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06MB ,
资源ID:154710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710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章末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章末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1、章末综合测评(二)一、选择题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断层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BCD2图中()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1A2.B第1题,断层完整,没有切断其他岩层,说明断层形成最早;断层切断了岩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岩层;岩层最完整,覆盖于断层和岩层的上方,形成最晚。第2题,图示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丁处岩石由变质作用形成。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完成34题。3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BCD4若为

2、石灰岩,则在与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A花岗岩B页岩C大理岩D玄武岩3A4.C第3题,由题可知,为沉积岩,其埋藏越深,形成年代越久远。为侵入型岩浆岩,被侵入说明形成晚于,被侵入说明形成晚于,故答案为。第4题,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变质形成大理岩。右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5形成右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6导致上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

3、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5D6.A第5题,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因此该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A、C错;粤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该地貌景观地表有明显起伏,最可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垂直裂隙处岩石脆弱,易被侵蚀,B错,D对。第6题,图示地貌景观岩层出露地表一般是地壳缓慢隆起抬升和流水不断侵蚀形成的,其中最直接的内力作用是垂直抬升,A对。下图为某湖泊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250万年以来沉积物等厚度线。完成78题。7该湖湖盆形成主要因()A风化侵蚀 B搬运沉积C构造抬升 D断裂下陷8在外力作用下,该湖盆区

4、的湖泊最容易形成陆地的是()A甲 B乙C丙 D丁7D8.A第7题,据图可知,该湖泊东部、南部和西部存在地壳强烈抬升区和抬升区,而北部也存在微弱抬升区。这些抬升区与湖泊之间存在断层构造,因此湖盆是断裂下陷形成的,D正确。第8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湖泊是由地层断裂下陷形成的,其深度一般比较大,乙、丙两地位于湖泊中央,湖泊深度大,形成陆地的可能性较小,B、C错误;甲、丁两地都位于湖泊边缘,甲地西侧靠近抬升区,丁地东侧靠近强烈抬升区,结合甲、丁两地的沉积物等厚度线可知,丁地断裂下陷幅度较甲地大,湖盆深度较甲地深,所以在外力作用下甲地较丁地更容易形成陆地。D错误,A正确。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

5、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911题。9在上图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10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1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9C10.B11.D第9题,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

6、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10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11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中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7、平原地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下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12下列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地貌主要发育于山前地带B该河段主要出现在河流发育初期C该河段北岸堆积、南岸侵蚀D该河段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13下列有关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B该区域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C河流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D南岸适合于建设港口12D13.D第12题,图示是河流的曲流段,多在河流的中游;也是河

8、流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的;北岸是凹岸流水侵蚀,南岸是凸岸流水堆积;曲流主要是河流受侧蚀作用强形成的。第13题,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A正确;该区域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便于取水、进行农业生产等,B正确;河流提供水运,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C正确;南岸以流水堆积为主,水浅,不适合建设港口,D错误。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14下列关于该河谷地貌自然环境特征描述,可能正确的是()A由于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宽广的谷底形成阶地B每年3、4月是该河谷的洪水期C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丙处为红壤,土壤贫瘠15该河谷地

9、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4A15.D第14题,图甲、丁两处有大量的河流沉积物,说明最初为河流的谷底,现在甲、丁两处高于现代河谷100多米,说明该地经过了抬升作用;江南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丙处有河流沉积物,土壤肥沃。第15题,丁地地形平坦开阔,且地势较高,不会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胁,因而最适宜聚落布局。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华山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约120千米处。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渭河平原自古农业发达,人口殷实,辉煌的古都西安就位于此地

10、,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图1为华山和渭河平原地质示意图。材料二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图2为太行山崖面岩层剖面图,图3为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略图。图3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略图(1)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_,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_,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_,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2)根据图1分析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内力作用:_;外力作用:_。(3)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_,判断依据是_。(4)图3中与N处相比,M处的沉积物颗粒较_;M处沉积地貌面积远大于L处

11、的主要原因是_。解析:第(1)题,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岩浆侵入冷凝形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当地降水集中,地表径流侵蚀力强,流水侵蚀作用破坏并搬运上覆岩层,使得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形成华山。第(2)题,图1显示,渭河平原所在岩块相对华山下降,从内力作用角度看,渭河平原属于断裂下陷形成的地貌。图中显示,渭河平原表面覆盖了一层沉积物,且有渭河流经,表明形成渭河平原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第(3)题,图2显示,太行山岩石主要是泥岩和石英砂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因此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第(4)题,图3显示,N处位于河流入海

12、口地区,河流流速慢,而M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M处河流流速较快,因此M处的沉积物颗粒比N处大。M处位于黄河出山口处,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输沙量较大,而L处位于海河支流,流量较小,输沙量较小,因此两地在出山口沉积的泥沙量不同,故M处沉积地貌面积远大于L处。答案:(1)岩浆侵入断裂抬升流水侵蚀(2)断裂下陷流水沉积(3)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4)大M处河流输沙量大于L处17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50”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某地岩层水平分布(1)在下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

13、;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2)从地形形态来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背斜往往形成_。(3)从地表形态来看,甲处为_。从地质构造来看,甲处为_。(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解析:第(1)题,首先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海拔和与A、B的位置关系画出地形剖面图;然后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岩层分界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位置及相连两交点之间的岩层类型画出岩层的分布。第(2)题,年轻的褶皱地区,受外力作用小,因而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第(3)题,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因而为山脊;甲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因而为向斜。第(4)

14、题,甲处地貌为向斜山,主要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有关。答案:(1)(2)谷地或盆地山岭(3)山脊向斜(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两侧岩石被侵蚀后只留下中间槽部,形成凸起的山地。18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处地质构造与凉水河之间的成因关系。(3)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线路的不同特点及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提供的新老关

15、系可知,该处为背斜。第(2)题,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河流在此发育形成。第(3)题,从等高线上判断其特点及原因。答案:(1)背斜。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该处的褶皱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谷地易积水成河。(3)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原因:乙村到甲村之间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之间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19“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

16、马古道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分析。第(2)题,村落沿河分布,原因可从生活取水、农业生产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建设成本、线路选择、自然灾害等角度归纳。答案:(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由于水力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2)沿河谷分布。利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