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11MB ,
资源ID:15420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2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12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12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2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标要求(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主干梳理 认知拓展抗日战争(19311945年)2抗日救亡运动(1)东北人民:九一八事变后组织抗日义勇军,自发抗日。(3)国民党爱国将领(4)爱国民众:以罢工、募捐等各种方式抗日救亡;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5)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解放战争(19451949

2、年)2内战(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进程阶段时间概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问题探究1 以整体史观来看,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哪些因素相关?提示:(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困境,必须从对外扩张中寻

3、求出路。(2)历史原因:日本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3)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日本侵略野心。(4)时机有利: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际上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问题探究2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是否上升为主要矛盾?提示:否。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问题探究3 有人说“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丢城失地,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因为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战态度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牛

4、刀小试 试图解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参考:知识拓展 中共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所谓“三三制”是指: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共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进行“精兵简政”。到1941年,由于日军的“大扫荡”,根据地面临严重物质困难,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根据地实行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2)经济建设:从1940年初到1941年底,各根据地普遍贯彻“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从1941年前后,由于日军在军事上反复“扫荡”并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自己动手,

5、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3)根据地的这些建设措施调动了各阶级、各党派的抗日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教材拾遗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对日作战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欧洲战争结束后,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美、英等国在太平洋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在强大的压力下,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

6、降书。知识拓展 1931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化图知识拓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积累下的精神文化(1)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3)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4)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家国情怀 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国家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难微解1抗日战争的特点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

7、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在抗击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全面胜利。中国军民在十四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王建朗等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四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1938

8、年11月)史料解读以上史料都是关于抗日战争的记载或评论,它们从抗战的民族性、两个战场、抗战胜利的意义以及抗战胜利的条件等方面反映了抗日战争的特点。精研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中国抗日战争有何特点?答: 提示:史料一中反映出抗战具有民族性,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史料二中反映了国共两党领导的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史料三中强调了抗日战争是近代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反映了其长期性和艰苦性;反映了其世界性;和反映了其性质的双重性,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史料四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

9、民族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3)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4)世界性。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5)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6)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微解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策略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

10、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这三大战役,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的到来。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三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史料解读上述史料选自中国的军事家们对

11、解放战争的一些具体的指示或评价,从中反映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采取的一些方针策略,并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取得战争的胜利。精研探究根据上述史料分析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抓住时机,取得胜利的?答:提示:史料一中反映出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中共展开了战略反攻,把战场从内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引向外线(国民党统治区),改变了整个战争态势。史料二中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对我军都十分有利,中共中央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发动了三大战役;反映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民党政权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史料三中反映出

12、1949年中共适时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取得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策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军事上,解放战争初期,在战略上毛泽东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极大地增强了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在战术上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第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决策。北平和谈失败后,迅速渡江作战,推翻国民党的统治。(2)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民主党派并肩作战,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

13、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3)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4)外交上,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已臻于成熟。(5)文艺上,提出“为自卫战争服务”“反映土地改革运动”“与群众生活相结合”,出现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要点突破深化拓展要点一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及影响两党关系的因素1.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1)构成统一战线的阶级不同:国民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具有广泛性的特征,除上述四个阶级外,还包括开明地主和亲英美派的大资产阶级及一切赞同抗日的力量。(2)合作方式不同: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共产党员以

14、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以统一战线为其组织形式,有共同的政权和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实行党外合作,两党有各自的政权和军队。(3)权力的归属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有各自的军队和政权,中共始终坚持对统一战线政权和军队的领导权。(4)合作的纲领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只有国共合作宣言,没有政治纲领。(5)革命任务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反帝反封建并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抗日。(6)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没有完成历史使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有矛盾和斗争

15、,但在中共的努力下,坚持到了抗战的胜利,并完成了历史使命。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例1(2020海南等级考模拟)1937年国民政府令宣布,陈独秀“爱国情殷,深自悔悟,

16、似宜宥其既往,借策将来。故依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68条,将其有期徒刑8年减为3年”。已入狱3年的前中共领袖因此获释。这件事()A得益于社会各方人士积极营救B归因于陈独秀狱中省悟深刻C表明国民政府共赴国难的姿态D表明国共两党之间尽释前嫌答案C解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以前中共领袖陈独秀“爱国情殷”的理由将他释放,表明国民政府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的态度,故选C项。材料信息看不出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营救,排除A项;“陈独秀狱中省悟深刻”不是被释放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尽释前嫌”说法错误,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国共两党不可能尽释前嫌,排除D项。要点二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及其不同的原因1近代史

17、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局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1)战争领导: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2)民众动员: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发动群众;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3)战略战术: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

18、利。例2(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19421943年河南发生大饥荒。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采用教育民众互助友爱、组织开展纺织运动、协助灾民发展生产等方式,安置了25万涌入边区的灾民。这主要反映出()A恶劣的战时环境导致灾情扩大B抗日根据地适时调整了工作重心C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正式确立D中共充分认识到战争胜利的根源答案D解析由边区政府发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安置了大量“涌入边区”的灾民可知,共产党积极关注群众的安危和利益,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灾情“扩大”,排除A项;安置灾民不能说明工作重心“转移”,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的正式确立是在新中

19、国成立后,C项错误。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9全国卷,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中央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入城市,转向国家建设方面,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农村,且此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移,A项错误

20、;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C项错误;“执政”“社会主义生产”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2(2018全国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抗日根据地的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

21、这就激发了他们的抗日热情,故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由材料中的“抗日根据地”可知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3(2017全国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中共领导的群众组织力量和中共党员人数都比较庞大,体现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加强,故

22、D项正确。当时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阶级成分的变化,不能说明统一战线的范围是否进一步扩大,C项错误。技巧点拨巧用历史阶段特征解答试题: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在学习过程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要探求阶段特征形成的主次原因,从深层认识该阶段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二是熟知该历史阶段的大事,明了大事之间的隐性结构关系;三是追踪阶段特征的不同归宿,充分认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曲折性和复杂性。4(2016全国卷,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

23、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答案D解析国民党禁止刊载不利于自身专制统治的名词,目的是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故D项正确。国民党的这种行为不利于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A项错误;国民党排斥“长征时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说明国民党不承认其他社会力量,这不利于塑造战时政府形象,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不能反映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C项错误。5(2015全国卷,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

24、,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加强了江苏、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军事力量和一些重点城市与交通线的防御力量。结合史实可知,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已侵略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国民政府的这些举措有利于对日持久防御作战,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正确。1(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在1935

2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C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迫切D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出于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需求,知识界和舆论界希望通过传统文化塑造中国团结一心、一致抗日的民族意识,故选C项。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与材料“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的描述

26、相悖,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排除B项;儒家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情和理解传统文化不能等同于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排除D项。2(2019湖北宜昌调研)“关东画派”创始人王盛烈的开宗立派之作八女投江,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东北抗联题材的中国画作品,画作展示了1938年冬八个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事迹。这幅画作反映出当时()A全面抗战产生了广泛影响B妇女解放运动成果显著C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D抗战促进民族精神重构答案D解析民族精神重构是指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期得到强化,并且结合时代特色赋予了新的内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危机深重,爱国救亡运动高涨,“八女投

27、江”正体现了抗战救国、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说明抗战促进民族精神重构,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八个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事迹,无法体现“全面抗战”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救亡运动,并非妇女解放运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八个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事迹,是敌后战场的抗战,排除C项。3(2019湖南益阳期末)美国记者白修德在1943年说,虽然他“不信任共产党的用心,也不希望看到中国被淹没在红色浪潮中”,但他还是认为国民党“颓废衰微”,而共产党则“生气勃勃”,相形之下,后者“光芒四射”。这种看法()A说明白修德坚决维护国民党的利益B表明共产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潮流C体现了美国与国民党合作关系破裂D

28、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政权正日益强大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但他还是认为国民党颓废衰微,而共产党则生气勃勃,相形之下,后者光芒四射”等信息可以看出,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正日益强大,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白修德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看法,不能反映白修德坚决维护国民党的利益,排除A项;白修德认为共产党“生气勃勃”,并非表明共产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潮流,B项说法夸张,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4(2020湖南衡阳一中月考)下表所示变化()陕甘宁边区绥德义合区1942年阶级成分统计表成分(依据土地所有量划分)土地革命前户数土地革命后户数地主144富农6521中农3521813贫农18551026雇农3111

29、08其他105摘自曹古泉陕西省志人口志A保障了正面战场的后勤补给B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D调动了中下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42年陕甘宁边区绥德义合区土地改革后,中农数量大大增加,贫农数量大大减少,雇农数量也相对减少,这说明土地改革使中下层百姓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改革,与正面战场无关,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时间是1937年9月,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土地改革后地主仍然存在,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并未彻底消

30、灭,排除C项。5(2019山东济南一模)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B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答案C解析中共六大提出没收外国资本,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驱逐帝国主义。而在中共七大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将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欢迎外国来投资,故选C项。政策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革命形势,故A项错误;对外资态度的变化说明中共积极探索革命道路,故B项错误;中共正在探索对外经济政策,尚未到成熟阶段,故D项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