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68701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3 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记念刘和珍君 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寥落()(2)洗涤()(3)踌躇() (4)桀骜()(5)赁屋() (6)噩耗()(7)尸骸() (8)屠戮()(9)浸渍() (10)绯红()(11)殒身不恤()答案(1)lio(2)d(3)chu ch(4)ji(5)ln(6)(7)hi(8)l(9)z(10)fi(11)y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创(2)仆(3)攒 (4)当2语境辨析法(5)这个血()案是谁制造的呢?眼前血()淋淋的现场让人惊恐。(6)不要因为吃不上这薄()荷味的薄()饼而妄自菲薄()。答案(1)chun/chun(2)p/p(3)cun/zn(4)dn/dn(

2、5)xu/xi(6)b/bo/b二、写对字形(1)(2)答案(1)蔼/霭(2)喋/牒/谍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干练熟练干练:指又有才能又有经验,侧重于“有才能”。熟练:指工作、动作等因常做而有经验,侧重于“做的纯熟”。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从事某项工作有经验”的意思。(2)徘徊徜徉徘徊:来回慢慢走动(一般有心事)。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两者都有“慢慢走”的意思。(3)目不忍视不忍卒读目不忍视: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两者都有“不忍心看”的意思。2明确词义(1)殒身不恤:_(2)长歌

3、当哭:_(3)出离愤怒:_答案(1)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褒义词,用于赞扬的语境中。(2)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仅仅指写文章。(3)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了愤怒的程度。 语言运用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和画线句子是否有语病,并改正。我平素想,能够不被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冀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ji)傲(o)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改正:_答案冀翼,傲骜,画线句子“被所”杂糅,“被”改为“为”。2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词语使用的正误和画线句子是否有语病,并改正。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炼

4、坚决,百折不回的气势,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yn)身不恤(x)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改正:_答案“气势”是外显的力量和形势。此处指中国女子面对重大问题表现出了正直、豪迈的态度,应用“气概”;密秘,炼练;画线句子残缺宾语中心词,在“消亡”后加“的明证了”。3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选出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h)。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谑杀,_。A以致身体上

5、还有棍棒的伤痕B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改正:_答案“骸”应读hi;谑虐。画线处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故选B项。 资料链接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因积劳患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毛泽东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三闲集华盖集且

6、介亭杂文坟南腔北调集等。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径,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卫队向请愿队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乱砍猛打,打死打伤2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的当天,鲁迅先生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此后在死地空谈等文中,连续猛烈地抨击了中外反动派“诱杀”青年的“禽兽”行为,揭穿“流言家”的谎言,哀悼和歌颂爱国青年。1926年4月1日,鲁迅先生再次写下了忧愤深广、感情浓郁的叙事性悼念杂文记念刘和珍君。杂文杂谈、杂论、随笔、札记一类

7、文章通称为杂文。这类文章大都是“有感而发”,对社会生活、民情风俗、日常工作、动态事件等或揭微显稳、针砭时弊,或扬清激浊、讴歌新风。因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故这类文章体裁上归入杂文一类。 文本鉴赏记念刘和珍君通过悼念刘和珍,深刻地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有力地抨击帮闲文人造谣诬蔑爱国青年的无耻卑劣,高度赞颂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崇高品质和大义凛然、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呼唤民众,激励猛士,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答案详写遇难经过劝诫徒手请愿一、研习课文第三、四、五节,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三节第二段中,记叙了刘和珍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_答案记叙了“初见姓

8、名”“反抗校长”“听课交谈”“黯然泣下”四件事,突出了她性格的三个侧面:一是“不为势利所屈”“桀骜锋利”的个性;二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善良可爱;三是“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的深远广大的胸襟。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虚词有什么表达效果?卫队居然开枪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_答案词语表达效果居然指出乎人们的意料,人们没有想到执政府竟如此残忍地杀害“请愿群众”。这些虚词一气贯下,表达了作者的无比悲愤的心情。但、竟表现了作者的诧异,作者不相

9、信“噩耗”,怀疑它只是传说,突出反动派的凶残。向来、然而、也写出了统治者卑劣凶残的程度令人闻所未闻。况且、更写出了善良谦和的刘和珍无端遭遇毒手,反衬反动派的凶残。3.理解下面语段的含意。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_答案(1)“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御用文人的无耻诬蔑。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2)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即举行革命,沉默的过程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爆发的前兆;一种是灭亡,即民

10、众悲观失望,意志消沉,民族衰亡。作者用“不在就在”选择复句的形式意在启发人们,必须和中外反动派斗争。这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对新生活的殷切期望。4第五节第三段中“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_答案(1)“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是互文,意思是“中国军人和八国联军的屠戮妇婴惩创学生的武功伟绩”。这一互文是说:“三一八”惨案实质上是一次帝国主义同段祺瑞政府互相勾结、合谋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2)“伟绩”“武功”是反语,表现了中外杀人者的凶残,借以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二、研习课

11、文第六、七节,回答下面的问题。5第六节第一段中“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加点短语的比喻分别是什么?_答案(1)“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2)“大量的木材”比喻残酷的流血斗争。(3)“一小块”比喻前进一小步。6第七节第三段中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如何理解这句话?_答案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其牺牲的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

12、巨大作用,充满着感奋之情。三、总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7刘和珍等青年学生因为请愿而被反动当局杀害,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是应该专心读书、埋头学问,还是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_答案(观点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专心读书、埋头学问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至于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关心国家大事,这都不是青年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像刘和珍等青年学生就不应该上街游行,而应该坐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读书做学问。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无谓的牺牲,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作贡献。(观点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光死读书是不够的,而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就是说青年学生对小到

13、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应该关心。献一份微薄之力是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刘和珍等青年学生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当今社会提倡的爱国行为。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巧用反复表深情作者在塑造刘和珍形象时,反复写她的“微笑”和“温和”,一是表明对年轻美丽生命消殒的无比痛惜,这“微笑”和“温和”是刘和珍留给作者永远的印象;二是揭露执政府的残暴和流言家的无耻,执政府污蔑她们是“暴徒”,流言家说她们是“受人利用”,有了“微笑”和“温和”,谎言便不攻自破,而执政府和流言家的丑恶嘴脸更暴露无遗。2写法指导写作中如何使用反复手法(1)明确其内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

14、等。(2)知晓其种类。反复从呈现的方式上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3)深谙其用法。写作时运用反复手法的句子,一般是用于凸显主旨或强调某种情感,不能为反复而反复,成为某些内容的机械重复。3迁移运用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几句话。要求所仿写的句子中至少运用反复、排比两种修辞手法。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_【写作示例

15、】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拥有一片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爱国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入我大沽口挑衅,继而纠结各国列强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北京各界无比愤慨,3月18日,北京两千多群众开始游行示威,反对日本政府侵犯中国主权,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刘和珍等热血青年倒在了执政府的枪口下。鲁迅先生不惧反动势力和白色恐怖,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喊出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宣言。【应用角度】 “爱国”“抗争”“直

16、面现实”等。2素材应用我们热爱祖国,是因为祖国给了我们更为珍贵的东西。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栖身之所;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做人的尊严;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孩子的活泼和家庭的安宁;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正因为祖国与个人这样息息相关,才有了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书写的爱国史。因为爱国,苏武可以忍辱负重,牧羊风雪;霍去病可以为将报国,有家不还;谭嗣同可以去留肝胆,笑傲刀丛;孙中山可以百折不回,上下求索循着历史的源头,走到今天,我们不难发现,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爱国史! 群文阅读导读:不同时代爱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有不同的。如无衣中同仇敌忾就是爱国,如登建康赏心亭中感叹无法为恢

17、复中原而效力就是爱国,如鲁迅以笔代枪,揭露社会丑恶就是爱国,如乡愁中渴望祖国两岸统一就是爱国。“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主席的讲话明确指出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纪念余光中记住他的爱国情怀“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成绝响!2017年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文学家余光中病逝,享年九十岁。他的过世不仅是台湾文坛的巨大损失,也是每一个海内外华人心中的伤痛。4

18、6年前,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将乡愁比喻为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让人读来神伤,勾起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思乡之情。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今,先生已逝,留下一世乡愁,不知天堂里有没有乡愁?余光中留下的文学珍宝显然不只乡愁,其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主要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创作,共出版作品集约50种,被称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有媒体这样形容他:“投注毕生精力于文学创作,有着巨人般的意志。年纪愈长,身躯愈孱弱,但仍执笔不辍。”虽然他一生都在频繁

19、地奔波迁徙,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自嘲着“蒲公英的岁月”,其诗歌散文也因此离不开“乡愁”“孤独”“死亡”等苍凉命题,但仍给人一种顽强和希望。这种顽强精神,也是他留给我们的文学财富。余光中在其作品中一浇“乡愁”块垒,其实是表达对大陆深深思念、期盼两岸统一的深切情愫。他在乡愁四韵中深情地呼喊:“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他在当我死时中殷切地期望:“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这些,无不饱含着对大陆的思念、对两岸统一的渴盼。故而,我们记住那位写“乡愁”的游子,不光要记住他那些或激烈或舒缓、或迷茫或清醒、

20、或写实或浪漫的诗文,更要记住他对两岸统一的疾呼与魂牵梦绕,记住他那满腔的爱国情怀。与其说他是一位蜚声中外的“乡愁诗人”,莫如说他是一位名副其实、低吟浅唱的爱国诗人。实现两岸统一,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面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亲朋隔断,有着切肤之痛的余光中,又怎么不会怀恋故土、思亲念朋?又怎么不会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表达恋山河、爱国家的主题?他那样的爱国情怀,应成为所有华人的内在气质,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以悲壮情怀、赤子之心抒发着思乡之情、爱国之恋的余光中走了,不少网友纷纷撰诗怀念之。在此,笔者谨以一位网友的一首小诗作结,同时献给天堂里的余光中先生:“今天/我们缅怀余光中先生/我们期盼祖国统一/

21、让所有乡愁者/都能在最美母亲的国度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长江、黄河的歌。”习近平总书记谈爱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总书记对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感受那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

22、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

23、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2017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

24、的体现。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

25、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推荐作品:秦风无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壮哉,猛士 诵国学经典1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

26、尽心上明理知义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成长启示孟子认为,所谓安身立命,就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不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以致蹉跎岁月。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明理知义孔子说:“弟子们,你们为什么不学诗经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情志,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可以培养与人群相处的本事,可以抒发内心的幽怨。近处讲能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处说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侍奉国君。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成长启示孔子谈诗经的三大功能,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三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孔子在这里阐述了文学经典的作用,同学们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