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二 经济文明模块三 中国经济文明 考点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导学案编制人:杨友亮 审核人:杨友亮 审批人: 【学习目标】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4.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特点;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制定,过程及意义。【重点难点】重难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 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特点。【基础梳理】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一)成功探索1、三年恢复(19491952年)经过三年努力,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农业改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2)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各项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2)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社会
3、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进展。(二)探索中的失误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3、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应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安
4、定的社会环境。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A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的束缚。B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C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5、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E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F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3、经济体制改革(1)实施: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意义: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影响:A 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
6、了历史性的变革。B 推动了农村改革的深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4.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1)实施: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
7、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十五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
8、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自我测试】 1.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该篇社论的关键词应该是 ()A. 国民经济恢复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道路探索B. 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道路探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 国民经济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建设三大改造D. 第一个五年计划“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抗美援朝三大改造2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雅克的文章指出:“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
9、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1978年,中国已经成制造业的中心 B. 1978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1978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 D. 1978年,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3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下对这两种制度的分析评价,正确的是 ()A.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 是作用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政策C. 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D. 是为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4. 2006年3月15日,
10、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 ()A.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5.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水火不容,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一帆风顺找到了正确的道路A. 正确,不正确 B. 正确,不正确 C. 都正确 D. 都不正确【课堂探究】见A方略课时讲义P31课时训练考点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