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71565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A防止了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D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2有学者指出,一方面,西周分封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建立“殖民基点”,形成具有“中央权力系统”性质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封国

2、只是承担了出兵助周、进贡朝觐的义务,其余仍自治其事。这一论述意在说明西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紧密结合B地方诸侯只是在形式上履行义务C国家政权结构由松散走向严密D中央权力系统制度建设水平不高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C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4柏杨

3、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明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其评价的是()A国与国的关系B嫡长子继承制C郡国并行制D三公九卿制5下列表格反映汉代前期太尉一职任职变化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备注 高祖 卢绾 公元前205前202年 列侯 迁燕王 高祖世交 周勃 公元前196前196年 列侯 罢相 惠帝 周勃 公元前184前179年 列侯 迁丞相 高祖遗命 文帝 灌婴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迁丞相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迁

4、丞相 A汉初太尉设置变化无常时有时无B汉初太尉设置与加强皇权关系密切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汉初太尉设置与中央集权关系密切6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年代 省数 道、路数 州数 郡(府、国)数 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 36 不详 西汉平帝(15年) 13 103 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 13 105 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 190 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15道 328 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 26路 288 1234 元朝 12省 183路 97 1425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增设地方行

5、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7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A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C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D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8中国传统解决民事纠纷是依靠中间人调解,调解无效时交官府;而官府也主要扮演调解人角色,在民事纠纷导致暴力事件出现后,才扮演法官角色。但到了明清,官府的法官角色越来越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专门代人打官司的“讼师”。这种变化表明()A古代中国

6、法制意识淡薄B社会发展提升法律的作用C政府奉行以德治民理念D民众已具备近代法律意识9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10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貿易统一征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

7、则例”。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B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C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驰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1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大沽口,客观上减轻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压力。洪秀全曾将洋人过境说成是“兄弟团圆”,言称“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衷心归顺成藩属,替爷替哥杀妖魔”。这反映出太平天国()A与外国平等往来的愿望B与英法合作共同反抗清朝C继续秉持传统宗藩观念D和西方国家宗教信仰相同12有学者指出: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日本用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但日本终因侵略别国反过来导致被迫无条件

8、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材料说明()A主权丧失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B甲午战败导致了日本全面侵华C侵略者的最终结局是走向失败D巨额赔款使日本走上帝国主义13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到1913年底,全国各地新成立的社团近700个,这些社团绝大多数是私法社团,而且种类很多,如,联谊类79个,实业类72个,公益类53个,学术类52个,教育类28个,慈善类20个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社团中,政治类312个,占总数的457%。当时社团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B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C中华民国约法颁布D民主共和观念被民众接受1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主张取

9、法西方的兵器、声光化电之技,而后维新派又力主学习西方宪政之术,但都以失败告终。百日维新后,中国激进主义的政治变革发端。1912年,他们制定并通过了临时约法。该学者意在强调临时约法()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共同制定的宪法B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变化的结果C确保了共和体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D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15武昌起义前后,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统计表 项目 类别 正途(进士、举人等) 异途(监生、行伍等) 新途(新式学生) 武昌起义前在职督抚 792% 208% 0 武昌起义后新任督抚 422% 315% 263% 表1 据表1,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的变化()A说明科举制出现重大变革B极大地刺激了资产阶

10、级参政热情C有利于地方军阀控制政局D是当局政府面对危机的应急反应16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小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A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B袁世凯是经民主选举产生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D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17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央政府,但其无法控制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的地区。即使在革命派掌权的地力,也往往各自为政,不完全服从中央的号令。这种情况表明()A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各自为政B三民主义在理沦上存在最大缺陷C同盟会尚不能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D列强支持

11、地方军阀形成割据局面18据图1,从1900年新政启动,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先后发生的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据此可以推断()图1 清末十年民变次数统计 A废科举导致矛盾激化B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性有所增强C反洋教斗争愈演愈烈D军阀混战引发大量的社会冲突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这可能存在的不足是()A因人设法违反了宪政的本意B总理制约总统各国没有先例C两者牵制无法体现三权分立D人民主权却无人民真正参与20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

12、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B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D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211919年以前,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多地研读宣言,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C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221927年12月,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砻市创办了军官教导队,后在此基础上创办了井冈山红军学校,主要负责训

13、练红军的下级军官和为地方培训赤卫队的指挥员,其中政治课占40%,军事课占60%,除此之外,还设有识字课。据此可知,当时的红军学校()A开创培养军事人才的先例B巩固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和外交人才23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是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主要策略。”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战略B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C革命道路探索

14、中的曲折D力图巩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4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A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B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了阻挠C工人运动的影响大于农民运动D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满分52分)25(15分)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

15、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 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

16、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 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1)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5分)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

17、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5分)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 材料二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

18、之的。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的一个实例,并加以阐述。(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仿行宪政的特点。(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

19、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9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孙中山大事年表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 1894年11月 成立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密谋广州起义。 1905年8月 同盟会成立,被推举为总理,提出政治纲领。 1905年起 先后组织惠州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但均遭失败。 1912年初 就任临时大总统,提出“五族共和”。 1912年4月 正式辞职。同时,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9月 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筹划筑路事宜,但铁路计划未实施。 19131915年 连续发起了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20、19171918年 联合西南军阀,发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 1920年 开始接受苏俄的帮助。 1924年1月 提出新三民主义,并正式与共产党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924年11月 为和平统一中国,应冯玉祥邀请,抱病北上。 1925年 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表1提供了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关于民族复兴的诸多启示。从表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蚌埠三中月考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 C 2D 3B 4B 5B 6C 7B 8B 9D 10A 11C 12C 13B 14B 15D 16D 1

21、7C 18B 19A 20D 21D 22B 23C 24D 25(1)选官原则:以德(孝廉)取人;(2分)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 (2)趋势:开放性;严密化。(2分)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三点既得3分) (3)特点:将课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2分)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 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2分)26(1)实例:如德国的君主立宪制。阐述:德国君主立宪制,皇帝是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权力有限并受制于皇帝,具有很强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7分,实

22、例准确3分,阐述4分) (2)特点:以救亡图存为主要目的;是不同阶级、利益集团斗争妥协的结果;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较大;制宪过程艰难曲折,最终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和尝试。(9分,任答三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因素:封建势力强大;守旧思想根深蒂固;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列强干预。(9分,任答三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7示例: 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2分) 说明: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大量丧失,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华民族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政治民主化。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国家依然积贫积弱。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这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前提。(9分)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振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