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325KB ,
资源ID:1544508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450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右图是1974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大意为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礼乐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

2、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重视祭祀的信息,故A排除。农业与土地的关系,仍然从属于以农为本,故C排除。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自给自足,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以农为本3.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

3、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等级政治走向消亡【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这属于复习备考的热点之一。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4.“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 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4、。古代“镇”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 )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工商业赋税沉重C.物质生产的进步 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 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物质生产的进步,古代“镇”由军事功能变为经济功能,故C正确。宋代中央集权加强,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工商业赋税沉重,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经济重心的南移,且应该在南宋时期,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5.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

5、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 宜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首要目的是突出个人功业,巩固皇权,故C正确。秦朝没有托古改制,故A排除。承袭华夏传统,是为了巩固个人权威,故B排除。君权神授,属于汉代董仲舒思想,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名师点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制度。皇帝制度自秦始皇创立以来,经过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在内容上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6、个方面: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总之,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相辅相成的。封建专制因皇帝制度的确立而得到加强,而皇帝制度又构成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和具体表现,二者“形神”结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6.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傅上书面请求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后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参知政事 D.门下省【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制【名师点睛】三省六部是唐朝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每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

7、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省下辖历户礼兵邢工六部帮助三省进行日常工作的处理。三省六部是唐朝分化相权加强中央皇权的措施,其目的是加强中央权力。7.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B. 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C. 江南地区工商业地位超过农业 D.南朝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

8、帛之饶,覆衣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故B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在南宋,不是南朝时期,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江南地区工商业地位超过农业,故C排除。南朝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没有涵盖材料全部信息,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表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表现8.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 ( )A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 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C一定程度上体现

9、了重农抑商 D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故A正确,排除。均田制下分配给农民的土地不能自由买卖,故B错误,符合题意。该政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故C正确,排除。随着土地兼并严重,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故D正确,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均田制9.据宋史? 职官志 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

10、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初期( )A. 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B.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于中央C. 财权归皇帝直接掌握以防止割据 D. 强化财政管理进一步扩大税源【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三司使【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北宋三司使的相关知识,宋代集权属于备考重点。在中央削弱相权。宋虽沿唐朝制度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但其主要职权被置于内庭的政事堂所控制;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凡军机大事,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无权过问。设三司行使财权。其结果“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想知”

11、。10.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英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学士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科举制的推行,以考试方法选拔官员,故C正确。察举制的实行,不是以考试方法选拔官员,故A排除。内阁学士选拔,由皇帝选拔,故B排除。军机处的设置,与科举制无关,故D排

12、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1.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轮番而治”特点的是( )A.国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B.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雅典公民都是大会成员C.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D.任何公民都有权讨论发言与投票表决【答案】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实行直接民主制、主权在民、轮番为治、崇尚法治、绝禁人治、权限交叉的制约机制。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

13、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12.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果有病或因年高有障碍,原告应提供车子。”“患重病承审员、仲裁员或被告应另日诉讼。”这体现了古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弱者权益C限制贵族权力 D扩大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如果有病或因年高有障碍,原告应提供车子。”“患重病承审员、仲裁员或被告应另日诉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古罗马法维护弱者权益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保护私有财产,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限制贵族权力,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扩大统治基

14、础,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这是备考的重点知识之一,学生应重视。罗马法作为奴隶社会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深受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罗马法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的法律体系,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还确立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如疑罪从无、任何人均无义务指控自己有罪、没有原告就没有法官、法官不得自动审判、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一目了然之事无须证明、一事不再理等等原则对现代法律制度仍然产生重大影响。13.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

15、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由此可以发现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B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C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D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选举权【答案】C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832年的议会改革14.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答案】D【解析

16、】试题分析:据材料“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联邦制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故D正确。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过于片面,没有反映地方的权力,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故B排除。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错在“增强”,故C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联邦制15.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B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17、” C“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D“由皇帝任命国家宰相”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体现了皇帝有实权,故A正确,排除。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也说明“君主”是实,故B正确,排除。“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也反映了“君主”是实,故C正确,排除。“由皇帝任命国家宰相”,这种任命可以是形式上的,例如英国国王任命首相,故D项不能说明“君主”是实,故D符合题意。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

18、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意志帝国宪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备考的热点知识。宪法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16.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法制化 C渐进性 D普选制【答案】B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

19、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律成果17.“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如洋务运动、资政新篇等,都符合近代化的方向,故A正确。材料重点不是论述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故B排除。太平天国

20、运动本身的局限性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例如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方案具有空想性,故C排除。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影响18.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工具的是( )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名师点睛】1900年英、美、法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

21、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但实际上由于慈禧在6月21日时对11国宣战以及之前义和团和清军一直围攻围困使馆区,导致这场侵略战争。列强各国(除出兵八国外,另外又加上三个国家比利时王国、荷兰王国、西班牙帝国)在北京正式签字。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19.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结束

22、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意义【名师点睛】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

23、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20.“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对此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革命的对象和斗争方式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新民主主义革

24、命是无产阶级领导,故A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故B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反帝反封,故C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民主主义革命含义21.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 )A.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 B.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 D.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答案

25、】D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名师点睛】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22.“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五角星,共庆山河改”,陈毅的这首诗记录了( )A.五四运动 B.北平和平解放C.开国大典 D.“文革”结束【答案】C【解析】

26、试题分析:据材料“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五角星,共庆山河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的史实,故C正确。五四运动,不符合“举头五角星,共庆山河改”,故A排除。北平和平解放,不等于解放战争的胜利,故B排除。“文革”结束,也没有“共庆山河改”,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名师点睛】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27、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 A.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D.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答案】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平等24.2014年元旦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关系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

28、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B.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D.倡导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告台湾同胞书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关系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它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故C正确。“一国两制”的构想不是告台湾同胞书,是由邓小平提出,故A排除。“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属于九二共识,不符合告台湾同胞书的时间,故B排除。倡导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不符合告台湾同胞书的史实,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台湾问题

29、25.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一国两制”A B C D【答案】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名师点睛】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部宪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五年来的新胜利,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

30、共同愿望.它首先把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具体步骤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A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B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C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

31、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故A排除。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故C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法制建设27.“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C权利法案 D人权宣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

32、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国工人运动的以共产党宣言为典型,故B正确。四月提纲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权利法案,属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故C排除。人权宣言也属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故D排除。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名师点睛】共产党宣言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

33、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共产党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28.“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答案】A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

34、十月革命的胜利意义29.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趋于缓和 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冷战不诉诸武力,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故B正确。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只反映了两极格局的一个方面,且与世界和平没有直接联系

35、,故A排除。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始终存在,没有趋于缓和,故C排除。“冷战”期间各国有直接武装冲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故D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名师点睛】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30.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

36、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D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答案】D考点:历史和历史的“重现”历史学是什么历史研究方法二、主观题。(40分)31.(25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回顾过去,警示未来,指引中国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

37、,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

38、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开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1)据材料一,简评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

39、的认识并结合史实说明甲午战争是如何促成“中国觉醒并奋发图强”的。(10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亚洲国际格局演变”的角度,概括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8分)【答案】(1)评价:李鸿章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2分);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性质(2分)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说明:甲午战败后,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2分)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救亡图存(2分)(如答出具体史实也可得分如维新派开展维新运动;广大劳动人民掀起反侵略反洋教的斗争)(2)

40、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本战败,称霸亚洲的野心破灭,国际地位下降;加速了殖民体系在亚洲的解体,亚洲出现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战后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增强,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迅速提升,推行全球霸权战略。(8分)(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日本经济和外交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反省;日木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复交三原则”。(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3)据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

41、,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日本经济和外交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反省;日木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复交三原则”。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日建交【名师点睛】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

42、跻身列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打战彻底结束。32.(14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

43、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眼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论证其观点的合理性。(要求:提炼材料中任意两个观点并分别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观点一: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

44、3分)论证角度: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4分)观点二: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3分)论证角度: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4分)观点三: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3分)论证角度: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金融危机(写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如能源危机、欧盟内部矛盾、恐怖主义活动等亦可以给分)(4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规范1分据材料“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即可提炼出观点二: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论证其观点的合理性: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影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影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影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