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小25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 社会经济形态B. 地方行政组织C. 专制集权的程度D. 生产力的发展
2、阶段2.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周人的这一制度A. 有力于巩固周王室统治B. 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 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 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3.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4.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
3、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B.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D.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5.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A. 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 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 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D. 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6.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
4、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7.根据史料统计,明朝担任阁臣者变换极为频繁,如崇祯帝在位17年,阁臣竞近达50人。明朝甚至有阁臣在位不到两月者。明朝统治者这样做的出发点是A. 避免阁臣弄权B. 削弱宰相权力C. 完善明朝法制D. 重塑皇帝权威8.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主要内容C
5、.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 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9.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 英国的船坚炮利B.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D. 中国的闭关锁国1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1.辛亥革命“完
6、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 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 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 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 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12.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A. 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B. 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C.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13.中共三大决议: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
7、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列强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此后国共两党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B. 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C. 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和平建国D. 进行北伐战争,消灭了军阀统治14.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江西瑞金、贵州遵义等都是重要的革命圣地,以下关于这些革命圣地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嘉兴南湖-中共一大正式召开的地方B. 井冈山-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C. 瑞金-标志着红色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D. 遵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5.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
8、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导致的。由此说明A. 全民族抗战是此次胜利之源B.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的军事路线C. 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D. 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影响16.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旨在强调A.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 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D. 鼓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17.2016年12
9、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台湾“邦交国”仅剩21个。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A. 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B. 国际社会创造两岸关系和解机会C. 两岸关系缓和有利于中国D.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18.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A. 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B. 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
10、族政治C. 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D. 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19.17世纪,荷兰法院普遍使用查士丁尼法以补充当地法律的不足。1836年,荷兰制定自己的民法典,从而有了罗马荷兰法的典型形式。借鉴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在近代欧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材料表明A. 欧洲近代沿用了罗马法法权理论B. 荷兰是发展罗马法最典型国家C. 罗马法精神在近代被赋予了新意D. 罗马法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20.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
11、.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 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21.1789年,美国设立国务卿之职。根据美国宪法规定:一、国务卿是政府排名第一的部长,即首席部长。二、执掌国玺,总统辞职要向国务卿提交辞呈。三、一些联邦事务公告文件由总统和国务卿联署。这一职务体现的宪法原则是A. 共和制B. 联邦制C. 三权分立D. 权力制衡22.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 走
12、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 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23.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帝国议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议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这实质上表明A. 德皇拥有绝对的实权B. 德国民主政治不完善C. 德国的议会是虚设的D. 德国的封建残余浓厚24.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表明A.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 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
13、发展的必然趋势D. 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25.1850年以后,工人工资提高了,工会也成立了;到1870年,在几个主要的欧洲国家里,工人经常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资和劳动条件,由于获得选举权,逐步形成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开始通过政党而进行活动。上述现象A. 证实了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必然性B. 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得到不断发展C.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D. 标志着资本主义代议制开始确立第卷非选择题26.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采取“以
14、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
15、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16、分。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27.请从以下时间轴中任选三个以上事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先摘录三个关联事件,再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答案与解析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小25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 社会经济形态B. 地
17、方行政组织C. 专制集权的程度D. 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分别是指远古社会时期、夏商周分封制时期、秦以来郡县制时期,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制度,因此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应当认识到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并各有利弊,不能绝对地判定孰优孰劣。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所以无论分封还是郡县,都无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正因为
18、如此,古代社会的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现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中国古代社会的痼疾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有彻底摧毁它,代之以民主管理才能克服这种弊病。2.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周人的这一制度A. 有力于巩固周王室统治B. 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 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 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答案】A【解析】西周“同姓不婚”,除了出于伦理和生理上的考虑外,还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禁止同姓成婚,在客观上会促进与异姓贵族的联姻,扩大和加强与异姓集团的政治合作及军事联盟,从而扩充势力范
19、围,巩固周王室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故B项错误;西周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王权衰落的信息,故D项错误。3.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反映了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不等同于司法机构的独立,故A项错误;从汉代到明清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材料未
20、涉及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享有司法权,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可以处死罪犯。宋代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增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B.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D. 世卿
21、世禄制度再度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目的就是为国家选拨优秀的人才,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指出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占一定的比例,还远未达到垄断的地步,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很多宰相出自世家大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说明门阀士族对科举制度仍有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世卿世禄制度指的是世袭制,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故D项错误。5.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A. 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 三省制有
22、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 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D. 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央的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材料中描述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具体行政过程,进一步印证了三省之间的相互制衡,最终达到分散相权的目的,故选B。6.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
23、胀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以看出,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7.根据史料统计,明朝担任阁臣者变换极为频繁,如崇祯帝在位17年,阁臣竞近达50人。明朝甚至有阁臣在位不到两月者。明朝统治者这样做的出发点是A. 避免阁臣弄权B. 削弱宰相权力C. 完善明朝法制D. 重塑皇帝权威【答案】A【解析
24、】【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明朝”“频繁”地更换“阁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有利于防止阁臣专权,加强君主专制。故答案为A项。B项,明代在废除丞相后才设立内阁,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频繁更换阁臣与完善法制无关,排除;D项,“重塑皇帝权威”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自皇帝制度实施以来皇权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没有削弱过,也就谈不上“重塑”,排除。8.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主要内容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 弥合君权和相权的
25、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制度的完善在于是否适合当时的实际,而非不断地改革,排除A;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丞相权力在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可见加强皇权是改革的核心,故选B;古代中央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加强皇权,而非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排除C;君权与相权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对基本矛盾,这一制度稳定的基础依赖于皇权,排除D。9.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 英国的船坚炮利B.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D. 中国的闭关锁国【答案】C【解析】【详解
26、】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寻求对外商品倾销市场,从而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故C项正确。A项,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军事因素,与“大势”不符合,排除。B项,西方列强扩张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项,闭关锁国与开放的世界市场相悖,排除。1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
27、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说明此时外国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是马关条约签订的结果,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扩大了商品输出,故AB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在马关条约之后,故D项错误。11.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 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 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 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 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最大历史功
28、绩就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结合材料“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即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是并未完成建设民主政治任务,选项A排除;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我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未实现民族独立,选项B、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认识,同时能准确解读出材料“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隐含信息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进民主化进程。12.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
29、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A. 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B. 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C.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答案】C【解析】从支持和同情五四运动的来自不同的阶级和社会领域来看,五四运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故答案为C项。A项“全国性”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学生的经济诉求,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军队对运动的支持,排除D项。13.中共三大决议: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列强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
30、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此后国共两党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B. 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C. 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和平建国D. 进行北伐战争,消灭了军阀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列强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说明是国共合作的意向,为此进行国民大革命,故A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14.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江西瑞金、贵州遵义等都是重要的革命圣地,以下关于这些革命圣地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嘉兴南湖-中共一大正
31、式召开的地方B. 井冈山-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C. 瑞金-标志着红色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D. 遵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在上海、闭幕在浙江嘉兴,故A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共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故B项错误;虽然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但是当时红色政权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亊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共
32、领导民主革命15.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导致的。由此说明A. 全民族抗战是此次胜利之源B.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的军事路线C. 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D. 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影响【答案】A【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蒋介石认为台儿庄大捷是因为前方和后方的共同奋斗,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集中国力”,据此可知,此次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结果,故选A;结合史实可知,在后来的抗战中国民党还在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所以国民党并没有放弃片面抗
33、战军事路线,故可排除B;依据史实可知,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抵抗,多以失败而告终,这就不能反映出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故排除C;D的说法在材料中是无法体现的,故可排除D。16.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旨在强调A.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 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D. 鼓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使生产发展起来才能巩固民族团结。”可知邓小平强调发展生产以解决民族问题,故C项正确。
34、题干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排除A、B两项。D项,题干未涉及少数民主当家作主问题,排除。17.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台湾“邦交国”仅剩21个。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A. 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B. 国际社会创造两岸关系和解机会C. 两岸关系缓和有利于中国D.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答案】D【解析】“其(台湾)邦交国仅剩20个”可知当今世界上承认台湾的国家已经不多了,大多数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的合法政府,故选D;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8.美国老报人
35、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A. 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B. 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C. 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D. 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因作战失利受到惩罚”,反映的是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A、B项材料并未反映。D项说法本身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
36、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19.17世纪,荷兰法院普遍使用查士丁尼法以补充当地法律的不足。1836年,荷兰制定自己的民法典,从而有了罗马荷兰法的典型形式。借鉴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在近代欧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材料表明A. 欧洲近代沿用了罗马法法权理论B. 荷兰是发展罗马法最典型国家C. 罗马法精神在近代被赋予了新意D. 罗马法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在近代欧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说明欧洲近代沿用了罗马法法权理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荷兰是发展罗马法最典型国家,而是强调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的影响,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罗
37、马法精神在近代被赋予了新意,而是强调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的影响,排除C。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排除D。点睛: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首先正确理解“17世纪,荷兰法院普遍使用查士丁尼法以补充当地法律的不足。1836年,荷兰制定自己的民法典,从而有了罗马荷兰法的典型形式”,然后抓住关键信息“借鉴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在近代欧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等,再结合罗马法的影响,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0.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
38、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 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此时的英国国王已经是“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点睛: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
39、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1.1789年,美国设立国务卿之职。根据美国宪法规定:一、国务卿是政府排名第一的部长,即首席部长。二、执掌国玺,总统辞职要向国务卿提交辞呈。三、一些联邦事务公告文件由总统和国务卿联署。这一职务体现的宪法原则是A. 共和制B. 联邦制C. 三权分立D. 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三项规定,体现了总统和国务卿的互相制约,故D项正确;“共和”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联邦制指
40、的是在保证中央绝对权威的前提下,地方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三权分立指的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互相独立, 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22.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 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 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法国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此消彼长,说明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
41、难,故C项正确。启蒙思想是在17、18世纪进入到繁盛阶段,故A项错误。封建残余的复辟和外国势力的干涉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故和项错误。【点睛】法国走向共和艰难的社会根源在于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而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23.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帝国议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议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这实质上表明A. 德皇拥有绝对的实权B. 德国民主政治不完善C. 德国的议会是虚设的D. 德国的封建残余浓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获得独立并确立近
42、代资产阶级代议制,致使德皇保留有很大的权力,具有很强的专制色彩,实质就是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故选B。A项是不完善的表现,不是实质,故排除;C项也体现了德国代议制的不彻底,但只是表现,故排除;D项也只是不完善表现,故排除。考点:西方代议制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1871年宪法的特点。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但是议会无实权,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同时这部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残余。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
43、的比较也需要掌握。24.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表明A.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 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 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从材料“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可知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D。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革命的背景25.1850年以后,工人工资提高了,工会也成立了;到1870年,在几
44、个主要的欧洲国家里,工人经常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资和劳动条件,由于获得选举权,逐步形成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开始通过政党而进行活动。上述现象A. 证实了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必然性B. 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得到不断发展C.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D. 标志着资本主义代议制开始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运动。材料“工人经常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资和劳动条件,由于获得选举权,逐步形成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开始通过政党而进行活动”反映了19世纪后期工人阶级运动采用了政党政治的形式,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得到不断发展,故B正确;政党政治的形式与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必然性没有直接联系,故A排除;1848年马
45、克思主义已经诞生,阶级斗争学说已经存在,故C排除;19世纪之前资本主义代议制已经开始确立,故D排除。第卷非选择题26.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
46、,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
47、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答案】(1)特点:设立专门监察机构;形成监察体系;采用“
48、以卑临高”和动态制约机制;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依附皇权,行使有限的监察权。回答其中4点即可)作用:有利于澄清吏治,加强皇权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加速了明朝的灭亡。(2)功能:解决行政争端;完善法治机制;保护人权。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强化;监察制度是服务于皇权的工具,是人治的体现。西方:监察专员制度是西方民主与法治的体现,有法制保障;具有独立性。【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
49、察监督”说明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说明依附皇权,行使有限的监察权。第二小问,要一分为二评析监察制度,一方面要承认澄清吏治,加强皇权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监察制度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加速了明朝的灭亡。(2)由材料“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可以归纳出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第二小问,要从中国古代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区
50、分。27.请从以下时间轴中任选三个以上事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先摘录三个关联事件,再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5年全国兴起抵制日货运动,1917年张謇大生纱厂获利。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基本上卷入到了战争之中,因此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1915年初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由此激起了全国民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此外,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民族资本主
51、义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如: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也获利达到76万两白银示例二: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年1月巴黎和会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1917年11月俄国爆了发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变为了现实,先进的中国人也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由此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问题,主要围绕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等多方面作答,注意中外分开叙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起点,论述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