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试范围:必修和选修一;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41-4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下列属于细胞共性的选项是具有细胞壁 具有细胞膜 以DNA为遗传物质 具有核膜 具有核糖体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不合题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故符合题意;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符合题意;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故不合题意;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故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
2、确的是A核仁是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C核孔是mRNA、酶等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核膜是双层膜,核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是核仁不是细胞器,故A错误;细胞核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内含有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故B正确;转录生成的mRNA可以从核孔中进入细胞质,而细胞质中的一些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故C正确;核膜有两层膜,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
3、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RNA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作为遗传物质C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D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DNA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A错误;RNA的基本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但不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是细胞中遗传物质,故B错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单体都是葡萄糖,故C正确;肽链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功能一定发生改变,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与核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
4、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内B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上进行的反应都需要提供能量C观察活细胞中的不需染色,观察常用健那绿染色D与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为高尔基体,为线粒体,为内质网,为叶绿体,为核糖体,高等植物细胞中含有这五种细胞器,故A正确;线粒体是“动力车间”,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类囊体薄膜上能够产生ATP,用于暗反应阶段,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B错误;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而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进行染色才可以观察,故
5、C正确;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可以通过囊泡进行联系,反映了生物膜的流动性,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固定为暗反应阶段发生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A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6、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线粒体内膜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产生大量的ATP,故A不合题意;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上,可以产生和ATP,故B不合题意;内质网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消耗ATP,故C符合题意;蓝藻中的膜结构上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故D不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比较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底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底
7、物。B.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D.有氧呼吸产生还原性氢,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产生还原性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底物,故A错误;葡萄糖经过有氧呼吸可以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而经过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都是逐步释放出来的,故C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还原氢,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还原氢,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将1 mL 5%人的胃液溶液倒入装有10
8、 mL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C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A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C B在试管内再加入1 mL 5%胃液溶液C将pH由2调节为7 D在试管内再加入1 mL唾液【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酶的活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9下图是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所示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B动物的睾丸中有可能同时发现上述4种细胞C图所示细胞状态往往导致基因重组 D细胞中均含有8条染色单体【答案】
9、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有丝分裂后期;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A正确;动物的睾丸中精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故B正确;图中的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发生基因重组,故C正确;中着丝点分裂,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
10、力。10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离体时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A.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还没有分化C.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 D.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造血肝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信息,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等物
11、质增加 D长期酗酒可能导致肝癌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故A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B正确;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造成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因此癌细胞容易扩散,故C错误;长期酗酒时,酒精作为化学致癌因子可能导致细胞癌变,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2下列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特征是 ( )A合成ATP B合成mRNA C含有血红蛋白 D含有胰岛素基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所有的活细胞都能合成ATP,不能说明细胞分化,故A错误;有细胞核的细胞都能转
12、录生成mRNA,不能说明细胞分化,故B错误;只有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红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故C正确;所有的具有细胞核的人体细胞都含有胰岛素基因,不能说明细胞分化,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3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B.细胞坏死是一种病理性变化C.蝌蚪尾的消失,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
13、力。14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属于解离液,作用是把组织细胞分离开来,而不是固定作用,故A错误;碱性染料吡罗红可以对RNA进行染色,而不能对染色体染色,故B错误;显微镜观察到的有丝分裂装片中的细胞为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故C错误;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各时期的
14、依据,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结合,这些抗生素均阻断了下列哪种过程( )A.染色体活动 B.DNA复制 C.转录 D.翻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抗生素有的能够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有的能够阻止tRNA与mRNA的结合,导致翻译不能进行,故D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
15、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6关于右图所示生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的是复制、转录和翻译B.该图所示的生物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D.该图所示的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直接由糖类提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的是转录和翻译过程,而没有复制过程,故A错误;图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说明该细胞没有核膜,为原核细胞,故B正确;mRNA上的终止密码没有反密码子,故C错误;该图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需要的能量的直接来源为ATP,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的有
16、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D.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基因,故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DNA分子上有许多
17、个基因,故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故C错误;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8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B.摩尔根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必然是正确的C.沃森与克里克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建构了DNA分子结构模型D.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赫尔希
18、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A错误;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故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构了DNA的模型,故C错误;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所用实验材料为豌豆,采用了人工杂交的方法,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史实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19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5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
19、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F1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最可能是A1111 B121 C11 D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F1收获的南瓜全是扁盘形,可知扁盘是显性,F2获得的南瓜中扁盘形:圆形:长圆接近9:6:1,假设两对等位基因的现象基因用A、B表示,F1基因型为双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F2基因组成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aBb表现为扁盘形,Aabb和aaBb表现为圆形,aabb表现为长圆形,则F1侧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1:2:1,故B正确,ACD错误。考点:本题
20、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0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而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1。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3:1 B.1:3 C.3:2 D.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aa纯合致死,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让AA和Aa作为亲本随机交配,且其比例为1:
21、1,则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其后代AA的基因频率为3/43/4=9/16,Aa的基因频率是23/41/4=6/16,aa的基因频率为1/41/4=1/16,又因为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所以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个体,且两者比例为9:6,即3:2,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1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22、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A所示细胞中,只有一组同源染色体为三条,其余皆为两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个别染色体增加,该个体称为为三体;图B所示细胞的染色体上链增加了一部分(片段4),为染色体片段增加;图C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故为三倍体;D图细胞的染色体下链缺失了片段3和4,为染色体片段缺失。综上所述,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23、,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2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故A错误;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而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变异,不能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故B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
24、可以引起基因重组,故C正确;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不影响着丝点分裂,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 不利于生物进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故A正确;基因突变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故B错误;基因突变是
25、不定向的,故C错误;基因突变一般对生物的生存来说是有害的,但有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有利于生物的进化,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它们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而不是它的表现型D若两个动物可以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则说明这两个动物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为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
26、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故B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故C错误;两个动物可以交配产生后代,如果后代不可育,这两个动物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5让植株和杂交得到,再将分别作如图所示处理。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获得和植株的原理是相同的B.若植株是二倍体,则和植株的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相等C.由到的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一般都有利于生产D.由到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
27、可知,获得植株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获得植株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故A错误;植株是二倍体,自交得到的植株中含2个染色体组,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植株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则和植株杂交后得到的植株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故B错误;由至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故C错误;由到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花药来自于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8、。26如图表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进食后1 h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B进食后,肌细胞等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将会加快C进食2 h后血糖趋于稳定,调节血糖的激素停止分泌D胰岛素在发挥作用后不改变,可长时间持续起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进食后1h内,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故A错误;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则肌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加快,故B正确;进食2h后血糖能够维持血糖相对稳定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的结果,故C错误;胰岛素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故D错误。考点:
29、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乙图中的A端为形态学下端,B端为形态学上端,由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
30、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则用放射性的吲哚乙酸处理乙图中的A端,不能在B端检测到放射性,故A错误;处理乙图中的B端,可以在乙图中A端检测到放射性,故B正确;甲图中A端为形态学上端,而B端为形态学下端,故处理甲图中B端,不能在A端检测到放射性,故C错误;处理甲图中A端,可以在B端检测到放射性,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8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植物激素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萌发种子中脱落酸和赤霉素具有相互拮抗的作用B茎的背
31、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产生,促进果实发育D油菜开花时因气候原因未能完成正常授粉,可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减少损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的萌发,而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故A正确;植物水平放置时,茎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的生长素生理作用都是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故B错误;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产生,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故C错误;油菜未能完成正常受粉,如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也不能形成种子,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如图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2、,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B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C若幼苗表现出向光性,且向光侧的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浓度大于f小于2fD若水平放置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近地侧浓度为g,则远地侧浓度可能为2f【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故A正确;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较高,可以大于h,故B正确;若幼苗表现出向光性,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浓度,并且背光侧的促进生长作用强于向光侧,为图中的大于f小于2f范围,故C正确;水平放置的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
33、,近地侧浓度为g,远地侧浓度小于近地侧,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0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共同特点是( )A元素组成相同 B合成部位相同 C运输途径相同 D生理功能相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性激素属于脂质,含有C、H、O三种元素,故A错误;氨基酸衍生物、蛋白质和脂质合成场所不同,故B错误;激素调节的运输方式是经过体液运输,故C正确;不同激素的功能
34、不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性激素能够促进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1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如果标志物脱落,重捕时已经标记的个体数目偏少,计算结果偏大,故A错
35、误;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该统计方格内的酵母菌以及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故B正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如果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计算结果较大,故C错误;调查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如果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计算结果偏大,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32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其性别比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
36、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影响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的稳态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意,雄性扬子鳄发出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可以调节雌性杨子鳄的选择巢穴的位置,从而影响繁殖活动,故B正确,AC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3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37、。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 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只受本身密度制约C. 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D.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a、b两个种群的数量开始都增加,后来b种群数量减少,最后灭绝,而a种群数量增加,最后基本不变,则两个种群的关系为竞争,故A错误;a种群数量的增长为“S”型增长,受本身密度和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故B错误;b种群最后灭绝,不属于J型增长,故C错误;开始时当a、b两个种群数量较少时,竞争较弱,随着数量的增加,竞争逐渐增强,当b灭绝后
38、,竞争程度又会减弱,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4有关生命系统中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是生命系统维持稳定所必需的B行为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细胞膜接触实现信息交流D生长激素进入靶细胞而发挥其信息调节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AB正确;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接触进行信息交流,故C正确;生长激素可以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进行信息交流,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信息交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
39、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5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6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600只 B900只 C1200只 D1800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当第10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大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为600只,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约为1200只,故C正确,AB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6果蝇的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各组亲
40、本杂交后的子代中,通过眼色可以直接判断果蝇性别的是( )A白眼白眼 B杂合红眼红眼C白眼红眼 D杂合红眼白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果蝇的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当亲本为白眼白眼时,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白眼,故A不合题意;当亲本为杂合红眼红眼时,后代的雌果蝇全为红眼,而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故B不合题意;当亲本为白眼红眼时,后代的雌性果蝇均为红眼,而雄性果蝇全为白眼,故C符合题意;当亲本为杂合红眼白眼时,后代的雌雄果蝇中都是既有红眼,又有白眼,故D不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
41、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7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B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吞噬细胞可以吞噬细菌,不需要抗体的参与,故A错误;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故B错误;病毒侵入机体后,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起作用,可以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故C正确;记忆细胞可以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迅速增
42、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而不能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8在培养某植物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某植物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呼吸作用 D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由于某植物的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
43、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说明该负离子不影响能量的生成,也不影响K载体蛋白的协助作用,但影响Cl载体蛋白的协助作用,故A错误,故B错误;该负离子不影响能量的生成,则不抑制呼吸作用,故C错误;该种负离子的载体与Cl载体相同,因此加入负离子后,对Cl的吸收减少,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9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恩格尔曼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B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
44、杂交实验类比推理法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物理模型建构法D判断细胞是否死亡-台盼蓝染色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而恩格尔曼实验用的是好氧型细菌和水绵做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故A错误;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与染色体关系,故B错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用了物理模型建构,而种群数量的变化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故C错误;可以使用台盼蓝染色法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若被染上颜色,说明细胞已经死亡,否则没有死亡,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史和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
45、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40下列有关花药培养基配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药培养可在同一培养基上培养至长出幼小植株再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B花药培养的各个阶段,培养基配方不完全一样C诱导生根的培养基配方比诱导生芽或胚状体的培养基配方中的IAA浓度高D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是先分化出芽再分化出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花药离体培养时脱分化和再分化的两个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不同,故A错误,B正确;诱导生根的培养基配方中生长素的浓度较高,而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偏高,故C正确;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时一般先分化出芽再分化出根
46、,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1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温度对酵母菌发酵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发酵影响不大C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制作果酒时,由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故瓶口需要密闭,而醋酸杆菌是需氧型细菌,中断氧气的供应会引起醋酸菌的死亡,故A正确;温度对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影响都比较大,故B错
47、误;在变酸的果酒表面由于接触氧气,最可能的原因是醋酸菌大量繁殖,故C正确;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该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进行消毒,实验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2下列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把新鲜的胡萝卜粉碎,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B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发挥C在浓缩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D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把新鲜的胡萝
48、卜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胡萝卜素会分解,故A错误;在萃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需要在瓶中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故B正确;在浓缩干燥前,需要进行过滤出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故C错误;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要收集蒸发出去的液体,蒸发出去的是有机溶液,留下的是胡萝卜素,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3苹果果实初期绿色、生硬、无甜味,随果实的成熟,颜色渐变为黄、红、紫等,味道变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苹果果实形成的初期生硬无甜味,是因为果实中的糖类主要是糖原B随果实的成熟,
49、储藏物水解为可溶性还原糖,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C果实的颜色与细胞中某些细胞器所含色素有关D果实的成熟主要与植物激素一细胞分裂素有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糖原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故A错误;可溶性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验,而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故B错误;果实的颜色与液泡中含有的花青素有关,故C正确;果实的成熟与植物激素乙烯有关,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综合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4根据图示坐标曲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若上图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则BC段表示该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若上图代表密闭温室
50、中的CO2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温室中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大C若上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D若上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若该图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BC端表示液泡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吸水能力增强,故A错误;若该图表示密闭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则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B错误;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则AB端血流量增多,说明环境温度升高,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减
51、少,故C错误;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CD段血糖升高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有关,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C“草 兔 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
52、析题图可知,图中b=h+c,故A错误;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同化量之比,生产者的同化量为固定的太阳能(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c,则能量传递效率为即c/a100%,故B错误;“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未被狼利用,属于兔子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能量d,故C正确;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但不能能量的传递效率,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计4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计40分)46(10分)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
53、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由图甲可知,与 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2)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 mg/h。理论上预计,在温度为 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已知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温度改变为45,图中b点将向 移。(3)乙图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0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答案】(1)光合 (2)0 30 右 (3)线粒体【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由
54、甲图可知,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而呼吸作用曲线的最适温度约为4045之间,故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2)当环境温度为40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0mg/h;分析甲图,在温度为30条件下,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即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最多,理论上,此时的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乙图b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若将乙图从30改变为45,从甲图可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加快,而光合速率减慢,要使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应增大光照强度,所以乙图中的b点应向右移。(3)当光
55、照强度为0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7(10分)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图甲)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1)系谱图中-1和-2生出-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该性状为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2
56、)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的区段上,-2和-4交配,所生小羊表现该性状的概率是 。若-1性染色体组成是XXY,分析它的形成原因是: (填“-1”、“-2”或“-1或-2”)在减数第 次分裂时性染色体未分离所致。(3)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的区段上,依照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答案】(1)性状分离 隐性 (2)1/8 -2 二(3)-1、-3和-4(缺少不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系谱图中-1和-2都表现正常,生出患病的-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双亲不具有、子代具有的这一性状是隐性性状。(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
57、的区段上,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2的基因型可能是1/2XBXB或1/2XBXb,-4的基因型是XBY,因此,-2和-4交配,所生小羊表现该性状的概率是1/21/4=1/8;若-1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由于-1是患病的,因此基因型是XbXbY,-1是正常的公羊,基因型为XBY,因此-1的XbXb来自-2,由于-2的基因型为XBXb,则一定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含有b的X染色体没有分开造成的。(3)图乙中iii区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性状的遗传表现为患病的雄性个体的父本和子代的雄性个体都是患者,没有雌性个体患者,因此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的区段上,依照基因的遗传规律
58、,在第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1、-3和-4。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8(10分)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填选项序号)A 神经递质 B 载体蛋白 C 激素D 血红蛋白 E 呼吸酶 F 抗体(2)当血糖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 细胞分泌胰岛素。(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
59、使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4)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SARS病毒,人体在免疫过程中产生淋巴因子的是 细胞。【答案】(1)A F C (2)胰岛B细胞 (3)由负变正 下丘脑 (4)T淋巴细胞【解析】试题分析:(1)由神经系统产生的物质并且进入内环境的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存在于血浆中;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内环境,选项中性激素是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2)当血糖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下
60、丘脑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3)神经纤维在未兴奋时的电位特点是“内负外正”,在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电位特点“内正外负”,所以神经纤维膜由未兴奋到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可以调节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淋巴因子。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9(10分)葡萄种植基地
61、为解决葡萄滞销易腐烂问题,引进果酒、果醋生产线进行葡萄的深加工,获得了较好效益,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在筛选菌种A时,需要在接种前用_法对葡萄果汁进行灭菌。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 的方法。(2)在纯化菌种A时接种了5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种了0.1mL样品并培养。其中乙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图,纯化菌种A的接种方法是_,推测出现平板乙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其余的甲、丙、丁、戊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180、220、480、200,则样品中菌种A的数量为_个/mL,用该方法统计的结果,一般_(低于、高于)实际值。(3)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
62、裂素,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置成_保存备用。【答案】(1) 高压蒸汽灭菌 甘油管藏 (2)稀释涂布平板法 2000 低于(3) 母液【解析】试题分析:(1)葡萄果汁作为筛选菌种A时的培养基,需要在接种前用高压蒸汽灭菌进行灭菌;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法。(2)分析图乙中培养基培养结果,可以推知采用的纯化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题意,样品中菌种A的数量为(180+220+200)30.1=2000( 个/ml);由于稀释涂布平板法的个别菌落可能来自于两个和多个细胞,所以用该方法统计的结果,一般低于实际值。(3)植物组织培养常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并且需要单独配置成母液备用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