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75.50KB ,
资源ID:1546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6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 粤教版必修4.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 粤教版必修4.doc

1、14 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颛臾( )( ) 虎兕( ) 柙( ) 龟玉毁于椟中( )固而近于费( ) 萧墙( )2.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何以伐为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古义: 今义: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

2、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且尔言过矣(错误)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那,那种)C.不患寡而患不均(忧患)D.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归服)6.下列六句话中,全都能体现孔子治

3、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B. C. D. 7.针对冉有的托词“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批评?(1)一是引用周任的话说明冉有他们 (2)二是用比喻的方法说明冉有他们 8.孔子借批驳冉有的辩解“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用原文回答)他认为季氏伐颛臾的实质是什么? 三、课外拓展(一)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

4、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 10.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加以评析。 (二)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

5、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1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 四、语言运用13.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 我说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吧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这玉簪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据说花瓣可以入药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 14.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总起句。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

6、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五、攻知识点15.下列各项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B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C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D公惧,队于车,伤足六、直击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

7、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

8、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答案与解析 1.zhun y s xi d b xio 2.(1)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2)祸乱发生在家里,泛指内部发生祸乱。3.(1)军事行动 (2)语气词,呢,加强反问语气 (3)摆出,施展;职位;不去 (4)憎恨;托词,借口 (5)辅佐4.古义:本国以外的人。今义:远方的人。5.C(患:忧虑,担心。)6.C(是批评子路、冉有没尽到责任。是批评子路、冉有找借口。是孔子以其观察力作出的精辟论断。)7.(1)对季氏将伐颛臾

9、不能进行有效的阻止,是失职 (2)不能推卸自身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责任8.(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既来之,则安之。(2)“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主要是削弱鲁国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的政权。9.犯上作乱10.孔子认为真正的孝不仅仅表现在行动上,更要表现在心中。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不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当今社会日趋老龄化,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应体现在物质上,更应讲究“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常与老人交流,关心老人心理,尊重老人权利。11.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12.“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13.14.孔子对“礼”非常重视。15.D(队,通“坠”。)16.(1)有一千辆战车的诸侯国,夹于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侵犯它,饥荒接着到来。(2)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衣食丰足。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