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保B训练一、 单项选择题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12题。1. 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 C. D. 2. 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B. C. D. (2013连云港一模)读南北美洲森林与热带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 图例分别代表的森林类型,正确的是()A. 热带雨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温带落叶阔叶林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 导致太平洋沿岸自然景观呈南北狭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A. 热量、地形 B. 洋流、热量C. 热量、水分 D. 地形、洋流(2013无
2、锡一模改编)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 图中所示山地()A. 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 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C. 北坡因热量条件差而林带上界比南坡低D. 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6. 该山地位于()A. 喜马拉雅山脉 B. 天山山脉C. 祁连山脉 D. 昆仑山脉(2013扬州一模)狭义的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林线高度主要受热量和水分等因素共同影响和制约。下图为“我国高山林线海拔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 关于我国林线高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 最大值出现在海南省C. 同纬度沿海地区高于内
3、陆地区D. 同纬度西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8. 我国林线高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现象最主要表现为() 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现象A. B. C. D. 二、 双项选择题(2012南通二模改编)图1为“某地海陆水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地甲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 该区域()A. 地势起伏大B. 风力侵蚀作用强C. 夏季降水多D. 径流季节变化小10. 若甲山森林急剧减少,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A. 地表径流加快 B. 水汽输送量减少C. 地面蒸发量加大 D. 地下径流减少三、 综合题11. (2012广东高考改编)加拿
4、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冲A训练一、单项选择题(2013连云港一模)读亚洲东部甲、乙两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12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山的纬度较乙山低B. 甲山北坡有森林带是因为水分条件较好C. 甲山雪线较乙山低是因为气候干旱D. 甲山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 乙山南坡垂直带谱较北坡复杂,其根本原因是南坡()A. 地处向阳坡,蒸发量较大B. 相对高度较小,热量条件较好C
5、. 地处迎风坡,年降水量较大D. 水热条件的垂直差异较大二、 双项选择题(2013苏州一模)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 时的第一天)。读图,回答34题。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线路沿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B. 线路景观的变化体现自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C. 线路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推进D. 线路的秋色是从西部往东部推进4. 影响线路入秋时间先后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大气环流 C. 纬度D. 人类活动三、 综合题5. (2013
6、镇江一模改编)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由长江和汉水形成的冲积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地位突出。但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频率上升,湖泊的面积大幅萎缩,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材料二江汉平原示意图。(1) 简述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并根据该原理分析材料一中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 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专题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保B训练1. A2. B3. C4. D5. B6. A7. D8. A9. AC10. AD11. 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水分冲A训练1. B2. D3. BD4. AC5. (1) 各地理要素与所处环境保持相对一致;某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其他区域的变化。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2) 不利影响:调蓄洪水功能减弱;调节气候功能减弱;净化水质功能减弱;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