D建立了中国税收制度14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日*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家主张按法律进行惩罚,辅助礼制B法家主张发展经济,富国强兵.C法家主张君主专制,尊主卑臣D法家提倡重农,抑制工商15楚国立国三百余年来,疆域不小,贵族众多,这些贵族常常侵吞国家土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但在面对外敌时却袖手旁观。因此,楚武王(BC740-BC690)在位时直接任命县级督抚,县内土地和人民都归国家管理。楚武王此举

8、意在A彰显君主专制B缓和当时社会矛盾C加强中央权力D调整中央行政制度16中国古代,儒家注重道德自律,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治国的出发点;道家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主张从自然规律中汲取治国的智慧;而法家则更注重于制度规范,以法的严密强化为治理的出发点。三者治国思想体现的核心精神是A强调德治,平易亲近B温和调节与冷酷强制相结合C切合人事,实用理性D自然探索和社会实践相促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园,以私人学者的身份主持学园进行讲学,传授自己的思想。学园在“三艺”课程,即文法、修辞学、

9、逻辑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园讲课方式是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在共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辩论、讨论,使学生明白道理,获得知识。柏拉图在学园中对于学术思想也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允许不同的思想存在。柏拉图在讲学的同时著书立说,如理想国法律篇等都是在学园时期写成的。学园的目的就是要为城邦培养政治人才,讲述治国术,追求“理想国”的实现。学园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亚里士多德、立体几何的创始人泰阿泰德等。雅典学园成为当时希腊世界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被后人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并对中世纪大学和近代大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摘编自覃昕柏拉图学院钩沉材料二 始建于公元前374年齐

10、桓公田午时期的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稷下学宫通过优厚的俸禄和待遇招揽天下有识之士,承担当时齐国君主政治智囊团的角色。游学是稷下学宫独特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教师可以在稷下自由招生讲学.稷下学宫还定期举行讲演、讨论、辩论之类的学术交流会。稷下学宫的先生还纷纷著书立说,著作颇丰,例如管子荀子等三百余篇,分属儒、道、阴阳、法诸家.稷下学宫培育出了淳于髡、邹衍、荀子等一大批集大成式的学派代表人物和思想家,为战国思想学术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摘编自王志民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学园与稷下学宫

11、在办学方面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商鞅变法前,秦人的典籍中几乎找不到“德”“仁”“义”一类字眼,而多的是“吉凶”“祸福”“利害”等概念。商鞅反对以“礼义”治国,以“霸道”说孝公,提出强化君主集权、厉行法治、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等功利主义理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他利用秦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进而建立君主的绝对权成和崭新的宗法秩序。据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順应与整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

12、改革的策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的改革策略。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春秋战国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团组织辩论会,主题是“先秦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序号主张来源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班也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3“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论语为政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有之谓

13、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易经6“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7苟日新,日日断,又日新”礼记.大学8“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请你作为正方或反方的代表,从表格中提取至少2则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融合关联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参考答案1D【详解】依据材料“隐民”和“私属徒”是隐匿托庇于贵族豪总之家的隐庇户,即依附农民有权支配部分收获物,可知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故选D;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排除A、B;材料没有反映赋税制度变化,排除C。2C【详解】诗经内容关于西周的文化,春秋时期各国在不同场合以引用诗经为荣,

14、不知诗经者往往被鄙夷,这说明当时周文化得到了认同,C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诗经并不能维系秩序,排除A;B表述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排除;D与题无关,排除。3B【详解】“秦被甲百余万”“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反映了秦军英勇作战的情景,这反映了秦国实行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故选B;连坐法是司法方面的措施,排除A;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D。【点睛】4D【详解】根据材料“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勿使杂处,杂处则其事易”可知,材料反映四民分业分居,有利于治国安民,这一做法贯穿于国家治理之中

15、,所以D正确;材料强调四民分业分居,并不能体现“工官工场居经济主导地位”和“小农经济已成为主要经济形态”,所以AB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四民阶层等级尊卑”,所以C错误。5D【详解】楚国的封号与其国力不相称,“今地辟民众,蛮夷莫不臣服”,楚王要求周天子提高其爵位,造拒后,斥责周天子“无赏无罚,何以为王”,以及“郑人射王肩”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威下降,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受到挑战,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步及“问鼎中原”的信息,排除A;根据“今地辟民众,蛮夷莫不臣服”可知,楚国具有一定的实力,并非夜郎自大,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周楚两国征战的信息,排除C。6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

16、在国有土地上耕作的奴隶生产积极性低,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劳动积极性很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C项错误;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并非实质问题,D项错误。7C【详解】由材料“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可知,秦人怕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故人情显得特别淡薄,C正确;奖励军功、奖励耕织、焚烧诗书都不会使人际关系变得淡薄,排除A、B、D。8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D项

17、正确;“为田开阡陌封疆”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不是最早动摇井田制的措施,A项不符合题意;“废沟洫”“尽地力”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的内容,较管仲改革要晚一些,BC两项不符合题意。9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随着铁型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各诸侯国重视牛的饲养,专业牧牛人出现和养牛业的迅速发展等,表明当时耕作方式变迁影响农牧业发展,D项正确;农业动力革命即牛耕的使用并非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A项错误;农牧业商品化趋势加强在材料中并未体现,B项错误;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生产逐渐代替奴隶集体劳动成为主要劳作方式,C项错误。10D【详解】据材料,司马迁和刘向追祖溯源的做法,有利于使传说中的

18、黄帝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祖先,这种认同意识进一步巩固了秦汉时期形成的“大一统”国家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中,司马迁追潮“夏、商、周、秦的先祖”,与刘汉政权无关,故A项错误;司马迁、刘向的做法并非强调“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和“恭俭朴素”等黄老之术,且与时代特征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司马迁、刘向对现实政治状况不满,故C项错误。【点睛】11D【详解】楚庄王灭陈置“县”的行为虽然被制止,但是其本身说明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下降,诸侯国之间发生了攻伐,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D正确;楚庄王的做法被制止,排除A;B与题干现象相反,排除;题干没有对诸侯扩张的其它方式进行罗列,

19、无法得出比较结论,排除C。12C【详解】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弑君行为”反映的是当时出现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现象,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贵族走向衰败,A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走向瓦解,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3B【详解】根据材料中“履亩十取一也”“履亩而税也”“以丰财也”等信息可知,春秋三传认为鲁国“初税亩”,按照田亩进行征税,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选B;材料中只有谷梁传提及初税亩实行“什一税”原则,非三者共性,故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到土地私有制发展情况,而且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故排除C;材料只提及按田亩征税,单一的田赋不能代表中国税收制度就此建立,故排除

20、D。14A【详解】法家之得名,就在于他们极力强调法律的作用。刻薄的人实行法家的学术,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用刑法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则伤害恩义刻薄亲厚的人。法家主张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并辅助礼仪制度的推展,A正确;B、C、D亦是法家主张,但与材料无关,排除。15C【详解】楚国的贵族无视整个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国家通统治,在此背景下,楚武王直接任命县级督抚,县内土地和人民都归国家管理,这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设置县不属于中央行政制度的调整,排除D。16C【详解】解题的关键就是要考虑三者的共同点,即都是立足于社会,理性

21、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所以C项正确;A项属于儒家,排除;B项属于儒家与法家的特点,排除;D项倾向于道家和法家,排除。17(1)相同点:既是学术研究机构,又是教育机构;都推崇自由思想,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都关注社会现实,提供治国策略,培养治国人才。不同点:雅典学园是私人创办的学术机构,稷下学宫带有官方性质,受齐国统治者资助;雅典学园的教学内容涵盖人文和自然科学,稷下学宫学术研究主要是在人文学科方面。(2)共同历史价值:思想解放、自由争鸣的学术精神推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积极借鉴作用;产生影响深远的伟大思想家、哲人和著作;成为人类宝贵精神财富。【详解】(1)相同点:根据材料

22、“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园,以私人学者的身份主持学园进行讲学,传授自己的思想”“始建于公元前374年齐桓公田午时期的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可知,既是学术研究机构,又是教育机构;分局材料“学园讲课方式是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在共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辩论、讨论,使学生明白道理,获得知识”“游学是稷下学宫独特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教师可以在稷下自由招生讲学.稷下学宫还定期举行讲演、讨论、辩论之类的学术交流会”可知,都推崇自由思想,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根据材料“学园的目的就是要为城邦培养政治人才,讲述治国术,追求

23、理想国的实现”可知,都关注社会现实,提供治国策略,培养治国人才。不同点:从创办者的身份看,雅典学园是私人创办的学术机构,稷下学宫带有官方性质,受齐国统治者资助;从学园教授内容分析,雅典学园的教学内容涵盖人文和自然科学,稷下学宫学术研究主要是在人文学科方面。(2)共同历史价值:根据材料“雅典学园成为当时希腊世界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被后人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并对中世纪大学和近代大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稷下学宫培育出了淳于髡、邹衍、荀子等一大批集大成式的学派代表人物和思想家,为战国思想学术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可知,雅典学院和稷下学宫思想解放、自由争鸣的学术精神推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而且对后

24、世的教育发展有积极借鉴作用,产生影响深远的伟大思想家、哲人和著作;从人类思想发展历史角度分析,都成为人类宝贵精神财富。18(1)推崇功利;寻求统治者支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长期持续改革);利用文化传统;树威立信,因势利导。(2)有利于减小改革阻力,增强改革动力;有利于推动改革深人发展,为改革成功提供了条件;但过于注重法治,忽视社会教化,为秦朝暴政埋下伏笔。【详解】(1)商鞅改革的策略,根据材料“提出强化君主集权、厉行法治、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等功利主义理论”可知推崇功利;根据“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可知寻求统治者支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根据材料“利用秦

25、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进而建立君主的绝对权成和崭新的宗法秩序”可知利用文化传统;树威立信,因势利导。(2)评价商鞅的改革策略,根据第一问概括商鞅改革的策略可知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受到秦孝公的支持,因势利导,面对反对势力,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故这样进行评价:有利于减小改革阻力,增强改革动力;有利于推动改革深入发展,为改革成功提供了条件;但过于注重法治,忽视社会教化,为秦朝暴政埋下伏笔。19示例信息1: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时期一分为三,演变为赵、魏、韩三国。说明: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诸侯国中卿大夫势力崛起,晋

26、国国内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在掌握晋国实权并瓜分晋国土地的基础上,废黜了晋国国君,自立为诸侯,并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赵、魏、韩的建立,是战国时期传统宗法贵族势力走向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的重要象征,深刻地影响着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各国的发展道路选择。信息2:春秋时期,诸侯国的边界没有长城,战国时期则出现了长城。说明:春秋时期,人口较少,周王及诸侯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对边境的统治力相对薄弱;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大量私田得到开垦,人口增多,诸侯国对边境的开发及边境的保卫逐渐重视起来,加之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崛起,时常侵扰中原地区的农耕生活,因此主要诸侯国在边境上修筑了防备敌国人侵及游牧

27、民族骚扰的防御设施一一长城。信息3:春秋时期,鲁国、巴国等是具有影响力的诸侯,战国时期,七雄之外的诸侯国已基本消亡。说明: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国之间时常爆发战争,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号,以争夺间接控制他国的霸权为主,彻底占领其他诸侯的情形较少。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新兴地主阶级扩大土地的需要,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逐渐演变为兼并战争;战国中后期,巴国、鲁国纷纷为强国所兼并,七雄之外的其他诸侯国所剩无几。(提取两项信息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详解】根据图1和图2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时期一分为三,演变为赵、魏、韩三国。说明:根据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国

28、内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废黜了晋国国君,自立为诸侯,反映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特征等进行说明。根据图1和图2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国的边界没有长城,战国时期则出现了长城。说明:根据所学,可从春秋时期周王及诸侯对边境的统治力相对薄弱;战国时期诸侯国对边境的开发及边境的保卫逐渐重视起来,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时常侵扰中原地区的农耕生活等,说明战国修筑长城的原因。(所提取信息有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即可。)【点睛】20示例一:选择正方:先秦儒家思想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的素材是4.5.7。论证:儒家文化强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包含着对创新与创造的价值追求,倡导人们自强不息。经过两次鸦

29、片战争的失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洋务派高举“中体西用”的旗帜兴办近代工业,是中国民族工业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儒家思想宣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包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面对甲午中日战后列强的瓜分狂潮,张謇等爱国实业家提倡实业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综上,作为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思想,其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近代化,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中坚持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示例二:选择反方:先秦儒家思想不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的素材是1.2.6.

30、8。论证:儒家文化“重义轻利”具有较强的反功利主义色彩,这与企业家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相悖离。这种思想影响了晚清的基本商业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人的积极性,不利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儒家文化推崇中庸之道,承认现实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循守旧,惧怕任何的变革,这与崇尚竞争和冒险的企业家精神相冲突。顽固派对世界发展形势-无所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局面,抵制洋务运动,仇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儒家“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科举人仕成为人们最优的择业去向,造成了官僚队伍的膨胀和读书做官的价值取向,不利于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人才的培养,影响

31、了近代中国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综上,儒家思想对企业家精神造成了抑制效应,传统守旧的观念,不利于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开拓创新,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详解】如果选择正方,主题方向为儒家思想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的素材是3(诚信)、4(天下为公).5(自强不息创新)、7。论证过程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寻找论据,近代某个企业或企业家创新发展、诚信经营社会责任感等事例也可以,史实正确,言之成理即可。(其他能证明观点的史实均可,论证合理,史实正确。)总结部分,对全文进行观点总结,呼应主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果选择反方,主题是儒家思想不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的素材是1(中庸,守旧安于现状).2(重义轻利、安土重迁).6(中庸)、8(学而优则仕不利人才培养)。论证:中庸之道,因循守旧,主张安土重迁,近代农业没有革命性变化;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变革;“重义轻利”反对追求经济利益,重农抑商政策影响经济发展;“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不利于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人才的培养,影响中国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其他能证明观点的史实均可,论证合理,史实正确。)总结部分,对全文进行观点总结,呼应主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