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9 ,大小:2.30MB ,
资源ID:15440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402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第4讲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第4讲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4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 通史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概览总述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政治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一、古代希腊政治文明1形成环境(1)地理环境:海

2、洋文明、多山靠海、良港众多、海岛棋布、平原狭小。(2)经济环境:海外贸易条件得天独厚,工商业发达。(3)政治环境:小国寡民、独立自主。(4)人文环境: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2发展历程(1)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使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3)顶峰: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3主要内容(1)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其讨论决定。(2)五百人议事会:国家常设最高行政机关。(3)陪审法庭:国家最高司法与监察

3、机关。(4)除十将军委员会以外,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4突出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5历史评价(1)积极性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2)局限性民主只属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小国寡民体制下的产物,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6实质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及对奴隶的专政。二、古代希腊的经济文明雅典等希腊城邦,良港众多,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优越,奴隶制工商业发达,为古代希腊辉煌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三、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原因条件(1)平

4、民与奴隶主的不断斗争。(2)罗马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法学家的努力。(3)罗马帝国不断扩张,帝国境内政治经济活动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以及民族关系复杂。2发展历程(1)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2)公民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的公民法。(3)万民法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有其狭隘性。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4)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3内容(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评价(1)缓和了社会矛盾,维系了罗马的统治。

5、(2)给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律师制度、陪审制度、一系列诉讼原则。(3)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制的先声。四、古代罗马经济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以来,随着罗马的扩张和国际交往的扩大,罗马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得到充分发展。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1)主权在民: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权力制约:主要是指城邦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五百人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公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陪审法庭还对官员和法律进行控制。(3)法律至上:严格实行法治,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公民

6、平等。 (4)公民意识:人人皆可为政,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5)直接民主:为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是西方近代民主的滥觞。(6)轮番而治: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审判员由抽签选举产生,每个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点拨:“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等机构;“轮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2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认识的七个误区(1)从民主运作形式上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是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不可误认为直接民主是最理想和完美无缺的运作方式。 (2)从民主的程序上看

7、:雅典民主强调民主的机制、规则和程序,属于价值理性,侧重于整体角度阐释民主,但很难保证真正的民主。比如全体公民都有机会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选举方式是抽签选举;司法审判中采取法庭辩论等形式与程序。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相对粗糙,雅典的程序性民主无法保证真正的民主。 (3)从局限性上看:古代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能说成是全体雅典男性居民的民主。(4)从实质上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专政,不可误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5)从影响上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不可误认为其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了完备的体系。(

8、6)对于“陶片放逐法”:不宜夸大其维护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还应看到它极易成为排除异己、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使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政治家被流放,不利于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健康发展。(7)关注两个概念的区别:“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表现在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的职责等方面;“轮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3罗马法的五大原则(1)平等原则:罗马法时代,是奴隶制社会,不会存在人人平等。但是对于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地位,主张平等原则。该原则发展成后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法人制度:罗马法没有法人名词,但是设立了法人制度,对法人分为社团和财团,并

9、对法人的权利义务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 (3)一夫一妻制度:与现在内涵不一样,但是至少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名词,成为后人战斗的武器。(4)物权法定制度:罗马法强调物权的范围和种类都由法律规定。所有权为自然权,为核心权利。后来该原则发展成“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继承制度:实行遗嘱至上原则;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4罗马法的形成及与历史现实的关联(1)通史视角认识罗马法的形成条件 政治:罗马法的发展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奴隶的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外扩张等因素有关。经济: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罗马法不断发展的经济条件,直接影响罗马的经济立法。文化:古罗马是

10、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的开拓者,罗马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繁荣。(2)罗马法与历史现实的关联罗马法是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近代初期西方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的思想,制定了资产阶级的法律文件。如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民法典等。罗马法中关于买卖、借贷、债权、合同契约、遗产继承以及伤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对发展市场经济有借鉴意义,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商品经济秩序。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某些诉讼原则。点拨:罗马法重视证据、注重程序、倡导理性等诉讼原则深刻影响了后世;近代资产阶级提出的“天赋人权”“权力平等”等口号也是从罗马

11、法中发展而来。【典例1】(2018新课标全国卷)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古代雅典二看关键信息:梭伦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三看答题方向:反映了梭伦的什么思想选项排查历史追问结合上题思考,梭伦改革中对于平民和贵族的矛盾采取的立场是什么?梭伦改革彻底化解了雅典的社会矛盾了吗?有何意义?提示:中立,在梭伦改革中他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他的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改革在一

12、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练习1(2018新课标全国卷)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C)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恩格斯“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句评论。罗马共和国时期,历经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最终以平民的胜利而结束,公民之间取得了法律上的平等,故答案为C项。经过平民的斗争,基本消灭了氏族制的残余,但旧

13、的氏族贵族特权并没有完全消失,故A项排除。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故B项排除。自由民是除奴隶之外的所有居民的通称,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是不可能的,故D项错误。练习2(2018新课标全国卷)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B)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解析:“必须能言善辩”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B与材料“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的信息相符,故B正确;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进入黄金时代,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公民表达不

14、同的观点,不是思想纷争,D错误。练习3(2018北京卷)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C)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解析:题干中雅典让担任舰长等职务的富人“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此举并不会引发贫富对立,A项错误;事实上雅典的文化事业比较发达,B项错误;这些举措考虑到现实中贫富状况不同以及社会阶层间矛盾,兼顾到贫者的利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稳定,C项正确。材料反

15、映的是职位不是向所有人开放,并不是“绝对平等”,且绝对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排除D项。练习4(2018江苏卷)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D)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其主旨在于强调罗马法“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这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对近代经济立法有深远影响,D项正确。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时代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A项错误,排除;B项与题意相反,排

16、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化,而且材料侧重罗马法的经济立法部分,排除。练习5(2018浙江卷)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属于其“失”的是(D)公职选举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民众组成陪审法庭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ABCD解析:公职选举,属于雅典民主的“得”,不符合题意;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属于雅典民主的“失”,符合题意;民众组成陪审法庭,属于雅典民主的“得”,不符合题意;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属于雅典民主的“失”,符合题意。故选项D正确。练习6(2018浙江卷)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

17、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A)A贵族垄断立法权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解析:回忆所学知识可知,罗马万民法是在不改变公民法的前提下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其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题干材料所述与此相吻合,故B、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古代罗马早期实行的是习惯法,贵族垄断立法权,公元前449年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了贵族

18、垄断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的情形,故选项A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为本题答案。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

19、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问题设置】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原因:公开稳定(成文),突出了法律程序建设,为法治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也为近现代法制发展提供了经验;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法律规范从国家到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法治国,有法可依,为新社会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法律规范;保护物权(私有制),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法制保障

20、;倡行法人平等。自然法思想超出奴隶制时代限制,有利于人类进步,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权和宗教特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崇尚法治,公正至上。既适合近代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也是政治文明的追求。1产生的背景(1)经济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奠定了基础。(2)政治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3)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4)社会环境上: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古希腊思想家追求平等、诚实、不断探究的品质。2智者学派(1)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

21、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2)作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伦理道德。3苏格拉底(1)观点强调知识的作用,把知识与道德合二为一,提出“美德即知识”(即“知德合一”)。主张“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尊重理性,追求思想自由。(2)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4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5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6罗马:罗马法律蕴含的自然法原则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法律思

22、想的根源。1古希腊的人文思想2.古代希腊先哲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1)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他对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3)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4)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文艺复兴提供价值标准定位;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为文艺复兴提供道德标准定位;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为文艺复兴

23、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定位。点拨: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和道德的不懈追求。它关注人的现世生活,注重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典例2】(2017新课标全国卷)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公元前9至前8世纪的希腊二看关键信息:诸

24、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没有完美无缺的三看答题方向:反映古代雅典的什么特点选项排查历史追问据上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的标志是什么?主要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他的思想?提示:(1)标志:智者运动的兴起。(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3)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4)评价:积极: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消极:片面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导致了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练习7(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

25、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

26、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

27、;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提炼有关孟子、苏格拉底观点的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别加以概括即可。第(2)问有关社会背景方面,应从孟子、苏格拉底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史实来回答;“共同的历史价值”可从对中西法制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在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等角度考虑。孔子所处春秋时期,政治纷乱,王权倾颓,各阶级剧烈变动,社会风气礼乐崩坏,道德沦丧。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已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守法的风尚也正在消逝,个人为所欲为和奢靡的风气不断滋长,孔子与苏格拉

28、底都以道德教育作为救国安邦的济世良方,在知识与情感之间,孔子与苏格拉底有不同的选择,孔子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仁具有重仁轻智的倾向,而苏格拉底以知识为基础的善则崇尚智慧、知识,强调对人、对事、对善德的真知。张素玲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问题设置】据材料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提倡道德教育的相似背景。并提出两者道德教育观的不同之处。背景:政治动荡;道德风气日益沦丧。不同:孔子注重亲情;苏格拉底注重知识。1比较古希腊民主政治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不同2.雅典民主政治与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关系抽签选举是近代选举制的起源人民主权是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五百人议事会的任期是近代代议制下任期制的渊

29、源五百人议事会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是比例代表制的开始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是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3.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制的区别中国古代法律古罗马法律法律观念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法律地位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是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法律结构民刑不分、以刑为主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法律内容无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法学家地位完全以官方为主导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历史影响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古代中国儒家思

30、想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比较(1)不同点古希腊人文精神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强调“个体”的人,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纲常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例如,亚里士多德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强调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讲究天人合一,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2)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的“

31、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所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的学说,“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孔子把恢复理想政治的基础建立在了个人的道德心理之上,把外在规范的强制约束转化为人心的内在自觉要求,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政治,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 一、雅典民主政治中的选举任期制、三权分立原则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1)选举任期制:雅典公职人员的选举任期制作为民主政治的一个基

32、本原则,为社会公共权力的产生及和平、有序地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成为后来西方民主制国家公职人员任用制度的渊源。(2)三权分立原则:雅典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洛克、孟德斯鸠等对其进一步发展,使其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三、罗马法的主要分类法律对象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公法包括宗教祭祀活动和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规范;私法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表现形式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所有以书面形式发布并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包括议会通过的法

33、律、元老院的决议、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等;不成文法是指统治阶级所认可的习惯法适用范围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市民法是指仅适用于罗马市民的法律;万民法是调整外来人之间以及外来人与罗马市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立法方式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与长官法。长官法专指由罗马高级官吏发布的告示、命令等所构成的法律,内容多为私法。其主要是靠裁判官的司法实践活动形成的四、解读自然法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和正义。由于自然法不是实在法,它只是一定的理念和原则,对实在法起着统摄、指引作用。或者说,自然法只

34、是实在法的指导思想或原则,即某种实在法的理论基础。 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他把自然法思想引入罗马法,极大地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他把自然法置于实在法之上,认为自然法是普遍存在的、至高无上的法则,它先于人类现实法律而存在,其作用远远超过人类所制定的法律,只有符合自然或自然法的实在法才是真正的法律。正如英国著名法史学家梅因所言:“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板块串讲古代中国与世界专题线索归纳(一)中央体制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

35、家国一体”时期发展历程先秦(萌芽)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西汉(发展)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宋朝(加强)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元朝(加强)中书省是最高行政

36、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明朝(强化)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顶峰)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二)地方体制 从“天下共主”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时期发展历程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

37、“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宋朝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三)选官制度从贵族政治到影响深远的科举取士(一)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时期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农业起源(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有石、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夏商周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2)耕

38、作方式为石器锄耕(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4)经济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从秦汉至宋元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

39、大,人口增长 (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二)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时期发展历程从先秦到秦汉形成与发展(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发展与繁荣(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清辉煌与滞后 (1)生产方式:明

40、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三)商业发展 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四)经济政策 从“重农”的辉煌到“禁商”的落伍(一)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西汉改造和独尊(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

41、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转型与成熟 (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清批判与继承 (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二)科技成就从领先世界到迟滞落后时期发展历程从先秦到秦汉奠基发展 (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

42、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算法(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繁荣外传 (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2)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传(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明清总结落伍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三)文学艺术从辉煌灿烂到

43、多元一体、各具特色时期发展历程先秦、秦汉奠基发展(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2)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全面繁荣(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

44、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4)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明清承古萌新(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一)雅典民主从城邦星罗棋布到雅典民主独领风骚时期发展历程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孕育与确立(1)公元前8世纪,城邦孕育期:希腊出现众多城邦,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政治(2)公元前6世纪初,

45、梭伦改革: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3)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民主从鼎盛走向衰落(1)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公民参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2)公元前4世纪,遭马其顿入侵,雅典民主衰落(二)罗马法律从共和时代治“公民”到帝国时代治“万民”时期发展历程共和国时期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习惯法:主要存在于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早期(2)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发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帝国时期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

46、)公民法:公元3世纪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2)万民法: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东罗马帝国时期完成编订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智者学派(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2)主要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3)意义: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1)主

47、张:“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2)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阶段整合高频热考点大突破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 1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48、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是治国理政的强大武器,是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推崇,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2017高考命题中出现了分封制对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的作用的考查,突出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随着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今后高考中必将会以不同题型考查此热点话题。儒家思想的演变1演变历程(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思

49、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2)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代出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的主体。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理

50、气论”和“心性论”。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心学”思想,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的学说。(4)新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度活跃。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演变规律(1)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进一步发展、明清承古萌新的过程。(2)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3)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

51、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 1“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代张籍的这首凉州词可供研究唐代的(D)A社会习俗B区域经济C边疆治理 D丝绸之路 解析:诗里没有涉及社会习俗,故A错误;诗里没有涉及区域经济,故B错误;“应驮白练到安西”表达了诗人非常强烈地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故C错误;根据“白练”“安西”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可供研究唐代的丝绸之路,故D正确。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

52、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春秋繁露材料三: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概括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

53、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来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答案:(1)主张:仁、礼、仁政。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国家分裂;经济上,使用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2)主张: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来源:儒学基础上,融合了阴阳五行、黄老之学及法家等思想。(3)影响:儒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

54、延续;儒学日益僵化,压制思想。原因:吸收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得出其主张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为仁、礼和孟子的仁政,其背景可以结合百家争鸣的背景加以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得出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第(3)题结合材料“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可以得出其影响。中共中央

55、、国务院宣布成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降低北京人口密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1机构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举措,从古至今,中央机构、地方机构、国都首都、城邑城市,地方区划、区县省份、特区特市等,都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之中。一方面这是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顺应统治需要的必然措施。2机构及区划的调整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体现,另一方面通过调整也促进了经济

56、发展和统治的巩固,造福一方经济。随着国家重大战略的调整雄安新区的设立,必将会带来新一轮关于“机构及区划”的大讨论,今后命题中极有可能出现。1地方机构 (1)秦朝: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2)汉朝:设刺史监察地方,后演变成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地方机构以“州、郡、县”为主。(3)唐朝:地方分州(府)、县两级,另设“道”为监察区域。(4)北宋:将地方行政、军事及财权收归中央;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宋朝改为路、州(府、军、监)、县制,但对州一级严密控制,权力集中在中央。(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以行省、路、府(州)、县四级为主。(6)明

57、朝:废行省、实行三司分权。地方实行“省、府、县”三级;少数民族实行土司制。规律:地方机构的演变,一方面是在继承前代基础上的创新,古代的机构调整更多的是为统治需要而变革;另一方面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区划顺应的进行调整。 2都城变迁规律:中国古代都城变迁更主要的是政治统治及周边防御的需要,都城的政治、军事功能强大,经济及文化因素弱。非都城的城市,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逐渐增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58、。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图一、图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三: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

59、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答案:(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议政;互为补充、相互牵制。评价:通过分权,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3)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论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以来其本原精神不变,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

60、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路、州、县制,并实行重文轻武等制度;元朝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地方上是省、道、府、县四级制。(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可以归纳:变是指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等,不变是指最高统治者世袭。第(2)题第一问可以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归纳:宰相实行委员制,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第二问可以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归纳,通过分权,利于防止大臣

61、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第(3)题依据材料三,“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可以归纳出观点。当地时间2018年5月16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巴黎同法国外长勒德里昂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王毅说:“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全球化的时代需求,为沿线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特别是在当前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国际形势下,一带一路为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开辟了新

62、的路径,展现出强劲生命力和广阔前景。”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合作共赢的时代,中西方的交流和交往自古就有,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和学习,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随着2018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召开,必将会带来新一轮中西交往与交流的热潮。1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1)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丝织业发展;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2)两汉路线:陆路为主: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由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罗马);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

63、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海路: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从水路建立了东西外交联系。 (3)唐:海陆并举。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到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可到波斯湾。陆路:从长安向东可到朝鲜,从长安向西可到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4)两宋:陆路受阻,海路为主。宋代西北先后有西夏、辽、金、蒙古等,丝绸之路被封锁,宋朝只能另寻贸易道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随着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达,海路比陆路更安全且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因此南宋以海路为主。(5)明清:明朝郑和下西洋,属于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随着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64、,天朝上国的愚昧无知,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海外贸易衰落。 2丝路精神:即丝绸之路精神,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体现的“丝路精神”。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这也是现代国际社会交往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是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被誉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世界文化的大运河”。西北丝绸之路正式被官方开通,始于汉代的张

65、骞通西域(遣副使访问中亚、南亚及西亚各国)。当时我国的冶铁技术、铁器、井渠法传入西域,西方的玻璃、琉璃等特产和葡萄、苜蓿、石榴、胡桃等植物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术、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东汉末年,由于匈奴控制西域一带,丝绸之路一度梗阻。唐代是丝绸之路达到最终繁荣的时期,阿拉伯和欧洲商旅往来不断,将中国与当时强大的东罗马两大文明古国联系起来,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丝绸之路梗阻。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西北丝绸之路日渐衰退。材料二: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

66、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构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西北丝绸之路繁荣与日渐衰退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答案:(1)繁荣: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的位置,政府政策的支持,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衰退:宋朝国力的衰落,指南针与航海技术的应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西北自然环境的恶化,少数民族政权的控制。(2)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助于推进亚洲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加强欧亚大陆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可引领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机遇。解析:第(1)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概括繁荣及衰退的原因。第(2)题从对中国及对世界的影响两方面概括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