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王征用吴属下的人民时必须通过吴本人供给、致送;周武王征召国族的属民时,也须通过这些国族的首领,而不能直接征用。据此可知,当时A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B地方割据势力十分强大C中央集权制度遭遇挑战 D血缘贵族政治逐渐确立2.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受到重用。这体现
2、了汉朝A思想统一不足以巩固政权 B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名存实亡C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D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3.东晋南朝以来,南迁士人非常重视自己的祖籍。唐代中叶以后,南迁士人乐于把新居住的州县当成自己的籍贯。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世族门阀的衰落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宗法制度的瓦解4唐初,六部的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尚书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会食。下午回本部处置部务。尚书省的仆、尚、丞、郎也都有机会对国家大政表示意见,或根据诏敕所确定的大政方针制定具体施政方案。由此可见,唐初尚书省A与中书门下形成了制衡关系 B具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C能够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有效制约了皇帝的权力5在
3、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多种唐朝时期流行的佛经题材的变文(讲唱的话本).有目连变文(讲述佛教弟子目连救母出地狱)伍子胥变文、舜子至孝变文、西征记变文(叙说唐朝时事)。这些变文语言通俗,故事曲折,和尚在讲唱时,说唱并用。这反映了唐代A佛教思想开始本土化 B儒释思想融合的趋势C诗歌向小说演变的趋势 D三教合流推动理学的出现6有学者指出:“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的改革成果也难以维持。”该学者意在强调A统筹规划决定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B王安石变法仅限于经济领域C统治者支持是变法成功的关键 D
4、变法必须先从政治领域启动7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由此可见A元朝开创了中国省制的开端 B分权制衡体制严重制约相权C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D行省以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8明初君臣在各类诏令文书中反复申明三个意识:“一是奉天承运;二是扫荡胡俗;三是四海归心。”将之简化表示,就是天意、民心、文化继承。这一做法A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B强化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C具有鲜明的时代新异性 D体现了君权神授的统治观9在顾炎武看来,朱熹的学说、乃至整个宋明理学是汉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因
5、此无论如何是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的。据此判断,顾炎武A学术思想充满矛盾 B反对异族统治C推崇程朱理学思想 D强调经世致用10.1898 年 8 月,光绪皇帝曾在谕旨中指出:“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意存观望。”光绪皇帝指出的这种现象()A. 导致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 B. 强化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C. 反映了低层群众对清廷不满 D. 是政治改良失败的重要原因11、民国十二年,教育部门制定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纲要中把高级中学分普通科和职业科(有师范、商业、工业、农业、家事等科);普通科以升学为目的,又分为两组:第一组注重文学和社会科
6、学。第二组注重数学和自然科学。上述改革举措()A弥补了废科举制后的弊端 B客观上顺应了实业救国的需求C反映了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D凸显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理念12有观点指出:“农业歉收,人口过多,肆虐的疫病,外来入侵、社会变革和日趋失控的战争,所有这些均是为了揭开玛雅南部低地文明突然衰落之谜而做出的猜测。”此观点认为玛雅文明衰落是因为A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过度 B社会变革导致社会秩序崩溃C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产生的影响 D战争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13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制定了诸如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说话不能模棱两可,不
7、能诽谤、谩骂他人或讲下流话,不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会议主席,必须上台发言等规定,这些规定A激发了公民参政积极性 B确保每位公民参政议政C保证了公民大会的效率 D限制了演讲技术的发展14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151454年律伯克皮革匠章程规定,工匠一年中所销老羊皮不得超过415张,小牛皮不得超过520张,山羊皮不得超过300张。凡违反这项规定的,每张应付
8、3个银马克罚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 B行会具有内部协调的功能C行会章程加剧了商业竞争 D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16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到14
9、33年,中国的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中国出现“棉花革命”。当时,江南一带纺织业非常发达,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农民用这些运来的以及自产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还会被卖回北方。这类跨地区贸易非常繁荣,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商人有很大的生产控制权,他们购买原棉,外包给农妇纺织,在市镇作坊染轧,随后贩卖到全中国。18世纪初,英国兴起的棉产品制造业看起来成功希望渺茫,因为本地连原料都没有,而且人工成本高。他们想要繁荣的话,不仅需要来自亚洲的技术和非洲的市场,还需要从另一大片大陆获得原料,设法取得这些原料的过程,意味着建立了
10、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整合的制造行业。1780年,英国工厂中纺纱机器的生产速度大增,1781年,英国消耗510万磅原棉,到1800年,达到5600万磅。英国工匠生产棉纱的革命性方法迅速传播开来,这肯定有赖于英国贸易商与无与伦比的价格,大量贩卖纱线和成品棉布,也依赖国家建立一个能让制造业发展的框架的能力,没有相应的法律、官僚、基础设施和军事渗透,工业化几乎是不可能的。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通过棉纺织业“建立第一个全球整合的制造行业”的原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8分)18(12分)进
11、步的外交理念是支撑外交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周恩来选集下卷材料二 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12、1969年,当毛泽东的外交政策即将发生重大转折时,四位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奉命总结各项策略选择。他们在向毛泽东陈述为何需要与中国当时的死敌美国打开关系时,就引用了三国演义的内容。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中,毛泽东和他的左膀右臂们使用“防止战略包围这个围棋的概念来看待中国所面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原则”。与建国初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发展?有何意义?(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70年代初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史实,分析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主要原因。(8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27年
13、,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二在秦汉时期,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
14、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县的机构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不及秦汉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6分)(
15、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人的房屋里既无卫生设备、玻璃窗,也没有壁炉。房间的地面一般铺石板,要不就铺松软、易渗透的砖。我把一堵堵的隔墙都砸去,做成五大间“外国式”的房间,铺上了木地板,把纸窗换成了玻璃窗,接上了水管、电线。另外,我还铺张了一下,造了两个壁炉和三个火炉。如此华居,算租金的话,每月只需三十五元中国货币,相当于十二美元。当时的兑换率是一美元兑两块九角中国货币。这栋中式房屋因这些院子而生辉,更显得美轮美奂。我来时,其中的两个院子已经覆盖了绿茵,用的草种是英伦进口的。一些院墙涂了象牙色,显得奢
16、华。那段日子里,历史的脚步急骤。中日济南冲突发生后,北洋联盟败象已现。【美】哈需特阿班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民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12分)麻城实验高中2021年3月月考高一历史答案12345678910ADBBBCDBBD111213141516BCCCBD1.A 【解析】商朝和西周初期,王权并不能直接控制地方势力,以至于需要通过侯国首领,这反映出当时的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故答案为A项;当时的体制下地方拥有相当的独立性,但并非形成割据势力,排除B项;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于秦朝,排除C项;血缘贵族政治确立于夏朝,排除D项。2.D 【解析】根据“但根据汉书
17、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受到重用”可得出这体现了汉代新儒学的特点,即外儒内法,因此说明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D项正确;思想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排除A;名存实亡的说法错误,排除B;材料只体现法家,并没有百家,排除C。3.B 【解析】从材料可知,魏晋至唐中叶(特别是安史之乱后)都出现了大规模人口南迁的现象,但魏晋重视祖籍,唐中叶后以现居地为籍贯,反映了祖籍观念的日益淡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世族门阀的衰落,故选B;AC从逻辑上都不能对材料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故排除;宗法做为一项国家基本制度在东周时期日益瓦解,不能把魏晋时期的士族门阀制度等同于宗法制度,故排除D。4.B
18、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唐初”“尚书省的仆、尚、丞、郎也都有机会对国家大政表示意见,或根据诏敕所确定的大政方针制定具体施政方案”等可知唐初尚书省具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所以选B项;A项“制衡”,C项“对立”,D项“制约”材料并未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5.B 【解析】由材料“有目连变文(讲述佛教弟子目连救母出地狱)、伍子胥变文、舜子至孝变文、西征记变文”可知,唐代的佛经题材已有儒家思想伦理的渗入,这体现了儒释思想融合的趋势,故选B;材料能表现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但这种趋势是否从这个时候开始,还需更多材料的支撑,排除A;变文是一种讲唱的话本,它并不是诗歌,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材料能体现儒释思
19、想融合的趋势,但并未体现道教因素,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6.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在经济领域的变法得到了神宗的支持,因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的改革成果也难以维持”,这说明统治者的支持是变法成功的关键所在,C正确;王安石变法是有统筹规划的,但是依然未能成功,排除A;王安石变法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都有改革,排除B;范仲淹的改革是从政治领域启动的,但是失败了,排除D。7.D 【解析】根据“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可得出在行省制之下,地方权利遭到限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
20、正确;材料与省制的开端无关,排除A;行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C。8.B 【解析】天意、民心、文化继承即是从多个角度来强调国家政权统治合理性的问题,故选B;材料不仅反映了专制皇权,还反映了中央集权等问题,故排除A;时代新异表述不准确,故排除C;君权神授表述片面,故排除D。9.B 【解析】顾炎武是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肯定朱熹和宋明理学,说明他主张以汉族为中心,即反对异族的统治,故选B;“充满矛盾”的说法明显无法体现,排除A;顾炎武是肯定程朱理学,而非推崇,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观点,排除D。10.D 【解析】通过材料叙述可以看出,戊戌变法时期各地官员
21、并不积极配合,这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D正确;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排除A;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1.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教育部制定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有普通科和职业科,普通科注重数学和自然科学,说明民国政府重视专业技术和科技等实用人才的培养,这在客观上顺应了当时实业救国的需求,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改革措施并非是弥补了废科举制后的弊端,故A项错误。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是洋务运动中的教育改革,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开始,材料时间是1923年,故D项错误。12.C 【解析】“农业歉收,
22、人口过多,肆虐的疫病,外来入侵、社会变革和日趋失控的战争”证明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A、B、D分别强调了玛雅文明衰落的部分因素,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13.C 【解析】根据“雅典人制定了诸如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说话不能模棱两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让公民大会能更顺利的进行,提高效率,C项正确;这些规定不能提高积极性,排除A;B项太绝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演讲的发展,排除D。14.C 【解析】由材料“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并结合所学罗马法的发展史可知,平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打破了贵族
23、对法律的垄断,最起码在法律层面上获得了与贵族平等的地位,故选C;贵族的特权只是得到了抑制,但并未被完全取消,A项说法错误,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是在罗马帝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罗马法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时期,还未将所有自由人都纳入到罗马法体系当中去,排除D。15.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中期,伯克城中的皮革匠行会制定章程,规定工匠生产规模,反映出行会具有内部协调的功能,B项正确;皮革匠行会制定的章程不能说明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A项错误;行会章程限定生产规模不会加剧商业竞争, C项错误;行会的规定限制而非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D项错误。16.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24、可知,“大化改新”时期,日本致力于学习中国文化和典章制度,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D项符合题意;是“明治维新”使天皇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A项错误;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不是大化改新导致的日本社会“实质性”变化,B项错误;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大化改新的具体做法,不是“实质性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17(1)特点:棉纺织业成为农村主要副业;棉纺织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政府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跨区域贸易繁荣;商业资本集聚(包买商组织生产和经营,形成产业分工);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原因
25、: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具有强大生产力;跨洲之间的技术、市场、原料与生产的有效整合;价格优势建立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力量体系的全力支持。影响:给中国带来价廉物美的机织棉纱、棉布,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沦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农村出现纺织分离,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18.(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史实: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原因:化解战略包围;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解决台湾问题。【解
26、析】(1)“原则”,依据材料一信息“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原则和建国初期的“一边倒”相比,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等角度分析。(2)“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等方面说明。“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中,毛泽东和他的左膀右臂们使用防止战略包围这个围棋的概念来看待中国所面临的成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化解战略包围、应对来自苏联的
27、威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解决台湾问题等角度分析。19.(1)相同: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2)不同:秦汉郡县制: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较为彻底地铲除氏族血缘关系残余。罗马帝国行省制: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原因: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解析】(1)相同:根据材料一中“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等,对比
28、“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 “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等,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进程、推行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2)不同:根据材料二中“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等信息,从与先前制度的联系、机构、职能和管理等方面,概括两者的不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基础方面进行分析。20(12分)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
29、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美国记者在中国的记录(2分)。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作为亲历者,其生活记录是研究民国历史发展的一手史料。但是,新闻记者的报道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使用时要和其他类型的史料进行印证。(2分)材料内容中国人的房屋里既无卫生设备、玻璃窗(1分),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落伍(2分)可用于研究民国时期物质生活的状况.(2分)该新闻工作纪录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历史发展状况,是我们研究这段历史的参考史料之一。(2分)“中式房”“水管、电线”“草种英伦进口”等,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民居与西式生活方式的结合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兑换率是一美元兑两块九角”, “草种是英伦进口的”反映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对外贸易的相关情况可用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中日济南冲突”“北洋联盟”,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混战可用于研究民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状况材料信息1分,反映2分,史料价值2分。从2个以上角度分析。该部分满分不超过10分。(表格是评卷要点,学生答案要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以表格形式答题的,满分不超过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