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83.50KB ,
资源ID:15607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60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4(一)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4(一) WORD版含答案.doc

1、必修4(一)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节选)、过秦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孔孟两章(1)直不百步耳通_,_(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_,_(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通_,_劝学(节选)(5) 以为轮通_,_(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_,_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8)君子生非异也通_,_过秦论(9)外连衡而斗诸侯通_,_ (10)合从缔交通_,_ (11)相举为一通_,_ (1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13)赢粮而景从通_,_答案(1)“只”只是(2)“毋”不要(3)“斑”头发花白

2、(4)“途”道路(5)“煣”用火烤来使木材弯曲(6)“又”再“曝”曝晒(7)“智”智慧(8)“性”天生的资质(9)“横”战国时期秦国实行的一种分散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将它们各个击破的策略(10)“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11)“与”与(12)“敝”困顿(13)“影”影子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孔孟两章(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_(2)且在邦域之中矣:_(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_(4)颠而不扶:_(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6)不患寡而患不均:_(7)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_(8)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_(9)河内凶:_(10)

3、不违农时:_(11)数罟不入洿池:_(1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_(13)非我也,岁也:_(14)谨庠序之教:_(15)申之以孝悌之义:_劝学(节选)(1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17)金就砺则利:_(18)不积跬步:_过秦论(19)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_(20)氓隶之人:_(21)然秦以区区之地:_答案(1)从前(2)这里指鲁国境内(3)能施展才能则居其位(4)跌倒(5)憎恨(6)忧虑、担心(7)四分五裂(8)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这里暗指鲁国内部(9)荒年(10)耽误(11)网眼细密的渔网池塘(12)饿死的人(13)年成,收成(14)古代的学校(15)尊敬父母,敬爱兄长(16)

4、验,对照检查省察,反省(17)磨刀石(18)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左右脚各跨一次叫“步”(19)两手相合,形容毫不费力(20)耕田的人(21)小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孔孟两章(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_今义:有事情。(2)有国有家者古义:_今义:家庭。(3)寡人之于国也古义:_今义:形影孤单之人。(4)河内凶古义:_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劝学(节选)(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今义:知识、学识渊博。(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过秦论(7)以致天下之士古义:_今义:导致。(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今义:山东省。答案(1)这里指有军事行

5、动。(2)卿大夫的封地。(3)古代君主的自称。(4)黄河。(5)广泛地学习。(6)爪子和牙齿。比喻得力的助手。(7)用来招纳。(8)崤山以东。4.解释下列多义词孔孟两章(1)过(2)加劝学(节选)(3)绝(4)假过秦论(5)及(6)北(7)制答案(1)责备错误访,探望经过胜过、超越(2)更、更加夸大、超过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施予、给予增加益处、好处施用、施加胜过(3)挣断、断绝横渡隔绝消失、断绝奇异、独特极、非常(4)借助假装借给宽容(5)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到,介词(6)北方,方位名词溃败的军队,名词(7)统率,动词制裁,制服,动词统治,动词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类型孔孟两章

6、(1)则修文德以来之:_(2)既来之,则安之:_(3)养生丧死无憾:_(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7)谨庠序之教:_(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_(9)填然鼓之:_劝学(节选)(10)故木受绳则直:_(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1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1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1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过秦论(1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1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_(17)天下云合而响应:_(18)履至尊而制六合:_(19)序八州而朝同列:_(20)外连衡而斗诸侯:_答案(1)使到来,动词

7、的使动用法(2)使安定,动词的使动用法(3)活着的人,动词作名词(4)种植,名词作动词(5)称王,统一天下,读“wn”,名词作动词(6)穿,名词作动词(7)谨慎地办好,形容词作动词(8)归罪,名词作动词(9)击鼓,名词作动词(10)变直,形容词作动词(11)每天,名词作状语(12)高处,形容词作名词(13)游水,名词作动词(14)向上,向下,方位名词作状语。专一,数词作动词(15)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名词作状语(16)向南,向西,名词作状语(17)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名词作状语(18)踏、登上,名词作动词(19)控制、统治,名词作动词。使朝拜,名词的使动用法(20)使相斗,

8、动词的使动用法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答案介词,用按时凭借把,用来因为把来,表目的7.重点虚词系列练而答案却,表转折并且,表递进表顺承表并列表顺承却,表转折而且,表递进地,表修饰如果,表假设就,表承接不译,表并列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孔孟两章(1)无乃尔是过与:_(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_(3)何以伐为:_( 4)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6)以为轮:_(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劝学(节选)(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过秦论(1

9、0)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11)委命下吏:_答案(1)固定句式,“无乃与”译为“恐怕吧”(2)省略句,以(之)为(3)固定反问句,“何以为”译为“为什么呢”(4)状语后置句,“于邻国多”(5)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6)省略句,(之)以为轮(7)状语后置句,“以孝悌之义申之”(8)判断句,者也(9)定语后置句,“利之爪牙,强之筋骨”(10)被动句,“为”是标志(11)省略句,委命(于)下吏四、重要语句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孟两章9.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文:_答案(盲人)摇晃着要倒下,(辅助者)不去搀扶;将要跌倒了,(辅助者)不去搀扶,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10、?10.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文:_答案有道德的人痛恨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劝学(节选)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_答案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的颜色更深。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_答案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直了,刀斧在磨刀石上磨后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失了。过秦论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_答案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译文:_答案胡人(再也)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盖均无贫,_,_。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_,_。(季氏将伐颛臾)答案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和无寡安无倾既来之则安之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答案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