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539.48KB ,
资源ID:157933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793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docx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宏观概览时空定位线索归纳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创立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及礼乐制度,带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色彩,属于典型的贵族政治。2.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演变趋势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中央集权:演变趋势为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选官用官: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监察制度在本质上服务于皇权。考情分析真题设题情境学科素养2020课标,24以史记关于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记载考查分封制历史解释2020课标,26以宋代殿试制度成为常制考查科举制历史解释2020课标,27以张居正通

2、过劝谏迫使皇帝收回成命的记载考查明代内阁制史料实证2020课标,42通过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概括及论证,考查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家国情怀2020课标,41(3)通过史学著作中的记载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家国情怀2019课标,24通过引用学者对商朝、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史料考查王位世袭制史料实证2019课标,25通过西汉朝廷规定诸侯王献礼必须使用皮币来置放礼物这一史实考查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史料实证2019课标,24以水利工程建设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历史解释2019课标,24以孝经中的记述考查宗法制史料实证2019课标,26以北宋募兵制下兵士的待遇、兵员的数量考查北宋军事制度的影响历史解释2

3、019课标,40(2)以汉代大一统的措施考查汉代国家治理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018课标,25通过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藩镇基本情况考查唐朝藩镇割据的影响历史解释2018课标,24以史记中关于商汤“网开一面”的故事考查商朝政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18课标,26通过武则天时期中央宰相制度的变化考查唐代中枢结构调整历史解释2018课标,25通过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考查宋代官僚制度史料实证2018课标,41(1)以乡约制度的变化考查古代中国基层治理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及特点;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特点

4、和作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构成及特点;郡县制的运作及影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知识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必备知识微点补遗一、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位承袭方式:商承袭夏的王位世袭制,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2.王权特点:具有神秘色彩。(1)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2)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3.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4.行政管理制度机构官员主要职责中央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二、西周的分封制权

5、力分配制度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3.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内容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主要封国齐、鲁、燕、卫、宋、晋等4.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封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居富庶地区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的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5

6、.影响(1)积极a.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2)局限: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逐渐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概念阐释贵族政治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他们依靠血缘和出身享有世袭的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的世卿世禄制度,这一时期的政治被称为“贵族政治”。图

7、解历史分封制的实质链接新教材西周的政体及其特征西周实行贵族等级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秩序,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王位及各种爵位由嫡长子继承。(2)大宗和小宗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

8、从大宗;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3)周王的地位: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宗法制度的瓦解(1)小宗上升,大宗沉沦:王室内部废嫡长子改立庶子,促使西周灭亡;东周时王室进一步衰落。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权,他们之间也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2)人才流动:西周世官制下,人才选用限于宗室子弟,依照身份等级任命。东周因列国竞争与尚贤思想,不局限于身份等级和宗法传统,出现许多布衣卿相;用人唯才,不受宗法血缘关系限制。(3)变法裁抑贵族,以定额谷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齐民转变等,在客观上起着瓦解宗法

9、制的作用。概念阐释“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2)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技巧点拨巧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类题目项目宗法制分封制关键信息“世卿世禄”“凝聚宗族”“血缘亲疏”“家族祖先”“家庭关系”“嫡庶之辨”“大宗与小宗”“家族等级关系”“分封授民”“授民授疆土”“拱卫王室”“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10、交纳贡赋”“等级森严”“相对独立性”实质与核心内容是家族内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的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是统治阶级内部根据宗法血缘关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核心内容是规定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技巧材料中凡是涉及这方面的,一般要考虑与宗法制相关的内容材料中凡是涉及这方面的,一般要考虑与分封制相关的内容图解历史1.宗法制与宗法观念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关系关键能力素养探究探究点一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史料实证 史料1史料2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

11、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砂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史引领史料1该图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从图中文字信息“周王室贵族”“武王弟”“周公长子”等可以看出分封制的主要对象;从封国地理分布上可看出同姓封国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史料2该史料主要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发展演变的情况。第一句话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国与原有邦国的不同;第二句话说明分封制下,诸侯国实行贵族统治,拥有较大独立性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指出图中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相比,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明显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

12、统治策略?提示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2.根据史料2,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砂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史论归纳历史解释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消亡。但后世许多封建王朝也实行过分封制,例如西汉、西晋、明代,大多时候分封制只是郡县制的补充。2.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各地,将各地的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早期中华文化的

13、形成。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如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4.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燕、晋、秦、楚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多次联姻,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探究点二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史料实证 史料1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通“嫡”)孽无别则宗族乱。吕氏春秋 史料2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

14、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摘编自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读史引领史料1该史料主要强调了宗法等级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其中关键信息“不使诸侯疑焉”“不使大夫疑焉”“不使庶孽疑焉”体现了推行宗法制的目的和积极作用史料2其主要观点是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其功能具有双重性。宗法制下的亲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凝聚力,有利于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但若处置不

15、当,也会成为一种障碍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1、2,指出推行宗法制的目的和积极作用。提示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和各级贵族权力的稳定。积极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社会和谐,等。2.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提示凝聚亲情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寻祖探源、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某些家族重修家谱、族谱;等。史论归纳一、历史解释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1.积极影响(1)影响了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体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和家国同构,如封国制度、家族制度等。(2)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

16、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3)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被中断的国家,其原因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2.消极影响(1)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容易导致任人唯亲等不良现象的出现。(2)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容易形成盲目服从的性格以及出现女性地位低下等社会现象,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二、家国情怀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宗法观念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很大,当今社会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亲亲尊尊、团结互助的思想,有利于协

17、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宗法文化强调爱国、忠孝,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4.建祠堂、修族谱有助于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对家乡的热情,对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真题感悟模拟演练1.(2020课标,24,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

18、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向周天子提出提升爵位等级的要求在遭到周天子拒绝后怒而自立的史实,这表明当时周朝的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但材料无法说明当时周朝礼乐制度不复存在,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宗法制度“开始”解体,C项错误。2.(2019课标,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从材料信息可知,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继承方式以

19、父死子继为主,这反映出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故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无法体现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周时期王位继承情况与君主寿命长短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体现的都是血缘关系,且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得到强化而非弱化,故D项错误。3.(2019课标,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敬爱兄长。孝悌观念与血缘亲情有关,因此材料中思想的制度渊源为宗法制,A项正确。禅

20、让制、郡县制均无法体现“孝”“悌”“乐”“礼”的内涵,B、C两项错误;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形成于材料所述思想之后,D项错误。已考角度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分封制,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考查宗法制的影响,从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角度考查早期政治文明热考角度立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高考风向标分封制和宗法制一直是高考命题重点,侧重考查学生史料研读和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综合理解,今后备考中仍要重视对宗法制、分封制两大核心知识的复习1.(2021辽宁锦州模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有的七个殷

21、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鲁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族,则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答案A材料中西周采取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分封王族成员统治殷商遗民,把一部分殷人氏族迁出去以便控制,反映了分封制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故选A项;宗法制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封制下天子对地方实行间接控制,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项;“殷都旧地”属于中原地区,并非边远地区,排除D项。2.(2020福建莆田二模)据记载:周武王病,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把祝策藏在

22、金縢之匮中。周公死,成王葬以人臣之礼。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成王大惧,开金縢之匮,知周公代武王事,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这一记载说明()A.周公权威凌驾于周王B.西周政治具有神秘色彩C.天人感应理论被认可D.分封制度遭到周公破坏答案B材料“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和“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成王大惧,开金縢之匮,知周公代武王事,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反映出西周统治者敬畏天神,遵循上天的意愿维护统治,说明西周政治带有神秘色彩,故选B项;周公的权威来自周王,排除A项;天人感应学说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统治者遵循上天意愿行事,没有涉及西周的分封制遭到破坏,排除D项。3.(

23、2021安徽芜湖模拟)公元前6世纪中叶,许多诸侯国内公室衰微、世卿执政,卿大夫争相兼并土地、占有财货,美其名曰求富。各大卿族以己之“富”在不同阶层中吸附私属,最终使得上至公子王孙,下至士庶人都有机会求富。这一现象()A.得益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B.表明官僚政治体制逐渐成型C.根源于周王室的腐败和衰微D.推动了新型政治关系的形成答案D公元前6世纪中叶是春秋时期,据“许多诸侯国内公室衰微、世卿执政,卿大夫争相兼并土地、占有财货最终使得上至公子王孙,下至士庶人都有机会求富”可知,这一现象推动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加速了奴隶制度衰落和封建制度的形成,故选D项;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排除A项;官

24、僚政治体制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中现象产生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C项。4.(2021湖南永州一中月考)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表明当时秦国()A.宗族嫡庶差别不复存在B.君主权力不断得到强化C.世卿世禄制度受到冲击D.宗法认同观念逐渐消失答案C由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可知,当时秦国规定宗室子弟没有军功就不得列入属籍,强调军功,这对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形成了冲击,故选C项;当时的秦国仍然存在嫡庶的差别,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选官制度

25、的变化,没有直接体现君主权力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宗法认同观念逐渐消失,排除D项。知识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备知识微点补遗一、秦的统一1.诸侯争霸(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2.秦的统一(1)条件: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2)概况: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教材补遗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1)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2)地方权力由分散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

26、的分封制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制。(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西周时期的贵族世袭到秦朝由皇帝任命官员。(4)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西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官吏由皇帝任命。二、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1)确立: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2)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3)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中央官制职责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特点: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4.作用:在

27、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概念阐释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是相对于贵族政治而言的,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渐形成,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设郡县。(2)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内容行政区划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地方官制(1)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

28、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2)县令(或县长):是县的长官(3)郡守和县令或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3.影响(1)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2)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基层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国家因而掌握稳定的赋税、徭役与兵源。图解历史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联系链接新教材秦朝巩固统治的制度(1)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朝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达到全国各地。(2)秦朝大规模推行巩固统

29、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通,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整顿社会风俗,等。关键能力素养探究探究点一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史料实证 史料1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总揽威柄,权不借下。太平御览 史料2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史料3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

30、监察。读史引领史料1主要强调了皇帝制度的特点。其中关键信息“传之无穷”体现了皇位世袭,“权不借下”彰显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史料2主要介绍了九卿的职责,其中奉常、郎中令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史料3主要介绍了三公的职责,其中丞相“助理万机”、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据此可知,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是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的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1、2,归纳秦朝政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公九卿制在处理国家政务上的特点。提示“家天下”

31、,家国同治。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2.据史料2、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公九卿制的特点。提示官员由皇帝任免,职责明确,组织完备,是一种典型的官僚政治体制。史论归纳历史解释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及作用1.特点 (1)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各个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2.作用

32、(1)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巩固。(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探究点二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史料实证 史料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史料2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

33、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 史料3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史引领史料1主要说明分封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史料2主要观点为分封制下地方权力太大,而郡县制会导致君主权力过于强大,故其主张“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史料3主要观点为强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解读时,以第二个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原因的阐释,第二层是观点的陈述。通过分层找到观点,抓住原因,史料信息便一目了然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

34、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提示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2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分别指什么。史料2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提示地方权力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3.根据史料3,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示看法:从国家的角度

35、考虑,郡县制不如分封制害处多。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这一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史论归纳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政区传承制度世袭制官吏由皇帝任免,官位概不世袭地方权力诸侯爵位可以世袭;拥有封地;在封地内有行政权和土地管理权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只有俸禄,无封地;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特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

36、起过积极作用真题感悟模拟演练(2015天津文综,2,4分)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本题考查秦汉朝议制度。依据材料可知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D正确。“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说明A、C错误;朝议制度未反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B不正确。已考角度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郡县制,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考查秦朝中枢制度热考角度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角度,

37、考查秦朝统一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高考风向标近几年课标全国卷没有考查,属高考微冷点,复习备考中应加强对秦朝统一及制度建设的复习,命题会侧重对家国情怀素养的考查1.(2021河北衡水中学第一次联考)明朝张居正评价秦朝时说:“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这里强调的是秦朝()A.延续了先秦历史传统B.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C.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D.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答案B根据“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结合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可知,这里强调的是秦朝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故选B项;材料并未强调秦朝对先秦历史

38、传统的延续,排除A项;秦朝虽然通过焚书坑儒等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但后世没有“守之以为利”,排除C项;秦朝虽然初步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与材料中“创制立法”不符,排除D项。2.(2020山西太原一模)湖北睡虎地出土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其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这反映了()A.秦朝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B.儒法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C.秦朝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D.秦始皇希望成为仁王圣主答案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代通过法律教导民众“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反映了秦朝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

39、故选C项。秦代治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且秦朝二世而亡,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秦律具有教导民众、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不能得出秦始皇希望成为仁王圣主,故D项错误。3.(2020甘肃张掖二中高三模拟)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到了秦汉统一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据此推断,秦汉“化家成国”主要得益于()A.推行郡县制 B.思想上独尊儒术C.采用严刑酷法D.推行科举制答案A根据材料“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废除贵族政治(即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有力地推动了秦汉“化家成国”,A项正确;西汉时期思想上独尊儒术,排除B项;采用严刑

40、酷法不会使“贵族家庭都倒下了”,排除C项;科举制是从隋唐时期开始实施的,排除D项。课堂小结记知识纲要背史论术语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3.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4.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夯基提能作业一、选择题1.(2020江西南昌一中高三模拟)商朝诸王常以鬼神、

41、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A.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B.王权打破了当时的宗教权威C.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淡化D.政治生活中德治观念的加强答案D题干中“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体现了周代诸王重视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文化传承受到严重挑战,没有涉及宗教权威被打破的信息,更与人伦观念没有必然联系,A、B、C错误。2.(2021河南天一大联考第一次考试)西周“宗法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血缘认同制度,它规定

42、了同一血亲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据此可知,宗法制()A.促进了宗族观念形成B.规范了宗族内部秩序C.强化了嫡长子的特权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答案B据题干中“规定了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可以看出宗法制规范了宗族内部秩序,故选B项。3.(2019广东茂名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周官(周)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

43、.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高低在统治阶层内部分封大小不等的封地,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周的疆域是否广阔,排除A项;西周时期,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相对松弛,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诸侯势力大小,排除D项。4.(2021河南郑州高三开学摸底)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成为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礼乐制度逐渐崩溃C.齐国独立于周王室 D.等级制度走向消亡答案B周

44、代服饰以正色为贵,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却推崇作为“间色”的紫色,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原有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并逐渐崩溃,故选B;服饰多元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与题意无关,排除;“走向消亡”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5.(2020河北保定二模)西周时,晋国史官为公族,孙伯黡籍氏一家独揽史官一职。晋献公时,异姓史官完全代替晋国公族史官,但异姓史官不能像公族史官那样参政、执政。材料中晋国史官的变化()A.破坏了晋国政局的稳定局面B.源于民本思想的不断发展C.与人才选拔制度调整有关D.推动了井田制的逐渐瓦解答案C由材料“晋献公时,异姓史官完全代替晋国公族史官,但异姓史官不能像公族史官那样参政、执政”并结

45、合所学可知,春秋之前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选拔官吏,晋献公时期施行择官以贤不以亲的制度,因此异姓史官取代公族史官,故选C项。6.(2020湖南永州一模)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B.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位C.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D.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答案D“礼贤下士”“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广发求贤令”说明士阶层逐渐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各国为了争霸战争竞相拉拢天下士

46、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贵族政治,故选D项。7.(2021湖北武汉黄冈六校联考)春秋时期,卿大夫在家内盛行家臣制,家臣领有封地。到了春秋末年前后,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变化()A.表明分封制度彻底瓦解B.奠定封建官僚制度基础C.说明诸侯控制土地减少D.反映家臣社会地位降低答案B从材料“官吏性质的家臣”“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可知春秋末年的家臣制具有了官僚制度的特点,为秦朝建立封建官僚制度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出诸侯控制的土地减少,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家臣社

47、会地位的情况,排除D项。8.(2020河北石家庄高三6月模拟)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二者变法措施旨在()A.奖励耕战以富国强兵B.打击贵族以强化君权C.以俸禄制取代封地制D.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B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材料“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反映吴起变法、商鞅变法都采取削弱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的措施,目的是强化君主的权力,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奖励耕战、以俸禄制取代封地制,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D。9.(201

48、9湖南岳阳联考)秦王嬴政统一全国,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皇帝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答案A秦始皇将“皇”和“帝”两字结合起来,反映了他并不满足于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故A项正确;“帝”是上古时期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是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这与西周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类似,故B项错误;“皇帝”称号无法体现皇帝垄断国家政治权力,故C项错误;“皇帝”一词

49、是秦始皇自创的,“帝”本身就包含神的因素,因此不能体现“君权神授”,故D项错误。10.(2020甘肃靖远四中高三月考)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官员职能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其外交事务宗正主管皇室事务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少府主管皇室财政A.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B.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C.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B本题考查秦朝中央官制。九卿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但其中又有一些部门专门负责皇室事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故选B;充分体现皇权至上的是三公九卿制,而非九卿中的部分官员的

50、职责规定,排除A;表中官员职责虽然明确,但不存在互相牵制,排除C;表中很多官员为皇室服务,而非为政府服务,无法反映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排除D。11.(2020湖北襄阳五中等三校6月适应性考试)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通常伴随着国家瓦解,这种现象引起古代学者的反思,并逐渐形成“强政权,弱国家”的解释性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强政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弱化了国家本身的凝聚力。下列制度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科举制答案C“强政权,弱国家”指的是在巩固国家统一,强化政权的同时,强大的政权也弱化了国家本身的凝聚力,随着中央政权衰落,国家将面临瓦解,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51、郡县制,故选C项;“强政权,弱国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结果,从长远看,分封制达不到“强政权,弱国家”的作用,排除A项;“强政权,弱国家”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非宗法制,排除B项;科举制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但它更多地体现在文化的控制上,“弱化了国家本身的凝聚力”无法体现,排除D项。12.(2019四川南充一模)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全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52、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答案A据材料“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全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排除B、C两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0云南新平一中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

53、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54、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任怀国等著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据材料一回答,“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

55、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7分)答案(1)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原因: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3)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稳定),另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14.(2019重庆一中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6、。纵观鸦片战争前中国数千年文明史,国家总是在统一、分裂而又复归于统一的轨道上运行着。实际上,每一次的统一都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每一次分裂也不能简单斥之为历史的倒退,而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进步的一种螺旋式的发展规律。每一次新的统一,都有新的土地得到开发和利用,生产力提高、社会进步、民族发展、国家领土不断拓展,最终凝聚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戴逸戴逸自选集围绕“统一与分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答案论题:分裂时期孕育了再次统一的时代因素。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陷入分裂。但在这一时期

57、,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小农经济形成,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内迁的周边少数民族与华夏先民不断交融,促成了华夏民族共同体形成,成为走向大一统的民族基础;在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的影响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秦国脱颖而出,最终统一全国,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时局动荡。但江南得到开发,为隋唐的大一统提供了新的经济基础;尤其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进一步交融,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主动学习汉族文化,民族的交融营造了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观和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均田制和三省六部制还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重要制度借鉴。结论:分裂时期不都是历史的倒

58、退,而是历史发展进步的特殊阶段。高频加练1选择题1.(2021湖北黄冈质检)西周时期,强调“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但却少见系统化的有关礼乐的成文条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魏国李悝、秦国商鞅等先后出台一系列成文法令对各阶层的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和规范。这些法令的出台()A.弱化了统治阶层的权力B.体现了儒法合流的趋势C.提高了平民参政的热情D.削弱了世袭贵族的实力答案D从西周“少见系统化的有关礼乐的成文条例”到春秋战国时期出台“一系列成文法令”,说明各诸侯国对国内社会各阶层的要求更为严格,实质上统治阶层权力有所增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世袭贵族的实力,故选D项,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法家

59、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推崇,儒法合流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严格行为规范,并没有直接扩大平民的参政权或者提供平民参政的途径,此时依旧是贵族政治,排除C项。2.(2020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五)据洛诰记载,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并使大量殷商遗民迁入,成王在洛邑举行祭祀时也沿用殷商礼仪接见各地诸侯。这反映了()A.周朝完全继承了殷商的制度B.周朝的统治中心转移到东方C.民族交融促进了政治的统一D.历史传统对现实政治的影响答案D材料“周公使大量殷商遗民迁入,成王沿用殷商礼仪接见各地诸侯”反映了周朝在统治的过程中借鉴了前代的做法,利用前代的某些传统来巩固现实统治,故选D项;周朝并未完全继承殷商的制度,排除A项

60、;“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在洛邑举行祭祀”并不能说明周朝的统治中心转移到东方,排除B项;民族交融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3.(2020安徽定远中学5月模拟)周克商后,安抚殷商遗民,同时任用各地才俊。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联盟基础上,还建立了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的权威,甚至周王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这一做法()A.实现了对诸部族直接有效控制B.有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观C.确立了周天子的封建专制王权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B据题干“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联盟基础上甚至周王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

61、命之前俯首”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集君权和父权于一身的周王运用政治权力统治与血亲道德制约的双重手段控制天下,这一做法有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故选B项;周王通过册封诸侯间接对地方进行控制,排除A项;西周处于奴隶社会,“封建专制”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西周分封制的实行并未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D项。4.(2020广东湛江二模)西周王朝建立后,在上层统治者的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以“封国”或“采地”统治者宗族或家族组织为核心的族群结合体。这种“结合体”反映出西周时期()A.统治集团的离心倾

62、向B.地域政治已基本形成C.民族国家意识的出现D.家国一体的政治色彩答案D西周通过分封,“建立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以封国或采地统治者宗族或家族组织为核心的族群结合体”。由此可知这种结合体是国家和家族、家庭的结合,反映出西周时期家国一体的政治色彩,故选D;材料体现不出统治集团的离心倾向,故A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地域政治,故B错误;材料与民族国家意识无关,故C错误。5.(2020江西景德镇三模)历史学家吕思勉指出:“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此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以贯之也。”材料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构建

63、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保证了家与国间的良性互动答案B“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说明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如同家族中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选B项;由“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无法判断等级是否森严,排除A项;“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不适用于奴隶社会,排除C项;“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强调家国同构,无法体现家与国之间的互动,排除D项。6.(2021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西周以来,国家一切重要政治、社会要事仪式都在太庙举行。而春秋时期,鲁国太庙因疏于维护而破败。这一变化反映了鲁国()A.封建治理

64、体制确立B.祭祀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C.宗法制度逐渐解体D.因战争遭受了巨大破坏答案C太庙是统治者祭奠祖先的地方,是宗法制度的体现,而“鲁国太庙因疏于维护而破败”说明鲁国宗法制度逐渐解体,故选C项;封建治理体制确立,材料无法体现且这一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太庙只是祭祀制度的一种体现,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祭祀,因此太庙的破败不能说明祭祀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排除B项;据材料“因疏于维护而破败”可排除D项。7.(2020山东青岛三模)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说明了()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B.儒学主流地位确立C.官

65、僚政治开始形成D.宗法分封制的瓦解答案D在春秋中后期,“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甚至出现了“臣一主二”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分封制的瓦解和宗法制的崩溃,故选D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春秋中后期的社会政治现象,而不是文化现象,“百家争鸣”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汉时期,儒学的主流地位才被确立,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朝建立之后,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8.(2020山东日照一模)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他们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

66、徐州一会,实当时诸侯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钱穆所指“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在于()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D.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徐州相王”打破了分封制下诸侯由周王册封的制度规定,是对当时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的破坏,削弱了周王的权威,故选D项;魏惠王和齐威王相互承认对方为王,并未提升诸侯国政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魏、齐,未涉及其他诸侯国实力,无法得出“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治体制的变化,排除C项。9.(2020河南洛阳三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多次东巡,在东

67、巡过程中进行了诸如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A.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B.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C.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王朝的灭亡D.消除了关东人民对秦王朝的仇视答案B材料“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诸如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等一系列活动”反映出秦始皇对中原华夏地区的民族文化的认同,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故选B项;“焚书坑儒”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东巡活动未体现“文化专制”,排除A项;秦朝横征暴敛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王朝的灭亡,东巡活动并非秦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0.(202

68、1山东名校联盟质检)有学者指出:当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被否定时,它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该学者认为秦朝亡于()A.政治新形态被怀疑和否定B.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的统合C.推行郡县制激化社会矛盾D.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B据材料“当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被否定时,它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和法家学者未能了解文化统合的作用,人民无法在秦的统治下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国家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的融合也不可能实现,从而导致秦朝的灭亡

69、,故选B项;A项从政治形态角度解读太片面,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因素导致秦朝的灭亡,并不是郡县制,排除C项;材料中学者认为文化认同缺失导致秦朝灭亡,并不是严刑峻法,排除D项。11.(2020广东深圳一模)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答案B根据“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可

70、知,秦代的竹简包含了皇帝的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和官吏的任用等详实的行政内容,因此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行政制度比较系统,故选B项;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与地方宗族势力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竹简的内容没有反映郡县制的具体推行范围,排除C项;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主要与行政、财政相关,不能佐证秦代法律制度是否非常严密,排除D项。12.(2020湖南永州三模)秦朝法律答问载,甲盗窃不满一钱,前往乙家,乙没有察觉,问乙方如何论处?不应论罪。如系知情而不加捕拿,应罚一盾。甲盗钱用以买丝,把丝寄存在乙方处,乙收受了,但不了解盗窃的事,乙方如何论处?不应论罪。上述规定旨在()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轻罪重罚以减少偷盗行为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以立法手段维护社会秩序答案D题干反映了秦朝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对盗窃情况不知情人的利益,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故选D项;秦朝时不可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项;题干对犯罪情形进行了合理区分和定罪,没有体现轻罪重罚,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C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