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宁波模拟)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山东省和青岛市A B C D解析第1题,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第2
2、题,图中A的边界是明确的,应为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等边界线,而热量带、干湿区等区域界线是模糊的。答案1.C2.C(2010福建文综,78)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完成34题。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他合计占总面积比例(%)17123218211003.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4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解析第3题,根据各图的经纬网可知,图中所示的四个三
3、角洲分别是尼罗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由题目提供的资料可知,该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盐荒地,因此最有可能是黄河三角洲。第4题,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最先形成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滩涂,进一步发展则成为盐荒地,盐荒地经过脱盐改良后才能成为耕地,因此,其发展趋势是滩涂盐荒地旱地。答案3.C4.A(原创)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56题。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6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
4、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海岸线后退径流季节变化减小通航能力下降A B C D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大,草地面积减小,说明该时期过度开垦导致草地减少。第6题,过度开垦导致草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通航能力下降;由于含沙量增大,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扩张;由于缺乏植被覆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径流季节变化增大。答案5.A6.C(经典题)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79题。7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
5、节分配均匀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 B C D8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地形平坦水源丰富A B C D9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解析第7题甲国为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国为肯尼亚,位于非洲东海岸,虽然位于赤道地区,但因受高原地形的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因此选项B为正
6、确答案。第8题甲国纬度高于乙国,热量少于乙国。甲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阴雨天多,天空云量多,光照条件比乙国差。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第9题甲国为发达国家,种植鲜切花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品质优良,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答案7.B8.A9.D(2014苏北四市调研)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关于该地从阶段到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减小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11影响该地阶段到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政策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A B C D解析第10题
7、,对比阶段到阶段的三幅图可知,阶段相比阶段,村庄的数量增大,且出现了小城镇,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第11题,读图可知,从阶段到阶段,耕地的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而对花卉的需求量在增大,同时,为了保持水土及美化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答案10.C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4长沙一中月考)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
8、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10分)解析第(1)问,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第(2)问,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第(3)问,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
9、、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小,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13(2011江苏地理,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完成(1)(5)题。(18分)材料一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分) 项目省区新疆维
10、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_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矿产资源丰富,以_为主较少(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_。(4分)(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_。(2分)(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对新疆的影响:_。对江苏的影响:_。(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4分)_。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特征的对比。第(1)题,新疆的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江苏省气候类型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
11、富,河网密集。第(2)题,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是沿海省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第(3)题,由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知,新疆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小于江苏。第(4)题,新疆有丰富的资源,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新疆还可从江苏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有利于产业升级。而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缺乏,新疆丰富的资源,可缓解江苏省资源紧张状况。第(5)题,霍尔果斯是我国边境重镇,是通往中亚的门户。该地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经济发展的条件优越。答案(1) 项目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河流少,水量小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丰富,以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主较少(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