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509KB ,
资源ID:157789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77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布》2018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13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布》2018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13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8江门市第一中学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试题1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解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二者参与的中枢不相同,前者只需要脊髓或脑干的中枢参与,后者必须有大脑皮层的中枢参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答案:D 2突触传递中递质一旦释放,无论是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都会迅速地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

2、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使() A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B突触得以为下次传递做好准备 C另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 D反射过程完成 解析:递质的快速分解或被重吸收或扩散转移,可以为下次兴奋的传递做好准备。 答案:B 3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下列对于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B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C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解析: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突触能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即突触小泡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出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然后再作用于突触后

3、膜,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故递质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D 4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各部分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仔细分析各选项的具体叙述,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逐项分析如下:选项内容指向联系分析A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的传递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刺

4、激一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和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感受器和效应器二者不一定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兴奋只能由感受器传递到神经中枢,而不会反向传递D神经中枢可位于脊髓和脑答案:A 5如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解答本题时,需仔细分析各图示中的膜内外电荷的分布和变化,以及膜内外电荷的移动方向,然后再作出选择。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该点兴奋,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从而使该点与两侧相邻部位之间在膜内和膜外都

5、形成了电位差,从而发生电荷移动,其移动方向是: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移向兴奋部位,在膜内由兴奋部位移向未兴奋部位,因此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且与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故C项正确。 答案:C 6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解析:据题意可推知,“杜冷丁”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使乙酰胆碱失去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机会。 答案:A 7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

6、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发生障碍而麻痹。在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示意图中,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Aa或bBc或d Cb或c Da或d 解析:图中a、b、c、d分别是轴突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由于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阻塞“离子通道”,而“离子通道”在神经元细胞膜上,故应该作用在轴突膜或突触后膜上。 答案:D 8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处给予恒定刺激,、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

7、条件下、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ch浓度 (mmolL1)处感受到信号 的时间(ms)处感受到信号 的时间(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0.45.005.24A.图中、与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

8、促进作用。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答案:B 9.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解析: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兴奋可向两边传导,但突触结构决定了兴奋不能传递至右侧的神经元,故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10.下列关于反射弧和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受刺激的部位膜外先变为正电位,接着又恢复负

9、电位,形成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 C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决定于神经递质的存在、释放和作用的部位 D经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特定情况下也能直接激活肌肉和腺体 解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当受到刺激时,电位反转,变为外负内正,故A错误。 答案:A 11.如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予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

10、c处未测到 解析: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故刺激b处,c处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a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刺激b处,虽然肌肉能收缩,但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答案:D 12.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若没有可用等

11、渗的KCl溶液来代替 B直接刺激,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 C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没有离子进出,各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相等 D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负变正 解析:该实验进行时不能将标本置于等渗的KCl溶液中。直接刺激,中肌肉和左肌肉都将收缩。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为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不相等。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正变负。 答案:B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0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

12、a线段表示_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_ _,此时Na_(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_ _。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的结合。 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是静息电位。受刺激后,受刺激的部位膜外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此时Na内流。如果药物影响了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将影响神经冲动在神经元

13、之间的传递。 答案:(1)静息0 mV内 (2)轴突末梢 (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14(14分)乙酰胆碱(Ach)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为研究乙酰胆碱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图中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仪。另外,轴突末梢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但不影响后来的信号传导)。 (1)在轴突末梢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 _。 (2)下表为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C处感受刺 激时间/msD处感受 刺激时间/ms0.10.805.960.20.815.680.30.80

14、5.400.40.815.240.50.804.96由表中C处测量结果可知,乙酰胆碱的浓度对兴奋在_的传导无显著影响;从D处测量的数据可知,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升高,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促进作用_。 (3)经测量,D处与B、C处的距离分别为96mm、48mm。当乙酰胆碱的浓度为上表中的0.3molL1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兴奋在细胞体上的传导速度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约相等,BC与CD段的长度相等,但兴奋在CD段的传递速度比BC段的传导速度_(大/小),这是因为兴奋在细胞体上(或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而CD段由于存在_结构,使信号的传递经过一个转换过程而影

15、响了传递速度。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酰胆碱的浓度对C处感受到刺激的时间没有影响,但对D处感受刺激时间有影响,即乙酰胆碱的浓度越大,D处感受刺激时间越短,说明相应的传递速度越快。(3)经计算,BC的距离为48cm,在乙酰胆碱的浓度为0.3molL1时,兴奋在该段(即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480.80)mmms1,在CD段则为48(5.400.80)mmms1,这是因为突触处存在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突触延搁。 答案:(1)排除轴突中原有Ach递质(乙酰胆碱)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神经纤维上增强(3)60mmms1小突触 15(16分)阅读资料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乙酰

16、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 (1)图乙中的物质释放到中的方式是_。 (2)由图乙看出,突触后膜的面积相对较大,其意义是_ _。 (3)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图甲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生理盐水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_ 第四步:_ 实验结果:_ 答案:(1)胞吐(2)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 (3)第三步:在装置1的培养皿中滴加一定量的有机磷杀虫剂,在装置2的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同时用电极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的神经,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装置1的指针持续向左偏转,装置2的指针向左偏转后恢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