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外交发展B卷 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0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上海由殖民者强行占地建造供其赌博享乐的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这表明人民政府A开启大城市规划改造的新局面B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C践行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理念D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21957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上说:“大家都是王麻子张小泉,那就不行了,还是多几个牌号好一点。就是共产党也不能保证不出问题,不但过去出了陈独秀、张国焘、高岗,就是将来也会出问题。”该讲话强调了A
2、中国共产党应汲取历史教训克服“左”倾错误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合作D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应实行民主集中制3下图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面值的纸币的正面,它的正上方是“内蒙银行”四个字,两侧是“内蒙各族县、公私款项通用”的字样,正下方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印”。这种纸币A属于国民政府认可的法币B见证了中共民族政策的胜利C国民革命时期在全国流通D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41950年初,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A中国建交的重点是西方国家B
3、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已破产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立D中国外交具有一定的灵活性5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B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C人民的政治权利未得到保障D政治建设深受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影响6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时曾经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体现了A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B中国政治历史发
4、展的必然结果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D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71949年初,党中央决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这一决议的目的是A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B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D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过渡8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毫无根据
5、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ABCD9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A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D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101937年4月清明节国共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林伯渠代表中共宣读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文;2012年
6、4月清明节前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率台湾官员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意欲凸显“慎终追远”、“源远流长”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高于政治层次的文化历史层次。对两次祭奠黄帝陵共同传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民族认同推动国共关系改善 文化认同提高了民族凝聚力救亡图存激发了民族认同感 海峡两岸均认同“一个中国”ABCD11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反击英国军舰擅闯长江的事件发生后,港督葛量洪密告英国政府,坚信毛泽东只要想夺香港,英军无还手之力。9月,英国在香港增兵达到4个旅。10月17日林彪的第4野战军打到深圳河北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但当时新中国并没有将香港收复。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和平统一成为新生政权首
7、要选择B英国增兵后新中国失去军事优势C新中国尚未认识到香港的重要性D香港维持现状符合当时的现实需要12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讲到:“ 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 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下列选项中,对澳门回归和一国两制解读正确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应自觉维护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澳门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澳门的成功实践体现了澳门同胞的爱国爱澳核心价值ABCD131975年蒋介石去世时,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标题叫蒋介石死了;1988年蒋经国去世时,人民日
8、报刊登蒋经国昨天病逝的消息;2003年宋美龄去世,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自发唁电致哀。大陆对三人的态度表明( )A“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影响B国家政治形势变化与需要C三人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差异D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14人民日报在评论爱国爱港是香港社会主流中称:正如侮辱回旗事件发生后,“中国人民都是护旗手”成为网传热帖,全国人民都是香港警队止暴制乱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警方严正执法、司法机构依法治暴力犯罪分子、发国爱港人士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的行动。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同胞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何才能实现香港持
9、续繁荣稳定,以下正确的是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坚持“九二共识”原则尊重并支持香港部分港独的民主行为ABCD15(2020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1979年7月,编纂完成的辞海(第三版)中涉及台湾词条的释义,不再用“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不用“窃据”“盘踞”“尚待解放”等用语,对台湾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不再使用“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经济凋敝”等字眼。这表明当时A已纠正“文革”的错误方针B改革开放政策得到全面实施C已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方针D已提出“一国两制”方针16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确立中外建交新
10、基础坚决断绝和台湾国民党残余势力关系;平等友善对待新中国;恪守彼此尊重领土完整及主权独立之原则。该“基础”反映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B“另起炉灶”方针的提出C美国封锁中国政策破产D中国成为独立民族国家171970年12月,毛泽东说:“美国和中国之间不该存在偏见,应当坚持互相尊敬和平等。”1971年2月,尼克松总统给美国国会的文书上正式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共产主义中国”。这说明A和平外交成为中美共识B美国已放弃意识形态斗争C中美双方谋求关系改善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8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该柱状图反映出A新中国国际声誉得到极大提高B新中国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C建国初期外交环境逐渐改善
11、D新中国外交政策得到广泛认同19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由此可见时期外交理念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0世纪90年代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21世纪初“和谐世界”2012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B政策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C目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新中国外交理念是一脉相承的20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双方曾针对两国关系进行会谈,除认定“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外,也对台湾定位问题进行讨论。美方认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
12、,并对这一立场不表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据此可知此次会谈A促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美国解除了对中国的外交封锁C“对付苏联”成为主要内容之D美方承认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政21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22“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
13、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是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23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预期的那样发生根本的身份转变,而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A从极具革命色彩到服务于经济建设B意识形态不再影响中国的外交战术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
14、的多边外交D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但有利于参与全球化24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中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1个,到冷战结束前的1989年增加到37个。同期中国参加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则由71个增加到677个。到1997年,两者分别增加到52个和1163个。1977年中国签署或宣布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有45项,改革开放至冷战结束有112项。这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A积极融入国际体系走向世界B实行全方位外交提高了国际地位C抛弃闭关锁国转向对外开放D受冷战制约对外韬光养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滚动考查晚清外交】(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
15、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一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材料二 2017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在阿斯塔纳召开元首峰会,通过了给予印度、巴基斯坦上合组织成员国地位的决议,开启了8个成
16、员国的新篇章。阿斯塔纳峰会清楚地表明,上合组织拥有政治与安全、经贸与人文领域的有效协作机制,是地区及全球政治的积极因素。上海合作组织扩员:新发展机遇与挑战(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观念转变的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什么?深化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措施有哪些?(8分)26【滚动考查古今中外民主政治】(23分)法治取代人治、民主代替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公元前8世纪,希腊开始进入城邦时代。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观念、维护法律
17、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材料二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权利法案材料四 我们革命
18、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法的基本特点。(2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由此初步确立了英国怎样的政治体制?(5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当时的中国
19、,不能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的原因。(8分)(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哪些政治制度创新。(6分)2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材料二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
20、各国有效”(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9分)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外交发展B卷 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0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上海由殖民者强行占地建造供其赌博享乐的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这表明人民政府A开启大城市规划改造的新局面B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
21、形态C践行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理念D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答案】B【解析】材料“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强调的是人民主权,是为了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B正确;AD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C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排除。故选B。21957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上说:“大家都是王麻子张小泉,那就不行了,还是多几个牌号好一点。就是共产党也不能保证不出问题,不但过去出了陈独秀、张国焘、高岗,就是将来也会出问题。”该讲话强调了A中国共产党应汲取历史教训克服“左”倾错误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合作D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应实行
22、民主集中制【答案】B【解析】“多几个牌号”意指多党派,“长期共存”,“将来也会出问题”意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需要民主党派的监督,该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故选B;讲话精神并不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应汲取历史教训克服“左”倾错误,排除A;讲话并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C;“多几个牌号”意指多党派,并不是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应实行民主集中制,排除D。3下图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面值的纸币的正面,它的正上方是“内蒙银行”四个字,两侧是“内蒙各族县、公私款项通用”的字样,正下方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印”。这种纸币A属于国民政府认可的法币B见证了中共民族政
23、策的胜利C国民革命时期在全国流通D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答案】B【解析】民国三十六年是1947年,这一年中共党员乌兰夫领导组建内蒙古自治政府,被选为主席,其发行的纸币能够流通,意味着中共的民族政策胜利,B正确;内蒙银行发行的纸币不是法币,排除A;国民革命在1927年就已经结束,排除C;抗战在1945年就已经结束,排除D。41950年初,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A中国建交的重点是西方国家B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已破产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立D中国外交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1950
24、年初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是挪威、丹麦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也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体现了中国外交具有一定的灵活性,D项正确;当时中国建交的重点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美国,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提出,排除C项。5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B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C人民的政治权利未得到保障D政治建设深受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随着三大改
25、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需要改进国家工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说明政治建设深受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影响,D项正确;这时期我国民主政治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主政治遭到破坏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这时期扩大民主生活、反对官僚主义的政治建设,但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B项错误;通过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我国人民政治权力得到保障,C项错误。6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时曾经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26、治协商制度。这体现了A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B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D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B;中西方制度融合错误,排除A;政党制度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政党利益无法趋同,故D错误。71949年初,党中央决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这一决议的目的是A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B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D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
27、的是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之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此可知,党中央决议的目的是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故选B;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都是在新中国建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8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毫无根据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28、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ABCD【答案】C【解析】因为戳破了毛主席的画像而被无端关押十多年,这种现象应该出现在“文革”中,当时“左”倾严重,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对我国法制建设的严重破坏,符合题意,故选C;这一段内容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并非全是虚构,错误;冯清明是不小心戳破了毛主席画像,并不能表明当时中国存在大量反革命,错误,排除ABD。9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
29、规定转让。”这说明A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D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反映了宪法的修改适应了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土地的所有权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公有制,排除;CD项,根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是在1984年;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101937年4月清明节国共
30、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林伯渠代表中共宣读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文;2012年4月清明节前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率台湾官员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意欲凸显“慎终追远”、“源远流长”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高于政治层次的文化历史层次。对两次祭奠黄帝陵共同传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民族认同推动国共关系改善 文化认同提高了民族凝聚力救亡图存激发了民族认同感 海峡两岸均认同“一个中国”ABCD【答案】B【解析】1937年国共两党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有利于促使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展开,而2012年4月马英九率台湾官员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对于中华始祖的祭奠有利于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
31、,促进国共关系良好发展,故项符合题意;两次祭奠中华始祖,都反映了国民党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文明的归属感,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感,故项符合题意;民族认同感自古就有,并不是救亡图存激发出来的,且2012年马英九率台湾官员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显然与救亡图存无关,故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只反映国共两党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并没有体现出“一个中国”的意思,故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11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反击英国军舰擅闯长江的事件发生后,港督葛量洪密告英国政府,坚信毛泽东只要想夺香港,英军无还手之力。9月,英国在香港增兵达到4个旅。10月17
32、日林彪的第4野战军打到深圳河北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但当时新中国并没有将香港收复。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和平统一成为新生政权首要选择B英国增兵后新中国失去军事优势C新中国尚未认识到香港的重要性D香港维持现状符合当时的现实需要【答案】D【解析】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当时没有趁机收复香港,因为香港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直接收复香港,英美国家必将插手,很可能引起更大范围的战争。因此从维护新中国政权的角度,香港维持现状符合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需要,故D正确;材料并不是说和平统一的外交方针是运用,排除A;没有收复香港,并不是因为英国增兵后新中国失去军事优势,排除B;新中国已经认识到香港回归的重要性,排除C。故选D
33、。12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讲到:“ 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 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下列选项中,对澳门回归和一国两制解读正确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应自觉维护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澳门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澳门的成功实践体现了澳门同胞的爱国爱澳核心价值ABCD【答案】C【解析】根据“澳门回归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生命力”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故错误;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国”;澳门回归标志
34、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澳门的成功实践体现了澳门同胞的爱国爱澳核心价值。,正确,故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31975年蒋介石去世时,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标题叫蒋介石死了;1988年蒋经国去世时,人民日报刊登蒋经国昨天病逝的消息;2003年宋美龄去世,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自发唁电致哀。大陆对三人的态度表明( )A“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影响B国家政治形势变化与需要C三人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差异D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之前,海峡两岸处于敌对状态,所以蒋介石离世是一个中性新闻标题。为呼应1987年蒋经国顺应民意结束两岸隔绝状态,所以蒋经国离世
35、的新闻标题比较友善,九二共识达成后,两岸良性互动较多,所以宋美龄去世大陆的回应格局很高。,故选B;“一国两制”的提出于20世纪80年年代初,无法解释对蒋经国与宋美龄态度的差异,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反映三人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差异,排除C;两岸社会性质不同,意识形态存在分歧,排除D。14人民日报在评论爱国爱港是香港社会主流中称:正如侮辱回旗事件发生后,“中国人民都是护旗手”成为网传热帖,全国人民都是香港警队止暴制乱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警方严正执法、司法机构依法治暴力犯罪分子、发国爱港人士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的行动。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
36、,香港同胞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何才能实现香港持续繁荣稳定,以下正确的是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坚持“九二共识”原则尊重并支持香港部分港独的民主行为ABC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要实现香港的持续繁荣稳定,香港特区政府必须依法施政,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要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符合题意,故选A;“九二共识”涉及的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与香港无关,错误;港独行为必须坚决反对,不能有丝毫的支持,错误,排除ACD。故选B。15(2020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1979年7月,编纂完成
37、的辞海(第三版)中涉及台湾词条的释义,不再用“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不用“窃据”“盘踞”“尚待解放”等用语,对台湾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不再使用“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经济凋敝”等字眼。这表明当时A已纠正“文革”的错误方针B改革开放政策得到全面实施C已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方针D已提出“一国两制”方针【答案】C【解析】题干的材料是“1979 年 7 月”,材料主要反映了不再用“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不用“窃据”“盘踞”“尚待解放”等用语、对台湾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不再使用“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经济凋敝”等字眼,说明中央对台湾政策的改变,C正确;题干内容是对台政策,与“
38、文革”无关,而且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纠正了文革错误,排除A;题干内容属于两岸关系,与改革开放无关,排除B;“一国两制”方针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16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确立中外建交新基础坚决断绝和台湾国民党残余势力关系;平等友善对待新中国;恪守彼此尊重领土完整及主权独立之原则。该“基础”反映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B“另起炉灶”方针的提出C美国封锁中国政策破产D中国成为独立民族国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坚决断绝和台湾国民党残余势力关系”可知,中央政府主张在废除国民政府与各国已经签订条约的基础上,重新与平等友善对待中国的国家,建立新的“恪守彼此尊重领土完整及主权独立”的平等条
39、约,这符合建国初期“另起炉灶” 外交方针的特征,因此该“基础”反映了“另起炉灶”方针的提出,故选择B项;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拓展,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项;该“基础”不是针对美国的,排除C项;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独立民族国家,排除D项。171970年12月,毛泽东说:“美国和中国之间不该存在偏见,应当坚持互相尊敬和平等。”1971年2月,尼克松总统给美国国会的文书上正式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共产主义中国”。这说明A和平外交成为中美共识B美国已放弃意识形态斗争C中美双方谋求关系改善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正常
40、化,由材料“1970年”“美国和中国之间不该存在偏见,应当坚持互相尊敬和平等”尼克松总统给美国国会的文书上正式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共产主义中国”,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C符合题意;AB材料不能体现,故AB不符合题意;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上海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该柱状图反映出A新中国国际声誉得到极大提高B新中国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C建国初期外交环境逐渐改善D新中国外交政策得到广泛认同【答案】C【解析】根据数据建国初期很多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体现我们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取得了好的外交环境,C
41、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是一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不能叫提高国际声誉,A项不符合题意;建国初期我们致力于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B项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外交政策只是得到一部分国家认同,不包括帝国主义国家,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9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由此可见时期外交理念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0世纪90年代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21世纪初“和谐世界”2012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B政策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C目的反对霸权主义和
42、强权政治D新中国外交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理念一脉相承,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项;新中国外交政策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同时期新中国的外交目的根据国际形势有所调整,排除。20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双方曾针对两国关系进行会谈,除认定“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外,也对台湾定位问题进行讨论。美方认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并对这一立场不表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
43、”。据此可知此次会谈A促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美国解除了对中国的外交封锁C“对付苏联”成为主要内容之D美方承认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政【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认为台湾定位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故D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美方认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并对这一立场不表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出自1972年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A错误;“解除了对中国的外交封锁”的表述不符合会谈内容和史实,B错误;“对付苏联”是中美会议的背景,但不是内容,C错误。故选D。21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
44、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答案】C【解析】“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民法典的起草加快”“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一列法律法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主要由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助推法制建设,C正确。A中最完备说法绝对,排除。依法治国方略开始提出是1997年,B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D错误。22“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
45、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是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答案】B【解析】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间的国家合作组织,因此根据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上海合作组织主张“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可见是在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新思路,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
46、属于区域组织,没有体现出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兴区域合作组织,不仅仅是进行经济合作,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3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预期的那样发生根本的身份转变,而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A从极具革命色彩到服务于经济建设B意识形态不再影响中国的外交战术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但有利于参与全球化【答案】A【解析】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
47、道路,坚持对外开放,强调打开国门搞建设,A正确;意识形态依然是影响外交的主要因素,不过不再是最主要的因素,排除B;材料强调新时期外交战略的调整,不是外交建树,排除C;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24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中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1个,到冷战结束前的1989年增加到37个。同期中国参加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则由71个增加到677个。到1997年,两者分别增加到52个和1163个。1977年中国签署或宣布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有45项,改革开放至冷战结束有112项。这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A积极融入国际体系走向世界B实行全方位外交提高了国际地位C抛弃闭关锁国
48、转向对外开放D受冷战制约对外韬光养晦【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的政府间以及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加,中国签署或宣布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数量显著增长,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走向世界,故选A;全方位外交应包括以联合国和其他各种国际组织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以及各种双边外交,B不符合题意,排除;改革开放前中国并非闭关锁国,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受冷战制约”,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滚动考查晚清外交】(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
49、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一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材料二 2017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在阿斯塔纳召开元首峰会,通过了给予印度、巴基斯坦上合组织成员国地位的决议,开启了8个成员国的新篇章。阿斯塔纳峰会清楚地表明,上合组织拥有政治与安全、经贸与人文领域的有
50、效协作机制,是地区及全球政治的积极因素。上海合作组织扩员:新发展机遇与挑战(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观念转变的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什么?深化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措施有哪些?(8分)【答案】(1)作用: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传播西学。(2)核心: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措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推进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发展。【解析】(1)由材料“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可知是“开眼看世界”的
51、知识分子,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由材料“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可得出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由材料“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可得出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西学的传播。(2)结合十九大报告,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26【滚动考查古今中外民主政治】(23分)法治取代人治、民主代替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公元前8世纪,希腊开始进入城邦时代。城邦的诞生不
52、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材料二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
53、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权利法案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法的基本特点。(2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由此初步确立了英国怎样的政治体制?(5分)(4
54、)根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的原因。(8分)(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哪些政治制度创新。(6分)【答案】(1)治国理念:依法治国。 政治体制:奴隶制民主政治。(2)特点:保护私有财产;注重法律公平。(3)权力:立法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 体制:君主立宪制。(4)“至善完美的国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由: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阶级:中国资产阶级软弱,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思想文化:中国长期文
55、化专制的影响下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播不充分。(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1)治国理念:依据材料一“希腊人崇尚法律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可知依法治国。政治体制:依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2)特点:依据材料二罗马法第五表和第七表可知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依据材料中第九表可知罗马法注重法律公平。(3)权力:依据材料三“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可知是立法权;依据材料“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可知是选举权;依据材料“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可知是言论自由权。体制:依据材料可知英国确立
56、了君主立宪制。(4)“至善完美的国家”依据材料四“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可知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由:依据所学围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政治、经济、阶级以及思想文化等思考回答。(5)依据所学从新中国初期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回答即可。2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材料二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
57、护照为中俄文对照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9分)【答案】(1)主要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2)示例:从护照上的文字看,20世纪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
58、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外交,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论述说明问题的能力。(1)联系所学可知,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2)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根据“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根据“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可以看出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根据“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可以看出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