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015河北唐山二模)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D.地方
2、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3.(2015辽宁锦州二模)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4.(2016河南新乡一模)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反映出()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C.“
3、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D.清王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5.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6.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
4、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7.(2015安徽马鞍山三模)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8.黄遵宪在诗中写道:“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该诗创作于()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
5、争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九一八”事变后9.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10.“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
6、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1.(2015山东潍坊三模)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清朝()A.重获国家之独立B.与列强和平相处C.外交迈向近代化D.对世界全面开放12.(2016云南昆明摸底)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激化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C.民族矛盾缓和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二、非选择题13.(2015山东青岛二模)阅读材料,完成
7、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徐中约费正清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
8、个主要根源。摘编自中国近代史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根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根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综合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研究世界经济史和社会史的Grego
9、ry Clark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摘编自历史大数据: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历史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实,对Cregory Clark教授观点的微观方面加以论证。#考点规范练6.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题眼是“继续沉睡了二十年”。1840年的
10、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虽然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但清政府没有清醒地面对,也没有进行任何改革,增强自身实力,从而使中国错过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有利时机,直到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才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由此可知,A项正确。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央设立布政使是为了削弱割据势力,控制地方财政大权。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晚清中央集权制的削弱,故A项正确。3.C解析:材料体现不出清政府对列强条约的全面回绝,只是体现出了其对待条约的态度,故A项错误;清政府遵守条约并不能说明其卖国立场,故B项错误;由对条约的不遵守到最终要求双方恪守条约,体现出了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
11、接轨,故C项正确;最初清政府不遵守条约,体现不出其通过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故D项错误。4.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题眼是“不得提书夷字”。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不得用“夷”字,与国家主权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夷”字是对外国人的蔑称,不得用“夷”字不能反映出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故B项错误;清政府蔑称外国人为“夷”,是“天朝上国”心态的反映,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不得用“夷”字,说明“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清王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故D项错误。5.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题眼是“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
12、上”。海军舰队并不能代表清政府,故A项错误;海军舰队战死和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李鸿章不避战求和,故B项错误;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战略战术落后,故C项错误;海军官员的殉国行为可以说明北洋海军并不是腐朽无能的,故D项正确。6.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日本明治维新后野心急剧膨胀,想通过侵略扩张实现亚洲强国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明显是为日本侵略作掩盖,不符合历史事实,故B项正确;材料中“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说明对中国文化的蔑视,故C项错误;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7.D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材料说的是“普通民
13、众”没受影响,不能扩大为“中国民众”,另外“没有影响到”不等于“根本不关心”,故A项错误;按材料意思,虽然几乎全是北洋水师和淮军在作战,但是不能就此认定其好大喜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清政府,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了李鸿章主要依赖个人力量与列强斗争,忽略了中华民族整体的联合,故D项正确。8.B解析:鸦片战争后割占的是香港岛,与题干中“台湾”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倭人竟割台湾去”,可知是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割占台湾,故B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没有割占台湾,故C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没有割占台湾,故D项错
14、误。9.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义和团运动,题眼是“失车船店脚之利蜂起应之”。材料反映了铁路的修建影响从事运输的下层民众的生活,因此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故C项正确。10.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题眼是“山东”“义兵”。“近畿及山东等省”说明战争发生在首都附近和北方省份,与香港岛地点不符,故A项错误;广州位于中国南端,地点不符,故B项错误;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是指朝鲜的丰岛海战,并非中国境内,地点不符,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从天津一路打到北京,符合“近畿及山东等省”的地点,故D项
15、正确。11.C解析: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获得独立,故A项错误;列强与中国不可能和平相处,故B项错误;材料中“总理衙门”“在英国设立使馆”“设立外务部”体现了晚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故C项正确;对世界全面开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12.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帮助外国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清政府为外国侵略者“昭涤垢雪”,恰恰体现出其从反对外国侵略者到沦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变化,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 13.参考答案:(1)不同: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16、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2)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徐中约是站在民族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费正清是站在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3)原则: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17、,证史一致,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辩证地评价问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经济侵略的不同方式归纳总结。第(2)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可以任选一个观点作答,但要注意分析角度的不同,前者是民族主义范畴,后者是全球化角度。第(3)问,旨在考查史学研究的方法,可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4.参考答案:思路提示: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大门,引发社会变革的工业技术和与之相符的思维方式传入中国,从此,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根据“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可知,可以从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来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论述。对近代中国而言,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向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由此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方面都发生一定的变化,政治上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产生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生活逐渐西化,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渐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