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2022德州市模拟汉唐时期国家编户仅仅是人口的一个部分。在编户齐民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奴婢和依附民,统称为贱民。宋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这表明,宋朝()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减弱D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22022山东临沂二模宋代户籍根据居民是否有不动产分为“主户”和“客户”,乡村客户“细人之田,居人之地”。客户在某地定居满一年,即可编入当地户籍之中,甚至可以“置田以为主户”。由此可知宋代()A户籍管理制度懈怠B允许产权自由流动C社会成员身份固定D客户对主户有依附性32022聊城市模拟贞观元年唐太宗下了一道诏书,规定寡妇
2、丧期已满者,要及时改嫁,鳏夫也要及时婚配。并且把诏令的实行结果作为考察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下诏,将合法婚龄降低到男子15岁、女子13岁。据此可以推知,当时()A.人口增长慢于预期B社会福利体系初步建立C.社会供养能力不足D妇女守节观念尚未产生42022日照市三模据载:范文正公(仲淹)方贵显时,置常稔之田千亩,号为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材料表明这一救济模式()A以政府为主体B开启宗族救助活动的先例C体现平均平等D带有鲜明的家国同构特点5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民间风俗和习
3、惯对基层社会治理起决定作用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6.在清代,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此外,还有许多共营水利、共营墟市码头、共营贸易等。这反映了()A政府主导是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B政府对基层管理松弛C民间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D已经出现公有制雏形72022阜新市三模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城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由城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美国建国后,乡镇承担着除了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革命后,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城市
4、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由此看出()A近代西方地方实行基层自治B近代西方城镇实现民主化C近代西方民族国家逐步形成D近代西方地方政府职能明确82022辽宁沈阳二模18世纪末英国传统的治安体制下,郡、市一级的治安法官及其领导下的教区治安员由各教区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由于杂役繁多,经常有人通过找人代替等方式承担这一职务。民间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以赚取钱财为目的的“捉贼者”,专门帮助人们追回赃物或缉拿凶犯。这一体制()A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C有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D利于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92022铁岭市模拟1889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
5、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这表明,当时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是()A.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B加强对社会的控制C.践行凯恩斯主义D健全法律体系1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共7章34条,其内容包括:总则、劳动保险金的征集与保管、各项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享受优异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等内容。这部条例的颁布意在()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C保护劳动者的利益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第56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A由材料信息可知,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到宋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一样编户齐民,反映出宋朝社
6、会与前代相比有了新变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变化,不是市民阶层发展与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不是门第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2B根据材料可知,在宋朝时期,客户在某地定居满一年,即可编入当地户籍之中,甚至可以“置田以为主户”,说明“客户”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成为“主户”,土地的产权并不固定,可以自由流动,B项正确;材料说明政府对户籍的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而不是“懈怠”,排除A项;“客户”可以通过“置田”而成为“主户”,说明社会成员身份是流动的,排除C项;既然“客户”可以通过“置
7、田”而成为“主户”,说明客户对主户的依附性并不强,排除D项。3A根据“规定寡妇丧期已满者,要及时改嫁,鳏夫也要及时婚配。并且把诏令的实行结果作为考察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下诏,将合法婚龄降低到男子15岁、女子13岁。”可得出政府积极鼓励生育,反映出当时的人口增长低于预期,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福利,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生育不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尚未产生”,只强调政府的鼓励,排除D项。4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带领其族人购置、经营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的救济模式带有鲜明的家国同构特点,D项正确;以政府为主体与范仲淹个人出资购买义田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
8、范仲淹开启了宗族救助先例,排除B项;“平均平等”并非宗族救济活动的追求和理念,排除C项。5C据图可知,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为民间解决和官方解决,体现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故选C项;A项说法错误,排除;基层社会的矛盾不能表明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排除B项;材料是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部分纠纷在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不能得出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的结论,排除D项。6C根据“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可以看出,民间人士和相关组织承担了一些社会救济功能,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主导,排除A;材料强调基层的参与,而
9、不是政府的管理,排除B;D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7A根据材料“城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乡镇承担着除了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城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等信息可知,英美法等国都重视地方实行基层自治,A项正确;近代西方城镇实现民主化的观点只符合英国和法国,与美国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得不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排除C项;地方政府职能明确只符合美国的地方制度,排除D项。8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犯罪率上升,对治安制度的要求提升,而此时英国仍保持着传统的自治制度,在此制度下治安员专业性差、
10、任期短、待遇差,民间“捉贼者”以利润为目的不可能完全担负起治安职责,因此不能适应工业化时代英国社会治理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中的治安体制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不能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不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排除A、C、D项。9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对于领取养老金的人有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而俾斯麦的言论充分证明当时德国是将社会保障作为稳定统治的手段,即通过社会保障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B项正确;1889年德国已完成统一,为完成统一说法错误,排除A项;1936年凯恩斯发布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排除C项;健全法律体系与“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不符,排除D项。10C该条例对劳动者缴纳劳动保险与享受保险待遇做出规范,从法律形式上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故选C项;1951年,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当时尚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故排除A、B两项;当时要建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