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唐雎不辱使命1234C(1)辱没、辜负。(2)交换。(3)施与恩惠。(4)增广、扩充。(5)只是。(6)愤怒的样子。(7)赤脚。(8)用。碰,撞。(9)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10)面露胆怯之色。(11)明白,懂得。CA提示:点击进入讲评。新知积累基础练567(1)道歉 感谢(2)吉祥 休息(3)即使 虽然(4)只,仅仅 徒弟C(1)派。出使。(2)裸露。只,仅仅。(3)成年男子。句首发语词,无实义。(4)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和,加上。910111213141516语言建构能力练17提示:点击进入讲评。综合实践素养练18192021228A色挠(ro)弗敢易(f)天下缟素(go
2、)B唐雎(j)庸夫(yng)以头抢地(qing)C休祲(jn)韩傀(gu)免冠徒跣(xin)D怫然(f)夫专诸(f)寡人谕矣(y)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唐雎不辱使命_(2)易安陵_(3)大王加惠_(4)请广于君_(5)岂直五百里哉_(6)秦王怫然怒_ 辱没、辜负。交换。施予恩惠。增广、扩充。只是。愤怒的样子。(7)亦免冠徒跣_(8)以头抢地尔_(9)休祲降于天_(10)秦王色挠_(11)寡人谕矣_赤脚。用。碰,撞。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面露胆怯之色。明白,懂得。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故不错意也B乡为身死而不受C以头抢地尔D仓鹰击
3、于殿上C【点拨】A项“错”同“措”;B项“乡”同“向”,先前、从前;D项“仓”同“苍”。4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长跪而谢之B轻寡人与C请广于君D天下缟素A【点拨】B项“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C项“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D项“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5解释下列多义词。(1)使 (2)徒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_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 免冠徒跣_ 徒以有先生也_派。出使。裸露。只,仅仅。(3)夫 (4)与 此庸夫之怒也_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 轻寡人与_ 与臣而将四矣_成年男子。句首发语词,无实义。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和,加上。6古今异义。(1)长跪而谢之曰古
4、义:_;今义:_。(2)休祲降于天古义:_;今义:_。道歉 感谢 吉祥 休息(3)虽千里不敢易也古义:_;今义:_。(4)徒以有先生也古义:_;今义:_。即使虽然只,仅仅徒弟7.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几乎全由对话构成,只用很少的叙述语言作简略的交代和描写,鲜明地表现出了人物的个性。B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外交使臣,面对强悍的秦王,他英勇无畏、应对自然,表现出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士人品质。C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秦王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从正面突出了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D本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有质疑,有陈述,有判断,有斩钉截铁之决然,又有柔中带刚之委
5、婉。【点拨】“正面突出”应为“侧面烘托”。【答案】C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一、课文研读(1)若士必怒_(2)长跪而谢之曰_(3)休祲降于天_(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一定。道歉。不祥。曾经。9.下面四句中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是()A非若是也B要离之刺庆忌也C皆布衣之士也D臣未尝闻也C(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韩和魏(这样的大国)已经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着五十里的土地还存在着(没有灭亡),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6、1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面的句子,说出其潜台词。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要是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12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不畏强权和敢于斗争、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意对即可)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徒以有先生也_(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_(3)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_(4)卿何执耶_二、比较阅读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9、40页第14-18题。只,仅仅。出使。告诉,晓谕。固执。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汝心之
7、固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A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不久,(太宗)最终任用了吕蒙正推荐的人,(那人)果然很称职。16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17.阅读【甲】【乙】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雎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乎,表责问语气,唐雎大义凛然,不惧强暴,据理力争,质问秦王;尔,表示非常肯定的语气,吕蒙正面
8、对君王据理力争,果敢坚定。共同特点:不畏强权,据理力争。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_(2)文侯怒,任座趋出_三、国学阅读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0页第19-22题。攻占。快步走。19文中画线句没有加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文 侯 悦 使 翟 璜 召 任 座 而 反 之 亲 下 堂 迎之 以 为 上 客。20翟璜为什么说文侯是仁君?翟璜说文侯是仁君的理由是“君仁则臣直”,任座在文侯面前能直言进谏,说明文侯是仁君。21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悟出怎样的道理?文侯“怒”是因为任座的直言进谏,由此可见,国君往往不愿听逆耳之言;文侯“悦”在
9、于翟璜讲究了一点说话的技巧,由此可见,要取得好的进言效果,必须讲究说话的技巧。22.某班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1)A组同学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材料二:“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周汝昌和谐之思(有改动)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_。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和”音(2)B组同学编写了一曲“和”字歌:_的日子年丰民和,_的百姓共享家和。_的邻里亲近祥和,_的儿女传承亲和。下列一组关于“和”的叠词填入歌中,最合适的顺序是()和和顺顺和和乐乐和和睦睦 和和美美ABCDA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