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44KB ,
资源ID:155969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5969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二调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二调考试试题.doc

1、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二调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

2、。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

3、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

4、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

5、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编自任明满、郑国名、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材料二: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VR诵经典”古诗词虚拟现实体验

6、等数字阅读的多媒介互动展示,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像这样的“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在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读者开始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页面上,与阅读传统文字印刷的文本相比,阅读时读者眼球的转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所谓协同化,实质上就是个体阅读逐步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过去我们说阅读是很个体化的,一个人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在阅读之前,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那么如果某一个平台不推送某本书的相关信息,你还会不会关注它?这是不是影响了你的阅读习惯?当阅读

7、入口开始发生改变,只要你愿意开放自己的“书架”,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对这本书的批注,同理,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的批注、圈阅,这会不会影响你的阅读认知呢?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

8、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材料三: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

9、继续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信息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另一方面,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

10、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增添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剧水浒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的热潮

11、。而在网络方面,有专以讨论水浒传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贴吧,将解读的权力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摘编自张砚妮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被联结起来,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B“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注重“整合”,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C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多元媒介会对教学造成干扰,可见开展跨媒介阅读活动面临严峻挑战。D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注重阅读元素的分

12、拆和关联,就能实现读懂思维之美。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跨媒介阅读让阅读者身份多样化,人人都可能成为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B跨媒介阅读应培养学生辨别信息及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C在跨媒介阅读中文学阅读常与影视阅读结合,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泛在化,将利于激活经典名著的生命力、挖掘其多重教育价值。3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3分)A在观看话剧视频雷雨后,学生们分角色饰演课本剧情,体会课文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B学习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全班同学分组

13、讨论后给屠呦呦写一段颁奖词。C在学习鸿门宴时观看电影鸿门宴片段,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编写电影剧本的大纲。D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与妻书作者林觉民烈士的事迹,并组织写诗祭奠活动。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5目前,各学校正在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围绕这一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该如何进行?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提出你的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棵树的故事王建平原本,那棵树的故事已有了句号,哪想,今春一个议题,让树的话题得以延续。春节刚过完,西村村长陪县减灾办的科技人员上山来,对有隐患的山体进行

14、一番考察后,拟定一个议题:全村唯有村民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着疏松山体,此处属泥石流重大隐患区,入夏前必须搬下山。此事一传开,都说刘有福命好,要住政府出钱修建的新房了,真是有福。哪料,风声吹进刘有福的耳朵里,他心烦意乱,嘴与老屋的门一下紧闭起来。心想,住山上五六十个年头,那坡那梁那路那草那花那田那地的样儿全将在心中,我跟它们知根知底知深知浅知冷知暖的日子数不清,哪舍得离开呀?这天朝阳照亮山梁,刘有福开门晒太阳,门一开就跟门外的人照上面。见村长第九次上门来,刘有福一下蹲地上,勾下头。村长说,五叔,这山上真的那么好吗,山高路难行,这些年夏天的暴雨季节夜里,你和五娘做过一个完整的梦没?刘有福没出声,他咋会

15、不知山洪的冲击声跟雷声搅在一起,夜里可吓死人了,他和老伴常常缩在墙角听天由命老伴去年病故想到这儿,他抬头吭了一声。“我的老房子搬下山?”“肯定的。”村长应。“我的鸡鸭猪狗牛全下山?”刘有福又问。“那是必须的。”村长应。“那我的这棵树?”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山!”“当当然”村长仿佛没想好就从嘴里遛出了几个字。瞬时,他才明白老人家的愿望。老人家的那棵树太大太粗了,要搬下山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刘有福老屋前有一棵黄桷树。七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刘有福二十多岁的爹,趁一个风雪夜看守将不严,从壮丁集中营逃出来,路遇一位砍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好几天粒米未进,靠喝冬水田里的水,拄

16、着手上的树枝回家。到家后他爹在门前用锄头挖下一个坑,栽下了树枝。没想到呀,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树悬根露爪,树干粗壮得两人合围。树体歪斜,长相怪异,主枝横伸树冠宽阔,枝繁叶茂。刘有福常想,树是爹,爹是树,这么些年有爹陪伴心里总是满满的。住西村山脚下的二宝,四十岁不到,闯荡过好几个省,是村里村外的大能人。二宝每次来见刘有福,嘴皮子都热乎极了。二宝第三次上山,五叔前五叔后贴住刘有福的屁股转。“五叔,”二宝向刘有福敬上带把儿的烟。“我想好了,愿出3000元买你的这棵树。”“叭”刘有福将一口痰射出两米多远。“3500元呢?”二宝脸上堆积着笑。刘有福的目光移向树,眼晴不动了。那树,古态盎然,叶片儿油绿光

17、亮,有数不清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正在树上嬉戏,它们不离开树,爱恋着老屋散发出的古老气息,更没嫌弃过刘有福和他鸡鸭猪狗牛们身上传递给它们怪怪的酸味刘有福眼晴湿了。“五叔,5000元怎么样?”二宝加价。刘有福手中烟锅嘴儿在地上敲了敲,起身扛起一头白发迈向老屋。二宝没想到,他五叔在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说,侄儿你能,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三个月过去,刘有福在山下的新屋建好了。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屋门前栽好。刘有福牵着牛在草地吃草,他远远地望着新栽下的树干,入神了,连二宝的侄儿小强来到自己面前也没察觉。“五爷,二叔是真心想得你的树,活树没到手,等树死了,他还要来买。”小强对着刘有福的耳朵说。嗯?刘

18、有福回头盯住小强。“二叔说树的根部可以打造成根雕茶几,树干和粗枝可雕刻成上百件工艺品,他已访好了买家,那人报价58000元。”树会死?刘有福眼晴闪烁一下。“会的,树下坑的头天晚上,二叔在后半夜往坑底的泥土里埋了生石灰。”小强接着说,“化学课学过,生石灰被水泡散了就成了石灰水,石灰水具有强碱性,会烧死树根的春去秋来,刘有福的树发出的新芽变成了嫩绿的小叶儿。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灰,换上了新土。树呀,你命大,二宝埋下去的生石灰还没化开,要不刘有福独自来到镇上的学校,他为并不沾亲带故的孙子小强交了5000元的生活费。面对老师的询问,刘有福说,谢老师啦,

19、那娃儿的书没白读!(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长九次上门劝说刘有福入夏前搬下山,主要是因为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疏松山体,在暴雨季节一旦发生泥石流,就会危及生命。B刘有福一听要他将家搬到山下,就紧闭了大门,拒绝来访,是因为这里是他和老伴生活了五六十个年头的地方,不愿意搬家。C老树躲过被遗弃在山上的劫难,既是得益于村长答应刘有福可以连老树一块搬迁,更是因为刘有福肯为大树用心争取、付出。D刘有福赞叹“那娃儿的书没白读”,不仅是指小强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更是指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小强的心中有良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树被搬下

20、山,看似平安,但二宝并未死心,而是偷偷在树坑中埋下生石灰,打算把树烧死了再夺取老树。这一情节看似意外,但并不突兀。B二宝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一开始的热乎以及他热心帮忙搬树,后来却在树坑里埋下生石灰企图害死老树等内容,塑造了二宝的机智且狡诈形象。C小说画线处关于黄桷树的描写形象而富有诗意,描绘出刘有福一家与树相伴相融的和谐画面,这样的描写强化了刘有福对故宅、老树的不舍之情。D小说在讲述大树命运故事的同时,写出了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同时也批判了二宝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行为。8简析刘有福的这一人物形象。(4分)9小说叙述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21、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

22、辅朕,庶同济此道。”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

23、,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B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C陛下当

24、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D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翰林学士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时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B熙宁是宋神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历代帝王都用年号纪年。C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大体就是今广东、广西一带,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D宰相是中国古代

25、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是指具体的官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博闻强识,文采不俗。他小时候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B王安石见解超凡,受到赏识。韩维向神宗推荐王安石,升职后也推荐他做记室,神宗一即位就任命他为江宁知府。C王安石执着变法,遭人弹劾。旱灾时,神宗想废除变法,他认为旱灾时小事,郑侠上奏要求罢免王安石。D王安石擅长文章,执政不佳。朱熹评论王安石文章节操品行高出世人,为政却导致了崇宁宣和之际的极大祸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卿可谓责难于君,朕

26、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2)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14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前问过韩琦,韩琦回答说:“处辅弼之地则不可。”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明能印证韩琦的高明之处的事实。(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雪晚晴出西村范浚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B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样,都蕴

27、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感悟。C颈联上句写狂风暴雨之后白云如絮,下句写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极富画面感。D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倩。16首联“寻春”一词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2)古人有许多写洞庭湖壮阔景象的诗句,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有“_,_”。(3)游园(皂罗袍)中“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

28、无限哀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鸳、纸鹞等,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 )。 中国的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寓意吉祥的图案。中国风筝通过这些图案形象,寄予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像“福寿双全”“龙风呈祥”“百蝶闹春”等图案形象无一表现着美好生活对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中国风筝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

29、想感情,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筝很快传入民间,改由纸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B风筝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C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D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风筝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21.在下面一段

30、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_: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_。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_。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22.下列三个句子均取材于某中学戏剧社的古装戏剧本,每句都有措辞错误,请找出并修改。(5分)端午将至,特为兄台奉上粽礼一份聊表心意,还请惠存。就定于8月8日8时8分,小店准时开张大吉,欢迎各位届时光临。老夫行动不便,只能就此

31、留步。如蒙不弃,欢迎随时光临寒舍。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尘滚滚,人海茫茫。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梵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你觉得人应该怎样生活?也许你否定前者赞成后者,也许赞成前者否定后者,也许你两者都不赞成,对“样儿”和“味儿”的关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二调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D【解析】D项,“就能实现读懂思维之美”说法绝对。2C

32、【解析】C项,“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文无据。3B【解析】B项,“学习课文”和“写一段颁奖词”均属印刷文字媒介,没有跨媒介。4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跨媒介阅读场景正泛在化,并改变人们的阅读“姿势”;(1分)接着阐释“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形式;(1分)最后论述“跨媒介阅读实质是思维的表达”,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的转化过程,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2分)5要注重经典名著阅读,在印刷文字的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审美能力,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借助电视剧、电子听书、网络主题贴吧或相关播客等新媒介获

33、取信息,参与大众解读,与原著文本达成“互文互读”。既要“跨越”更要“整合”。基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展开丰富的语言活动,结合不同媒介信息,整合丰富的语料,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1点2分)6B【解析】B项,“因为这里是他和老伴生活了五六十个年头的地方”错误。不愿意下山的原因是担心那棵大树。7B【解析】B项,“塑造了二宝的机智且狡诈形象”错误,这些情节突出了二宝的狡诈,而不是机智。8难舍故土顾全大局重情义,轻钱财(1点2分,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9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向读者交代整个故事的经过以及刘有福内心对大树的深情。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因为政府让

34、刘有福下山的事情而引起的冲突,暗线是二宝算计老树的过程。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小说以插叙的方法,介绍了刘有福的爷爷种树的情节,交代了树与人之间深刻的渊源。小说情节一波三折。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的行为。(1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10B【解析】本题中“法”为动词效法的意思,“法”的宾语为“尧舜”,所以要在“舜”后断开,排除A、D;“之”为结构助词,中心语为“道”,所以在“道”后断开,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

35、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11B【解析】B项,“年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是错误的,年号是帝王即位后为纪年颁布的名号。12C【解析】C项,“神宗想废除变法”错,原文是“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神宗只是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13(1)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我自顾微末之身,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责难”“无以”“副”各1分,句意1分)(2)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水旱常数”判断句1分,“招”“修”各1分,句意1分)14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执政;任用人员多有不当;执政

36、出现了崇宁宣和之际的祸乱。(1点1分)【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不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神宗在颍王府时,韩维任记室,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就说:“这不是我的说法,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当他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的政策。”神宗问道:“唐太宗怎么样?”他答

37、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神宗说:“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我自顾微末之身,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希望共同成就这一目标。”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

38、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回答说:“说这个话的大臣不知道是谁,如果说两位太后说这些话,那是向经、曾佾进的谗言。”冯京说:“臣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的意见,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向神宗上呈。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于是郑侠被判罪流放到岭南。朱熹曾经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高出世人,而且尤其以品德修养经世济民为已任,被神宗所知遇,

39、位至宰相,朝廷期望能仰仗他有所作为,或许可以在出现二帝三王时期的兴盛。而王安石却急切地以财利兵革为首要事务,推举任用凶险邪恶的人,排挤贬斥忠诚正直的人,毒害流传到四海,以至于崇宁、宣和时期,祸乱达到极点。”此天下之公言也。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没有听韩琦的话,于是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唉,这虽然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15C【解析】C项,“写狂风暴雨之后”表述错误。“快晴”的意思是“爽朗的晴天”,而不是“狂风暴雨之后”。16首联写寻春之路和寻春所闻。诗人踏着雪后的泥泞去寻春

40、,并从听觉角度写春的鸟鸣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颔联、颈联写寻春所见。堕梅残雪、杨柳染黄、白云如絮、落日如规,从视觉角度展现了初春景象的多姿多彩。尾联写寻春所感。“怜”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尾句描绘诗人斜倚横桥、沉醉于春景的形象,寄托了爱春惜春之情。(1点2分)17.(1)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18C【解析】根据语境,括号前是“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接下来应该讲“纸”给风筝本身带来的变化风筝改由纸糊,随着纸张的大量生产,成本降低,所以纸糊的风筝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了人们的玩具,明确了此逻辑顺序,就可排除A、B两项。比

41、较C和D,主语风筝在前,遵循主语一致性的原则,更顺畅自然,排除D项。19B【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互文和借代。B项,比喻。C项,拟人。D项,夸张。20像“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图案形象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改对1处1分,2处3分)【解析】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否定不当,应将“无一”改为“无一不”;二是主客体颠倒,应将“美好生活对人们的向往和追求”改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1人具有两重属性 必须受礼仪的规范 这就与禽兽无异了(言之成理即可)(1点2分)22惠存笑纳;删去“大吉”; 留步恭送(答对1空1分,2空3分,3空

42、5分)23.【写作指导】材料第一段梵高将人群分为活出“样儿”来的人和活出“味儿”来的人。活出“样儿”,就是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图的往往是表面光鲜;活出“味儿”则是以平常心态生活,不事张扬,不慕虚妄的名利。考生审题时要注意材料语言表达的感情倾向,很明显,贬第一类人,褒第二类人。材料第二段的引导语又给了考生四种生活选择,看似开放,实则应该做出明确的取舍:否定前者赞成后者,可取,因为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怀着平常心生活,知足才会常乐;赞成前者否定后者,不可取,因为不符合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两者都赞成,既要活出“样儿”又要活出“味儿”,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可取;两者都不赞成,既不活出“样儿”又不活出“味儿”,这样的生活无欲无求,不是消极堕落就是崇高伟大,尽管这两种生活形态都是“无我”。考生具体行文,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具体分析取舍的原因,并表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论述要结合时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考立意】平平常常才是生活的真谛,知足者常乐。不要让名利蒙蔽自己的双眼,生活的真味需要用心体会。人既要活出“样儿”,也要活出“味儿”。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人,既不图“样儿”也不满足于“味儿”。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