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恨歌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始是新承恩泽时 承:承受夕殿萤飞思悄然 悄然:寂静的,无声B到此踌躇不能去 去:前往尽日君王看不足 不足:不厌,不够C上穷碧落下黄泉 穷:穷尽,走到尽头天生丽质难自弃 自弃:自我埋没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遂教方土殷勤觅 殷勤:尽心尽力【答案】C(A.悄然:忧愁的样子。B.去:离开。D.谢:感谢)2下列各项,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B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答案】D(D项使用了顶真手法,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的手法)3下列各项
2、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仍为乐府,已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B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感伤诗,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卖炭翁等。C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D长恨歌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
3、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答案】B(“最精华的部分观刈麦卖炭翁等”应为讽喻诗)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黄埃散漫风萧索魂魄不曾来入梦”部分内容,完成后面的题。4试分析“黄埃散漫风萧索圣主朝朝暮暮情”这几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答案】这几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5选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答
4、案】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6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答案】两首诗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认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7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答案】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四、语言表达8徜徉在诗歌长廊中,品味风骚韵味,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答案】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