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安徽文综)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12题。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BC D解析本题考查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距地面6米以内,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防风效果最好。答案A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规律和区域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有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自然植被类型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B(天津)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符合如图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
2、分布规律的是()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南半球,主要体现在中纬度地区,选项A错误。信风带大体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低纬地区),西风带大体分布于南北纬30至南北纬60之间(中纬地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信风带的种群数量要多于西风带,故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要比草原生态系统复杂,种群数量也要多于草原生态系统,且森林地带与草原地带的种群数量信息并不能从图中直接获取,选项D错误。答案B4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
3、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形成的发展和条件,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读图可知,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低纬地区以及北半球的中纬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土地面积大,而且气候宜人(气温和降水适中),故选A。答案A(潍坊模拟)读安第斯山脉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回答56题。5甲、乙、丙、丁四类自然景观体现的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丙、丁四
4、类自然景观在南半球是由低纬向高纬变化的,其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A6影响图中乙自然带延伸至5S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 D洋流解析结合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乙为热带荒漠,其向低纬延伸主要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答案D(陕西诊断)下图为我国典型林木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7从丙地到乙地林木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解析乙地植被为兴安林海,位于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丙地植被为海南椰树,两地纬度的差异导致了热量条件的不同,由此引起植被的不同,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B8
5、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 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 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 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解析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林海雪原是其典型的景观特征;丙地位于我国海南,地带性土壤是肥力较低的红壤;丁地位于安徽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风力侵蚀较弱。答案A(2012北京东城区期末)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草原带分别是气候类型和陆地自然带的名称。据此回答911题。9亚洲没有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 B地形C洋流 D纬度位置解析虽然亚洲陆地面
6、积广大,但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位于赤道附近的仅是一些半岛和岛屿,故没有形成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交替控制的热带草原气候。答案A10除热带草原气候外,热带草原带分布地区所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还有()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解析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之间,该地区还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答案D11大牧场放牧业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特点是()A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B水利工程量小,小农经营C技术水平低,自给自足D人多地少,靠近市场解析大牧场放牧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的特点。答案A12(2012浙江文
7、综)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从成都经宝鸡向西北到兰州由我国亚热带进入了暖温带地区,植被由常绿阔叶林变成了落叶阔叶林,再由兰州向西北到酒泉,受夏季风影响渐小,随水分的减少植被也由森林渐变为草原、荒漠,故D项正确。答案D(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
8、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依据山地海拔接近8 000 m,以及南坡有雨林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可判断此山为喜马拉雅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因而山地冰雪带下界低于北坡,故C项正确。各自然带的界线是基本固定的,故A项错误;图中显示4(针叶林带)上界北坡高于南坡,故B项错误;南北坡基带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海拔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14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状况。依据图中山脉的海拔(7 000米以上),以及南坡基带为雨林季雨林带,四个备选山脉中,
9、只有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存在热带季风气候,会出现雨林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A二、非选择题15(2012豫西调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两处的地貌类型,分析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两处的森林正在逐渐被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材料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通常也称为透水。(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区,试分析
10、哪个地区更易发生透水事故,并说明原因。答案(1)环节:地表径流。成因:处为河口三角洲,处为冲积扇,处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地理意义:塑造地表形态。(2)对河流的影响:含沙量增大;河流流量随季节变化增大。体现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甲处。原因:甲处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水体容易在此汇集。16(2012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
11、其原因主要有_、_;该地在_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等。(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试分析其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大气能见度主要和天气状况及空气密度有关,极夜时期最适合进行天文观测。第(2)题,GPS可以用来测量坐标和高度。第(3)题,注意航线路线经过西风带(西风漂流)和高纬度海区(冰山和低温海区等)。第
12、(4)题,P大陆自然带主要有两大特点:大分水岭东侧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的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整体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分布,主要体现的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5)题,P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热带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主要考虑草场、气候、交通和技术等。答案(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极夜(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任答两项即可)(4)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5)大牧场放牧业草场广阔;气候适宜;农业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