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考案24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41224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考案24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考案24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考案24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考案24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考案24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案24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本卷共6道大题,每题各15分;做题限时:45分钟。1(2018凉山) (15分)材料司马谈临终前,执其子迁之手而泣曰:“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这启发了司马迁形成了“大一统”的历史观,并渗透入史记的写作中。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编写体例,成为两千年来史书的主要体例。史记取材丰富,司马迁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书籍资料,国家收藏的档案、民间收藏的古文书传;特别是亲身经历的、从见闻和交游中得来的材料,以及实地调查的材料,又注意鉴别和选择材料,淘汰无稽之谈,不仅增加了史料来源,而且

2、增强了其内容的真实性。司马迁在撰写过程中,“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实事求是。他认为传说中的“三皇”不可信,本纪使不收;有可不疑的地方,则存其疑,不能断定的,则诸说并存。因而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的主要史学思想方法。(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司马迁的贡献。(7分)答案(1)思想:“大一统”的历史观;多方搜集运用史料;史料考辨;史料实证(实事求是)。(8分)(2)贡献:开创的史学新体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史学的发展;传承了中华文化。(7分)2(2018湖南长郡中学)(15分)材料公孙弘(前202前1

3、21年),字季,西汉菑川国薛县(今山东滕州南)人。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菑川国又推举公孙弘。于是,他西去长安,到主管征辟的太常衙署参加对策。在这次对策中,他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朝廷之上必须是“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又说:“法之所罚,义之所去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这就把法术同礼义融为一体,强调礼义与刑赏的交替为用。此外,他还把儒家的智解释为法家所谓君主用以控御臣下的术,又把二者熔于一炉。这种糅合

4、儒法,以仁义为表、法术为里的治术,也就是杂王霸之道。所以这篇对策,完全符合武帝的旨意。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对策的主要思想及影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公孙弘的思想。(7分)答案(1)思想:君主要礼义与刑赏并用。影响:促进了儒家学说与法家学说的融合;推动了自汉代开始的“外儒内法”治国理念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儒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8分)(2)评述:公孙弘的思想适应了当时加强皇权专制的需要,为汉代新的治国理念的确立提供了思想依据;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学术思想的融合与发展,但其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7分)解析(1)根据材料“这

5、就把法术同礼义融为一体,强调礼义与刑赏的交替为用”可概括为君主要礼义与刑赏并用方面回答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他还把儒家的智解释为法家所谓君主用经控御臣下的术,又把二者熔于一炉”“这种糅合儒法,以仁义为表、法术为里的治术,也就是杂王霸之道”可从思想融合、治国理念的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等方面概括即可。 (2)关于对公孙弘的思想的评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其思想的本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作用(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思想融合、治国理念的形成)等方面思考作答。3(2018日照)(15分)材料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

6、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

7、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在历史上的影响。(7分)答案(1)措施:学习汉族先进制度,重视官员的选拔;对官员实行考核,澄清吏治;学习儒家文化,确立儒家道德规范,改革契丹传统习俗;转变传统生产方式,鼓励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8分)(2)影响: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力,使辽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进了辽的汉化进程;促进

8、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与北宋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7分)解析(1)由“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可以概括出学习汉族先进制度,重视官员的选拔;对官员实行考核,澄清吏治;由“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可以概括出学习儒家文化,确立儒家道德规范,改革契丹传统习俗;由“承天太后多

9、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可以概括出转变传统生产方式,鼓励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2)结合辽太后改革内容和“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可以看出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力,使辽逐渐进入全盛时期;通过改革内容可以分析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进了辽的汉化进程;由“承天太后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可以分析出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与北宋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4(2018开封)(15分)材料一与李鸿章等人的“

10、外须和戎”思想不同,张之洞提出“以战练海防,以败练战,数败之后自然渐知制胜之方”。张之洞认为“铁路之用,尤以开通土货为急”。他还指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并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在办学思想方面,他要求“以忠孝为本,以中学经史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摘编自马帆张之洞洋务思想浅探材料二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于1894年建成投产,是我国近代第一个钢铁工业企业,也是当时亚洲第一个钢铁企业。张之洞也是洋务派中创办新式学堂最多的一个,他还多次派人赴日本和欧美国家留学。清末湖北留学生占全国四分之一。甲午战后,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他以从江宁带回的500名自强军为基础,扩建成湖北护军前后营,史称这支

11、新军为湖北洋枪队,后来以它为核心又发展成“湖北新军”。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曾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洋务思想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称张之洞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7分)答案(1)特点:对外主战并以兵战为用;重视铁路的经济价值;重视兴学育才;具有浓厚的封建性。(8分)(2)原因:近代工业的创办,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近代教育,培养了大批接受新思想的人才,成为反对清政府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编练的新式军队,成为清末武

12、昌起义的重要力量。(7分)5(2018郴州)(15分)材料恽铁樵(18781935年),江苏武进人。他前半生从事教育及编译工作。直到43岁以后才开始习医,行医仅14年即故去,但在这短短的10多年中,他举办三期中医函授学校,撰著医书20多种,其代表作有群经见智录、伤寒论研究等。他对中西医两个体系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认为中西医之基础各不相同,理论亦不同,各有其所长,主张中医要发展,就必须吸收西医之长,并与之化合,以产生新的中医。但他又主张,要汇通两个体系,首先要发展中医,不应满足中医已有的成就。他十分讲求临证的实效,通过采用中西两者之长以求得治疗之实际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主张尽量利用近代科学之

13、知识,才能达到目的。他反对废止中医和全盘西化。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恽铁樵关于中医的基本观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恽铁樵医学主张形成的原因。(9分)答案(1)观点:中西医的基础与理论不同,各有所长;中医发展要吸收西医长处,用科学方法发展中矩,增强疗效;反对废除中医,反对全盘西化。(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近代以来西学传播,西医传入冲击了中医发展;恽铁樵长期从事教育与编译工作;思想开放,兼收并蓄,积极投身于中医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民国建立后,国内出现了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的倾向。(9分,每点3分,任答三点即可)

14、 6(2018贵港)(15分)材料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下是邓小平部分经历。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中央两位有关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8月至9月,多次召开座谈会,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1978年3月,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1979年1月28日至2月6日,中美正

15、式建立外交关系后访问美国,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1992年1月至2月南巡。10月,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答案(1)措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解放全国思想,提出建设新理论;营造尊重知识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的国际环境。(8分)(2)原因:“文革”结束,国内环境趋于稳定;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邓小平的巨大付出;人民的热切期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7分)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所采取的措施可以分类别进行回答,例如,经济方面实行改革开放、政治方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思想文化教育方面提出建设新理论、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社会环境等。(2)邓小平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要从多各方面进行分析,例如,文革结束后稳定的国内环境、邓小平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指导思想、经济全球化的大的国际环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