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人教必修3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红楼梦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向读者“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这一回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一典型环境?这样写有何用意?答:林黛玉进贾府主要从外观、布局和陈设三个方面描绘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即外观宏伟富丽,布局十分讲究,陈设华贵之至。这样写的用意是:(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依赖于盘剥百姓的封建皇朝,交往
2、鱼肉人民的贵族豪绅。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3)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环境,并借助环境描写巧妙地从侧面暗示了人物性格。如贾赦、贾政在荣府的地位、性格的不同。2本文对于贾母的描写笔墨不多,但这一人物的性格已经大致展现了出来。请仔细阅读她在宝玉摔玉情节中的表现,说说她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她对宝玉和黛玉的疼爱之情是否一样?答:(1)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
3、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2)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而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可见,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3对于王熙凤,贾母一语道破了其“辣子”性格。试从出场时的声音、体
4、态容貌、衣着、语言诸方面分析。(1)声音“辣”:大家“敛声屏气”,独她高声大气,人未到声先到,表现了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出她深受贾母的宠爱。(2)体态容貌“辣”:“三角眼”“吊梢眉”以及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都隐藏着其美丽外表下的刁钻狡黠。(3)衣着“辣”:浓妆艳饰,珠光宝气,暗示出她的贪婪和俗气。(4)语言“辣”: “我来迟了!”表面自谦,其实得意逞能。回答王夫人:精明强干的管家。(关键词:“先”、“已”)夸林黛玉:正捧林黛玉(“真”和“才”将赞美提高到惊叹的程度,表达自然得体);暗拍贾母、侧拍众姑娘(“竟是个嫡亲的孙女”)4课文25次直接写了“笑”,6次写了“哭”。你从中
5、读出了哪些人的什么性格?(1)林黛玉的笑出于礼貌,她的笑是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陪笑。一个“笑”字,寄寓了林黛玉多少的苦楚酸痛,这是她细心多虑、小心谨慎的性格的典型体现。贾母在贾府地位极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但笑后又悲,也不无虚假成分。王夫人、邢夫人都是以笑作为交际的手段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说明她们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王熙凤笑无顾忌,说明她地位特殊;或笑或悲,说明她工于心计,善于见风使舵。贾宝玉的笑,发自肺腑,出于自然,反映出他无拘无束。探春的笑,说明她性格直率。丫嬛们身份低下,必须陪笑。(2)贾母“大哭”,表现了外祖母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贾母“呜咽”,是说到女儿“先舍我而去,
6、连面也不能一见”时候的伤心,表现了贾母对女儿的怀念,属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感。黛玉的“哭个不停”,是因为她见到外祖母时想到了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悲苦身世,表现了她的多愁善感。“地下侍立之人”的“掩面涕泣”,是附和的哭。这时候的贾母,犹如大合唱的指挥家,她一哭,其他人都跟着哭。王熙凤的“拭泪”,是假惺惺的哭。她一见到黛玉,先是“笑”着恭维黛玉的美貌,其实是在讨好贾母,同时又赞美了三春姐妹,可谓一箭三雕。接着可怜林妹妹命苦,“用帕拭泪”。当贾母说休再提前话时,她又“忙转悲为喜”。可见王熙凤表情的急剧变化,完全是做给贾母看的,表现了她善于逢迎、随机应变的性格。宝黛初会,一见倾心,然而宝
7、玉也“哭”了一回,是因为那块“通灵宝玉”。他摔玉,他“满面泪痕”,表现了他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二、素材挖掘1金陵十二钗: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赏析】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死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最后垮台准备条件,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这个贾门女霸的结局是很糟的。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对王熙凤所用的笔墨几乎不
8、让宝黛二人,他对王凤姐的刻画可谓空前绝后。惟妙惟肖,凤姐既是一个工于心计,八面玲珑的管家。又是一个风流善妒贪残狠毒的人物,和判词一同出现的还有一座冰山。同唐代张缘评论张国忠的典故,喻语不可长久依靠权势。“凡鸟”既用拆字法 点出王熙凤之名。又有庸才之喻。“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一般认为概括了凤姐一生的三个阶段,即凤姐一开始对贾琏的言听计从,既则对贾琏可以发号施令,最终被贾琏所休的结局,但是高鹗的书中并没有对凤姐被休的情节。可见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有所穿凿,便是高鹗的续书中有悖于曹雪芹原意。尽管曹雪芹对凤姐的贪婪嫉妒行为是批判和鞭挞的,但是对于凤姐出众的才能,仍然是比较赏识的。大有一种“人皆欲杀,我独
9、怜才”的意味。总之,凤姐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并不是什么人世祸福难定。2王熙凤的处世哲学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她的处世哲学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王熙凤是“交际达人”,是丈夫的贤内助让琏二爷又爱又怕,是乖巧的孙媳妇讨老祖宗、老婆婆欢心,是热情周到的好嫂嫂,最得宝玉和众姑娘们认可,一张巧嘴能轻松化解尴尬局面,说话看人随机应变,办事周到细密,值得借鉴。王熙凤性格要强,有能力、有魄力,做事雷厉风行、赏罚分明,协理宁国府快刀斩乱麻,手腕强硬,是典型的职场女强人。她的领导才能值得肯定。三、素材储备1红楼梦经典语录(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
10、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描述林黛玉的容貌(2)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解析:宝钗一语双关,意指闹别扭后,宝玉向林黛玉道歉一事(3)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如今将他母女带回,照旧去当差。将秦显家的仍旧退回。再不必提此事。只是每日小心巡察要紧。平儿语,描写其处理失窃一事(4)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
11、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宝玉对宝衩语,描写宝玉厌恶功名之心(5)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语(6)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兴儿对尤二姐语,描写其对王熙凤的评价2红楼梦诗词精选赏析(1)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诗词鉴赏】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
12、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
13、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
14、为我所用。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2)西江月批宝玉二首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伯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执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诗词鉴赏】 第三回书写黛玉到荣府后,见过贾府大部分人,最后才见到宝玉。这是两个主人公第
15、一次会面,也是第一号人物宝玉第一次在读者眼中出现,所以作者对宝玉的装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铺张渲染,又写了这两首批宝玉的词。“批”字是打批语、下判断的意思,与今作“批评”、“批判”解不同。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必然要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渲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内
16、草莽”就未必。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看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不是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细吗?看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等,简直够个像样的文学家了。连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怎么能说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是因为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然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
17、,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了。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子弟戒”了。这两首诗集中地描绘了宝玉的叛逆性格,这个典型的意义也就在对封建阶级的叛逆上。值得注意的是“贫穷难耐凄凉”一句。这是预示贾家败落后,宝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第十九回写宝玉探花袭人家,袭人的母亲和哥哥慌忙招待宝玉,摆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袭人觉得没有一样可吃之物,只给宝玉拈了几个松子瓤,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给宝玉。这是何等娇贵!就在这个地方脂砚斋有条批语说:同将来宝玉“寒冬噎酸甭,雪夜围破毡”对照起来看,令人叹息。宝玉在八十回以后的经历,虽然不好乱猜,但有一段贫穷的经历是
18、可以肯定的,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大相径庭。(3)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诗词鉴赏】 这几句俗谚口碑出现在第四回中。贾雨村靠贾家的关系,复职补授应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薛蟠为争买英莲(香菱)而打死小乡宦之子冯渊的案件。雨村不知底细,立刻就要拿人判案。手下的门子葫芦僧使眼色制止他,并呈上这份“护官符”,提醒他:金陵城这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薛蟠就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俗谚口碑就是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称之为“护官符”,是说巴结这四家官僚贵
19、族就能保住官;得罪了他们不仅要丢官,连脑袋也保不住。红楼梦在展开描写以贾家为中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前,先拿出一张“护官符”给读者看,让人们对他们的权势和富贵先有个笼统的认识。因为是老百姓的口头创作,当然要极度夸张。它流露出的情绪,不是对他们的富贵和权势的艳羡,而是对他们官官相护、横行不法的咒骂。第一回书里,作者声明此书“毫不干涉时事”,“亦非伤时骂世”,并不是真话。你看围绕着“护官符”的前后情节,把当时官僚政治的腐败黑暗整个托了出来,恰是要干涉时事、伤时骂世!冯渊是个小乡宦的儿子,薛蟠为了争买一个丫头,将其活活打死,竟然没事人一般进京走了。把人命官司视为儿戏,“自以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
20、”。果然,冯家的仆人告了一年状,竞没有一个为官的为其做主。老谋深算的贾雨村当然也知道个中利害,连欺带压,胡乱判决了此案,保全了薛蟠,向贾家送了个“整人情”,写了封“令甥之事已完,不必多虑”的信,就算完事。红楼梦是写四大家族(主要是贾家)兴衰、荣枯的过程。而他们的衰败,首先是从子孙不肖、腐败堕落开始的。在这里,首先拉出薛蟠示众。他生在“书香继世之家”,是个孤种,由于“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终日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会酒观花,聚赌嫖娟,什么缺德的事他全干得出来。等作者的笔触转到荣宁二府时,什么贾赦、贾珍、贾琏、贾瑞、贾蔷、贾蓉、贾芹等等,全都出来了。他们像一群贪婪的蛀虫,拼命啃噬祖宗给他们留下的
21、家业。在他们权势还盛时,谁也不能奈他们何;可是到了他们恶贯满盈时,窥伺着他们的(4)宁国府上房内联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诗词鉴赏】 第五回写荣宁二府女眷赏梅,并举行家宴。宝玉席间困倦,想睡中觉,被秦可卿领到上房,见房内挂着一幅燃藜图,旁边挂着这副对联。宝玉看后,厌恶得不得了,赶紧走出。燃藜图画的是西汉时代学者刘向的故事。刘向夜间在天禄阁校对古书,有个穿黄衣服的老者进来,见刘向在暗中读书,就把拐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线刘向才同老者见面。老者教给刘向很多学问,天明才走,自称是太乙之精(神仙).燃藜图再配上这副联语,是封建阶级陈腐的说教。燃藜图启示人们像刘向那样寒窗苦读,准备求取功名的资本。这副对联劝导子弟们去熟悉社会上的各种事态,以便做官,建功立业;同时教育子弟通晓人情世故,以便应酬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在社会上立足。宝玉这个封建阶级的“逆子”,是最讨厌这一套的。他不愿读所谓“治理”之书,无志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遇到这类说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云曾劝他“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他当时就拿下脸来赶她走,并讥刺她:“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见第三十二回)宝钗用同类话劝他,他也立即给她以难堪。贾政教训他时,他也同样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