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67.50KB ,
资源ID:154542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542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学段考试文科综合试题第卷(选择题)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世纪20年代,苏俄政府兴办了一批由国家资金和外国资本合资经营的企业和公司,到1923年苏联拥有了俄德航空公司、俄美压缩瓦斯公司等24个巨额资本的合营公司企业。这表明当时苏(俄)联A. 注重引进外资和技术B. 实现了国民经济恢复C. 加大工业化建设进程D. 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国家资金和外国资本”“航空”“压缩瓦斯”说明苏(俄)联通过与外国资本合营,不仅引进了资金,也引进

2、了技术,A项正确;1923年苏俄的国民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排除B项;苏联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26年,此时还没有进行工业建设,排除C项;材料中的举措说明的是苏(俄)联放宽了对经济的控制,而不是强化,排除D项。2.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时,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西方媒体缺乏应有的良知和职业道德B. 萧伯纳亲眼所见应是可信的历史真实C. 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D. 两极冷战背景下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详解】西方国家敌视苏联,因此在苏联一五计

3、划时期顺利完成时报道苏联农业衰退,造成饥荒,带有抹黑苏联的意图,而萧伯纳认为苏联粮食充足与苏联工业化发展的途径不符,即苏联通过牺牲农业和手工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重工业,因此粮食供应充足有夸大的嫌疑,因此西方媒体额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C正确;西方媒体的良知和职业道德不能通过一个案例来判定,排除A;萧伯纳受邀访苏,其所见很可能是苏联官方提前布置好的,因此不能认为其所见是可信的历史真实,排除B;冷战发生在二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3. 1930年,美国提高近900种商品关税。随之,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国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人混乱,世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4、由此可知A. 美国的贸易报复破坏经济秩序B. 加强合作是克服危机的重要途径C. 经济危机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动D. 新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十分必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0年是经济大危机期间,此时美国提高商品关税的意图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保护国内生产,但是引发了各国之间的关税战,从而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这说明只有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才是克服危机的重要途径,故选B;美国率先提高了关税,并不是进行贸易报复,排除A;经济危机导致了经济秩序的混乱,但没有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动,排除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4. 罗斯福第一次在基本人权中注入了“经济正义”的因素,提出“免于

5、匮乏”的观念,这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次重大修正,而把追求社会平等作为一项原则。为此,罗斯福A. 宣布美元贬值,刺激商品出口B. 推行减耕减产,稳定产品价格C. 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平等竞争D. 关注弱势群体,推行社会保障【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社会保障措施有利于社会公平,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5.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首歌词中写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 USA 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这反映出当时A. 大危机推动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B. 部分美国人对新政

6、的本质认识不清C. 新政根本上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D. 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可以看出,美国有人认为新政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走苏联的计划经济的道路,因此反映出部分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人运动,排除A;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6. 1929 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一系列新政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 实行自由放任B. 转向计划经济C. 加大市场调节D. 国家干预

7、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正确,AC排除;计划经济主要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经济模式,B排除。故选D。7. 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推行以工代振,缓解社会压力B. 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C. 建立社保机制,稳定社会秩序D. 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

8、】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了福利国家,都有利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从而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以工代赈、保护劳工权利,排除AB;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是国家干预,都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排除D。8. 20 世纪70年代以后,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这说明A. 应强化对市场漏洞的监管B. 国家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C. 福利制度需要进一步强化D. 应做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20 世纪70年代以后,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并结合所学内容

9、可知,这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所以此时国家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强化对市场的监管,故选B,排除A;福利制度也属于国家干预,因此不应该进一步强化福利制度,排除C;资本主义国家没有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因此采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不符合资本主国家的实际,排除D。9.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A. 通过战争带动经济发展B. “新经济”的异军突起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 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10、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长达10年的经济增长,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且不属于主要原因的范畴,排除。10.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认为,当今的全球化是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占据主导的全球化,基于拉美的现实,他提出了替代方案社会主义全球化:能给整个人类带来福音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逐步共同富裕的全球化。据此可知A. 发展中国家反对大国主导全球化B. 民族主义催生反全球化运动C. 文化多样性阻碍全球化均衡发展D. 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多极化【答案】A【解析】【详解】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基于拉美的现实,提出用社会主义全球化方案替代当今新自由主义意识

11、形态即欧美国家占据主导的全球化,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大国主导全球化,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族主义催生了“反全球化运动”,B项错误;“文化多样性”阻碍全球化均衡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多极化”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11. 新冠疫情期间欧盟委员会对疫情严重国家避而远之,拒绝向他们出口相关设备。成员国各种内斗,互相抢劫盟友口罩,剑拔弩张。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得不到欧盟的帮助,人们自发地降下欧盟旗帜,甚至有人焚烧欧盟旗帜。这表明A. 欧洲联合面临挑战B. 欧盟缺乏统一管理C. 意大利已脱离欧盟D. 各国缺乏共同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面对新冠肺

12、炎疫情,欧盟委员会对疫情的防治手段有限,不能很好的协调欧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反映出欧洲联合面临的挑战。A正确;欧盟并不缺乏统一的管理。B排除;意大利仍然是欧盟成员国。C排除;欧盟各国并不缺乏共同利益,材料只是反映出他们也有各自的利益要求。D排除。故选A。12. 二战后,欧共体、加勒比共同体、南非共同市场以及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一体化经济组织纷纷出现,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这反映了A.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B. 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C. 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D. 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加勒比共同体、南非共同市场以及西非国家经济共同

13、体等一体化经济组织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反映了经济民族化发展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经济全球化进程,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故B 错误;材料中还有发达国家,故C说法错误。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进步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材料二 可以说,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民族国家一直是经济全

14、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推动者。但是,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挑战了原有国家的稳固地位。这种新变化主要体现为跨国活动和跨国主体的急剧增加,以及个人和国家团体力量地增强。前者超越了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和边界;后者削弱了对国家的信任和依赖。因此,如麦克格鲁所说,全球化经常与“领土性民族国家的危机”密切相关。杨雪冬全球化:西方言论前沿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前后,民族国家和经济全球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至20

15、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机构有哪些?请列举两例。(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答案】(1)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世界贸易组织或WTO成立。(2)变化: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和推动者;20世纪60年代后:民族国家的职能被经济全球化弱化。载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3)认识:趋利避害,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积极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解析】【详解】(1)具体因素:可以世界市场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从新航路开辟标志世界雏形形成,同时

16、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以及两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世界市场。还有政治因素是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分析。标志:从材料“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从时间界定看回答出1995年的世界贸易组织即可。(2)变化:从材料“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民族国家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推动者。但是,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挑战了原有国家的稳固地位削弱了对国家的信任和依赖。”看出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20世纪60年代后:民族国家的职能被经济全球化弱化。载体:可以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中举例。(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可以根据所学从

17、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即趋利避害,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积极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4.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几经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601980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次序排列一览表(1)在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依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后期工业后来居上两个国家名称,简述其发展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格中1937年排前两位的国家名称,分别简述其领先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8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次序变化对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答案】(1)国家:美国、德国。原因: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国家的统一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或完善;

18、国内外市场逐步形成。国家:美国、苏联;原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超过英法等国;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基础较好,实施罗斯福新政,经济较快恢复,依然保持领先。(2)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两极格局受到冲击。【解析】【详解】(1)据表格可知1900年美国、德国由1860年排名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结合材料并所学可知美德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起步晚,可以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英法却因为不愿意更新设备落后,18611865美国历经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并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由所学可知苏联优先发

19、展重工业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超过英法等国,美国由于罗斯福新政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由此可知这两个国家分别为美国和苏联。(2)由表格可知1980年日本、联邦德国崛起,苏联排名第三,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出现多极化趋势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征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材料二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

20、,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提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政策?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为应对这一形势,苏俄实施了什么新政策?【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措施:余粮收集制(余粮征集制)。(2)形势:面临着严峻的经济

21、困难和政治危机。新政策:新经济政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材料一中的“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联系所学可知,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余粮征集制。(2)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 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塔得的水兵”等信息,从引发政治经济危机等方面来回答。联系所学可知,为应对这一形势,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9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

22、了40%,且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到1933年,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暴跌将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保守估计1400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上台,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问题,他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1933年夏国民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9年形势得到完全扭转。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应对材料一所述事件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答案】(1)事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范围广;破坏

23、大;时间长。(每点1分) (2)措施:罗斯福新政或国家干预经济。(如回答具体措施也可给分) 影响:恢复了国民经济,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解析】(1)根据材料一“1929年9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了40%,且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到1933年,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暴跌将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保守估计1400万”可知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关于经济危机的特点,可从范围广、破坏大、时间长等方面思考作答。(2)根据材料二“他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1933年夏国民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9年

24、形势得到完全扭转”可从罗斯福新政方面概括主要措施。关于影响,可从恢复国民经济,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等方面思考作答。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9年9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了40%,且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到1933年,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暴跌将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保守估计1400万” “他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1933年夏国民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9年形势得到完全扭转”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