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考点1辽与西夏1.(2019作者改编)契丹族是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的少数民族,916年,契丹族首领建立契丹国的是()。A.耶律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铁木真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耶律阿保机是辽国的开国君主,是契丹政权的建立者,A项符合题意;元昊是党项族的首领,是西夏政权的建立者,B项不符合题意;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建立金,C项不符合题意;铁木真是北方蒙古高原上一个部落的首领,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D项不符合题意
2、。2.(2019作者改编)辽朝的官僚制度分为南、北面官,其中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的是()。A.南面官B.北面官C.迁徙中的行营D.南宰相、南枢密答案:B 解析:辽朝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迁徙中的行营是皇帝和宫廷,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南宰相、南枢密是南面官的官职,故只有B项正确。3.(2019广西南宁高一选考)据辽史刑法志载:契丹族原来只有习惯法,随着其控制区域的扩大,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A.保持契丹的民族风格B.实行蕃汉分治政策C.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D.
3、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答案:B解析:“治契丹及诸夷之法”即指适用于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法律;“汉人则断以律令”是指用汉族的成文法令统治汉人。由此可判断契丹统治者实行“蕃汉分治”政策,故应选B项。4.(2019作者改编)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和党项首领元昊的共同之处有()建立自己的民族政权都曾与北宋政权对峙都形成了因俗而治的职官体系A.B.C.D.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辽、西夏相关史实的掌握。都符合两位少数民族首领。故选A项。考点2金朝入主中原5.(2019作者原创)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以下关于金朝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金灭北宋金灭辽金迁都燕京A.B.C.D.答案:
4、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时空观念素养。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朝;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故B项正确。6.(2019上海宝山区高一合格性考试)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把匕首。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A.辽灭北宋B.金灭北宋C.西夏灭北宋D.蒙古灭南宋答案:B解析: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及大批珍宝器物,标志着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5、”,又叫“靖康之耻”。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7.(2019上海浦东区高一等级考试)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西北的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当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政权后,在1125年灭辽,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与金对立存在的;这样形成了金、西夏、南宋政权并列的局面。故选
6、B项。考点3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8.(2019作者原创)蒙古族从草原部落崛起,到统一草原各部落。相关史实不正确的是()。A.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B.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C.1279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D.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时空概念,元军攻占临安的时间是1276年,但南宋灭亡是1279年。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9.(2019四川宜宾诊断)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
7、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权力受中央政府的制约,故选C项。10.(2019天津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马可波罗行纪中曾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A.辽阳行省B.岭北行省C.甘肃行省D.云南行省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材料中的“契丹人”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按照元朝行省制度的划分,东北地区应该是属于辽阳行省管辖,故选A项;B
8、项是管辖包括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蒙古国等地区,排除;C项是在西北,排除;D项是在南方,排除。考点4元朝的民族关系11.(2019作者改编)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差别对待的“四等人制”。其中蒙古以外的西域与西北地区各族人是()。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统治蒙古地区的为蒙古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为色目人。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故B项正确。【题后反思】元朝的“四等人制”并不仅仅是政治待遇上的差别,在科举、经济和刑律方面,均有所区别,其实质影响肯定不利于民族团结。考点5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12.(2019山西
9、大同一中高二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了对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多民族实行有效的统治,辽朝经过长时期探索确立了南、北面官的官制。中央行政机构分别隶属南北二枢密院,称为“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沿用唐制,有三省、六部之设,宰相有大丞相、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等职名;北面官采用契丹传统的部族官制度,有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敌烈麻都司等机构。“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朝中央官之所以分别归入北面和南面,是因为契丹人拜日,东向而尚左。在捺钵(辽帝)朝廷中,皇帝的殿帐东向,上朝时文武百官在殿帐前面左右分列,左侧即是北面官,右侧就是南面官。正因为出现了专
10、门管理农耕民族事务的“南面官”,才得以加强对汉人以及渤海人聚居地区的直接统治;而北面官系统的形成也使得各部族首领成了朝廷的地方官,不再是可以自行其是的“君长”了。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概括辽朝南、北面官体制的特征。答案:根据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实行南北分治;借鉴汉族政治制度;保持了契丹族特色,沿袭了契丹族习俗;确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制中央实行南、北面官体制的影响。答案:推动了辽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辽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为之后的少数民族统治提供了经验。13.(2019河北衡水调考)阅读材料,回
11、答问题。材料忽必烈登基后在即位诏中表示:祖宗创立基业50余年,“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他决心“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忽必烈幼年曾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常与汉族知识分子讲论圣道,决心仿效李世民,“思大有为于天下”。1251年,蒙哥汗命他主管漠南汉地,使他有更多机会熟悉中原文明。即位后他明确宣布,改变太祖“视居庸以北为内地”的观念,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期与物以更新”。忽必烈严厉禁止屠城,兵临南宋临安时,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奴隶,重用汉官,劝课农桑,反对毁田放牧。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12、改革蒙古旧制,“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实施行省制,加强对边地的管理。忽必烈改制取得巨大成功,初期就“民安赋役,国用粗足,政事更新”,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据元史世祖本纪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及措施。答案:原因:元朝建立,国家统一;蒙古旧制不适应统治需要;忽必烈本人对汉文化的仰慕及接触。措施:重视内地;以农立国;实行官僚政治(行省制);力主政在得民。(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忽必烈是如何促进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答案:建立元朝,禁止屠城,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营造统一稳定的环境;劝课农桑,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创建行省制,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主动学习中原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