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6湖北省高三联考)毛泽东强调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时讲到:“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材料意在说明()A人民政协已没有存在的必要B人大与政协职责应各有侧重C政府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度D国家要放弃多党合作的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可知,毛泽东认为政协不应该成为国家的权力机关,这样可以避免权力的重复、分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有建立时,政协代行
2、人大的职能,题干应该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强调人民政协的职责应该有所变化,与人大的职责应该各有侧重,故B项正确。答案:B2(2016驻马店期终考试)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见下表)。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国别宪法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其它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解析:从
3、材料参阅的文件看,既有苏联的社会主义宪法,又有中华民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故B项正确。答案:B3(2016湖南联考)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针对当时国情该主张侧重于()A拥护邓小平的领导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拨乱反正,顺应民心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解析:拥护邓小平只体现了第一件大事,故A项错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故B项错误;“文革”动乱刚结束,首要任务就是稳定人心,使社会迅速安定,胡耀邦所说的三件大事都是围绕拨乱反正、安
4、定人心,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湖南联考)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A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B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C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D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解析:题干中显示了新中国成
5、立以来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村干部社会特性的不断变化过程,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关系网络、经济实力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环境不同,也决定了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出现的不同,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出现了反复,故B项正确。答案:B5(2016海南省联合考试)“截至2009年10月,两岸贸易额累计达1.6万亿美元;大陆有关方面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9万多个,台商对大陆投资总额累计超过588亿美元。大陆企业自2009年开始对台投资以来,项目约180个,金额近10亿美元。”这体现出()A“一国两制”理论有新发展B“九二共识”原则得到国共两党认可C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D“和平统一”
6、是两岸关系的最终结局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主要强调的是大陆和台湾贸易额的增长,体现了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的加深,故C项正确。答案:C6(2016天津市高三联考)1953年开始,美国带头组建亚洲版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有学者认为:“此组织建立加快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宣言的发布速度,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宣言”是指()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求同存异”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1953年在同印度代表团谈判过程中,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回应了亚洲版的“北约”,故D项正确。答案:D7(2016九江模拟考试)1954年,中
7、、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在会议上积极活动,推动会议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会议成功推动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C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会议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解析:当日内瓦会议陷于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故C项正确。答案:C8(2016济宁模拟考试)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
8、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解析:1949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加上“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与材料中外交“脚踏两只船”的成就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9(2016山东调研联考)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表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他在一份口述给基辛格的备忘录中又再次强调“我认
9、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刻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正常化已经是大势所趋B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C西方遏制中国的阵营开始瓦解D美国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立场改变解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客观阻碍因素即美国为首的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对,此时大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支持中国,意味着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故B项正确。答案:B10(2016江西省高三联考)19671974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对外援助数额庞大。经济援助、政治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合计为19501967年的3倍多,19671970年,年均对外援助额高达20 亿元左右,19711974年,除1
10、971年不算太高外,其他几年对外援助实际交付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均超过6%。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A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B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C建立了中日中美邦交关系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水平不相符解析:本题考查“文革”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情况。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671974年”“19671970年,年均对外援助额高达20 亿元左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71974年,这是“文革”时期,受“文革”政治革命的影响,即“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内经济状况本身就不太好,数额庞大的对外援助明显与国内经济状况不符,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1(2016安徽省高三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
11、列要求。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既定国策。但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会因外界形势变化而采取变通手法。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末,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
12、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相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三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明确
13、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三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2)结合
14、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根源的观点。试以史实论证材料三作者的观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周期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总原则与“ 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具体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是多边外交、务实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周期主要包括新中国面临的国内环境、国际环境,第三周期具体从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上升、以经
15、济建设为中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方面归纳。第(2)问,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才能进行评价。根据材料,作者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根据大国形势而相应变动的,90年代以后“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观点进行评价,前者是比较客观的,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趋于成熟,后半部分观点失当,当代中国无论在地区外交还是世界外交中奉行的都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亨廷顿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现实地缘政治表
16、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可以归纳为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是国家利益的冲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列举为了对抗苏联,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答案:(1)调整:第二周期: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说明:第二周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对峙阵营逐渐形成,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
17、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评述: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但始终坚持的外交方针恰恰体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冷战”结束后,认为中国为了“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积极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世界和平。(3)观点: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是国家利益的冲突。
18、论证:为遏制苏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2(2016武汉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原文摘录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第五十四条 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
19、、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十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第十二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评价“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0、。”(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08页。)“将要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没有高调,它更没有空想。这真是切合实际、切合人民今天需要的共同纲领。”(张澜文集/363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毛泽东说:“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宪法了。这个宪法是适合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的。它坚持了原则性,但是又有灵活性。”(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上1954年9月14日。)运用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任意一“评价”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表明观点,三者任选其一;其次对所选评价进行说明,主要在对应的原文摘录中寻找依据,还可以结合宪法颁布的相关所学知识来补充说明;最后对宪法的性质地位、作用、时代性等做一个总结性的说明,使探讨得以升华。答案:示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法律原文中的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肯定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否定了君主专制,带有革命性;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第五十四条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肯定了人民的权利,带有民主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人民主权取代君权神授、以公民取代臣民,顺应了时代潮流。(“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