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三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江夏一中 命题教师:宋三兵 审题教师: 姜霞 考试时间:2016年3月22日14:30-17:00 试卷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就产生了实现“和谐大同”社会的理想,并为此设计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其核心莫过于采用一套有效的争议调处机制,即今天所谓之调解制度。调解,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今天能够看到的关于调解的最早记载是舜主动出面对“历山之农者侵畔,河滨之渔者争坻”进行有效调处的故事。
2、可见,华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调解对社会和谐的作用。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调解制度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几乎在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负责调解的机构或人员。 秦汉时,在乡一级设“秩、啬夫和三老”专司调解事务,调解不成再到县廷起诉。唐代则于基层分设“乡正、里正和村正”,而且还明确规定调解是将纠纷交府县处理的前提。到元朝时调解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民事纠纷。元代还为调解及其他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告拦”。元朝法律同时规定通过审判官调解达成和解而再次起诉的案件,不允许有司再行受理。这就赋予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以既判力和法律约束力,这是传统调解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调
3、解制度发展到了极致。明代将儒家“无讼”观念付诸社会管理实践,调解自然继续充当民事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朱元璋就曾颁布敕令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轻便告官,务要经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里甲老人量断。”清代在沿袭明朝做法的同时,还将调处率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调解适用范围被不适当地扩大。据载,清嘉庆十五年至二十五年间,天津宝坻县自讼案的调解结案率竟高达90%。从上述调解演进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调解在一步步制度化的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强制性特征。这种强制调解模式体现了统治者以此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考虑。中国古
4、代调解也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道德教化功能。 我国古代调解制度特点鲜明。首先体现在中国古代调解的主动介入特性。中国传统调解实践大多具有某种主动介入的因素,即调解人出面调和纷争,并非基于双方的邀请而是多由调解人主动介入争议。其次是调解人在某些情况下的非中立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调解人主持调解时未必一定会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受传统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古代调解人大多都是带着自己对争议的看法和既定立场介入争议的。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自然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对调解结果施加影响。为了给调解人保留“面子”,当事人大多会听从调解人的建议。这些
5、情形都是西方式调解体系中闻所未闻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古代的调解制度发挥着积极的保障功能,是在“和谐大同”传统社会理想期待下诞生的一种争议解决机制。B被誉为“维护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调解制度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相对的完善。C元朝对传统调解制度的发展功不可没,法律规定由审判官介入的调解,其结果虽有法律约束力,但仍有改判的可能。D清朝时期的调解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定程序化更为严格,但也使调解的对象不合理地扩大,暴露出一定的弊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朱元璋颁布敕令规定,其目的在于发挥调解制度的道德功效,使调
6、解双方尽量不走民事诉讼程序,避免更大的麻烦。B与清朝相比,明朝调解制度调解的案件数量和案件结案率明显较低,充分反映出清朝社会矛盾更多,治理更为有力。C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对调解更加重视,并将原来的民间调解上升到法律规范的高度,强化了调解制度的政治色彩。D中国传统调解模式能践行数千年并且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长期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稳定封闭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人们之间和平共处的重要性,相对于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调解可以使当事人从繁冗的诉讼中解脱出来。B清代曾有叔嫂之间因田产之争诉诸官府,在官府开审前,双方亲友主动出面调解,
7、劝说双方各让一步,来平息纷争。C在古代婆媳纠纷中,调解人大多会倾向于站在公婆一边而劝说媳妇作出更多的让 步,调解难以不偏不倚。D西方古代调解制度具有与我国古代调解制度不同的特点,它具有中立性等鲜明特点,调解可以给双方当事人一个谁是谁非的精确评断。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
8、测也。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一事小不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御史刘台按辽东,误奏捷。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居正怒甚。帝为下台诏狱,命杖百,远戍。由是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居正乞归葬父,帝使尚宝少卿郑钦、锦衣指挥史继书护归,期三月,葬毕即上道。居正请广内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自强素
9、忤居正,不自意得之,颇德居正,而时行与张四维皆自昵于居正,居正乃安意去。 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冯保客徐爵擢用至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居正三子皆登上第。世以此益恶之。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于是四维始为政,言官劾居正,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橓偕锦衣指挥、给事中籍居正家。诚等将至,荆州守令先期录人口,锢其门,子女多遁避空室中。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
10、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寻自缢死。 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B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C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11、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D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帝王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嘉靖二十六年”即为用帝王年号纪年法。B杖,即杖刑,古代刑罚之一,指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为古代五刑之一,相沿直至清末。C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夺情”,又称夺情起复,是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
12、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谥号带有表彰性,相当于盖棺定论。如“文忠”即张居正的谥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居正少年时已显现过人的才华,徐阶等人极器重他。张居正为人城府极深,即使严嵩在任首辅时忌惮徐阶,他也能得到严嵩的赏识。 B作为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为政雷厉风行,极其严苛。他整顿吏治,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C张居正晚年独揽大权,随个人喜好提拔、罢免官员,连冯保的门客徐爵都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 D张居正死后,在张居正父丧其间与他结怨的张四维,弹劾
13、张居正。因此万历皇帝下诏抄了张家并夺去张居正的谥号。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5分)(2)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居正怒甚。(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清词,完成89题。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本词为词人悼念亡妻之作。李清照在全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泼茶”的情景,这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8.本词巧妙地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结合
14、全词简要赏析。(6分)9.本词结句“当时只道是寻常”颇有耐人咀嚼的况味,请结合全词简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后人经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一诗中“ , ”这两句,来赞美那种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是全诗的主旨句,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3)阿房宫赋中,“ , ”这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5、)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界 河【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大约三周以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
16、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人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
17、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18、。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
19、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
20、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这篇作品写战场交锋,没有枪林弹雨和弥漫的硝烟,代之以双方的对峙与两个人的交手,读来却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可谓别出心裁。B.界河曾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以“他”为代表的士兵们,甚至怀疑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作品通过大兵们的想象与普遍的幻觉,表现出界河带给将士们的痛苦与折磨。C.作品善于将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中去塑造,以“他”为代表的士兵,徘徊在军纪与人愿之间,既有普通人的情感,又须履行军人的职责,人物形象丰满,富于感染力。D.开头用了两段写三个士兵游泳死去,语言拖沓,若改用一句话说已有三个人下河并被打死,表达效果会更好。E.这篇作品最大的悲剧性在于,一
21、个战士的心中若是人性占了上风,给了对手以喘息之机,必会为自身酿成灾难。在对敌斗争中,这是一个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2)请举出文中一处景物描写的例子,并简要分析景物描写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6分)(3)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慑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从结构、情感、主题这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陈众议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
22、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
23、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上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
24、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他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
25、戴上老花镜、取放大镜。原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
26、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城、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相关链接: 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
27、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C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D在中国,除了主流作家或年纪较大的读者外,年轻读者对百年孤独不感兴趣,更有甚者认为此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E马尔克
28、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2)材料写了马尔克斯请略萨写序、补交房租、拜访嘉宝三件事,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马尔克斯在中国有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4)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最高女祭司娜芙普利都点燃了奥运圣火,她神情庄重颐指气使地将火炬传递给了第一火炬手亚历山大。 B中国女
29、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C“水立方这座由港澳台同胞等捐助的现代水上乐园,已被英美建筑师评为“21世纪十大现代建筑之一”,外表美轮美奂,内部更是处处体现高新技术。 D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B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
30、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C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D.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
31、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场景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 ,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 ,人物得到了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安娜卡列宁娜在公共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秘密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 ,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全貌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17下面是一幅公益
32、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构图所包含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郭英森,下岗工人,初中学历,微博名为“诺贝尔哥”,自称超过爱因斯坦,创建了“新物理学”。5年前参加非我莫属节目,提及了引力波、物质波、粒子等等概念,特别是今天被证实了的引力波(引力波这个概念是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推导出来的),声称他可以利用引力波实现长生不老,“发明了重大物理学”“将极大的超过光速”“我的这些发明会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创新国家”。在节目中,“诺贝尔哥”遭到了嘉宾的奚落。主
33、持人和嘉宾多次打断他的讲话,时不时冷嘲热讽。 这则五年前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的热议。有人力挺“诺贝尔哥”,为他叫屈,也有人认为这些“民间科学家”的“科学梦想”纯属无稽之谈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答案及解析1C 原文的相关表述为“元朝法律同时规定通过审判官调解达成和解而再次起诉的案件,不允许有司再行受理”,“不允许有司再行受理”表明不可能改判。2B 清朝调解制度调解的案件数量和案件结案率明显较高,与当时将调处率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有关,而不是当时社会矛盾多。原文的相关表述
34、为“清代在沿袭明朝做法的同时,还将调处率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调解适用范围被不适当地扩大”。3D 中国古代调解制度中,调解人在某些情况下非中立,但不能说西方调解人就中立,也不能推断出可以给出精确评断。A.原文没有直接表述选项内容,但是综合“华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调解对社会和谐的作用”等信息,可以推断此选项是正确的。B.文章说“清代在沿袭明朝做法”,即“不许轻便告官,务要经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而“中国传统调解实践大多具有某种主动介入的因素,即调解人出面调和纷争”,由此可推断选项是正确的。C.原文的相关表述为“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调解人主持调解时未必一定会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受传
35、统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而孝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由此可推断选项表述是正确的。4C5D 谥号是有褒有贬的。6D “时行与张四维皆自昵于居正”,且是言官弹劾。7(1)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当逮捕法办,朝廷大臣议论时感到为难。张居正便提拔任用他的儿子,又派人飞快前往逮捕沐朝弼,他不敢动弹。(“数”“难”“擢”各1分,大意2分。)(2)张居正准备援引成例章法对他进行督责处罚,刘台上奏章指责张居正专横独断,肆行不法,张居正愤怒至极。(“故事”“论”“专恣”各1分,大意2分。)文言文翻译: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年少聪明才思敏捷,
36、十五岁就做了秀才。当地的巡抚顾璘认为他的文章不同寻常,说:“张居正是国家的栋梁啊。”不久,张居正在乡试中中举,顾璘解下自己的犀牛皮腰带赠送给他。并且说:“你将来会腰缠玉带,何止于犀牛皮腰带。”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徐阶等人都非常器重他。张居正这个人,长脸眉目清秀,胡须长至腹部。敢于承担责任,自认为是豪杰。但是很深沉,胸有城府,别人很难猜测到他的想法。严嵩当首辅,嫉妒徐阶,和徐阶关系好的人都避开了。张居正言行自如,严嵩亦很器重他。 张居正执政,把尊崇主权、考核吏职、信守赏罚、统一号令作为主要措施。即使远在万里之外,早上下达政令而晚上就要执行。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当逮捕法办,
37、朝廷大臣议论时感到为难。张居正便提拔任用他的儿子,又派人飞快前往逮捕沐朝弼,他不敢动弹。押到朝廷后,请求宽免死罪,便把他押到南京监禁。张居正认为御史到了各省,往往凌辱抚臣,想严厉纠正。御史论事稍有不合意,张居正就加以责骂,又敕令作长期考察。御史刘台巡按辽东,误传捷报。张居正准备援引成例章法对他进行督责处罚,刘台上奏章指责张居正专横独断,肆行不法,张居正愤怒至极。神宗皇帝特为张居正把刘台逮捕,投入诏狱,命人杖打一百,流放到边远地区当戍卒。由此,众给事中、御史更加畏惧张居正,内心都愤愤不平。 居正乞归葬父,皇帝派尚宝少卿郑钦、锦衣指挥史继书护卫他归家,为父服丧三月,丧葬完了就上道。居正请求广泛的接
38、受新的阁员,皇帝就下诏命令居正推举。居正于是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自强向来和居正不合,没有料想到能入阁,颇感激居正,而时行与张四维皆与居正交好,居正于是安心离开了。 居正自从夺情后,更加不公纵权。那些官吏的升迁,多由爱憎。左右掌权的人多通贿赂。冯保门客徐爵提拔任用至锦衣卫指挥同知,任南镇抚。居正的三个儿子都进进士前几名。世人因此更加不喜欢他。等到他逝世后,皇帝为此而不上朝,用下谕旨祭九坛的方法表示尊敬,把他当做国家元老和导师。到这是,又追赠上柱国的封号,赐谥号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在这时四维才开始主政,言官弹劾居正,刚提拔的人更加致力攻击居正。诏令夺
39、取上柱国、太师的封号,再削夺谥号。张居正所重用的人,几乎全部被削去官职。皇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橓偕同锦衣指挥、给事中抄居正家。张诚等将要到达,荆州守令先期逮捕其家人,禁锢其门,子女多逃避空室中。等门启开,饿死者十多人。张诚等挖掘他儿子兄弟的全部私藏,得到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能忍受刑罚,不久自缢而死。 赞(一种文体,主要是评价性文章)说:张居正精于审视时政变化,敢于做改革事。神宗刚亲政时,他所作所为扭转衰局振兴危国,不能不说是干练济世的奇才。但是在手握重权之后,差点震慑了皇上,最后引发了死后的灾祸。尚书说:做臣子的不能因为得宠而自居功劳。可不能不引以为戒。8.(6分)词的
40、上阕描绘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飞、独立残阳的画面,触景生情,是实写;(2分)“沉思”二字引发了下阕对“夫妻和鸣,快乐无忧”美好往事的回忆,是虚写。(2分)虚实结合中,往昔的快乐更加衬托出现实的悲苦。(2分)9.(5分)词人在下阕回忆了与妻子曾经的美满幸福,当时看来的寻常情景,却在妻子去世后成了词人最美的追忆(2分)。此句一方面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思念(2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词人“拥有时不懂珍惜,失去后追悔莫及”的忧伤之情(1分)。10(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11.(1)(5分)答D得3分,答B得2分,答E得1分,答A、C
41、不给分。(D项:原文采用的是层层铺垫、相互映衬的手法,并不拖沓,这样表述使主题更加突出,比概括叙述好得多。B.“以他为代表的士兵们,甚至怀疑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错,“带给将士们的痛苦与折磨”的是那道禁令。E.对这篇作品最大的悲剧性的理解不准确,这应该不是最主要的。)(2)(6分)例1.“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例2.“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例3.“天气多好啊!”(1分)这些景物描写突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表现了生活的美好,(1分)映射出“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2分)又侧
42、面烘托了(反衬)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2分)(3)(6分)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心地善良,有人性的美。对战争的残酷与扼杀人性有反感情绪。作为一名士兵,十分机警,反应快捷。(4)(8分)观点一:保留现有结尾更好。从结构上看,它既使小说有一个完整的结局,又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情感表达上看,悲剧性的结局更能够激发读者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同情;从主题表达上看,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观点二:去掉现有结尾更好。从结构上看,小说在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情感表达
43、上看,隐去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观点明确2分,每个角度的分析各2分,如果仅有观点没有任何分析不给分。)12.(1)(5分)答C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答A、E不给分。A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就开始声名远扬,而不是等到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是所有的拜访者都不怀好意,马尔克斯要躲避的也不仅仅是不怀好意的拜访者。E项,在中国,马尔克斯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不再被年轻人关注,不能就理解为“拉美文学后继乏人”,更不能说“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B 项原文只是说房
44、东放了马尔克斯一马,选项中“给予他极大帮助”夸大事实。(2)(6分)请略萨写序,凸显马尔克斯的胸襟洒落;补交房租,凸显马尔克斯的知恩图报;与嘉宝的交往,凸显马尔克斯的凡人心态,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3)(6分)80年代,风靡中国,中国读者关注其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 90年代,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本质深深感动和影响了莫言、阎连科等一批中国作家。 现今,马氏在中国影响式微,年轻读者与马尔克斯及其作品正渐行渐远。(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不矛盾。(1分)自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功成名就,各色人物各种荣誉蜂拥而,马尔克斯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
45、悦,成为世界上最热闹的人之一。(3分)但是,那些关注他的人都怀着各自的目的,他们并不关注马尔克斯内心的需求和他内心的孤独,他们需要的只是马尔克斯头上的光环;马尔克斯的一切都被暴露在公众之下,作为平凡人的幸福一去不复返了。(4分)(表明态度,分析不孤独、孤独,言之有理即可。)13A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B破釜沉舟: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现常用来形容做事决心很大。C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题四个成语均选自安东诺夫卡苹果。D无所顾忌:没有什么顾忌和畏惧。) 14B(A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
46、,后句主语为“茶汤”,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C“社会矛盾”与“分担”搭配不当,“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应改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D.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对于”淹没主语,应把“对于”删除,或者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15.C C项的表述是最符合客观事理的。正常情况是:“传达”在前,“购置”在后;“没人管”是因,“污染严重”是果。16.(5分)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 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 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1分、2分、2分,意近即可。材料来自教材外国小说欣赏P29。)17(6分)(1)构图要素:图片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从“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顺序大幅增长。(3分)(2)寓意: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2分)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和十分珍惜水资源。(1分)18.参考立意:郭英森的理论未必靠谱,但主持人和嘉宾对人的不尊重让人气愤。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梦想是应该有的,应该加以鼓励。专家不权威,高手在民间。对于科学要有敬畏之心,科学需要系统而不是妄想。该受尊重的不仅有梦想,还有科学。公众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如果考生从其它角度切入,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视为符合题意。)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