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口市第一中学期高三年级九月份月考试题(B卷)命题人;伍英莹 审题人:吴永红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晋国的国君更替说明A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得以恢复B宗法分封制在晋国受到冲击C晋国大夫集团地位日益突出D政权更迭削弱了晋国的实力2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尔。”这说明A三代时期儒法并重B夏商周采用“刑主德辅”的法律思想C秦朝抛弃了以吏为师的做法D法律是夏商周秦相沿的统治工具3宋代134 位宰
2、相,123 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这表明当时A官场门阀恩荫的现象彻底杜绝B科举制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C人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D科举制造就了高素质文官群体4汉代以禄秩标志官员等级,考古学家陈梦家指出:“所谓俸给或吏禄制度,其内容是秩别、俸禄数量、官职和俸禄性质;即哪一种官职属于哪一秩级,每年或每月应得多少俸禄,用什么物资作为俸禄。”材料反映了A官员的品位与品级分离B官员禄秩从属于其职位C官僚政治由此开始D禄秩制毫无品位色彩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
3、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6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时,“六卿伺色探旨,若六曹吏称次者,也惕息屏气,而不敢有所异同。”明史记载:“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黄宗羲指出明朝“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B宰相制被废除后,相权流向皇帝、内阁、六部、太监C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D后宫地位提高,分享
4、一定的政治权利7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8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化说明了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 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
5、发展水平的变化 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9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10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11天工开物载:“凡倭缎制造
6、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而松江棉布、杭州丝绸并称“衣被天下”,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从中可知明清时期A经济的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明显B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C活跃的商品经济瓦解着自然经济D不同地域的市场需求也存在差异12 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氧化铁的色釉在氧化火里烧成黄色,再经过还原火成为青色。而烧制白瓷则必须清除原料中的铁成分。北齐河南安阳范粹墓和濮阳李云墓出土的瓷器,虽然含有某些青瓷的余韵,但已经初步具备了白瓷的特征。这说明()。A: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 B:白瓷与青瓷制作工
7、艺相同C:白瓷与青瓷的烧制原料不同 D: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的繁荣时期13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B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D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14经过汉儒加工的“天人感应”理论。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使政治管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汉儒加工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B批评当政者以修正政治失误C促进宗法血缘关系更加紧密D加强思想控制统一民众意志15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
8、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B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C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D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16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与之认识相似的是A“天子之所是未必是”B“民一于君,事断于法”C“心之本体无所不该”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7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与其属于同一
9、世纪的中国科技成就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授时历D农政全书18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表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下列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A.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19古希腊各城邦在其国境四周,都有一条不可侵犯的神灵界石线,这是各城邦宗教及神的四至,界石之外,是其他城邦神力所辖。这样,在地理上邻近的两个城邦间有也着很难逾越的界限,各自维持着自己的政治和文化。这表明A城邦自治是民主政体产生的温床B信仰的分歧妨碍了城邦的融合C独立的宗教信仰孕育了人文精神D希腊
10、地理环境导致了城邦林立20罗马某项法律规定:“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能力。”“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因为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该规定在罗马法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A是罗马公民同贵族斗争的成果B非罗马人也得到罗马法的保护C彰显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D对罗马公民具有强制的规范性21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D都注重
11、于对人的思考22郑超麟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实业救国愿望B民主科学思想C社会主义思想D爱国救亡精神2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租界当局逮捕,蔡元培和胡适等人为了营救陈独秀,研拟打电报给上海法国领事,其主要考虑是法国领事A能够施压中国北京政府B同情求民主的进步人士C实际掌有管辖该案之权D足以代表法国政府立场24下面是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1936年日记节选:“12月22日抵西安后,我与张、杨进行了讨论。委员长说倘若共产党服从他如同他们之服
12、从总理,他将同意:抗日容共联俄;”,“12月25日?我督促周(指周恩来),必须让委员长即速离开(委员长)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我们(指与蒋一道)4时30分抵洛阳。”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B中国共产党积极斡旋C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D日本侵华威胁日益加剧25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抗日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同情B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不足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美国援华力度D中
13、国抗战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二、材料阅读(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10分,共50分)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这一政治结构的设计师是战国时期的韩非,韩非认为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管理的实现,应当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摘编自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 材料二 历史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逐步传入中国。从不满君主专制、羡慕民主政治到反对专制政体、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
14、叛君爱国,先进的中国人逐步把目光和心思从唐虞盛世转到中国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在中西比较中以新的思维对传统的专制政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从救亡图存出发,用进化论来论证民主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历史必然性,以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为理论武器对君主专制主义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力图在中国建立一个在西方早已出现的民主政体。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两大中枢点”,分别指出西汉、唐朝政府运转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冲击专制制度的因素。(6分)27 (14分)自汉武帝以来的历代盐法改革典型地反映了
15、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西汉之初,战国商业自由发展的势头在武帝时期止步。帝国政府出于财政的考量,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如果说还有什么动机,就是桑弘羊所担心的“罢盐铁以资豪强”“私门成党”。帝国政府以国家身份介入商业流通,官方经营盐铁(官产、官收、官运、官销)的方式,不论是在两汉,还是在而后历代王朝都时断时续。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安史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 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洪武三年
16、,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凭证)。”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各边开中商人,招民垦种,筑台堡自相保聚,边方菽粟无甚贵之时。 明史食货志 (1)据材料一,指出汉朝政府“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举措。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盐法改革有何显著特征?(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盐法改革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商业政策含义的理解。(6分)28 (14分)阅读材
17、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药文化。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1026年编辑
18、出版了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在汴京刻石。978年,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按1792种症状,收集16834份处方,分1670门类编排,在992年和1088年先后出版。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徽宗时,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二百卷,收录药方二万多个,已雕板而不及付印,北宋亡。全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板,后在金、元刊刻。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29 (10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
19、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
20、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殇叔自立
21、,太子仇出奔”晋国兄终弟及的现象曾一度出现,但根据材料“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可见其并未得到恢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可知,西周的宗法分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故B项正确;晋国大夫集团地位日益突出与材料“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相左,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了晋国的国君更替,并不能表明国家实力削弱,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创立儒家、法家学派,与“三代时期”即夏商周不符,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不符,没有涉及“刑主德辅”,故B项错误;秦朝抛弃了诗书,但保留了以吏为师,与材料中“秦人仅以法律为师尔”不符,
22、故C项错误;与材料中“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仅以法律为师尔”相符,故D项正确。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宋代134 位宰相,123 人出身科举”可知大部分官员出身科举,不是全部,因此A项官场门阀恩荫的现象彻底杜绝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虽然“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但是材料没有表现出宋代学术研究的水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宋代宰相出身情况,且“宋代134 位宰相,123 人出身科举”,可知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宋代134 位宰相,123 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可知在科举制度之下,造就了高素质的文官群体,故D项正确。4【答案】B 【解析】按照材料意思,官员的品
23、位与品级没有分离而是相互关联的,故A项错误;“以禄秩标志官员等级”体现了禄秩是官员职位等级的外在象征,故B项正确;中国的官僚政治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哪一种官职属于哪一秩级”反映了官员的禄秩和品位是有一定关系的,故D项错误。5【答案】C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六部并未成为内阁的法定从属机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六卿伺色探旨,若六曹吏称次者,也惕息屏气,而不敢有所异同”“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和“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可知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相权流向皇帝、内阁、六部和太监等,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
24、归之寺人(注: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没有体现内阁的宰相化和法定化,故C项错误;仅仅最后黄宗羲的材料可以看出后宫地位提高,分享一定的政治权利,具有片面性,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这二则材料反映出君父在家庭、国家政治生活中特殊地位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故A项正确;君父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着特殊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家长制作风体现的实质,故C项错误;皇帝与官吏之间是君臣关系,而非宗法关系,故D项错误。8【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秦朝征收重赋导致百姓生活困苦而非生产力破坏,故A项错误;汉景帝的做
25、法体现汉朝初年黄老治国思想,不能表明取代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秦汉赋税与百姓生活状况,未提及经济发展水平,故C项错误;同理汉初轻徭薄赋、百姓生活富足,反映了赋税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关系,故D项正确。9【答案】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土地租佃关系也逐步形成,因而推动租佃关系确立的根原是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将土地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为了让农民精心生产,勤奋劳动,并不能直接体现政府的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将集体生产变为农民小家庭个体生产,因而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将土地分租表明土地已经成为私有,因而
26、材料信息并非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故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东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到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粮食不能自给”,说明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明清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说明该地区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区和棉纺织基地,故A项正确;宋代及明清的农业生产技术依然沿用唐朝时已成熟的农耕技术,故B项错误;宋代及明清的农业生产关系依然为小农生产模式,故C项错误;明清农业生产人口增加,会进一步为农业生产提供劳动力,推动农业发展,不会导致材料中“明清太湖平原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故D项错误。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倭缎制造
27、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丝质来自川蜀”“松江棉布、杭州丝绸并称衣被天下”“景德镇瓷业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可知,漳泉地区盛产倭缎、川蜀盛产丝、松江杭州盛产棉布丝绸、景德镇盛产瓷器,各具地域特色,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了一些工商业市镇,非商人群体,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手工业、农业特色,非市场的需求,故D项错误。12【答案】A 13【答案】C 【解析】由“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可知,作者反对听取民众建议治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了“老耽”“孔子”“ 孙膑”“墨翟”,故不能称全面,故B项错误;材料中介绍了不同的派别的“贵柔”“贵仁
28、”“贵廉”“贵势”可知对不同学派的特点有涉及,故C项正确;材料只说“孔子贵仁”,仅介绍其特点,并无赞扬之意,故D项错误。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汉代儒学中“天人感应”思想是指天和人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春秋战国时期,随民族融合的加强,共同民族心理形成,所以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故A项错误;汉儒将天人感应思想融入儒学中,一方面可以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能对无限的君权进行限制,发扬先秦儒学“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宗法血缘关系是指家族、宗族内形成的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29、一系列宗法关系,与汉儒“天人感应”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汉武帝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统一,所以D选项与材料中“天人感应”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15【答案】C 【解析】从“(理学)思想成为原则”可知,材料表述的是宋代理学,而非汉代儒学,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具有了探究世界本原的哲学高度,使之系统化、哲学化,故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从“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可知反映出理学与民众生活联系密切,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是指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明清进步思想,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6【答案】A 【解析】材
30、料“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说明不论是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如果不合我意,就没必要趋从,体现作者不迷信于权威,“天子之所是未必是”与之相似,故A项正确;“民一于君,事断于法”主张君主与法律的权威,与材料“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不符,故B项错误;“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强调“心”之广大,与材料“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不符,故C项错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强调伦理纲常,与材料“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
31、要趋同”不符,故D项错误。17【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可知当时处于17世纪初期, 九章算术是西汉时期的数学专著作,故A项错误;齐民要术是6世纪时期的农学著作,故B项错误;授时历是元朝时期的天文学著作,出现于13世纪,故C项错误;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科技著作,与题目时间一致,故D项正确。18【答案】D 19【答案】B 【解析】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独立自治的城邦民主制和贵族制最为流行,城邦自治不一定产生民主政体,故A项错误;据材料“在地理上邻近的两个城邦间有着很难逾越的界限”是因为“古希腊各城邦在其国境四周,都有一条不
32、可侵犯的神灵界石线,这是各城邦宗教及神的四至,界石之外,是其他城邦神力所辖”,也就是两个城邦间难以融合的原因是因为信仰不同,故B项正确。独立的宗教信仰孕育了人文精神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希腊地理环境导致了城邦林立与材料“界石之外,是其他城邦神力所辖”不符,没有涉及到地理环境,故D项错误。2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法律规定,体现了人的“自然能力”和财产私有等信息,不体现公民与贵族的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辨识该法属于公民法还是万民法,所以B项错误;根据材料“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然能力”“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可知,强调了人的自然权利,具有浓郁的自然法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中法律规定,
33、意在强调公民的权利,非强制规范,故D项错误。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宣称自己不信仰神,并非反对宗教神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古代雅典,不信奉邦神,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到惩罚,但他不是二者“实质”层面的共同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表明二者对神持怀疑态度,实质上反映了二者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故D项正确。22【答案】D 【解析】民国八年,在时间段上属于1919年“新文化运动”和“五
34、四”爱国运动之际,在此期间,爱国救亡精神成为当时所有中国人民的集体意识,而“实业救国”指的仅仅是一小部分的民资资产阶级实业家,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虽然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但这仅仅是针对一小撮的先进知识分子而言,故B项错误;苏俄十月革命之后传入的社会主义思想,在1919年刚刚或者还未传入中国,更谈不上“集体意识”,故C项错误;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爱国救亡精神成为中国的集体意识,符合材料和史实,故D项正确。23【答案】C 【解析】法国领事并不具备施压中国北京政府的权利,故A项错误;同情民主人士材料缺乏依据,故B项错误;“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租界当局逮捕”“研拟打电报给上海法国领事”可知上海法
35、租界领事作为此区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权决定辖区事务,故C项正确;法国领事的外交权限并不能代表法国政府的官方立场,故D项错误。24【答案】A 【解析】根据“抗日容共联俄”、“让委员长即速离开”、“4时30分抵洛阳”等信息可以判断蒋介石答应了联共抗日的主张,离开了西安,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故A项正确;根据“我与张、杨进行了讨论”可以看出是宋子文与张、扬斡旋,故B项错误;材料关于国共两党的信息很少,只能根据“抗日容共联俄”间接判断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故C项错误;日本的威胁也只能间接推断,故D项错误。25【答案】B 【解析】材料中陈纳德是受中国政府委托,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不能体现国际社会赞
36、誉和同情,故A项错误;故根据材料信息,抗日战争中中国组建了以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为指挥员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抗战在空军上的不足,故B项正确;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因而1941年8月太平洋战争还未爆发,故D项错误。26【答案】(1)特点:汉承秦制,地方郡国并行,导致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推恩令、设置刺史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用分化相权的办法加强皇权;实行科举制,使官员选拔权集中于中央,并规范化制度化;节
37、度使权力过大,导致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6分) (2)因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传入,先进中国人宣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进步思想;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发展,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日渐削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社会政治运动,加速了专制制度的瓦解。(6分)27【答案】(1)方式:盐铁官营。(1分) 目的:增加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巩固君主专制统治。(3分) (2)举措:盐业商运商销;减轻盐商税负。(2分) 特征:官商共利。(2分) (3)影响:充实了军粮储备;有利于边疆开发;促进晋商崛起。(3分) 理解:统治者重视商业;发展官营商业;官商结合。(3分)28【答案】(1)特点:注
38、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6分,答出四点即可)(2)原因:科技进步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对医药事业的管理和重视;民族融合促进医药知识在全国推广;医学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8分)29【答案】(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2分) 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2分)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 (2)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