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 史2015.11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上帝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国王自称“天子”。这说明
2、中国古代早期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B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C王权神权紧密结合 D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2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A政治权力下移 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C社会动荡纷争 D经济领域发生变革3图1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科举制注重出身门弟 B士族阶层占据主导地位C各阶层文化素养不同 D维护统治集团利益需要4.北宋政权一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经过近百年的“培植养护”,“政府又变成像样的读书人的政府”这反映了北宋时期A重视文化传统的养育和保护B形成了尚文轻武的社会风气C推行变法新政成
3、为社会潮流D文官在军政体制中成为主体5中国古代的都城往往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手工业以技术密集和产品精良为特色。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A民间市场狭窄 B官营手工业垄断C统治阶级需要 D都城具有吸引力6明朝王世贞的弇(yn)州四部稿记载:“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A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B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C农副产品市场化的加强 D对外贸易的繁荣兴盛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A南京条约签订后 B虎门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
4、后8大公报曾发表一篇时评指出:“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敌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时评反映的形势A刺激光绪帝进行了戊戌变法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D造成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9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可以用来说明A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B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C五四运动的合理性 D国民革命的必要性10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的发表A推动了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
5、实现了国内军令政令统一 D解决了共产党政权的地位问题111944年蒋介石免去“四大家族”中卷入“美金公债案”的孔祥熙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职位;1947年又因“黄金风潮案”,迫使牵涉舞弊的另一“四大家族”代表宋子文辞职。194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经济管制督导员”,蒋介石亲选蒋经国主管,“扫除腐败势力”。这反映出蒋介石A认识到家族政治的弊端 B为长期抗战重视反腐C反腐具有明显人治色彩 D重视反腐的制度建设12图2所示为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的部分内容,最右侧标题写着:“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人民大宪章”的理解正确的是A与英国大宪章的实质一致B反映了我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6、的原则C是报纸工作人员排版的失误D表明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13“(新中国成立后)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影响 B生活水平的限制C外交形势的制约 D绎济体制的束缚14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为了发展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的方针 B放弃“一边倒”的政策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坚持“独立自主”方针15图3、图4分别为1958年关于公共食堂的一幅老照片和一张宣传画,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B群众生产热情
7、高涨C经济政策脱离实际 D放弃苏联经济模式16亚里士多德指出:“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他意在表明古希腊A公民政治的重要性 B民主政体的普遍性C民主决策的便捷性D城邦政体的多样性17公元前150年左右,罗马法庭在对面临死刑的公民进行判决时,通常采用拖延审判的办法,以使罪犯远离罗马,估计他到达安全地带以后,才宣布禁止该罪犯返回罗马,死刑实际变成了流放。这反映了罗马法A法治理念遭到破坏 B司法原则以人为本C维护罗马公民特权 D法律条文不够严谨18威廉韦德指出:(在英国)政党制度带来了政府的中心地位政府对议会的控制则加强。议案由政
8、府部门控制,由党魁操纵议会通过的立法方式可能危害到法律的公正性。执政党控制的议会对政府的监督也显得软弱无力,民主可能受到伤害。这一材料反映出英国A议会在国家政治权力体系中地位下降 B资产阶级民主的弊端渐趋显现C责任内阁制度逐步被政党制度所取代 D君主立宪制度的缺陷不断暴露19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A工业中心 B贸易中心 C金融中心 D科技中心20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义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A使政府体制相对稳定
9、 B打破了两党轮流执政定制C正式确立了文官制度 D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21“大萧条”给美国等西方国家造成了重创,而同一时期的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累。”这一现象反映了A苏联经济模式的先进性 B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没落C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D两种制度合作时机成熟22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条口录:“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A输出资本和对抗苏联 B遏制欧洲和称霸世界C控制西欧和遏制苏联 D复兴欧洲和干涉中国23在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国事实上形成了以“冷和”代替“冷战”的默契。这种“心照不宣”A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精神 B表明美苏两国合谋瓜分世界C反应了和平发展成为主流 D客观上避
10、免了世界大战爆发24图5为中国欧盟贸易十年回顾示意图。图5反映出 A世贸组织是中欧经贸繁荣的保障B中欧率先进行新技术和新经济革命C21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到中欧D走向联合的欧洲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5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实质是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国家民族意识再次觉醒C国际力量的多元化 D霸权主义政治受到制约 第卷 本卷共4个试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唐中叶开始,陆上
11、丝绸之路的日益衰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蒸蒸日上,也是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由陆地转向海洋的转折时期。特别是唐在广州设市舶使后,标志着海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旧唐书王锷传:“榷其利,所得与两税相埒(li等同)。”公元987年,宋太宗就“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每纲赍空名诏书三道,于所至各处赐之。”公元1137年,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1146年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依循旧法,以招徕远人”。 摘编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二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增长一直快于供给增长,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
12、而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导致中国商品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有些外国学者则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剑桥中国明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季道光十五年,英国轮船“查甸号”航抵我国,此为轮船出现于我国海面之始。外轮侵入,旧有帆船,相形见绌,运费不及其廉,航行不及其速,我国航运,已难竞存。复因鸦片战败,缔结南京条约,
13、五口通商,航行无阻;继以天津条约烟台条约,增加口岸,嗣后玫长江通商章程;未几,再行追加条款,更制定内河行轮章程。外轮遂在我国内河,畅行无阻。各国视为利薮,竞辟航路,设立轮船公司。 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1937年)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政府意识到领水主权丧失所带来的危害,要求列强放弃在华领水特权已经成为民国政府废约运动的重要内容。随着废约运动的开展,收回领水主权的努力逐渐得到回报,当时一系列新条约的签订事实上就意味着中国领水主权逐渐得以恢复。新约的签订使中国领水主权无疑得到了尊重,尽管这还只是条约文本意义上的尊重,但毕竟从法律上解除了中国领水主权所受到的约束。对于这种法律程序上的主权恢复活动。
14、还是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这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领水主权回归正常状态的重要步骤。当然,新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中国领水主权的立即恢复。由于列强不愿意真正放弃原有特权,加上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卖国,中国领水主权并没有得以完全恢复。新条约签订后,中国领水主权依然不是完整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国民党政权垮台。 刘利民民国时期中外新条约的签订与领水主权的部分恢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领水主权丧失的原因及危害。(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为恢复内河航运权做了哪些努力。(6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图6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
15、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提取图片中任意两个年份有关清代上海道台职能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并对图中所示的整体历程进行简要评价。2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黑死病之后100年左右,英国人口逐步得到恢复,随即缓慢增长。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前50年,英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了,在此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时
16、期关于植物和家畜的新科学知识的出现、运输的改善、医药卫生的进步、较好的营养及较高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已消灭了多种疾病,减少了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死亡率已经下降了。据研究,在死亡率的下降中,与空气有关的疾病减少所起的作用占44,与水和食物有关的占33,与微生物有关的占15,其他原因占8。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材料二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英国部分农村人口的绝对数已经开始下降,从60年代开始,全国农村人口的绝对数也开始下降。据估算,在18411911年的70年间,英国农村地区因国内移民和向海外移民而减少人口450万人以上,几乎等于这一时期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这
17、一时期人口流动的方向基本上从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向经济繁荣或发展潜力大的地方,也即是从农村和日渐式微的毛纺织工业区向工商业城市、矿区和沿海港口城市流动。在联合王国,英格兰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此,这后面几个地区也是向外移民的重点地区,来自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英国工业化。除了国内移民以外,从联合王国流向国外的国际移民对调节英国的劳动力供应,解决其人口过剩问题也起了一定作用。 摘编自王章辉著英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人口变化所产生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