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杂兴(xnxn)亡赖(wwn)锄豆(cch)剥莲蓬(bbo)二、读拼音,写词语。秋风,秋雨飘飘,雨滴打在梧桐树,的叶子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我们坐在的下,静静地听着。x xx shmn smo yn徐 徐稀 疏民 宿茅 檐三、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四时田园杂兴()A高兴B兴奋C随兴而写的诗2树头新绿未成阴()A阴暗B阴天 C树荫3最喜小儿亡赖()A赖皮B游手好闲C顽皮、淘气CCC 四、读下面的诗词句,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请写出来。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_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_一树树梅子金黄金黄的,
2、一颗颗杏子又大又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稀稀拉拉的。最令人喜爱的小儿子淘气可爱,横卧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初夏美景图1前两句诗写到的四种景物是:_、_、_、_。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这两句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梅子杏子麦花菜花金黄肥雪白稀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读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_示例: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篱笆边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3“无人过”的原因是()A田园景色太美,人们都去游玩了。B此时正是中午,人们都在休息。C初夏农事正忙,农
3、民早出晚归。C二、宿新市徐公店:美丽春光图1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的景象,从哪里可以看出?在括号里打“”。A菜花()B.篱落疏疏()C树头新绿未成阴()春2根据图片填一填。图一 图二(1)图一可配诗“_”,图二可配诗“_”。(2)从所填诗句中摘关键字给这两幅图命名,图一可以命名为“_蝶”,图二可以命名为“_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追寻3儿童为什么寻不到蝴蝶了?()A因为蝴蝶飞得太快了。B因为儿童跑得太慢了。C因为蝴蝶是黄色的,油菜花也是黄色的,黄色的蝴蝶飞进黄色的油菜花中,很难找到。C三、清平乐村居:江南村居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_?大儿_,中儿_。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
4、剥莲蓬。白发谁家翁媪锄豆溪东正织鸡笼1把词句补充完整。2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词人_。词中“_,_”两句描写了江南农村的自然景色。宋辛弃疾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3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写了江南山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B这首词围绕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C词中“卧”字传神地写出了小儿子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A4.读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听到_在相互逗趣、取乐,看到他们的大儿子_,二儿子_,小儿子_。这真是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图。有人操着南方口音在小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草正在编鸡笼横卧在溪边剥莲
5、蓬一、主题积累。请从每个九宫格中选择五个字或七个字,组成一句诗。1_2_云深不知处春潮带雨晚来急二、延伸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指()A子女。B青年男女。C哥哥姐姐。2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_B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B4读了后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_示例:几个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种瓜。三、百字练笔展开想象,把清平乐村居改写成一篇短文。示例: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去散步,无意间看见一座又小又低的茅屋。茅屋边的小溪两旁有许多碧绿的青草,屋旁的大树郁郁葱葱。茅檐下,两个满头白发的老翁、老妇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在小溪的东面,老人的大儿子正在卖力地为自家豆田锄草,他不时地用袖子擦头上的汗。二儿子坐在树下编织着鸡笼。可爱的小儿子横卧在溪边,剥着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