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秀山县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月7日。 考试范围:中国通史新中国成立前;考试时长: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其中试题分97分,卷面分3分,卷面分为0、1、2、3四个等级,要求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部分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流行语折射时代的特征、反映民众的心声。下列几组词汇中,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工业化 合作化 公私合营B“上山下乡” 工业化 人民公社C合作化 大跃进 公私合营D合作化 工业化 家庭承包2在责任内阁制国
2、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这一做法的直接目的是A限制袁世凯权力B防止帝制复辟C确保革命派掌权D推翻清朝统治3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份重要文献原本。文献中有“中央局”、“全力组织全国铁道工会”、“明年七月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的词句。据此推断该文献可能出现于A1921年1924年B1927年1936年C1937年1945年D1945年1949年4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部分近代工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时间创办人企业名称备注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洋务
3、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1872年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1890年张之洞湖北汉阳枪炮厂洋务派创办第一家官营钢铁厂A核心内容发生质的变化B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C求富思想与日俱增D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5元史地理志载:“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明成祖迁都北京,直隶于京师的地区,辖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俗称北直隶。清初,改北直隶为直隶省。这些行政区划的设置意在A转移首都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B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C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D促进城市商品经济的发
4、展6宋代勾栏瓦舍中的艺人编排有妇女叫卖果子的节目,这源于当时果行竞争激烈,商贩都有特有的叫卖声调。材料主要反映宋代A城市商业活动已突破时空界限B文艺活动集中在勾栏瓦舍C文艺创作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D商业活动集中在勾栏瓦舍7下表是唐玄宗时期宰相出身使计表。该表反映出当时出身。宗室世族庶族出身代考人数3人24人3人4人世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世族垄断的状况已被打破庶族有了较多的进身机会 世族的政治地位被最终取代ABCD8图1、图2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 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91898年,一
5、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 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10与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认为:格物致知无非就是说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身体是根本,而家国天下是枝节,并开始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这一思想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蕴含近代民主启蒙思想C凸显“家国一体”观念D顺应工商市民利益要求111915年9月新闻报发表题为请愿之今昔观的一幅漫画,画中昔日四个代表“士”“农”“工
6、”“商”各阶层的人员,跪拜在代表清廷的龙旗下,递交“要求立宪”的请愿书。今日代表官、绅阶层的二人,手举“君主”二字的请愿书,递向代表中华民国的五色旗。作者旨在A肯定民国经济的繁荣B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C揭露袁世凯称帝伪造民意D批判农工商不再关心政治12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
7、洋战争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ABCD13庆历四年(1044)五月己丑,宋仁宗下诏曰:“省河南府颍阳、寿安、偃师、缑氏、河清五县并为镇。逐镇令转运司举幕职、州县官使臣两员监酒税,仍管勾鞭火公事。”该诏令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C强化君主专制D缓解冗官冗费的问题14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这表明,天朝田亩制度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体现了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C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D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1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
8、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华制华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C甲午战争D辛丑条约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二、材料分析题16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
9、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
10、新儒学思想的三个基本观点。(4分)(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5分)(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5分)17京杭大运河(12分)材料一 明清大运河北京到天津段材料二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北京通州到天津段称为北运河,天津到山东临清段称为南运河。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交汇,经海河入渤海。元朝在天津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1404年,明朝在直沽设卫,史称“天津卫”。1725年,清朝将天津卫改为直隶省的天津直隶州。1734年,升为
11、天津府。材料三 明清时期,大运河是当时经济的“生命线”,承担着数百万石的粮食及其它物资的运输重任。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城市发展起来。运河沿岸的城市中均建有府学、州学、县学、文庙、贡院、书院、藏书阁。运河城市的人口结构中,商人和手工业者人数占多数。1842年,英军夺取了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了清朝的漕运。道光帝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漕运恢复。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粮主要改经海路运输。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1904年,漕运总督被撤废。1911年,津浦铁路(
12、天津到南京浦口)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大运河部分河段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2002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通道。2006年,京杭大运河成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京杭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天津兴起的原因。(4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解读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的兴衰。(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唐、宋、元、明四朝是中国古代竞技运动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击鞠、蹴鞠、相扑等项目代表了同时期世界体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宋代和明
13、代,出现了圆社、踏弩社、水弩社等大量民间体育组织与团体,还出现了“筑球军”这样的职业球队与职业球员。相对于汉代,唐代和宋代的蹴鞠、明代的棰丸等运动都出现了较为完整的运动规则,运动的对抗性和比赛的激烈程度明显增强。中外频繁的文化交流促使很多外国的体育项目传入中国,并对击鞠等项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很多运动项目都主要是在皇室贵族及统治阶级中流行。摘编自陈华慧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与演变等材料二 民国以来,各界政府对体育事业均较重视。1915年,北洋政府发布颁定教育宗旨,要求重视国民体育,锻炼民众体格,保卫自身及国家。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民体育法,指出民众有接
14、受体育教育的义务,要求各自治村、乡、镇、市设立公共体育场发展体育。1949年,在新的国家制度下,体育事业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被纳入国家计划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领导与组织。体育沿袭其革命性、政治性、大众性及教育性等特点。在国家的强力组织、推广与干预下,群众体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践。赵薇朱汉国论中共体育工作的政治化以农村群众体育为中心(1927-196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以来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至建国初体育运动与古代体育运动发展的不同,并分析民国后各界政府重视体育事业的目的。(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5、要求。(12分)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西方文化随之涌入。当这种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撞时,就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弱点和弊端,这迫使传统文化向西方文化学习,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经过不到一百年时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就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成为近代型文化。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文化近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1A2A3A4C5A6C7A8B9D10D11C12C13D14B15D16(1)伦理信仰:忠孝;
16、基本观点:天人感应;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等。(4分)(2)出发点:责任感和使命感;途径:格物致知;致良知(反省内心)。(5分)(3)新内涵:世界意识;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或国家意识);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5分)17(1)天津处于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汇处;天津是拱卫都城北京的军事重镇、也是漕运的重要城市或政府重视管理,设镇、州等进行管理。(4分)(2)示例:明清时期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为保证都城的日常生活供应,大运河的漕运兴盛。大运河的兴盛促进运河城市的商业、手工业、文化的发展。近代由于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
17、的运动的爆发;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近代交通的发展(铁路的修建、轮船航运业的兴起);黄河的改道,大运河的漕运功能丧失,大运河衰落,导致沿线城市的衰落。再兴:新中国成立后,对大运河的进行疏通与整修,大运河恢复了部分功能。21世纪初以来,京杭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的通道,受到国家的保护,有利于大运河文化的传承。总结: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兴衰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8分)18(1)特点:获得高度的发展;出现了体育组织和职业运动者;对抗性增强,规则成熟;表现出阶级与等级特征;主要在大中城市中开展;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6分,答其中2点)(2)不同:国民体质和体育落后;从国家层面出发,加强体
18、育事业;体育与政治日益结合,政治色彩浓厚;重视基层体育工作,发展群众体育。目的:强健民众体质,维护民族尊严,强国御侮;在运动中开展思想教育,提高民众政治觉悟,服务经济建设与国防 安全需要。(8分)19(12分)示例1:论题:鸦片战争引发的文化危机是中国文化近代化的重要契机。阐述: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经济逐步遭到破坏,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政治制度也随之发生动摇。而作为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为之服务的传统文化,已不能有效地回答和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出现危机。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传统文化在向西方
19、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革新,适应新的社会形势,逐步走向近代化。示例2论题:中国文化近代化历程具有阶段性特征。阐述: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大体上经历了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和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三个阶段。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从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就开始了,但并未形成规模;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大力引进和传播西方科技,开展洋务运动,把中国文化引向了近代化。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始于19世纪7080年代的早期维新派,他们倾向西方的议会制度且希望仿效;随后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思想相继兴起。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运动,中国的文化变革进入观念层面近代化的阶段,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