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7 ,大小:4.44MB ,
资源ID:154757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75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十 第二节 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ppt)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十 第二节 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ppt

1、第二节 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知识梳理】【能力养成】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数学符号、货币符号、校勘符号、辞书符号、注音符号等特殊领域的专门符号不属于标点符号。一点号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主要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和冒号(:)。新高考侧重对顿号、逗号、分号、问号、冒号这五种点号的考查。1.顿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顿号规范使用“7关注”【知识拓展】当表示的数字是以下两种情况时,应该用顿号:序数,例如:“今天参加活动的是八、九年级的学生。”其中的“八、九年级”表示年级序号,要

2、用顿号隔开。涉及两个对象,例如:“离家乡远了久了,人往往愁肠百结。比如唐代诗人刘皂旅次朔方诗里一、二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其中的“一、二句”指的是诗中的两个诗句,即第一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和第二句“归心日夜忆咸阳”,所以“一、二”之间要用顿号隔开。2.逗号:用于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动词与宾语之间需停顿的地方。逗号规范使用“5关注”3.分号:主要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间的停顿,起分清层次的作用。分号规范使用“5关注”4.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冒号规范使用“5关注”5.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问号规范使用“3关注”二标号标号表示书面

3、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主要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_)和分隔号(/)。高考侧重对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以及书名号这五种标号的考查。1.引号:一般用于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双引号里面再需要引用时就用单引号。引号规范使用“3关注”2.括号:行文中注释文字用括号标明。高考重点考查小括号的使用情况。小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句内括号是注释句子里面的某些词语,括注要紧紧跟在被注释词语之后;句外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内容的,括注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括号规范使用“3关注”3.破折号:一般

4、用在句中被解释词语和解释内容之间,表示解释说明。破折号规范使用“5关注”4.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行文中引文的省略、列举的省略,说话的断断续续和重复性词语都可用省略号来表示。省略号规范使用“3关注”5.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中、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书名号分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两种。书名号规范使用“3关注”【真题研磨】【例】(2020全国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宋以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

5、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

6、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命题情境考查意图创设“中国篆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微情境。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尤其是对标点符号作用的考查思路分析文中“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中的破折号表示对“完美的升华”的具体解释,作用是解释说明。A项,“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没有资格”的补充说明。B项,“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前面“回报”的解释说明。C项,破折号前面说的对象是“你”,后面说的对象是

7、“鲁贵”,话题发生了转换。D项,“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是对前面的“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的总结【解析】选B。“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中的破折号表示对“完美的升华”的具体解释,选项中的破折号分别是:A项,引出补充说明的话;B项,引出对话题内容的具体解释;C项,话题转换;D项,引出总结性说明。【即学即练】1.(2020新高考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

8、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解析】选

9、B。原文句中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语意的跳跃。A项,“本草纲目”是对“这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B项,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语意的跳跃;C项,“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语意的转折;D项,“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补充说明。2.(2019浙江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近两年

10、,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解析】选B。动词“显示”的宾语到“更高”为止,“据此”另起一句,故中间应用句号。本课结束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