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阐释类选择题解题技巧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学习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命题的焦点,阐释类选择题数量明显增加是高考命题这一趋势的必然反映。阐释类选择题题型结构、逻辑关系以及解析方法如何,举二例试析如下:【例1】(2007年广东历史卷17题)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阐释类选择题的表述一般是“A反映了B”或者“B 是A的反映”,考查的是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把握能力,这里的A是B某一方面属性的具体表现,从外延上
2、看,B的外延包含A的外延。因此,该类型题目的解析方法关键在于判断B和A是否构成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以及B的外延是否包含A的外延。简析: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因素比较多,有宗教原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增加了对黄金的需要,封建主阶级奢侈生活的需要,人性的贪婪)等,题A、B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之。题支C的信息不能包含题干,因为题支结论仅涉及黄金提供动机,没有涉及宗教提供借口,即题支外延小于题干外延,因此予以排除。题支D认为追求黄金是心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其实质是肯定了新航路开辟有较多的推动因素,因而,题支外延大于题干外延,而且题支与题干构成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所以,题支D可以入选。从今年高考试卷的命题来看
3、,阐释类选择题有时并非单独出现,而是和其他题型结合起来,这样一来,题目的迷惑性增强,干扰因素增加,解答时一定要按照解题方法,仔细辨析题干与题支所含信息是否构成了题目所要求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例2】(2007年四川文综21题)图6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德国人意味着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简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对当时德国人意味着”。从阐释类选择题题干与题支的包含关系来看,题支A犯了外延扩大的错误,拆毁柏林墙并没有消除欧洲固有的领土争端和宗教矛盾,战争隐患依然存在。题支D与题干中的拆毁柏林墙不能构成合理的推理关
4、系。从该题型题干和题支能否构成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来看,拆毁柏林墙和题支C中东西德经济差距缩小能构成因果关系,这与题干要求不相符合,排除之。只有题支B能和题干构成具体与抽象,外延上构成包含关系,因而能够入选,正确答案为B。真题演练1、(2007上海历史卷8题)“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2、(2007上海历史卷11题)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
5、“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3、(2007年江苏历史卷13题)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B 答案:1.C 2.C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