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45127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8月月考语 文命题人:游 君 审题人:余行福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味摩诘之诗,诗中

2、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自苏东坡发表这一评论后,“诗中有画推王维”遂成定论,申说者不乏其人。叶燮更直接说:“摩诘之诗即画,摩诘之画即诗,又何必论其中之有无哉。”今人也都将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的最大特色,一再加以肯定、推阐,“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的主要特征,已是中外学者的共识。然而我对此一直持有不同看法,觉得以“诗中有画”来论王维诗,值得推敲。就诗中有画的命题本身看,“画”应指画的意趣,或者说绘画性。尽管谈论诗中的画意不同于绘画本身,但从一般艺术论的意义上说,历时性的、通感的、移情且发生变化的景物,实际上是不能充任绘画的素材,而且根本是与绘画性相对立的。但它们却是最具诗性的素材,我们在杰出的

3、诗人笔下都能看到成功的运用。我们从论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一些例子来看,它们能画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联,张岱已指出,泉声、危石、日色、青松皆可描摩,而咽字、冷字则决难画出。这不同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纯粹呈示性,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而这种印象又是听觉与触觉的表现,绘画无以措手。“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也是典型的感觉印象,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说,“这样的诗既富有画意,而又有绘画所不能得到的效果。只有诗画结合,诗中有画,才能达到这样完美的艺术境界”。如果我们承认此诗的魅力在于“欲上人衣来”,那恰恰是超越绘画性的表现,怎么又可以用诗中有画去范围它呢?“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

4、句,别说画,就是用语言也难以解说。我在镇江焦山登塔眺望长江时有幸目睹这一景色:浩淼长江在黯淡的阳光下微微反光,视线的尽头天水相连,一片空濛;隔江的山峦似乎都笼罩着薄薄的雾霭,若隐若现。当时闪过我意识的就是王维这两句诗,这眼前顷刻的视觉形象犹是可画的,而王维的感觉印象,有无中的山色,流于“天地外”的江水,怎么着笔呢?看来,持“诗中有画”论者所举的例子,本身也不能自圆其说。真正代表王维成就的佳句都无法入画,这倒支持了张岱的观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摩诘一身兼此二妙,故连合言之。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其实,只要我们摆脱“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不带任何成见去看

5、王维诗,就不难发现他更多的诗是不可画的:他以诗人的敏感捕捉到的异样感受,以画家的眼睛观察到的主观色彩,以音乐家的耳朵听到的静谧的声响,以禅人的静观体悟到的宇宙的生命律动,都融汇成一种超越视觉的全息的诗性经验,把他的诗推向“诗不可画”的瓊绝境地。以致我们一想到王维诗,脑海中就浮现出那种伴有动态的色彩,伴有声音的静谧,伴有心理感受的景物,伴有时间流动的空间展示(摘编自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诗中有画一个被夸大的批评术语)1. 下列关于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东坡针对王维的诗发表的评论,后来又有许多人对这一说法进行陈述说明。 B.叶燮

6、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大力支持者,他认定的“摩诘之诗即画,摩诘之画即诗”,这一说法比苏东坡的说法更为直截了当。 C.作者认为以“诗中有画”来论王维的诗值得推敲,因为就诗中有画本身看,“画”指画的意趣,绘画性与诗性根本上是相对立的。 D.从一般艺术论的意义上说,历时性的、同感的、移情且发生变化的景物,不宜充任绘画的素材,这些最具有诗性的素材却不具有绘画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过苏东坡及以后的古人、今人的肯定、推阐,将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的最大特色,已是中外学者的共识,但作者对这一说法一直持不同看法。 B.“清泉咽危石,日色冷轻松”两句诗,被认为是“诗中有画”的例

7、子,但张岱认为,泉石、危石、日色、青松皆可描摹,而咽字、冷字则决难画出。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等诗句,突出主体的感觉印象,既富有画的意境,而又有绘画所不能得到的效果。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感觉印象,这些有无中的山色、流于“天地外”的江水,就是用语言也难以解说,更难以画出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诗中有画”论者之所以不能自圆其说,是因为真正代表王维成就的佳句都无法入画,可画的只不过是些较一般的诗句,而他的更多的诗句是不能画的。 B.张岱“因摩诘一身兼此二妙,故连合言之”的说法,是指王维一身兼诗人

8、与画家,能诗画相通,所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说。这是对“诗中有画”的一种理解。 C.王维的诗能够达到“诗不可画”的境界,是他能够把诗人、画家观察到的,音乐家听到的和禅人体悟到的融汇成一种超越视觉的全息的诗性经验创作出的诗句。 D.我们一想到王维的诗,脑海中就浮现出那种伴有动态的色彩,伴有声音的静谧,伴有心理感受的景物,是因为我们没能摆脱传统的“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47题。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明】边贡 武乡吴侯令阳信,以最称。收令与丞与簿若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树之于其听政堂之东,时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 顷之,村父老十数辈,

9、长眉曳筇杖,聚观之,按其名而数焉。至某也,则瞿焉,曰:“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吾儿时尚及见也。今安得斯人者来焉,为父母焉。”言已,则已慨焉,歙焉,啜啜焉,泣焉,咄而思焉,爪其姓名弗忍移焉,恍焉若聆厥咳焉,盖与坐斯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者无以异也。又数之曰:“某也,某也。”则众也漠焉,若弗闻焉。又数之至某也,某也,则曰:“是某也,三老役焉,某也者廷掾役焉,亦载名于斯也!”目以笑焉。又数之至某也,则出口唾焉,曰:“是吏而盗者也。”已,又嗔焉,怒焉,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无或以告野史氏。野史氏喟焉,曰:“嘻!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

10、斯尽矣。虽然,不可以不记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后之为令丞与簿若史者过而观焉,将问之父老曰:某循者乎?某良者乎?为若思也?某寻而常者乎?为若笑也?某酷者也?贪者也?为若怒焉者乎?又思之曰:后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将嗔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盖问对之顷有感发焉,顾瞻之际有惩创焉,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器,丁丑进士。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注】最:古代考核政绩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若:和,与。 咄:表示惊诧的叹词。 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帮助县令、丞

11、、尉推行政令。 廷掾:县的佐吏。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B.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C.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

12、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D.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 A.吴侯为阳信县令时,将该县若干届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把碑树在听政堂东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观与评议。 B.第二段大量使用“焉”字,音律整齐,具有韵味。它以虚词的独特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村中父老的神情变化和对父母官的爱戴与怀念。 C.作者认为,尽管父老的议论已经对众官吏作出了评价,但还是要题名立碑,因为这样可以提醒警示后代的官员,让他们反思自己。 D.作者在文章末尾补充交代了吴侯的情况,同时表彰了吴侯的为人和政绩,并肯定他也将得到父老乡亲们的爱戴和怀念。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 答: (2)

14、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 答: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11分)小重山章良能【注】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注】章良能:南宋词人,晚年曾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参政知事等官职。8. 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答: 9. 有人认为此词下阕的抒情妙在“起伏摇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篇关于对待贤与

15、不贤的两句“ , ”,与论语述而篇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意相似。(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3)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雪夜的故事(日)太宰治 那天一早就下起了雪。 由于之前替侄女小鹤制作的裤裙已经完成,那天放学时,我便把它送到中野的叔母家去。叔母给了我两片鱿鱼干当

16、礼物。等我在吉祥寺站下车时,天色已变暗,雪已积了一尺多深,而雪仍毫不停歇地静静落下。 一直到家里附近的邮筒,才发现腋下夹着的鱿鱼干纸包已经不见。虽然我是个粗枝大叶的人,但至今尚未掉过东西,一定是晚上在积雪的路上跑跑跳跳,才把东西弄掉的。我很泄气,本来还打算要把它送给嫂嫂的。 我的嫂嫂今年夏天要生小宝宝喔!听她说肚里有了小宝宝之后,常会觉得肚子饿。我一直无法忘记最近嫂嫂跟我一起清理晚餐残余时小声地叹着气说“嘴好馋,好想吃鱿鱼干”的情景,所以那天偶然间从叔母那边拿到两片鱿鱼干后,便兴奋地想把它带回来准备偷偷拿给嫂嫂吃。可是,鱿鱼干丢了,真不知如何是好。 众所周知,我与哥哥嫂嫂一同生活。哥哥是个脾气

17、古怪的小说家,由于年到四十还默默无闻,所以一直都很贫穷。他总会嚷着时运不济,却一点也不帮着做家事,使得嫂嫂连男人粗重的工作都得做,真是非常可怜。有一天,我义愤填膺地说:“哥哥偶尔也该背着背包去买菜。外面的先生大多都会这样做的喔!”他马上生气地骂道:“混账!我又不是那样低贱的男人。我们一家就算是饿死,我也不会那样不知羞耻地出去买东西。那是我最后的骄傲!”我的父母亲都是东京人。由于父亲长年在东北的山形办事处工作,所以哥哥和我都在山形出生。父亲在山形过世时,母子三人再度回到东京。前些年母亲过世后,现在就变成哥哥、嫂嫂及我的三人家庭。因为我们没有所谓的故乡,所以没办法像其他家庭那样,可以托乡下送来食物

18、。一想到如果将那两片鱿鱼干拿给嫂嫂,她不知道会有多高兴,我就觉得自己很差劲。我叹着气,重新撑起伞,试着仰望阴暗的夜空,此时雪花就像百万只萤火虫般,狂乱地飞舞。好漂亮啊!道路两旁的树木都覆盖着雪,沉重地垂着枝头,树身仿佛在叹息般,偶有微微地抖动。这一切简直就像童话世界一样,我内心突然有一个奇想,想把这美丽的雪景带给嫂嫂。比起鱿鱼干,这说不定是更好的礼物。 哥哥告诉我,人的眼睛可以储存风景。于是,我放弃鱿鱼干,在回家的路上,尽可能地眺望周围美丽的雪景。不只是在眼里,一直到胸口,都藏有纯白的美丽景色。回到家,马上对嫂嫂说:“嫂嫂,快看我的眼睛。我的眼底藏有最漂亮的景色喔!”“什么?怎么了?”嫂嫂笑着

19、站在我的面前,把手放在我的肩上。 “眼睛到底怎么了?”“哥哥曾告诉过我。在人的眼睛底下,会残留刚刚所看到的景象。”“他的话别放在心上,都是骗人的。”“不过,只有那事是真的喔!我只相信那个。快,快看我的眼睛。我看了很多很多美丽的雪景回来。快,快看我的眼睛,这样一定会生出有着雪般美丽肌肤的小宝宝喔!”“喂!”就在这时候,哥哥从隔壁房间出来,“与其看顺子那双无神的眼睛,看我的说不定还会有百倍的效果!”“为什么?为什么?”我突然很憎恶哥哥,好想揍他,“嫂嫂说过看哥哥的眼睛,胸口会不舒服。” “才没那回事。我的眼睛可是看了二十年美丽的雪景。我在山形一直住到二十岁。顺子还没懂事时就来到东京,根本就不知道山

20、形美丽的雪景,才看了东京这样的小雪景就激动,真是无聊。我的眼睛可是看了百倍、千倍甚至连自己都觉得看腻了美丽雪景,说什么都会比顺子来得更上等。”我懊恼得想要哭泣。此时,嫂嫂救了我,她微笑着静静地说:“但是,你的眼睛里除了有几百倍、几千倍的美丽风景,同时也有几百倍、几千倍肮脏的东西啊!”“对啊!对啊!比起优点,缺点也很多呢!所以眼睛才会变得那么昏黄污浊,嘿嘿。”“胡说八道。”哥哥把脸一板,又钻回隔壁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去。(节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9期)(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交代“我”的两片鱿鱼干的来历,即叔母给的礼物,换个角度理解,这也是“我”

21、帮侄女小鹤制作裤裙的劳动所得。B.文中的“偷偷拿给嫂嫂吃”一句说明“我”是背着哥哥做的,这表明在家里“我”和嫂嫂的关系亲密,而和哥哥的关系疏远。C.哥哥在家里不帮忙做家务不说,连男人粗重的工作也不做,如背包去买菜,这说明他是个好吃懒做的、只知道埋头写小说的作家。D.生活在东京的我们赶上了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那个年代,要想摆脱困境的方式就是托乡下捎来食物,可是这种方式在我们家是行不通的。E.我们一家人对“人的眼睛可以储存风景”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表明在现实压力面前,人的心灵是多么容易地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2) 小说中多次对雪进行了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 作者

22、在塑造“我”这一形象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 “我”、嫂子、哥哥,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包热情的闻一多何兆武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思想大多初步觉醒于十二三岁,到二十四五岁思想定型,此后或许能有纵深的发展或者细节上的改变,若是有本质的改变,我想是非常罕见的。闻一多先生早年追求纯粹的美,后来成为民主斗士,旁人看来似乎有非常巨大而彻底的思想转变,但我以为那不过是一些表面的变化。在这一点上,我同意温德先生的话。温德先生是闻先生多年的好友,一次温德先生和我们谈起闻

23、先生,说:“他(闻一多)就是一包热情。”接着又摇摇头,“不过搞政治可不能单凭一包热情啊。”言下似有惋惜之意。温德先生的这句评价非常中肯。闻先生是个热情的人,早年追求唯美是一团热情,后来和梁实秋、罗隆基等人搞国家主义,其实也是一团热情。西安事变爆发后,闻先生拥蒋反对张学良,在教授会上痛斥:“怎么能够劫持统帅?!”当时很多人都有那种感觉,如果真杀了蒋介石,肯定要发生内战,岂不给日本制造了机会?所以西安事变的时候很多人都指责张学良,称之为“劫持统帅”,等到他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当天的世界日报当时北京最大的报纸,头版大标题就是“委座出险,举国欢忭”。第二天,北京的右派学生还举行了游行,也是声势浩大的。及

24、至40年代,生活艰苦了,闻先生亲身感受到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黑暗,又满腔热忱地投入民主运动。闻先生晚年讲诗(其实那时候他还不到五十岁),有一首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他特别欣赏,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当然这首诗写得的确很美,我也非常欣赏,不过除了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味道,好像和他民主斗士的形象不大合拍。所以我以为,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现在不是有很多人在讨论:如果鲁迅活着会怎么样?其实同样可以问:如果闻一多活着会怎么样?仅凭一包热情,恐怕也不会畅行无

25、阻,我这么想。闻先生那一辈人的旧学根底非常之好,可他同时又是极端反传统的。社会转型时期,有的人唯恐中国的旧文化不存在了,拼命维护,还有一种人,认为传统的东西束缚中国人太久了,中国要进入新的时代,就要彻底抛弃,全面创造新文化,闻先生、鲁迅、胡适都属于这种人。鲁迅激烈反对中国的旧文化,甚至提出不看中国书,狂人日记里宣称:什么“仁义道德”,满书都写着血淋淋的“吃人”两个字。闻先生在这一点上跟鲁迅非常相像。在搞民主运动的时候,他在课堂上对我们说:“你们是从外面打进来,我从里边杀出去,我们里外合应,把传统的腐朽文化推翻!”意思是说:青年学子没有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毒害,所以你们须从外部推翻它,我是受过这个

26、教育的,所以我现在要反对它,从里边杀出来与你们合作。我想这代表他当时真实的思想情况,虽然他研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但他并不认同。 另外还有一点我要保留自己的意见。现在很多文章总是特别强调闻先生生活穷困的一面,比如联大时期闻先生给别人刻图章,现在都说成是他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我觉得也不单是这样。闻先生早年是搞美术的,又会绘画,又会雕刻,现在北大西门一进门的地方有座西南联大纪念碑,上面的篆字就是闻一多写的,落款“中文系教授闻一多篆额”,写得非常好,而且只有公认的大手笔才有资格题这个篆额。所以,搞美术乃是闻先生的本行,写字、篆刻都是他的专业。当然他也是因为贫困,挣点钱补贴家用,但如果过分强调为生活所迫

27、的一面,刻字竟成了他不务正业的谋生手段,不免有些过分渲染的味道。(选自民国教授,有删节) 【相关链接】它(指诗人田间的诗)只是一片沉着的鼓声,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当这民族历史行程的大拐弯中,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完成大业。这是一个需要鼓手的时代,让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时代的鼓手”出现。(摘自闻一多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细小处,幽辟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耀着一种光明。(摘自沈从文论闻一多的死水)(1) 下列对传

28、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开头引用温德先生的话,既表现了闻一多是个热情的人,同时也说明他的“一包热情”也存在着局限性。 B.闻一多喜欢春江花月夜,包括其中所带有的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味道,这与他民主斗士的形象有矛盾。 C.作者把闻一多与鲁迅不同的处事方式做对比,说明如果闻一多还活着,他仅凭一包热情来处事是行不通的。 D.沈从文认为闻一多的眼睛是清明的,在细小处也看得透明,这与何兆武所说的闻一多靠一包热情做事大不相同。 E.文章以情感为主线来讲述闻一多,有叙事有议论,不仅使读者了解闻一多,也对闻一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 材料中从哪些方面讲了闻一多的一包热情?请简

29、要概括。(6分) 答: (3) 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 有人认为,文章的第段与文题没有什么联系,你怎么看?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分)“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

30、,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网络水军”或“网络推手”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他们有时会左右舆论,误导受众,制造假民意,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注意与警惕。 B很多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甚至有的已经触到了成功的大门,但在即将迈进成功大门时,因太累太难为由放弃了,这些人总会在以后回想往事时扼腕叹息。 C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D“两

31、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几百年的禁书、焚书、战乱、文字狱、封建迷信等等,使文化典籍丧失无数,唯独文学名著大多无恙,至今依然生气如故, 。 A细心分析,似乎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B究其缘由,是因为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C恐怕主要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始终在民间流传。 D推其原因,是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的精神食粮,所以始终在民间流传。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32、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 。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显然, 。答: 。 。 。17.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中介绍过近代一些有趣的美学实验。如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关于颜色的重量实验:把两个面积、角度均相等的三角形甲和乙(如下图)

33、从中腰平分,然后着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他让接受实验的人比较甲、乙两个形状,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个,并说出理由。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他们的理由是:甲比较稳定;乙上半太沉重,下半太轻浮,令人产生轻重倒置的感觉。(6分) 请从上述实验事实中写出三条结论,答案要简明,每条不超过20字。答: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2015年4月14日早晨,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经采访得知,作者为200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已经任职11年

34、之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寥寥10字,看似任性但又颇具情怀的辞职理由让人感慨良多。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文体特征突出,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8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而绘画性与诗性根本上是相对的”,理解错误,从原文“历时性的、同感的、怡情且发生变化的景物,毕竟不宜充任绘画素材”、“但它们却是最具诗性的素材”来看,“根本是与绘画性相对立的”是“诗性的素材”,而不是“诗性”。2. C【解析】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理解错误。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的是“咽字、冷字”

35、。要注意“这不同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纯粹呈示性,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这句话,“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陈述的不是前一小句,而是“咽字、冷字则决难画出”。3. D【解析】说“没能摆脱传统的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分析错误。从原文中看,“以致我们一想到王维诗伴有时间流动的空间展示”是“摆脱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之后的感受。4.B【解析】A项,前三句结构相同,是一组排比句,故“以明”属前,第四句是小结。C项,“恍焉”是后句的状语(此“焉”是副词词尾,与前边的“焉”不同),不能断开。5.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6B【

36、解析】对于父母官的爱戴怀念仅仅是评议的一方面。7(1)我的祖父、父亲,曾经在他手下做事。我们除了应缴的赋税外,没有缴过县令私自征收的税,我们全家生活安闲。(“事”“焉”“征”“休休”各1分,句意1分。)(2)哪里用得着这块碑啊!又哪里用得着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啊!父老乡亲们的话已经把他们的为人都说得够详尽了啊。(“恶”“是”“斯”“尽”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武乡人吴侯任山东阳信县令,因政绩优异出名。他收集了阳信县历年的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等若干人姓名,刻在石碑上,把石碑树在县衙听政堂的东侧,时间是正德辛巳年农历四月十五。 很快,村里十几位老人,眉毛长长的,拄着竹杖,聚在石碑前

37、观看,用手摸着碑上的名字数说着。数到了某人的名字,这些老人就面露惊奇之情,其中一位说:“这个人,真的是父母官啊。我的祖父、父亲,曾经在他手下做事。我们除了应缴的赋税外,没有缴过县令私自征收的税,我们全家生活安闲。我在小时候还见到过他。如今从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人来当我们的父母官啊。”说完,就已经感慨起来,接着唏嘘起来,抽噎起来,默默地流着眼泪,带着惊奇的表情沉思着,手指摸着那人的名字舍不得移动,恍然听到了这个人的咳嗽声,跟这个人在大堂上坐着,自己向他跪拜的情景一模一样。又有人指着石碑上的名字:“某人,某人。”但众人表情冷漠,好像没有听到过这个人。又数到某人,某人,就说:“这个人,做过三老,这个人,

38、做过廷掾,他们也在这碑上留名了啊!”老人们彼此对视着直笑。又数到某人的时候,老人们就出口唾骂,说:“这人名义上是做官的,实际上是一个强盗。”说完,又瞪着眼睛看着这个名字,怒气冲冲,用竹杖戳着此人名字,像是要把它从石碑上铲掉一样。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编写野史的人。编写野史的人对此有所感叹,说:“唉!哪里用得着这块碑啊!又哪里用得着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啊!父老乡亲们的话已经把他们的为人都说得够详尽了啊。虽然这样,可还是不可不记下他们的名字,不可不竖起这块碑。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后代做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人,走过这里时看上一看,去问一问父老:我是清官吗?我是好官吗?我会被你们想念吗?我是平庸的官

39、吗?会被你们嘲笑吗?我是酷吏吗?是贪官吗?会被你们怒骂吗?又想到:后代的父老会指着我的名字,是怒目相视呢,是唾骂呢,还是冷漠地对待我而已?后代为官者问答之时发感慨,观看这些人的名字的时候能让自己警惕,这可是吴侯的功劳啊。”吴侯,名琦,字汝器,丁丑年的进士。他始终保持着直率的性格,他的操守正直而始终不变,他的为政仁爱而清明,有父母官的风尚。因为政绩优异而被征召离开了阳信,我知道后代的父老观看这块碑的时候,一定会摸着他的名字想念着他,会为他流泪,会唏嘘,会感叹,会在春秋时节祭祀社神时纪念他,那就不止是恍然见到他坐在大堂上众人朝他跪拜的样子了。8. 描写了暮春季节柳荫浓重、百花盛开的景色。小栏杆围着

40、的红芍药已经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雨后初晴,风软烟淡,鸟鸣之声细碎;春日迟迟,偶有浮云飘过。(3分)表达了诗人对暮春之景的无限喜爱之情。(2分)9. 诗人先抒发感慨,不要为往事而沉吟,要趁着眼前的美好春光和身闲自在,登临览胜,一快胸襟;但登临之后却又触景伤神,心情转向惆怅,年少登临时那种豪情壮怀,却已随流光而消逝,无从寻觅。(4分)诗人面对春光将尽之景,登临后百感交集,先自劝自慰,后自感自叹,一种岁月催人老,壮志未酬之情溢于言表。(2分)10(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

41、;答B、C不给分【解析】D项“就是”表述绝对。B项“我”这样做是因为嫂嫂怀宝宝常觉得肚子饿,并不表明和家人关系的远近。C项“好吃懒做”无中生有。(2)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雪中匆忙赶路,“我”不小心把鱿鱼干弄丢了;为了弥补过失,“我”把美丽的雪景储存到眼睛里。(3分)暗示人物的心理变化:由自责、后悔,到轻松、专注、迫切。(3分)(3) 正面描写。心理描写:通过对“我”弄丢鱿鱼干后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展现了“我”性格中体贴入微的一面。(2分)语言及动作描写:通过嫂子和哥哥二人对“我”所做的这件事的反应,展现了“我”性格中天真单纯的一面。(2分)侧面描写。通过嫂子和哥哥二人对“我”所做的这件事的反应

42、,展现了“我”性格中天真、单纯的一面。(2分)(4) 小说主人公是“我”。 情节:“我”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式人物。 主题:在当下社会中,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对美好、纯净生活的礼赞。 方法:“我”着墨最多,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尤其是心理描写,即将“我”弄丢鱿鱼干后的懊悔心理及如何从这种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刻画得十分细腻,感人。 小说主人公是嫂子。 情节:嫂子是解决“我”和哥哥之前矛盾的关键关键式人物;小说中以我的视角讲述关于嫂子为这个家操劳的故事,虽然小说以我弄丢鱿鱼干并用眼睛储存美丽的雪景为主要情节,但“我”这样做就是想让嫂子开心,因为嫂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

43、多。 主题:在当下社会中,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对吃苦耐劳这一传统美德的歌颂。 方法:对嫂子的着墨虽然相对较少,但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尤其是语言描写,如“他的话别放在心上,都是骗人的”一句,就将嫂子对哥哥事业的不理解跃然纸上;此外还有叙述上下了一番功夫,如顺叙、插叙相结合。 小说的主人公是哥哥。 情节:小说的“我”用眼睛存储美丽的雪景是哥哥告诉“我”的;“我”是小说中的明线,看似主导情节的发展,实则不然,哥哥才是主导情节走向的关键,他在或正面或反面地影响着“我”的判断,即小说的暗线;在情节发展中,明暗双线产生碰撞,小说的高潮也就随之到来。主题:在当下社会中,塑造

44、这一形象是为了表达理想与现实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现实中的物质匮乏会让活在理想中的小说家何去何从。对哥哥的着墨虽然最少,但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但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尤其是间接描写,通过“我”对哥哥眼睛的评价“昏黄污浊”,将哥哥生存的困境交代出来;此外还有叙述上下了一番功夫,如顺叙、插叙相结合。12(1)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D得1分,答B和C不得分【解析】B项分析错误,闻一多喜欢春江花月夜,是他“追求纯粹美”的一种体现,“包括.有矛盾”是作者的看法,不在闻一多喜欢的范围内。C项原文是把闻一多与鲁迅做类比,说明如果鲁迅活着,他的处世方式行不通,闻一多也一样。D

45、项后一句说法有些牵强。沈从文评价的是闻一多的死水,何兆武是从“一包热情”的角度写闻一多,两者没有观点上的可比性。(2) 早年追求唯美,后来与别人一起搞国家主义; 西安事变爆发后,拥护蒋介石反对张学良; 在感受到国民政权的腐败黑暗后,满腔热忱地投入民主运动; 能够从时代需要的角度,对自己欣赏的诗给予极高的评价,如田间的诗。(6分,答出任意三点给全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3) 使读者认识到闻一多先生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才华,尤其是篆刻方面的突出成就。 对于传主的某些行为,要全面的去认识,不能从一些表面现象简单地去断定,闻一多先生给别人刻图章,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补家用,不能过多地从消极方面去看。(一点3分

46、)(4) 文章第六段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很密切的内在联系。 文章说,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一旦定型,就不会轻易改变,一包热情是闻先生的性格特点,第断讲述的闻一多先生反传统,也同样体现了他的一包热情。闻一多一包热情的性格会体现在他生活的各个方面,闻一多先生反传统的做法,也是他性格的体现。从全文看,闻先生的一包热情,大多与国家民族有关,反传统,正是希望中国人冲破束缚,进入新时代的需要。(观点明确,给2分;结合文本,理由充分合理,给6分)13.B【解析】“绘声绘色”侧重描绘,扣文中“讲活了”。“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美妙逼真,扣“演员扮演角色”;“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

47、之类,扣“关羽神像”。14.C【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制造假民意、左右舆论、误导受众”。B项句式杂糅,“因”和“以为由”选一种。D项搭配不当,“降低药品的价格”“减少流通环节”。15.B【解析】从上文“唯独”“至今依然生气如故”等表述的肯定语气来看,宜保持语气的一致性,也用肯定语气的表述,A、C两项中“似乎”“恐怕”不妥当。“如故”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已成为精神食粮”而不是“在民间流传”,所以选B项。16.钟表一样准确。 成年蝉需要很高的气温。 周期越长,成活率就越高。17.颜色能让人产生重量感。 人们对上浅下深习以为常,反之则感觉不快。 美得形体含有一个原则:平衡或匀称。 (每条3分,答对其中任意两条均可满分。)18.立意参见作文讲义第32页的时事评论,评分标准参见作文讲义第5页,“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