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刚成立时萧条荒凉、民生艰难的中国,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中国。据此完成12题。1.上述说法()A.正确,符合同一律的要求B.正确,符合排中律的要求C.错误,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D.错误,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答案A解析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70多年的发展”说明时间已不同了,故本题符合同一律的要求,A项正确。2.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A.同一律要求对同一对象的判断一定是同一的B.同一律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发展C.同一律并不否认
2、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认识对象可以发生变化D.同一律反对任意变更概念和判断答案C解析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和判断。A、B、D三项说法错误,故选C项。3.张三问李四:“你常看快乐大本营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快乐大本营?”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快乐大本营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快乐大本营。”从形式逻辑规律的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A.违反了矛盾律B.违反了排中律C.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D.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答案C解析“常看快乐大本营”与“不常看快乐大本营”为两个矛盾判断
3、,根据矛盾律,不能同时为真,必须有一假;根据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同时为假,必有一真。第一问中李四违反矛盾律,第二问中其违反了排中律,C项正确。4.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既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个论断()A.违反了矛盾律,是思维混乱的表现B.违反了同一律,转移论题C.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D.犯了“两不可”的错误答案C解析爱因斯坦的说法运用了辩证逻辑的思维,从而对光这一事物的客观性质作了真实表述,是正确的,并不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C项正确。5.李老师说:“我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我也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不勤奋的。”以上议论的逻辑要求。()A.违反同一律B.违
4、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答案C解析这段议论就是“两不可”,对“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和“所有学生都是不勤奋的”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同时都加以否定,违反排中律,C项符合题意。甲说:“你赞成丙为班长吗?”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乙答:“我不反对。”据此完成67题。6.乙的回答()A.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B.正确,未违反排中律的要求C.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答案C解析排中律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所以,可以看出材料中乙的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逻
5、辑错误,C项正确。7.上述材料启示我们()A.科学思维就是无矛盾的思维B.科学思维是有明确性的思维C.要反对骑墙居中的错误D.要对论断认真分析,判断是否为矛盾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给予我们的启示应该是如何避免犯“骑墙居中”的逻辑错误,而不是“什么样的思维”是科学思维,或者“我们对骑墙居中错误的态度”,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8.2020年4月,在某村村委会选举中两位选民的对话如下:问:“你投了赞成票吗?”答:“没有。”问:“你投了反对票吗?”答:“也没有。”上述对话中的回答()A.犯了“两不可”的错误B.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D.犯了“两可”的错误答案C解析赞
6、成票和反对票并非矛盾关系,而是反对关系,因为还可能是“弃权票”,所以对话中的回答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C项正确;A、B两项错误,材料对话中的回答既没犯“两不可”的错误,也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材料对话中的回答言外之意是弃权了,并不是“模棱两可”的回答,D项错误。9.若“这件商品既物美又价廉”为假,根据排中律要求,则下列判断为真的是()A.这件商品或物美或价廉B.这件商品既不物美,也不价廉C.这件商品要么物不美,要么价不廉D.这件商品如果物美,那么价就不廉答案D解析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依据排中律,“这件商品既物美又
7、价廉”如果为假,那么“这件商品并非既物美又价廉”则为真,那就是“这件商品如果物美,那么价就不廉”或“这件商品如果价廉,那么物就不美”,故D项正确。10.“他今年已满50岁,不算年轻了,但在部级领导干部中他是最年轻的。”这句话()A.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答案D解析说他“不算年轻”和“最年轻”是针对不同的场合,所以不存在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D项正确。11.如同时否定“小周或小王独舞表演”和“小周与小王都不独舞表演”,则要求。()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排中律的相关知识。所
8、谓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B、D三项均属于干扰项,故选C项。12.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和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慢了三分钟;后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间对照,发现家中的挂钟比电台标准时间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断定:他的手表的时间是准确的。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评价()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间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的时间是准确的B.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C.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接和标准时间比D.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间快三分钟
9、,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确定前后两个三分钟不是同一概念。张先生的推断违反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某天,一辆小轿车被盗,公安机关经过半个月的侦察,现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五天前找人卖盗车。丁:盗车的不是我。(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请问罪犯是谁?(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罪犯又是谁?答案(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甲是罪犯。(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乙是罪犯。解析(1)因为乙、丁供词相互矛盾
10、,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是真,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在乙、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甲说他不是罪犯为假,则甲是罪犯。(2)因为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丁中必有一句假话,则甲、丙为真话。甲说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则乙是罪犯。14.在一次物理课上,物理老师问学生:铁水凝成铁块体积缩小了1/34,铁块若化成铁水,体积将增加多少?学生甲:增加1/33。学生乙:同样是这么多东西,缩小的是1/34,增加的是1/33,这不是违反同一律吗?学生丙:你俩说得都对。学生丁:你俩说得都不对。请你运用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来判断学生甲、乙、丙、丁的观点是否正确。答案甲的观点是正确的。乙的观点违反了同一律,他混淆了概念,因为缩小的1/34是就铁水的体积而言的,增加的1/33是就铁块的体积而言的。丙的观点违反了矛盾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丁的观点违反了排中律,因为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解析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是逻辑思维应该遵守的三个基本规律。本题中乙、丙、丁的观点分别违反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它启示我们:科学的思维必须是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