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备知识夯基固源 主干知识历史认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3页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巩固新政权。(2)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方针 (1)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活动(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相继与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建交。(2)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经济援助协定。(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
2、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参加日内瓦会议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时间:1954年。成果: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参加万隆会议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时间:1955年4月。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成果:在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留下了“万隆精神”。二、 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1重返联合国(1)背景由于美国阻挠,中华人民共和
3、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蒋介石集团占据。20世纪70年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中国拒绝。(2)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3)意义标志着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破裂,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改善
4、中美两国关系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2)经过1971年3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3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2)经过: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新时期的中国外交1外
5、交政策的调整(1)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表现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强调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2活动 (1)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1993年11月参加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积极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意义: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
6、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拓展补遗】思维点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材料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迁移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提示: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素养感悟家国情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沃土中。它谋求各国的和平共处,争取各个主权国家的和谐共存状态,体现了中国“
7、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教材补缺20世纪60年代外交的曲折发展(1)政策:“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2)原因朝鲜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中苏关系紧张,我国外交环境恶化。(3)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加强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先后又与柬埔寨、老挝、古巴等2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影响: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易错提醒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几点认识(1)1971年,中
8、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并不等于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3)中美关系的缓和不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国家利益,这才是根本原因。图片解史“乒乓外交”信息提取:1971年4月,通过中美双方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友好接触而打开了中美双方之间沟通的大门,又称“小球转动大球”。教材补缺“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一条线”即与从日本、中国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
9、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一大片”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图示解史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及成就知识拓展(1)“结伴而不结盟”,“不结盟”在于强调独立自主。(2)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核心素养重点深化 主题突破提升素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5页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一边倒”(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不是指依附于苏联,而
10、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针对练1】“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根据“革命者的眼光”“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等信息可知,这是一种革命外交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
11、下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故A项正确。答案:A2“求同存异”方针(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针对练2】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 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 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 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
12、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B“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C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解析: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与材料相符,故选B项;“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是在改革开放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贸易额”无法体现经济存在互补性,排除C项;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与材料中“贸易”不符,排除D项。答案:B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1全面认识“一边倒”政策及其与“和平共处
13、五项原则”的关系(1)“一边倒”方针是在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下采取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矛盾。(2)在两极格局中,美国的外交孤立使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最终中苏建交,并与苏联签订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3)两者最终目的是捍卫独立和主权;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国家利益。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平等性。(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
14、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史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思考结合史料一、二,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
15、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教你读史(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提出的依据突出表明我国外交淡化了意识形态,尊重不同社会制度,以国家利益为重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外交理念上分析原因所在。 提示它突破了“三大外交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主题(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不结盟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不结盟”是指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也不支持它
16、们中的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对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2多边外交多边外交主要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调与合作。【针对练3】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表(部分)时间事件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1988年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
17、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D坚持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原子能组织等18个,从材料上看,其罗列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均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多边外交,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坚持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A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
18、国家结盟。(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平等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3)实行无敌国外交: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4)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5)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史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
19、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史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
20、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教你读史(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反映了尼克松上台后的政治局势反映出美国自身所面临严峻形势的表现表明尼克松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尼克松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关系进入新时期表明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两国的影响(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
21、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当时的国际时局分析尼克松外交战略转移的原因。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以及联合公报的内容去理解“转折点”的含义。 提示(1)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关键能力定向突破 史料考法能力提升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6页材料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
22、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中美关系史(19491972)要求: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信息: 答案:物资禁运,经济封锁。材料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孙天旭浅
23、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观点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角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角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答案:角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从“革命外交”转向“和平外交”)角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真题感悟模拟演练 真题研模决胜高考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 考情分析本讲在高考中涉及内容甚少,近五年中仅在2016年全国卷中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新中国外交政策
24、的创新性和取得成就将是考查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以及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需重点关注。1命题点:中苏关系的变化(2016高考全国卷)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情况。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较
25、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转向反对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借此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于是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上升的情况,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故C项错误。答案:B2命题点: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2015高考海南卷)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解析:据材料“19
26、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可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转折的情况下,向第三世界国家积极进行经济援助,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D11948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50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这表明我国外交()A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B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C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D已经打开全新的局面解析:由材料内容结合史实可知1948年中共的外交政策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50年代初则在一边倒的情况下也主张同包括美国
27、在内的一切国家和平共处,说明我国外交根据世界形势和国家利益进行调整,故选C项。答案:C2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后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71年,我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涉及的是西方国家,排除D项。答案:C320
28、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周恩来于1953年进一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不久,毛泽东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据此可知()A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逐步被打破B新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方针C新中国外交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解析:据材料“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关系中去”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选D项;50年代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遏制的政策,排除A项;5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核
29、心是“一边倒”,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不是强调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排除C项。答案:D4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一年之内,中美外交从不可调和的冲突状态进入了总统使节去北京为总统访华筹备的阶段。其间双方避开了20年来的敌对宣传,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最重大的战略目标”是指中美两国()A维护现有国际秩序B和平解决台湾问题C建立新的国际平衡 D共同应对苏联威胁解析:由材料“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可知联手应对苏联的威胁,故选D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秩序,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美
30、关系正常化的目标而非积极影响,排除B项;“新的国际平衡”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答案:D5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指的是日内瓦会议,材料的公报指的是中美之间的公报,故A项错误;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1971年第26届联大,故B项错误;周恩来指的公报是1972年发表的,中美正式建立外
31、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C项错误;周恩来指的是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表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正确。答案:D6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成员国的领导人出席会议。以下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迄今为止,已有6个成员国B能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精神C成员国之间已经构建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上海合作组织现有8个成员国,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正确;C选项“已经构建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而非参与联合国事务,故D项错误。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