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十)(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解析】从“为国家守财尔”和“边境扰动乐于输纳”可知统治者认为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因此纵容土地兼并。【答案】C2“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A削夺大将兵权B防止分裂割据C集中军权D吸取历史教训【解析】从表面上看是北宋统治者
2、吸取教训从各方面削弱藩镇等官僚的权力,实质上是防止分裂割据,巩固统治。【答案】B3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C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D设通判,监督知州【解析】题干材料主要提及的是宋太祖的重文轻武政策,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属于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措施,故A项错误;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属于军事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中“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的信息说明宋太祖对武官担任地方官存在担忧,为此采用文官管理地方政事,故C项正确;设通判,监督知州属于监察机构,不符
3、合题干意思,故D项错误。【答案】C4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材料中“嬉游”“绣画”“骄惰”都证明了宋兵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故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A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土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解析】由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强化措施
4、的影响及所处的环境可知,A、B、C三项均符合史实,D项错误。【答案】D6庆历新政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解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他们和范仲淹一样,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答案】A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宋史材料二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轿盛,寇盗横炽,
5、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材料三臣伏见于下官吏,员数极多致使年老病患者,或懦弱不材者,或贪残害物者,此等之人布在州县,并无黜陟。因循积弊,冗滥者多,使天下州县不治者十有八九。欧阳文忠公全集(1)材料一指出北宋政府存在着什么严峻的社会问题。材料一中的“一冗”在材料二中是如何表述的?(2)材料二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各指什么社会现象?“夷狄”和“寇盗”的称呼反映出作者怎样的立场?(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和材料三作者所持的基本主张。其结果如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的理解。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的积贫积弱是北宋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夷狄”和“寇盗”是作者站在中原汉族和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对少数民族政权及农民起义的蔑称。材料二、三反映了有些官员对改革的认识,联系庆历新政的相关内容不难回答。【答案】(1)社会问题:“三冗”“三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表述:“官壅于下”。(2)现象:北宋政府对外无力抗击辽、西夏在边境的威胁;对内无法平息频频发生的农民起义。立场:中原汉族王朝的立场和北宋统治阶级的立场,希望宋仁宗革除弊政以摆脱统治危机。(3)主张:将整顿吏治、裁汰冗员作为改革的中心问题。结果:改革的建议被采纳,实行“庆历新政”,但激进的措施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推行一年多即宣告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