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互为补充,并有效地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和矛盾的两大制度是()A. 禅让制和分封制B. 宗法制和分封制C. 分封制和郡县制D. 禅让制和宗法制2. 春秋战国时期空前的战乱动荡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发表自己的主张、诠释自己的学说提供了空前的历史舞台,促成了()A.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 “双百”方针的提出C.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 科学技术的发展3.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考试选拔
2、C. 中央任命D. 地方推举4. 根据如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评价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封建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藏书A. 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B. 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C. 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 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5. 西汉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击败匈奴,当匈奴浑邪王率部归顺汉朝时封其为候,汉武帝不仅封其为侯,还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汉武帝的这种做法()A. 消除了北方边患的威胁B. 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
3、的统一D. 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6. 从地理方位来看,下面哪幅图能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 7. 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开元盛世D. 贞观之治8. 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选定一稿,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敕书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才算合法。这一规定的重要意义在于()A. 强化了君主的决策权B. 提高
4、了门下省的地位C. 扩大了官员的自主权D. 提升了政策的合理度9. 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A. 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 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C. 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D. 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10.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 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 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 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 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11.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
5、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A. 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 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12. 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便此“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 具有反帝爱国主义性质C.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D.
6、 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13.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史料历史解释A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鸦片战争中英国损失共计二千一百万银元B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A. AB. BC. CD. D14.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于1866年在福州建立,培养出了中国
7、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后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人才。据此可知()A. 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B. 中国率先实现了教育近代化C. “中体西用”思想初见成效D. 新式学堂服务于政治的需要15. 下表为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不但荡涤二百六十余年的耻辱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日伪政权教科书虽然在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革命根据地教科书A.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B. 孙中山为首的
8、革命派力量强大C. 清帝退位但专制仍存D.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的统治结束16.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重大事件统计数据。由此可以看出该杂志()历史事件提及次数辛亥革命47袁世凯称帝133世界大战448十月革命287巴黎和会87五四运动45A. 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演变B. 宣传主题是马克思主义C. 成为近代影响最大的报刊D. 关注中国社会生活变迁17. 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1912年1月1912年2月1912年2月1912年3月1912年4月1915年12月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蔡锷等率军反
9、对袁世凯称帝A. 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B. 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C. 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 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18. 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说明()A. 工农运动推动国民大革命发展B. 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量C. 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D. 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19.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
10、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国共产党内()A. 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 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 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 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20.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会议,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材料表明红军长征实现了()A.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 民族革命任务的转变C. 革命发展区域的转移D. 革命领导核心的调整21.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
11、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A. 主张全面学习西学B. 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C. 力主固守华夏传统D. 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22. 下列关于国民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国民革命是国民党独立领导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斗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共两党合作的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革命就是北伐战争A. B. C. D. 23. 下图是一枚抗战历史火花。其主图为一幅中国地图。数字“77”被醒目地设计在地图中心。该火花反映的历史事件为A. 西安事变B. 卢沟桥事变C. 皖南事变D. 华北事变24. 1942年1月,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
12、征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地区,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该史实深刻反映了()A. 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B.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巨大威力C.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D. 中国大大支援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争25. 1927年,日本参谋本部一少佐应外务省之邀写了一个关于对中国问题的备忘录。在该备忘录中,他明确写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后来,实践了该计划第一步的是日军()A. 发动了九一八事变B. 策划建立了伪满洲国C. 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D. 正式宣布退出国际联盟26. 商鞅是战
13、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 ( )A. 坚持“礼法”并重B. 强调“轻罪重罚”C. 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D. 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27.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次工运高潮的直接原因是()A. 国民革命的扩展B. 共产党的领导C. 实业救国的推动D. 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28. 2017年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14、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些重大理论成果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A.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B. 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C.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D. 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29. 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往往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A,B,C,D中,与“主要是因国际因素”而引发的“GDP增速放缓”相对应的“点”是1953-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A. AB. BC. CD. D30.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
15、外交成就示意图。其中“一带一路”阶段的外交活动特点是A. 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B. 重点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C. 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D. 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积极推动者二、材料分析题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中世纪晚期的西欧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
16、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哥伦布的遗嘱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取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的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2)哥伦布西行路线及目的地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木薯、马铃薯、甘薯和
17、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33. 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
18、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亚地区的朝贡体系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但到了清中晚期,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此时朝贡关系已经转化为强调“华夷之辩”的中外政治关系。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表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清廷将西洋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 .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一摘编自杨
19、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咯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欧洲列强,居于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 ,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气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币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一一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体
20、系形成的原因。34. 材料一 哥伦布探险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主要内
21、容。(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二 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来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3)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条件。材料三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
22、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大量减少。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答案12345678
23、910BACDCDDDBA11121314151617181920BBBADAABAC21222324252627282930BCBAADBADD31.【答案】(1)为了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建立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2)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西方殖民者的目的是扩张和掠夺,他们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强迫殖民地人民纳贡,因而不可能存在什么“公平交易”。【解析】略32.【答案】【小题1】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
24、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小题2】流向: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原因:当时,欧洲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洲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解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注意从世界市场雏形、世界各地相互联系、给欧洲、美洲的影响这几个角度来回答。2.本题考查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及其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流向:概括材料二信息即可得出流向亚洲的两个途径。原因:结合材料
25、中时间信息考虑,那时中国仍盛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需求量较大,对亚洲的贸易中西方国家处于入超地位。所以白银流入亚洲。33.【答案】(1)特征:朝贡体系:以经济实力为支撑;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持续时间长;厚往薄来;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通行;形成东亚文化圈;本质上属于贡赐贸易,属于文明的扩散;在西方国家侵略下瓦解。殖民体系:以西欧国家为中心;形成西方文化圈如葡语、西班牙语、英语文化圈(或使世界连成一体);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也是一个弱肉强食体系。(2)朝贡体系形成的原因:中央集权国家的强大;自然经济的发达;中国先进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儒
26、家文化的价值追求,儒家天下理论塑造的产物。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扩张性和开放性;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及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极强主义的、非伦理化的文化推动,不受道义的约束,最大限度的实行掠夺和扩张。【解析】(1)本题考查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特征:朝贡体系:根据材料“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可归纳出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和形成东亚文化圈;根据材料“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可归纳出以经济实力为支撑;从时间上来看,这种体系持续时
27、间长;从地区来看,主要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通行;从本质上来看,属于贡赐贸易,属于文明的扩散;根据材料“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可归纳出在西方国家侵略下瓦解。殖民体系:根据材料“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欧洲列强”可归纳出以西欧国家为中心;根据材料“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可归纳出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也是一个弱肉强食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日益连为一体。(2)本题考查两种体系形成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原因:关于二者体系形成的原因,可从当时中西方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4.【
28、答案】(1)商品的交换;物种的流动;疾病的传播;白银流向中国。(2)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远销欧洲,中国在当时全球贸易中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外来高产物种的引入,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3)特点:长途大宗商品贸易;西欧是全球贸易的主宰;全球贸易格局分为两个大三角:亚洲大三角和大西洋大三角;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主要条件:新航路开辟,世界连为一体,商品的国际性流动增强。(4)全球贸易网络的建立,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商品、物种和人口的世界性流动;人类的食物结构发生改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东半球人口增加;美洲人口减少,文化结构发生改变,加速世界人民的融合;世界连为一体,全球一体化进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