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涸辙(g)淅沥(x)揠苗助长(y)B婆娑(sh) 流连(lin) 急不暇择(xi)C珍重(zhn) 猗郁(q) 毫不犹豫(y)D蕈(xn)菌 囚系(x) 永不屈服(yng)解析:A项,“涸”应读h;B项,“娑”应读su;C项,“猗”应读y。答案:D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葱笼淅沥攀缘姹紫嫣红B脉络 纤细 繁茂 归然不动C公寓 喜悦 常春藤 诚心诚意D猗郁 琼浆玉液 简漏 直截了当解析:A项,葱笼葱茏;B项,归然不动岿然不动;D项,简漏简陋。答案:
2、C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A卷帙浩繁B蔚为大观C自顾不暇 D鱼目混珠解析:C项,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可改为“目不暇接”;A项,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B项,蔚为
3、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D项,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因为神话创作要想得到群众的欢迎,就看它是否立足于现实。B在中国科协举行的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的活动上,中医专家坦言,不仅如何辨别养生真伪困惑着老百姓,也困惑着业内人士。C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人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D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解析:A项,
4、两面对一面,“看它是否”应改为“要”;B项,语序不当,“如何辨别养生真伪”应置于“不仅”前;D项,“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句式杂糅。答案:C5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_,_,_,_,_。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国家馆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地区馆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A BC D解析:由前文可知,陈述顺序应先国家馆后地区馆,所以先是,“华冠高耸”紧承;同理,地区馆应为;是对
5、国家馆和地区馆整体布局的总结,应放最后。答案:C二、阅读能力训练(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5分,每小题5分)“散文”的对峙的名词,严格地讲,应该是“韵文”,而不是“诗”。“诗”时常可以用各种的媒介物表现出来,各种艺术里都可以含着诗,所以有人说过,“图画就是无音的诗”,“建筑就是冻凝的诗”。柏拉图的对话,是散文,但是有的地方也就是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散文,但是整篇的也就是一首诗。同时号称为诗的,也许里面的材料仍是散文。所以诗和散文在形式上划不出一个分明的界线,倒是散文和韵文可以成为两个适当的区别。这个区别的所在,便是形式上的不同:散文没有准定的节奏,而韵文有规则的音律。散
6、文对于我们人生的关系,比较韵文为更密切。至少我们要承认,我们天天所说的话都是散文。不过会说话的人不能就成为一个散文家。散文也有散文的艺术。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我们的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象译成语言文字。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头脑笨的人,说出话来是蠢,写成散文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由此可以类推。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在韵文里,格式是有一定的,韵法也是有准则的,无论
7、你有没有什么高深的诗意,只消按照规律填凑起来,看的时候行列整齐,读的时候声调铿锵,至少在外表上比较容易遮丑。散文便不然,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喀赖尔(Calyle)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伯风(Buffon)说:“文调就是那个人。”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如波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截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我们读者只有赞叹的份儿,竟说不出其奥妙之所以然。譬如说左传的文字好,好在哪里?司马迁的文笔妙,妙在哪里?这真是很难解说的。(选自论散文)6
8、根据文意,下列对“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和我们人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天天说的话,写的文章都是散文。B散文是一种翻译,它能够把我们头脑里的思想情绪译成语言文字呈现出来,最能显现作者真实的个性。C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限制,是最自由的,因此驾驭起来相对容易些。D散文的妙处很多,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它比其他文体更有艺术价值。解析:A项,“写的文章”错;C项,“驾驭起来相对容易些”错,应当为“最不容易处置”;D项,“它比其他文体更有艺术价值”错。答案:B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和散文相对的文体严格地讲应当是“韵文”,而“韵文”和诗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B各种艺术里都可以包
9、含着诗,而号称为诗的,里面的材料却仍然是散文。C散文和韵文的区别在于节奏和韵律这些形式要素上的不同。D在韵文里,格式是固定的,韵法是相同的,即使没有什么高深的诗意,读起来也会感到声调铿锵。解析:A项,原文说“应该是韵文,而不是诗”,所以韵文和诗并不相同。B项,原文说“也许里面的材料仍是散文”,漏掉“也许”与原文不符。D项,“韵法”不是相同,而是有准则。答案:C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时常可以用各种媒介物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观看体操比赛、欣赏交响乐等也能体会到一种诗意。B散文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所以,我们鉴赏散文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对于散文那流动的情感,更是无法把握。C
10、要写出好的散文,富于感情、思路清晰都是需要作者把握的重要因素。D伯风说:“文调就是那个人。”因此,提高人品,也有助于提高文品。解析:B项的说法过于绝对。答案:B(二)阅读故都的秋选段,完成912题。(20分)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
11、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
12、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9这三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三种景况?请简要概括。(4分)答:_答案:清晨静观、落蕊轻扫和秋蝉残鸣。(也可以概括为秋晨图、秋槐图和秋蝉图等)10作者为什么要“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赏秋?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_答案:为了感受清淡中略带一点“野味”的情调,体会故都秋的原始、质朴而浓烈之美。同时也能约略看出作者当时生活的拮据。11说到牵牛花,作者为什么认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5分)答:_答案:作者欣赏的是冷色调的景物,这与本文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
13、“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12选文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描写了怎样的景色?突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加点的“这些深沉的地方”指代的内容是什么?(6分)答:_答案:(1)写出故都的秋“清”“静”的景色,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之情。(2)“这些深沉的地方”指的是作者“细腻”“清闲”“落寞”的感受。(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金色的飘落毛时安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整整一夜。早上,起风了。我和妻子一起推着童车,带着快满周岁的外孙去街上散步。没想到,一夜的冬雨,竟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以大地为画板创作了一幅夺人心魄的作品。铺天盖地的金黄的落叶,在晨曦湿漉漉的微光中,层层叠叠,
14、一直铺到了长街的尽头,铺到了很远很远的高楼和大地交界的地方。这是银杏树的落叶,它不像白杨梧桐香樟的落叶,踩上去没有落叶枯萎沙沙的碎裂声。它很厚实,还带着刚离开树干母体的生命汁液。童车推过去,就像踱步在一片委婉抒情的黄地毯上。落叶的黄同样地耀眼夺目,感人肺腑,但它的金黄,不是梵高笔下向日葵燃烧得令你疯狂的金黄,而是一种比白重一些的淡金、淡黄。有种若有似无,丝丝缕缕,沁入你心灵,让你的灵魂为之轻轻颤动的情调。宝宝睁大了新生儿才有的雪山海子般清澈明亮的眸子,眸子里也倒映着诗一般的金黄。宝宝来到这世界不久。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天光下有这么多树叶在眼前这么灵动而壮观地飞扬舞蹈。他没法理解落叶的意义,但出于本
15、能,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能听懂自然、生命和季节的语言。两只鼓鼓囊囊的小手像枝桠伸向蓝天,不断地比划着挥舞着。小嘴不停地“吼吼”地叫着这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给新生儿的无言的童话。还依稀记得,初春我们搬来不久,嫩嫩的新绿在和煦的春风和清脆的鸟鸣声中,与晨雾一起欢欣地爬上枝头的动人情景。一片片染着新生嫩绿的银杏叶儿,沿着细细的枝条争先恐后地向天空涌去,把青春的梦想涂满湛蓝湛蓝的天空。还清晰记得,盛夏银杏叶儿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深绿,一路高歌,沉甸甸地压满整条大街。每到入夜时分,它们伴着温馨的街灯和漂浮在空气中的咖啡茶香的气息,彼此依偎,彼此摩挲。在月色星光下,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倾诉着夏日浪漫的情怀。没想到
16、时间这么快地就让它们走完了一次生命的轮回。更让我惊愕的是,这生命的凋零竟会充满着如此恢弘壮观的诗意。风,时大时小。就在金黄落叶纷飞的瞬间,我闻到了不远处传来的熟悉的黄浦江的气息,听到了它粗狂而亲切的涛声。在这种冬日生命凋零的博大中,杜工部苍凉浑茫地吟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穿越时空向我涌来。想到不久一场冬天的白雪将会彻底埋葬这一声声金色的叹息,一次次金色的飞舞和凋零,一阵忧伤袭上心来。不懂事的宝宝似乎并不认同我对生命的忧伤。他蹙着小鼻子,一只眼眯缝着,一只眼圆瞪着,做着让你忍俊不禁的鬼脸。两只小手各握着一片妻递给他的银杏落叶。落叶就像两把精致的泥金折扇,熠熠闪亮。他不停地扇着晃着
17、。一路上,就像有两只快乐的金蝴蝶在飞翔。他似乎在和空中飘洒的落叶比试着什么。小苹果般红扑扑的脸蛋上,写满了兴奋。这时,不知谁家窗口飘来婉转的程韵: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新。挨过了就在眼前的残冬,再过两三个月,满眼的新绿会重新像放学的孩子涌出校门那样,争先恐后地跃上蓝天。到那时,我们的宝宝也两岁多了,会满街蹒跚地走路了。我和妻推着宝宝,相视一笑,一路穿过随风飘下的落叶,还有孩子手中两只快乐的金蝴蝶(选自2011年3月7日新民晚报,有删改)13第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的?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_解析:从第段描写的语句中找出关键性的词语,如“铺天盖地的金黄的落叶,在晨
18、曦湿漉漉的微光中”是从视觉角度,“踩上去没有落叶枯萎沙沙的碎裂声”是从触觉、听觉角度,“若有似无,丝丝缕缕,沁入你心灵”是从心理感受角度。对这种描写的作用可结合散文“景”与“情”的关系分析。答案:本段从视觉、听觉、触觉(或“内心感受”)多方面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这样描写,突出了落叶飞舞的灵动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抒写对生命的感悟作铺垫。14本文用不少笔墨写“宝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_解析:在文中,景物与“宝宝”都是作者描写的对象,落叶是一种消亡,“宝宝”是一种新生,都是作者抒发情感的依托。据此分析即可。答案:宝宝是作者感悟生命的重要依
19、托,描写宝宝的言行,显示出全文由落叶及生命(由物及人)的行文思路;描写宝宝欢快地舞动和兴奋的表情,既衬托了金色飘落的美丽,表现了新生儿的活力和朝气,又引发并深化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15按照下面的题目,赏析本文的表达特色。(8分)(1)第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答:_解析:这段文字中有“还依稀记得”“还清晰记得”,可见是插叙,是回忆。因此,这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可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答案:运用了插叙的方法,虚实结合,将眼前落叶凋零的场景与对春夏时节银杏叶生长的动人情景的回忆交织起来,突出了生命轮回的短促,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文章的主题)。(2)从修辞手法的
20、角度,对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答:_解析:从画线语句的遣词造句中,可以看出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握关键词语和表达的作者的情感鉴赏即可。答案: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争先恐后”“涌”“青春的梦想”“涂满”等词语,赋予初春的银杏叶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嫩绿的银杏叶在和煦的春风中的蓬勃生机。16请联系全文,探究文中蕴涵了作者对“生命”的哪几层感悟。(8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观点态度。解答时要结合落叶、新芽、宝宝以及作者相关的联想、体悟。答案:从金色落叶的飞舞和凋零中,感悟出对生命消失的忧伤。从树叶由萌芽到凋零时间的飞快,感
21、悟出对生命短暂的遗憾。从落叶飞舞的恢宏壮观的景象中,感悟出对生命博大的惊叹(敬畏)。从宝宝的欢快活泼和银杏叶春夏的蓬勃生机中,感悟出对生命美好的喜悦和礼赞。从“程韵”(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新)中,感悟出对光阴流转、生命生生不息的坦然(达观)。(能答出三点即可)三、表达能力训练(15分)17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句话。(6分)悲观者说:人生没有永恒的成功,就像季节没有永远的春天,总会春去秋来。乐观者说:人生没有永恒的失败,就像天空没有永远的阴霾,总会云开雾散。答:_答案:(示例一)悲观者说:人生没有永恒的辉煌,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阳光,总会云遮雾蔽。乐观者说:人生没有永恒的坎坷,就像大海没
22、有永远的恶浪,总会风平浪静。(示例二)悲观者说:人生没有永恒的辉煌,就像花园没有永远的鲜花,总会花开花落。乐观者说:人生没有永恒的磨难,就像天空没有永远的暴雨,总会风和日丽。18.阅读下面的文字,尝试续写一个鲜明、生动的结尾。(5分)天下只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一件是“别人的事”,一件是“老天爷的事”。人的烦恼是因为: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所以,想要轻松自在,很简单:_答案:打理好“自己的事”,不要管“别人的事”,甭操心“老天爷的事”。19请简要概括以下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4分)某网友呼吁“无座火车票应该半价!”的微博在短短几小时内被
23、转发近16万次,赢得近4万条评论。“人民日报”“新华视点”等媒体微博也随即发起相关评论。某网站投票显示,近8成网友支持站票半价。铁路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目前实施的铁路客运运价规则,车票价格主要是依据其距离长短来制定的,距离长票价就高。“无座票”是目前铁路运力和供需还存在矛盾情况下的“折中”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不卖站票,很多人都回不了家”。答:_答案:八成网友支持站票半价,铁道部称全价是“折中”办法。(或“合乎情理”“无奈之举”)。四、写作能力训练(6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季羡林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有一次,季羡林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当主持人请教他,如何
24、才能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美德修养时,季羡林先生回答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不知道是否有捷径可走。以我之见,学会聆听当是最好的选择。”听了季羡林先生的话,在场的人无不鼓掌称叹。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呢?请以“聆听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思路点拨这是一道给定导言材料的新型命题作文。首先,审读导言材料,特别是抓住季羡林先生所说的一段话,准确立意。其次,审读作文题目,“聆听”就是仔细、诚心诚意地倾听教诲,倾听哲理启迪;“聆听的魅力”就是要讨论学会聆听对于人生进步、情操提升的意义和妙用。参考例文聆听的魅力抚一曲高山流水,聆听花开花落;奏一曲泉月如殇,聆听雁过留声;颂一首三月梅影,聆听
25、竹韵清香;吟一首拓荒之歌,聆听大漠驼铃。聆听有着怎样的魅力?聆听又有何等妙用?朋友,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因为聆听,我们可以感受自然的那份惬意;因为聆听,我们可以体味自然的那份优雅;因为聆听,生命的四时便有了令人心动的异彩。春花烂漫春季,于田野之间,听万物复苏的声音。当冰雪逐渐消融,当小草开始抽出嫩芽,当风儿吹过村边的树林飒飒作响,当鸟儿开始喳喳欢唱,当春季的花朵开始绽放,当新的一年的时针开始铮铮驱动,时光不停地流走这一切的一切,这来自上帝的清音在洗涤和陶冶着人世间的一切。你只要用心聆听,便会听出细腻,温柔,几分清丽,更有那新芽悸动、春花傲寒的不可压抑的生机和顽强。夏舞妖娆夏季,于山野水乡的青石板
26、小路上,踏碎黎明的寂静,聆听溪水铺成的荷塘。一声声蛙鸣晨曲,为荷塘展开了美丽的画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朋友,学会聆听,学会用心去聆听,你会听到荷塘上红蜻蜓的激情萌动,会听到红鱼白藕蚌蛤的和谐,更会听出荷花摇曳它的裙摆,张扬着的青春活力与风采。秋雨淅沥秋季,于故园的窗前,听雨滴缠缠绵绵辗转于耳畔。在这样一个萧索的季节,学会聆听,听秋雨,听雁过,听花残,听秋风,你会听出一种忧伤,一种感慨,一种遭遇挫折的泪眼婆娑。然而,当泪水风干之后,你会听出万物再度蓬勃奋发的希望。你看,雁阵排空,魂系着远方;你瞧,金菊斗寒,演绎着勇敢者的刚强。冬雪纷飞冬季,于校园楼宇,聆听窗外雪花纷飞的声音。蓦然回首,于冬雪深处,你会听到冬特别的韵律和情调。虽严寒而凝重,虽沉寂而淡泊、宁静。因为有了冬雪沉重的呼吸,浮躁的尘埃将被滤去,一份成熟,一份睿智,将从冬雪的深处溢出,生长在人们的心灵。你再凝神谛听,大漠驼铃,叮当作响,稳稳重重,那是人在旅途的开拓前行。学会聆听,用心的耳麦去聆听,聆听自然,聆听四季,聆听人生的节拍和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