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37.50KB ,
资源ID:15686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68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部分第7章 特色训练1 《〈论语〉选读》和其他典籍的组合训练 (2).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部分第7章 特色训练1 《〈论语〉选读》和其他典籍的组合训练 (2).doc

1、特色训练一论语选读和其他典籍的组合训练目标解说纵观2012年和2013年的高考,主要有两种考查类型:(1)两道题都是简答题(一道概括题型,一道分析题型);(2)一道填空题型,一道分析题型。选材内容都出自论语选读。但在复习训练中,时常会碰到一些变式训练题型,例如2011年高考题是选取了论语和韩非子两篇短文组合式阅读。本学案主要从内容方面选取论语和其他典籍中的精彩句段,组成复式训练题型,目的是让同学们拓展训练广度,提高这类题的解答能力。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

2、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1)这三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_思想。(2)结合上面三段文字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理解。答:_答案(1)中庸(2)中庸之道不是无条件的折中,一味地调和,是要在礼与义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的和是指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要求主事者倾听不同意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甲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

3、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节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1)材料甲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分别指什么?答:_(2)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中”。你如何理解并评价这两种人生观?答:_答案(1)“长幼之节”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依尊卑次序合礼言行。“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出仕,辅佐君王治理天下。(2)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陶渊明:不逢迎世俗,洁身自好。两人的选择,子路更有社会责任感,而陶渊明更听从内心呼唤。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评价言之有理即可)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

4、)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1)从上面的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孔子:_韩非子:_(2)有人认为材料中董仲舒的义利观是对孔子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要说明理由。答:_答案(1)孔子:重义轻利。韩非子:重利轻义。(2)不同意。董仲舒的义利观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完全排斥利,造成了价值观上的严重偏颇。孔子不完全排斥利,

5、他认为追求正当的利是可以的,但反对见利忘义。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中主义。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1)请根据论述,作出你的判断,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答:_(2)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请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80字以内)答:_答案(1)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中主义。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2)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意见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惟一的依据。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