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批评史上这类权宜应变的现象,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
2、面派假正经”,表示传统并不呆板,而具有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它一方面把规律定得严,抑遏新风气的发生;而另一方面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于因对抗而地位摇动。它也颇有外交老手的“富于弹性的坚定”那种味道。传统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愈迫切:于是不再能委曲求全,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表现。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更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圣佩韦认为当时法国的浪漫诗派蜕变于法国十六世纪的诗歌。中
3、国也常有相类的努力。明、清批评家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挂钩:我们自己学生时代就看到提倡“中国文学改良”的学者煞费心机写了上溯古代的中国白话文学史,又看到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竟陵”两派。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仿佛野孩子认父母,暴发户造家谱,或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诰赠三代祖宗,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它会影响创作,使新作品从自发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法:它也改造传统,使旧作品产生新意义,沾上新气息,增添新价值。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
4、傍观见审”(元行冲释疑,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田地,所谓“此中人语
5、”。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旁人难于意会。释袜弘竹窗随笔论禅宗问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其实这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文学研究里也有相似的现象。假如我们不很认识古代和外国的文艺传统或风气,对于它们的作品往往读起来就像隔雾看花,谈起来也未免隔靴搔痒,要把手边用惯的尺度去衡量,把耳边听熟的议论去附会。举一个文
6、评史上的惯例罢。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别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这些文体就像梯级或台阶,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文学创作
7、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话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节选自钱钟书旧文四篇中国诗和中国画)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有惰性,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但是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B. 批评史上有人曾嘲笑这类权宜应变的现象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传统其实并不呆板且相当灵活,因为
8、旧传统既因坚守规律而抑遏新风气的发生,又因避免对抗导致地位动摇而收容新风气。C. 新风气同旧传统一样,都具有两面性:新风气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又要宣示历史渊源,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依据所自。作者认为这对创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D. 作者主要批评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主要是批评他们对旧传统里的作品进行评论时,有见树不见林的偏差。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旁征博引,语言风趣幽默,思维辩证缜密,论证方法丰富,论据详实,辛辣的讽刺入木三分,生活化的语言生动活泼。B. 比喻论证,把深奧的道理解说得生动透彻。如文中以“水米”来比喻“文以载道
9、”和“诗以言志”两种主张。用“清官判断家务事”比喻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旧传统的作品的批评。C. 对比论证,将两者的观点表现得准确清楚。如将新传统的批评家和旧传统的批评家对比,将“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的观点进行对比,从对比中阐述自己的主张。D. 引用论证,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典雅丰富,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明、清批评家把水浒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挂钩,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竞陵”两派,来论证新风气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3. 下列选项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表示传统并不呆板,而具有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它表面
10、上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于因对抗而地位摇动,而实际上把规律定得严,抑遇新风气的发生。B. “外交老手的富于弹性的坚定”比喻旧传统在面对新风气时,像外交老手一样,在坚定不变的底线和原则的前提下,也能接受灵活的、不触及本质的改变。C. “当局称迷,傍观见审”中的“当局”者指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傍观”者指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迷”指因置身其中,对旧传统里的作品不能全面认识和客观估计:“审”指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能对旧传统里的作品有全面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估。D. “这两句话”指的是“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别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水米无干”
11、指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是散文用来“言志”,诗歌用来“载道”。【答案】1. C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作者认为这对创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错误,不符合作者观点。第段结尾处“它会影响创作,使新作品从自发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法:它也
12、改造传统,使旧作品产生新意义,沾上新气息,增添新价值”。说明这种影响也是具有两面性的,故排除。 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引用论证”错误。作者为论证观点,先举了西方事例,然后说“中国也常有相类的努力”,然后写明、清批评家把水浒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挂钩,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竞陵”两派,来论证新风气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可
13、知应为举例论证,故排除。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分析文中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就选择题而言,考生之需将选项放入原语境中理解并作出判断即可。题干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字词的
14、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原文第段中“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表示传统并不呆板,而具有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它一方面把规律定得严,抑遏新风气的发生;而另一方面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于因对抗而地位摇动。”原文“一方面”和“另一方面”是辩证关系,而选项“表面上”和“实际上”是矛盾关系,故排除。B项,原文第段“它也颇有外交老手的富于弹性的坚定那种味道。传统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愈迫切:于是不再能委曲求全,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原文的意思是传统一方面是不肯变,另一方面变的需要愈迫切,所以传统发生本质的变化,而选项说“不触及本质的改变”,故排除。D项“水米无干”指原来说
15、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是散文用来“载道”,诗歌用来“言志”,选项中说散文用来“言志”,诗歌用来“载道”,正好理解反了,故排除。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新华社柏林3月12日电综合新华社驻欧洲国家记者报道:12日,欧洲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一些欧洲国家确诊病例数进一步激增,多国升级防控措施,经济和社会面临疫情考验。确诊病例持续激增12日,欧洲地区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当天新增264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升至15113例;当天新增死亡病例189例,累计死亡1016例。除意大利以外,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疫情也较为严峻。西班牙当天
16、激增确诊病例822例,累计确诊病例已达2950例;法国新增595例,累计确诊病例增至2876例;德国新增802例,累计确诊病例增至2369例。此外,英国、丹麦、瑞典、奥地利等国12日新增病例也分别达到3位数,其中英国把疫情风险等级从此前的“中等”升至“高”。奥地利和希腊两国当天均报告本国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应对疫情措施升级随着疫情在欧洲地区不断蔓延,欧洲多国12日加大了限制社交活动和出入境、暂时关闭学校、禁止大型室内外聚集活动等应对措施力度。当天,西班牙巴斯克、加泰罗尼亚、加利西亚和穆尔西亚4个自治区分别宣布将从本周五或下周一开始关闭当地所有教育机构。法国总统马克龙12日宣布,法国从16日起
17、关闭全国所有的学校和幼儿园,“直到新的命令下达为止”。他要求所有法国人最大限度减少出行,优先考虑远程办公。他呼吁所有易感人群,特别是超过70岁的老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留在家里减少出门。德国总理默克尔12日呼吁德国全体民众“避免非必要的聚集,特别是千人规模以上的聚集”。她说,德国将做进一步医药准备以应对不断上升的感染人数,包括从下周一起,为了治疗重症患者,医院应在医学允许情况下,原则上推迟其他收治和手术等。英国政府12日呼吁每个人在现阶段只要有轻微的症状,比如持续咳嗽或者体温上升,不管是否曾去过疫区,都要自我隔离7天。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会根据疫情变化,考虑下一步是否实施临时关闭学校或完全禁止
18、大型聚集等措施。经济社会承受冲击受疫情影响,在英国、丹麦、芬兰等国出现了口罩、消毒液或卫生纸等物资短缺的情况;法国、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国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航空或旅游业影响巨大。法国全国商业航空联合会主席阿兰巴蒂斯蒂12日表示,受美国暂停欧洲大陆国家公民赴美旅行政策影响,“法国航空公司预计将损失10亿至20亿欧元”。据他估计,由于近期航空流量下降,下周20%飞往法国或飞越法国领空的航班将被取消。在拉脱维亚,该国的波罗的海航空公司因受疫情影响取消580架次航班,公司临时裁员350余人。克罗地亚旅游部表示,受疫情影响,3月上旬访克游客总数较去年同期减少30%。装斯洛文
19、尼亚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所12日发布报告,将该国本年度经济增长预期从3%下调至1.5%,并表示经济增长将取决于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材料二:2020年3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节选)(耿爽,以下简称答)我向大家通报一组数字: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上午发布的统计数字,3月12日0-24时,中国境内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18例,截至3月12日24时,中国境内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4111例。(各国记者,以下简称问)问:二十国集团昨日举行利雅得峰会第二次协调人会议,会后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协调人关于新冠肺炎的声明。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答: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二十
20、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和全球重要危机应对机制,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战胜疫情方面具有特殊作用。G20协调人在前不久G20财政和央行行长声明基础上,积极沟通协调,求同存异,再次向外界发出团结合作的强烈信号。这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凝聚抗疫合力,具有积极意义。中方积极参与声明起草,为推动发表声明作出贡献。在此,我想强调几点:第一,疫情没有国界,齐心协力抗疫是国际社会唯一正确选项。疫情面前,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惟有秉持多边主义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才能共克时艰。要反对单边主义、相互指责和污名化,为全球合作注入正能量。第二,支持G20再次挺身而出,发挥引领作用,团结各方同心抗疫。及
21、时采取一切必要财政、货币、结构性政策工具,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发力,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和包容增长。第三,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各国采取的应对疫情必要措施不可避免影响贸易和投资,但我们要尽力缓解国际贸易紧张关系,取消单边关税举措,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顺畅。相信中方愿继续通过G20等多边机制平台,同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同心抗疫。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问:我们看到报道,北京市已经宣布向首尔、东京、横滨、德黑兰捐赠防疫物资。你是否了解这些物资何时到位?答:昨天,北京市外办负责人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已经介绍了有关情况。据我了解,近段时间,北京市一直就抗击
22、新冠肺炎疫情同首尔、东京、横滨、德黑兰等友好城市保持着密切沟通。当前,这些城市面临着疫情防控的巨大挑战,出现部分防控物资紧张的情况。对此,北京市感同身受,决定在保证本市防控需要装的前提下,向上述四个城市捐赠防疫物资,为他们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经向北京市方面了解,向德黑兰捐赠的防疫物资已经通过伊朗驻华使馆转交,向其他三座城市捐赠的物资也已经备齐,将于近日陆续启运。这里我想指出,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疫情没有国界。北京市向有关外国城市捐赠防疫物资是中国地方政府对外提供抗疫援助的一个缩影。近来,上海、山东、浙江、江西、吉林、安徽、江苏、河南等地方政府也都通过各自的友城等渠道对外提供了防疫物资支持。
23、中方愿在继续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问:据了解,中韩双方今天成立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并举行了首次视频会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线答:今天上午,中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正式成立并举行首次视频会议。中方已经发布了消息。新冠肺炎疫情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疫情暴发以来,中韩作为近邻休戚与共,互相牵挂声援,提供真诚帮助,充分体现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友好情谊。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两国还加强对口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联防联控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中韩两国和国际疫情形势的变化,双方成立应对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十分及
24、时和必要。这既是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的积极举措,也将为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抗疫提供参考借鉴。今天上午机制举行的首次会议开得高效务实。双方积极评价两国前期疫情防控努力和对口部门交流合作,探讨了下一步加强联防联控合作的重点方向和具体举措,就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严控“四类人员”出境、加强出入境检疫、交流防控指南和诊疗技术、照顾好对方国家留学生和侨民等达成广泛共识。我们希望双方能发挥好这个机制和各部门对口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统筹开展联防联控,共同早日战胜疫情,增进两国人民健康福祉,维护和促进双边交往与合作。材料三: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3月12日,欧洲地区新冠
25、肺炎疫情持续恶化,确诊病例持续激增,其中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疫情最为严峻,因此,新冠疫情已在世界范围内成蔓延之势。B. 随着疫情在欧洲地区不断蔓延,欧洲国家12日采取了限制社交活动和出入境、暂时关闭学校、禁止大型室内外聚集活动等应对措施。C. 受疫情影响,在英国、丹麦、芬兰等国出现了口罩、消毒液或卫生纸等物资短缺的情况;法国、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国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航空或旅游业的直接原因。D. 材料一引用大量真实准确数据,及时报道了欧洲多个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的情况,以及欧洲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并介绍了欧洲国家经济社会承受冲击的情况。5. 下列对材
26、料三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表显示,从2020年1月20日开始到2020年3月1日,其中累计确诊病例数量呈现一路上升态势,说明中国内地新冠肺炎疫情呈现紧急状态。B. 图表显示,从2020年2月17日开始到2020年3月1日,现有确诊病例呈现下降状态,说明中国内地针对新型管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措施已初见成效。C. 图表显示,累计治愈病例数量的一路上升,说明我国在治愈新冠肺炎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即将取得抗击非冠疫情的伟大胜利。D. 图表显示,累计死亡病例数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说明目前中国内地新冠疫情的防控形势还是严峻的。6. 针对目前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的现实状况,
27、你认为国际社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请结合材料二和现实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答案】4. D 5. C 6.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共同面对疫情变化:如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和全球重要危机应对机制,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战胜疫情方面具有特殊作用。G20协调人在前不久G20财政和央行行长声明基础上,积极沟通协调,求同存异,再次向外界发出团结合作的强烈信号。这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凝聚抗疫合力,具有积极意义。做好本国疫情防控,采取联防联控措施:如中韩两国前期疫情防控努力和对口部门交流合作,探讨了下一步加强联防联控合作的重点方向和具体举措,就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严控“四类人员”出境、加强出入
28、境检疫、交流防控指南和诊疗技术、照顾好对方国家留学生和侨民等达成广泛共识。分享抗疫经验,提供国际援助:如中方愿在继续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积极参与,承担国际责任:如中方积极参与声明起草,为推动发表声明作出贡献。中方愿继续通过G20等多边机制平台,同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同心抗疫。【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
29、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因此,新冠疫情已在世界范围内成蔓延之势”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只是欧洲情况。B项,“暂时关闭学校、禁止大型室内外聚集活动等应对措施”错误,不所有欧洲国家,材料一“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会根据疫情变化,考虑下一步是否实施临时关闭学校或完全禁止大型聚集等措施”。C项,“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航空或旅游业的直接原因”错误,材料一法国全国商业航空联合会主席阿兰巴蒂斯蒂12日表示,受美国暂停欧洲大陆国家公民赴美旅行政策影响,“法国航空公司预计将损失10亿至20亿欧元”。故选D。【5题详
30、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说明我国在治愈新冠肺炎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即将取得抗击非冠疫情的伟大胜利”错误,不切合实际。相关信息,材料二只是“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个性化阅读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31、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和全球重要危机应对机制,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战胜疫情方面具有特殊作用。G20协调人在前不久G20财政和央行行长声明基础上,积极沟通协调,求同存异,再次向外界发出团结合作的强烈信号。这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凝聚抗疫合力,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疫情没有国界,齐心协力抗疫是国际社会唯一正确选项”“第二,支持G20再次挺身而出,发挥引领作用,团结各方同心抗疫”“第三,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即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共同面对疫情变化;“北京市感同身受,决定在保证本市防控需要装的前提下,向上述四个城市捐赠防疫物资,为他们抗击疫
32、情贡献一份力量。经向北京市方面了解,向德黑兰捐赠的防疫物资已经通过伊朗驻华使馆转交,向其他三座城市捐赠的物资也已经备齐,将于近日陆续启运”,即做好本国疫情防控,采取联防联控措施;“疫情暴发以来,中韩作为近邻休戚与共,互相牵挂声援,提供真诚帮助,充分体现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友好情谊。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两国还加强对口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联防联控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中韩两国和国际疫情形势的变化,双方成立应对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十分及时和必要。这既是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的积极举措,也将为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抗疫提供参考借鉴”,即分享抗疫经验,提供国际援助;“相信中方愿继续通
33、过G20等多边机制平台,同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同心抗疫。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即中国积极参与,承担国际责任。【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
34、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日的春光冰心(1)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2)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3)天下事都是如此(4)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
35、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5)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的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6)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7)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
36、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8)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9)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的答应了。(10)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
37、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11)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12)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13)春在眼前了!(14)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15)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
38、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16)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17)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18)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19)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报复,不再怨
39、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的“吞咽”一词用得妙,“吞咽”移用到“春天”上,意思是尽情享受、饱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B. 文中反复说“我不信了春天”,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春天迟迟不来;春天刚一露面,就被风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逝。C. 文章结尾说“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流露出作者觉得春天来得太晚,让她
40、等待得太痛苦之意。D. 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开始写春天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后来看到烂漫开放的海棠。语言流畅、感情真挚。8. 文章第十四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9. 作者为什么以“一日的春光”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7. D 8. 这段的景物描写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海棠花的茂盛,传达出作者所感受到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流露出欣喜之情;引出下文关于孩子们的联想,与下文“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形成呼应。 9. 在这“一日的春光”中,作者感受到了春日烂漫、骄奢、光艳,领略到了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日的春光如此美好,流露出作者对春的珍惜和喜爱之情。“一日的春光”
41、,与文章中作者九十日的等待形成了反差,酬报了作者的期盼,消除了憎嫌之情。这一日的春光如此难得,体现出作者对春的执着之情。【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错误,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春天寻不到,“我不信了春天”,后来看了四棵盛开的海棠,找到春天,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要概括出景物描写的特点等,然后
42、分析其和下文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和文章主旨的关系。“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这段的景物描写写海棠花怒放,“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海棠花的茂盛,传达出作者所感受到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流露出欣喜之情;结合下一段,“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可知引出下文关于孩子们的联想,与下文“在海棠
43、枝上卖力的春”形成呼应。【9题详解】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
44、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可知在这“一日的春光”中,作者感受到了春日烂漫、骄奢、光艳,领略到了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日的春光如此美好,流露出作者对春的珍惜和喜爱之情。“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可知“一日的春光”,与文章中作者九十日的等待形成了反差,酬报了作者的期盼,消除了憎嫌之情。这一日的春光如此难得,体现出作者对春的执着之情。【点睛】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
45、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阅读这类文本一定要掌握答题方法,并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线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
46、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太祖受命,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率循常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
47、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刈烧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
48、,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宋史,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B. 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C. 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D. 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是庙号,文中指宋太祖赵匡胤。他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环境,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创
49、造了良好的条件。B. 郊迎礼,古代一种礼节,指到郊外等候迎接,以示隆重、尊敬。古人很讲究礼节,如祖道,也是一种礼仪,指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C. 契丹,古代游牧民族,由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各部,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时常发生争端。D. 郎中,官名,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等。后世逐渐为各部要职,刑部郎中为刑部的最高长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辛仲甫遇事沉着极有主见。太祖登基后,陈思诲举报监军郭崇有不轨之为,太祖派遣使者前往调查核实。在郭崇困惑烦闷之际,辛仲甫为其出谋解围。B. 辛仲甫为政宽厚,关
50、注民生。在成都任职时,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铜钱,废除官府对食盐的专卖,蜀人因此得以安居乐业。C. 辛仲甫忠心不二,宁死不屈。奉命出使契丹时,契丹皇帝想让他留在辽国,仲甫从坚守信用和道义两个角度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终不屈服。D. 辛仲甫一生为官,尽心朝廷。淳化二年,朝廷有意让辛仲甫抱病前往蜀中招抚乱寇,可惜辛仲甫病情严重未能前往。咸平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1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2)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刈烧之。【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百姓被贼
51、寇侵害却让他们无辜服罪,是政事腐败到了极点,还要政府官员做什么呢?”请求更换官吏以洗刷冤愤。(2)时值初春,仲甫出城巡视,见到护城河的草长得很深,想到可以隐藏埋伏,便命人将草割除、烧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郭崇一个亲信官吏任厢虞候,有被抢劫的所辖百姓,说自己暗中认出贼寇的首领,就是捕盗的官吏,官府不敢追究。仲甫请求亲自去逮捕此人,并对他进行审讯”
52、。“崇所亲吏为厢虞候”,某人担任耨某个官职,之间不断开,排除AD;“崇所亲吏为厢虞候”中,“厢虞候”是官职名称,之后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D项,“刑部郎中为刑部的最高长官”错误,六部的最高长官为尚书。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
53、为各部要职。侍郎是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废除官府对食盐的专卖”错误,不是“盐业专卖”,而是“酒的专卖”,文中说的是“榷酤”。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
54、,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诬服”,谷物成熟;“蠹政”,政事腐败;“雪”,使动用法,使洗掉(耻辱、仇恨、冤枉)。(2)中“壕”,护城河;“意”,想;“刈”,割除。【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
55、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
56、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自幼好学,长大后,擅长吏事,姿态丰伟,仪表堂堂,有才能器量,见识深远。后周广顺年间,郭崇掌管亲军,让仲甫担任掌书记。显德初年,郭崇外出镇守澶渊,仍让辛仲甫担任旧职。郭崇一个亲信官吏任厢虞候,有被抢劫的所辖百姓,说自己暗中认出贼寇的首领,就是捕盗的官吏,官府不敢追究。仲甫请求亲自去逮捕此人,并对他进行审讯,吏人故意拖延这个案子,仲甫说:“百姓被贼寇侵害却让他们无辜服罪,是政事腐败到了极点,还要政府官员做什么呢?”请求更换官吏以洗刷冤愤。郭崇终于醒悟,异地审查讯问,才查出实情。太祖登基,任命郭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郭崇有不轨行为,太祖
57、大怒但又心存疑虑,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查验此事。使者还没有到,郭崇担心烦闷得无所适从,对宾客和随从说:“如果主上不能了解实情,我该怎么做呢?”众人都愕然相视,不知所措。辛仲甫说:“皇帝受天命而称帝,您首先效忠,军队百姓的治理安排,全都依照寻常法度,(朝廷)将凭什么给您加罪名呢?您只要远远地探知使者的情况,率领下属尽郊迎的礼节,任使者去探访调查,时间长了事情自然会明白。”郭崇就按照辛仲甫说的去做。使者到了以后,(经过探查)看郭崇并没有不轨之意,于是回去把情况报告给皇上,皇上大喜,反过治了陈思诲的罪。乾德五年,仲甫入朝,拜右补阙,出任光州知州。州境有横河与城相对,适逢久雨不停河水暴涨,大水冲毁了房屋田
58、舍。仲甫调集了几百艘船只,使得军用物资和民用储备都因此得以流通补给。六年,调任彭州知州。彭州士兵引诱营兵和各屯守军,谋划在长春节宴会之日进行叛乱。时值初春,仲甫出城巡视,见到护城河的草长得很深,想到可以隐藏埋伏,便命人将草烧光、拔除。叛乱者因此怀疑是自己的阴谋泄露,便有人前自首。仲甫捕获了一百多人,将他们全部斩杀。在此之前彭州种树很少,夏天没有休息乘凉的地方。仲甫督促百姓栽种柳树遮蔽道路,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因此将柳树命名为“补阙柳”。太平兴国初年,升为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契丹皇帝问他:“党进是什么样的人?宋国像党进这样的人有多少?”仲甫说:“国家名将相继涌现而出,像党进这样的不过是供驱使
59、之辈,哪里值得一提!”契丹皇帝想将他留在辽国,仲甫说:“从守信用上说我要完成使命,从道义上说我不可以留下,如果一定要留我,我只有一死。”契丹皇帝最终也没能使他屈服。出使回国后,以刑部郎中任成都知府。到成都后,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铜钱,废除官府对酒的专卖,为政崇尚宽厚简便,蜀地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八年,被加封为右谏议大夫,彭州盗贼不断为害作乱,朝廷下诏缉捕却未能抓获。经过仲甫的诱导劝说,这些人中将自己捆绑起来到官吏处自首的达到一百多人,剩下的也因此解散。淳化二年,担任陈州知州。任职期满回到朝廷,正碰上蜀地贼寇作乱,因为辛仲甫一向有很高的恩德和威信,准备让他抱病前去招抚,因为生病未能前往
60、。咸平三年去世,享年74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孤儿行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乐府节选14. 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通过孤儿对自己悲苦命运和内心哀痛的诉述,真实有力地描绘了社会人情的冷漠与人们道德观念的扭曲。B. 全诗语言浅俗质朴,句式长短不整,押韵较为自由,具有明显的口语型诗歌的特征。C. 这首诗与我们曾经学过的陌上桑和
61、木兰诗都是汉乐府民歌,而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之合称“乐府双璧”。D. 全诗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较完整地反映出孤儿命运的线型流程,更具真实感。15. 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 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了那种相同的艺术手法?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越中览古将昔时的繁盛君王得意和今日的凄凉,梦境残破作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对世事的凄凉的感伤。孤儿行是以父母去世为界线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将孤儿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的幸福与父母死后,“头多
62、虮虱,面目多尘”,餐风宿露的艰辛。回家后,不堪劳累之状。形成对比。突出孤儿痛苦的一生,表达作者对孤儿的同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而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错误,我国最长的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
63、木兰诗为“乐府双璧”。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艺术手法、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翻译:孤儿既降生于人世,孤儿又遭逢这种身世,注定命中当受无尽的孤苦。父母在的时候,乘坐坚实的好车,驾驭多匹宝马。父母离世之后,哥嫂啊,让我出门远行做买卖。南到九江,东到齐鲁。年根腊月才回来,我不敢说句“苦”。头发脏乱,多虮虱,脸上满尘土。大哥指派我去做饭,大嫂指派我去看马。一会跑上
64、高堂,一会奔往下殿。我这个孤儿啊,泪下如雨。早上让我去打水,晚上又背水归来。孤儿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属相和歌辞。此诗通过孤儿对自己悲苦命运和内心哀痛的诉述,真实有力地描绘了社会人情的冷漠与人们道德观念的扭曲,揭露了社会关怀与信任基础解体前的黑暗与冷血,是一首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感染力的优秀诗作。两首诗都运用对比手法。孤儿的生活以父母去世为界线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形成对比。“乘坚车,驾驷马”,未必完全是实际情形的写照,更可能是孤儿在留恋昔日安乐生活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映象,但也说明了他当年在家中娇子的地位。父母死后,他即刻沦为兄嫂不化钱雇用的奴婢仆役。“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是诉说他行贾路途遥远
65、。“头多虮虱,面目多尘”,正写出他一路上餐风宿露的艰辛。可是寒冬腊月回到家中,他却“不敢自言苦”,兄嫂的冷酷和孤儿的畏惧,由此可见。回家后,孤儿得不到片刻休息,兄嫂又将一大堆繁重的家务推到他身上。越中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
66、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在此次疫情中84岁的高龄钟南山院士,还奔波于抗议第一线。在古代也有很多描写人虽年老,仍有雄心壮志的诗文,比如说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2)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努力,我们对战胜新冠肺炎充满了必胜的情怀。李白行路难中,“_,_”借用宗悫的典故抒发自己
67、对前途充满自信之情。(3)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师说中哪句话表明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要以之为师,而比自己年纪小的人要“_,_”。【答案】 (1). 廉颇老矣 (2). 尚能饭否 (3). 长风破浪会有时 (4). 直挂云帆济沧海 (5).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6). 吾从而师之【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时以理解为基础,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易错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
68、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廉颇”“济”“沧”的书写。【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
69、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
70、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B.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C. 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D.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
71、宕摇曳之姿D.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C.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答案】17. A 18. C 19. D【
72、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第一处,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
73、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此处应填评价抒发的成语,“行云流水”恰当。第二处,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此处说的是字帖中字没有做作之态,用“信手拈来”更恰当。第三处,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处是说整幅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用“浑然天成”更恰当。第四处,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此处是说兰亭集序全篇内容特点,用“悠然自得”更恰当。故选A。【
74、18题详解】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从逻辑关系上看,括号中的内容与上文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再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上文说“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下文说“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可见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排除D。故选C。【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
75、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首先划线句子缺少主语和介词“在”,应有指代词,指代上文的“情感抒发”,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横线所在的上文,“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排除AB。故选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就诗歌方面讲,第一部伟大的作品当推诗经。_,但大体上说其中包含的诗歌距离现在总有三千年左右了。可是中
76、国诗歌的起源还远在诗经之前,在此之前的古诗歌真伪难辨,研究工作无所依傍,_。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挖掘到一些龟甲兽骨,经过王懿荣、王国维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现在可以根据上面的卜辞来推测盘庚到纣王(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情况。当时的诗歌_,在卜辞中既然看到音乐和舞蹈的盛况,就可知道那时必然有不少诗歌,可惜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所以就不容易研究了。【答案】 (1). 诗经的年代虽不能十分确定 (2). 考古学上的发现与发掘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或者卜辞的发现显得尤为重要) (3). 是和音乐、舞蹈密切结合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
77、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第一处根据“但大体上说其中包含的诗歌距离现在总有三千年左右了”,可知填入时间方面内容,即“诗经的年代虽不能十分确定”;第二处根据“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挖掘到一些龟甲兽骨,经过王懿荣、王国维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现在可以根据上面的卜辞来推测盘庚到纣王(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情况”,可知填入对后文的概括性句子,即“考古学上的发现与发掘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第三处根据“在卜辞中既然看到音乐和舞蹈的盛况,就可知道那时必然有不少诗歌”,填入之间关系,即“是和音乐、舞蹈密切结合
78、的”。注意字数限制。【点睛】做这类补写句子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21.丰子恺,中国漫画的一代大师。他的作品总是带着温柔之心,体贴世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主体内容并阐释其中的寓意。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主体内容(不超过30字)(2)用简洁的语言阐释漫画的寓意。【答案】(1)早春时节,乡野间三位书生围桌而坐,特意将小桌的一面留予一
79、株盛放的梅花(要强调特意)。(2)寓意:热爱自然,要有高雅的情趣,对坚韧、高洁、谦逊等品质的向往与追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1)此题漫画内容描述要包含看到的画面,“小木屋”“小桌”“朋友”“梅花”等,小木屋前,修筑俊秀,屋前开阔平坦,三两好友,环几而
80、坐,饮酒品茗,独留一面相邀梅花。要特别强调留了一面给梅花。(2)概括寓意要结合画上题字“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并联系梅花的品质。画面中的小木房子,屋后的竹子,屋前的梅花,无不显示着人的品味与追求,关键之处是好友相聚,留了一面给梅花,意境全出,妙不可言,即“热爱自然,有高雅的情趣,对坚韧、高洁、谦逊等品质的向往与追求”。【点睛】需转换的“图”有图画、图标、徽标三种。此题属于第一类。这类漫画图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要先仔细看图,一定要兼顾图中的各个要素,包括文字、题目甚至人物表情。读懂漫画整体主旨后,还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特别要把握深层寓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
81、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读过之后,王安石的“得”究竟是什么呢?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成功=目标+坚持+外物的帮助王安石游历了华山洞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在他看来,成功在于有目标,坚持和有外物相助。
82、目标是成功的基础,目标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来源。王安石所说的“志”正是我这里所说的“目标”,有了一个坚定的“志”后,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见自己需努力的方向,然后为其而拼搏。文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志”是指远大的志向,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司马迁从小就立志继承父业,要写一部史书,他研读古籍,游历名山大川,访问民间异士,搜集许多资料,后来虽触犯汉武帝入狱受刑,但矢志不忘自己的志愿,忍辱生存,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的部鸿篇巨著史记。 那么是否“有志者,事竟成呢”?我认为那是不一定的。因为有志者必须有“力”作为保证才能成功。正
83、如王安石说的“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力”即能力,没有能力、才干的人怎么能名垂千古,万世留芳。如果曹雪芹没有高超的写作能力,怎么能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怎么能刻画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怎么能创作出反映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文学瑰宝红楼梦。一个连作文也写不好的人,怎么能成为作家?是呀!要赢得尊重,就要有实力,就要创造财富做出成绩来。无能是普通人,诸如工人、农民、公务员;还是企业家,诸如陶华碧、马云;还有艺术家,诸如曹文轩、莫言、陈丹青;还是伟人诸如邓小平、习都是靠实力说话,靠实力证明自己。更有我们中学生,靠成绩!靠实力!不是靠做假,靠虚名。那么,实力从何而来?干出来的!
84、正如最高领导人在新年贺词里说的,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可惜不少人空有志向,就是缺少实干精神和行动,甚至可为而不为。要相信:事在人为!行动创造实力!有了志气与能力,是否能一定成功呢?让我们先看看王安石的一段话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物”即外界的客观因素:社会环境、自然规律、人际关系等。赤壁之战时, 孙、刘联军同仇敌忾,精心策划,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假如“东风不与周郎便”,孙刘联军就不会获胜。一阵罕见的东南风,帮助刘吴联军战胜了强大的曹军,这说明了志力俱全,还必须有外物的相助,才能实现成功。所以,成功=目标+坚持+外物的帮助,你是否也已经明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
85、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审题:本题材料首先指出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辩证地阐明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论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作者揭示了“志”、“力
86、”、“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三者中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来立意。立意:取得成功的要素:志,力,物尽心尽力,人生无悔有志者事竟成要赢得尊重,就要有实力素材:1二战时期,英美空军为加强战机防护,对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分布进行了调查,认为哪里弹痕多加强哪里,但只
87、有统计学家沃德“看见了”那些坠毁的战机,明白那些弹痕少的地方才是真正应该加固的地方,因为这些部位重创是无法返航的。沃德之所以能透过现象看见本质是因为沃德全面的估计了所有战机的情况,并没有忽略那些坠毁的、无法直接统计的战机。2世间上的万事万物 都是由名个侧而组成的,所以 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感受到这世界的完美,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能够坦然面对每一个挑战。3外物的帮助很重要。聪明的人懂得“假舆马而致千里”,不谙水性的人也可以“假舟楫而绝江河”,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懂得巧妙地借助外物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说,“善假于物”者,更易取得成功。4有一群土著居住在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中,他们
88、从没走出国沙漠,因为每次他们都会迷途,最终又回到出发的地方,一位探险家用了三天时间走到了绿洲,他交给土著人一匹骆驼,让它一直想着北边最亮的那颗星星走,千万不要偏离方向。果然三天后,土著走出了沙漠。以上的故事中,土著们一开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会在沙漠中迷途,在原地打转。而后来,正是北极星给土著指引了方向,同时,也助他走出了沙漠,此时,北极星既是个明确的目标,有时帮助土著的“外物”。再试想,若土著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到携带,中途放弃,他有怎么可能穿越茫茫黄沙呢?层次结构:文章开门见山提出材料中的观点,成功在于有目标,坚持和有外物相助。接下来分成三个小分论点依次阐述。分别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并且
89、紧密结合材料的关键句。运用司马迁著写史记的例子,强调有志者,事竟成;曹雪芹著写红楼梦的例子,强调要赢得尊重,就要有实力;赤壁之战的例子,强调了外物的作用。可以说条理非常的清晰,有理有据,很好的阐明了观点。【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