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考点1秦的统一1.(2019浙江温州中学学考)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秦国实力的强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各民族的初步融合A.B.C.D.答案:C 解析: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争霸战争、兼并战争,诸侯国数量减少,各民族初步融合;长期的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渴望安定的生活,统一已经是历史的必然;而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远在其他诸侯国之上,历经多年战争,秦国已经具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实力;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一全国。是秦统一的客观条件,而是
2、秦统一的主观条件,故选组合,排除A、B、D三项,选C项。2.(2019河北石家庄高一调考)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标榜君权神授B.宣扬先帝功德C.强化个人权力D.突出个人功绩答案:D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全国。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因此D项说法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3.(2019上海宝山区高一合格考试)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方四郡,其中郡所相当于今天广州地区的是()。A.象郡B.南海郡C.桂林郡D.闽中郡答案:B
3、解析:象郡相当于今天广西西部、越南中北部,南海郡在今广东,桂林郡在今广西,闽中郡在今福建。4.(2019河南洛阳高一学考)全面分析画面内容,下面两幅图可以反映出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A.B.C.D.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半两钱和衡器具,分别体现出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故正确,图片体现不出统一车轨的信息,故错误,选B项。5.(2019浙江余姚中学高一学考)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A.B.C.D.答案:A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4、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可知,这应为秦朝的郡县制和什伍连坐制,该制度将人民限定在土地上,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故排除;该制度下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代行中央管理地方,实际行政权收归中央,故说法错误,排除;该制度将人民限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故正确。A项为正确答案。考点2秦朝的暴政6.(2019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一学考)秦朝二世而亡,主要是内乱导致,但是也有人把它归结为“杀长立幼”“丞相谋异”“阉臣弄权”“诛锄骨肉”“蒙蔽”“弑逆”等各种事情弄全。在本质上反映了()。A.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B.皇帝制度居于核心C.君主专制的弊端D.君相矛盾尖锐答案:C解析
5、:“杀长立幼”“丞相谋异”“阉臣弄权”都是君主专制造成的,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弊端,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之一,排除B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7.(2019浙江杭州高一学考)“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答案: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秦始皇把诗书焚烧后,他的帝王事业也就完了,拱卫首都的河山虽然险固,也毫无作用。烧书的火坑还未冷下来,原来六国的地方已经大乱了,农民起义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是读书人”。
6、“竹帛烟销”指“焚书坑儒”;“刘项”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故选C项。A项统一六国材料未体现;B项政治改革和D项刘项文盲在材料中都无法体现。8.(2019北京东城区高一合格考试)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材料说明()。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答案:A 解析:秦朝推崇法家思想,“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和其他学派,因此儒生借陈胜、吴广起义之机,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故答案为A项。儒生是因为
7、遭到镇压而反抗,不是为争夺主流意识形态,排除B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考点3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9.(2019上海浦东区高一合格考试)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在15年的时间。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A.武将篡权B.苛法暴政C.外族入侵D.诸侯争霸答案:B 解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故B项正确。秦朝没有武将篡权现象,故A项错误;外族入侵,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故C项错误;诸侯争霸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10.(2019浙江温州中学高一学考)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B.“王侯
8、将相,宁有种乎?”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D.“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答案:B 解析:首先要弄清题目中四句话的来源出处。“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一句话出自刘邦攻入咸阳时制定的“约法三章”;“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一句话出自孙武的孙子兵法;“破釜沉舟”这一典故体现出秦末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英雄气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正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农民起义所说的话,正确答案选B项。11.(2019上海徐汇区合格考试)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万世,结果只传到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A.10年B.15年
9、C.25年D.30年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秦朝仅仅持续了15年的时间,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12.(2019北京景山中学高一合格考试)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A.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答案:B 解析:材料中“约法三章”目的是要争取民心,而“律九章”目的是要巩固统治,这反映了因时
10、而变的统治策略,故选B项。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并非法家思想,排除A、C两项;由“律九章”来看,并非无为而治,排除D项。考点4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3.(2019四川宜宾高一学考)在古代中国,有些称呼具有深层次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过去这二十年考古发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在于王畿和东部地区在体制上的不同。譬如,不管东方的诸侯在传世文献中怎样称呼,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相反地,在陕西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许倬云西周史材料二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
11、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角度分别指出上述两类称呼的原因。答案:原因:东部地区按照分封制来称呼;王畿地区按照宗法制来称呼。(2)根据材料二概括皇帝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体现这一地位的具体制度。答案:地位:至高无上(或天下独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本题考查西周和秦朝的政治制度。(1)“东方的诸侯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部地区按照分封制来称呼;“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畿地区按照宗法
12、制来称呼。(2)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材料秦王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和“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可见皇帝地位至高无上或天下独尊;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体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14.(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
13、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分析材料,以“制度创新与实践”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论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观点: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论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示例二:观点: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大族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腐败。唐朝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