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一调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三星堆又上新啦!”新出的黄金面具虽然只剩半面,但一朝闪亮登场,便成为万千网友争相追捧的网红。三星堆文物修复专家已经对这件文物进行初步的测量和恢复。通过对恢复后的面具样式辨识可知,这件黄金面具的风格与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坑所出的其他黄金面具差异不大,都拥有大嘴巴、高鼻子、三角立眼、有穿孔的双大耳。除了黄金
2、面具之外,三号坑可见的还有许多青铜人物雕像,有全身、半身人头、圆柱雕刻等形式。三号坑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清理完毕,但从目前报道数据来看,大体上与1986年一、二号坑所出的青铜雕像风格一致,文化内涵亦近同。这些有特色的古蜀青铜雕像群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段渝教授早先的研究论述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这些人物雕像的冠式、发式各异,显然不属同族,反映出古蜀文化广泛的民族构成,它们与一号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雕像,形成了有层次、有等级、有中心的结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展现出的是大型礼仪中心与王权结构相结合的内涵,有着深刻的民族和文化内涵及深厚的社会背景。换言之,三星堆遗址所出的青铜雕像群是古蜀国王用来区分社会阶层
3、结构以及维持权力秩序的器物,这与中原殷、周王朝尚用青铜容礼器的风格迥异。那么这种有别于中原地区的古蜀青铜雕像群的文化源自何处?上古时代的西亚、埃及、爱琴海区域以及印度,都是古文明发源地,都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距今7000年开始,青铜雕像群已在这些地区普遍传播,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如古埃及大型青铜雕像的铸造可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古代西亚阿卡德王朝(约公元前2371约前2154)统治者有精美的青铜雕像。古代爱琴海文明中出现了佩戴在国王脸上的黄金面罩。古印度摩亨佐达罗城址(公元前2500-2000年)也有青铜人物雕像。从西亚到埃及、印度河流域,这些地区青铜文明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至迟在
4、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中期以前,古蜀地区与古印度之间存在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三星堆遗址所出的大型青铜雕像群的文化内涵,与世界古文明青铜雕像文化的发展方向相符合,风格一致,并且古蜀与它们之间自有文化交流的通道,故而三星堆遗址的黄金面具、青铜雕像群文化因素就是从这些地区传播而来。(摘编自龚伟见证横跨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材料二: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新考古
5、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北京猿人在50万年前就发明人工用火术,为全球最早之一;早在1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种植粟、水稻,农业起源同西亚北非并列第一;我国在乐器、独木舟、水利设施、天文等方面的发明发现也是全球最早或最早者之一。考古成果还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这些重大成就为我们更好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意义。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
6、、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
7、文明进程。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我国在悠久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摘编自习近平建设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星堆新出土的只剩半面的黄金面具,大体上与1986年一、二号坑所出的其他黄金面具外形特征相似,风格几近相同。B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基因,这些塑造着全民族历
8、史认知,对中国社会有着重要意义。C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反映出古蜀国家多族融合、阶层结构多元化的特征,体现出深刻的民族和文化内涵以及深厚的社会背景。D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已经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液里。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原殷、周王朝常在祭祀、宴飨等仪式上使用青铜容礼器,与古蜀国家用青铜雕像来区分社会阶层结构以及维持权力秩序的风格迥异。B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有利于今人认识尘封的历史,有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C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等文明走向衰弱以致消亡的最
9、主要原因是没有像中华文明一样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D中国古人不仅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而且在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发明。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考古发现:圆明园出土的质地优良的粉彩瓷砖,中间空心,周围钻有蜂窝状小孔,里面含有沙子。这种瓷砖兼有装饰和取暖功能。B1965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一带发现的元谋人的两颗牙齿化石,经古地磁测定牙齿化石的地层年代为距今170 万年前后。C考古学家在浙江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发现了距今5300年到4500年左右的良渚遗址,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古城、粮仓、大型水利工程等遗址
10、。D大汶口文化晚期已出现了随葬品十分丰富的大墓,至龙山文化时期,临朐西朱封和兖州尹家城发现的 8 座大墓,随葬品丰富,而且都有棺椁。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开放的胸襟汲取其他文明之光,也把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写标语徐怀中文化教员的职责,本来是为司令部干部或战士上文化课。眼下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根本没有休整时间,文化课早撂到一边去了。汪可逾不好意思总是处于“失业”状态,她跑去找“五号”要工作。齐竞倒不感觉这有什么不妥。“有空余时
11、间,你不正好可以多练练古琴吗?”如果在文艺团体,你一天二十四小时练琴,那是为了提高专业水平,领导表扬,群众称赞。在九旅司令部,练琴多了,人家自然就会有反映,话讲得很不中听。完成了本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练琴,别人就管不了那么宽啦。小汪考虑得很实际。“五号”找来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姜科长,当面把文化教员汪可逾推荐给他,由宣传科安排小汪参加标语组工作。姜科长知道,小汪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书法世家,标语组求之不得。他心里那一份兴高采烈,就别提了!他表面却假作诚惶诚恐的样子说:“首长!我怎么好收编汪参谋这位大才女,吓死了我们小组那些人,谁还敢动笔写标语?”汪参谋先是给别人打下手,很快她就成为标语组的主力军。
12、姜科长特地配给她两个兵,负责她工作所需的各项勤务,保证她不会从梯子上摔下来。现在小汪单独执行任务了,便立即舍弃了常用的美术字,回复使用柳体楷书,充分发挥了她的童子功优势。虽然在砖墙上很难体现毛笔字奥秘之处,但毕竟是楷书,更容易为读者接受。老乡们反映说:“这位女八路写出的字与别人不一样,一眼就认得出,不用你大伤脑筋去猜。”春秋天还好,一到七八月,面对被太阳烤得滚烫滚烫的一道砖墙,去刷大标语,真得拿出一点精神头来。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臂膀和脖颈上立时就脱掉一层皮。十冬腊月,小汪几乎是颤颤巍巍站在木梯的顶端了,还要高高举起手臂,向上够着去写标语。石灰水倒流进入身体,顺着小臂到腋窝、腹股沟、大腿小腿,
13、冰凉冰凉的,直至脚板心。行军途中,部队休息埋锅造饭,标语组哗啦一下全散了出去,要不了多久,村里再找不出空白墙壁了。怕就怕的是,往往写到半半拉拉,传来紧急集合号声,部队开拔了。标语组慌了手脚,不得不立即收拾摊子,跑步去赶部队。汪可逾也赶上过这样的情况,两个小战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住地喊:“汪参谋!快下来,快下来!部队走远了!”汪可逾像是根本没有听到,只管站在梯子上继续刷她的大标语。即刻停手,去追大部队,把尚未完成的一半标语留在墙上,算是怎么一回事呢?她绝对不能接受。直到写完最后一个字,勾上了黑边,任务圆满完成。延误太久,部队出去很有些里程了。他们不要命地紧追慢赶,汪可逾大口大口喘气,再也支持
14、不住了。两个战士只好扔掉标语桶子,分左右一边一个,架着汪参谋猛跑汪可逾是标语组人员中出勤率最高的。随着部队行军路线,辽阔的冀鲁平原不知多少面墙壁上,都留下了她的楷书手迹,堪称明丽灿烂的一道战地风景。旅政治部组织了一次表彰会,特地表扬汪可逾在宣传战线上取得的突出成果。会议就在标语组工作现场举行,由政治部主任亲自主持,宣传科长宣读了表扬决定。下面一项是颁发奖状、奖品。奖状不必说,千篇一律,都是那么一张硬纸片。奖品是一条雪白的羊肚子毛巾,对外是不会公开讲的,其实是姜科长掏自己津贴费买来的,科里并没有这一项开支。司仪朗声宣布:“请汪可逾同志上台领奖!”会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可是受奖人小汪坐在最后一排
15、长板凳上直发笑,上边再三催促,她死活不去领奖。虽然那条羊肚子毛巾正是她特别需要的,写标语时扎在右手腕上,石灰水就不至于流进袖口里去。倒也说不上汪可逾如何反感,但她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给她的感觉这像是哄小孩子,没有一个表彰决定,没有一条羊肚子毛巾,难道我就不会好好干吗?政治部主任考虑到,发奖仪式再这样勉强进行下去,很可能闹得谁都不好下台。他向姜科长暗示一下,姜科长立即宣布:“今天的会议到此圆满结束,散会!”(选自牵风记,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汪可逾出身于颇有名望的书法世家,现在她能到标语组去工作,受到宣传科同志的欢迎实属正常。B小说善于捕
16、捉细节,颁奖时汪可逾“坐在最后一排长板凳上直发笑”,这一细节反映了她对待荣誉的心态。C面对小汪的工作请求,“五号”首长齐竞却让她多练练古琴,可见作者对齐竞的做法持批评态度。D小说讲述的虽是关于战争的严肃话题,但语言又具有生活的风趣,如“失业”就颇有生活味和幽默感。7第1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点明背景:点明故事发生在战火纷飞、硝烟不断的战争年代,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B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正因为战役多,文化课无法上,所以汪可逾才会去要别的工作。C引出下文:正因为文化课早被丢到一边,汪可逾才会“失业”,才有她转而刷标语等情节。D揭示主旨:通过叙写普通官兵
17、的日常生活,赞扬了军人的革命本色精神和人性的至纯。8小说中汪参谋身上具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个性美”,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分析。(4分) 9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在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评价:“金戈铁马与诗书礼乐交相辉映,举重若轻而气势恢宏。”请结合文本对小说特色进行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
18、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
19、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20、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B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C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D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B名字,人的称号。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旧说古时婴儿出生三个
21、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冠礼女子笄礼时取字。C玄孙,直系亲属称谓之一。刑法灭九族,一说,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玄孙、曾孙。D孝文,谥号。谥号是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汉孝文帝刘恒是亲尝汤药的二十四孝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子其人史载不详。老子生卒年月不详,甚至“道家的老子”是谁,说法都不一。B老子修为不同凡响。从圣人孔子向老子问礼,孔子在弟子面前对老子的评价可见。C老子著述博大精深。应函谷关关令尹喜之请,老子作哲学著作道德经上下篇。D老子是一个隐君子。主张无为而治,主政者自己清心寡欲,则百姓自然正直守义
22、。13把文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2)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14司马迁认为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和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虽皆“原道德之意”,但其风格不同,请写出每个人的风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注西溪;在诗人的家乡浙江湖州。一名苕水、苕溪。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吴
23、越钱氏建。张先:北宋诗人。本诗是作者晚年赴陕任通判时所作。修芦:修长的芦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由近及远,从大处着眼,写出了湖水与秋空相接融为一体的景色,临溪人家仿佛平卧水面,呈现了一种安宁悠闲的景象。B颔联上句从细处入手,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侧写水清,第四句以船浆划动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视听结合,写景精妙。C颈联的“入郭僧”照应题目的“无相院”。僧到城里去,加以“尘里”二字,说城市喧嚣,反衬无相寺的静寂清净。D尾联显出这首诗的奇巧之处:先突出西溪妙境及其原因,后又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余味悠然,令人产生美妙的想象。16张先善写“影
24、”,人称“张三影”。本诗也多处写“影”,请找出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的具体原因是“ ”和“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3)老子四章中,“ ”指出一般人做事总是功败垂成,但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海经是先秦 中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产、医药等资料的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古老的地理人文志,自古
25、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它超越时空的限制,记叙了各路神奇的夸父大禹、各种灵异的禽兽。还有数不清的城内园林、海外仙山奇珍异室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山海经全书18卷,约31000字。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卷和海外经4卷作为一组,海内经4卷作为一组,而大荒经4卷以及书末海内经1卷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 ,纲目分明。书中记载各种 、世界奇观,是后世 于今天的文学家、艺术家获得创作灵感的宝库。对于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把阅读山海经当做一种精神享受,在春夏之交,静坐南窗下,“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为人生乐事。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书
26、籍 贯彻 奇思妙想 以至B书籍 贯串 突发奇想 乃至C典籍 贯串 奇思妙想 乃至D典籍 贯彻 突发奇想 以至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C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歌。(岳飞满江红)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_。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疫灾不仅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
27、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发生得相对频繁;_,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720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_,政府蠲免租税,赈济
28、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社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摘编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并列复句来概括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主要意思。(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漫画神话,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神话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
29、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1B2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3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关系的能力。4首先介绍了三星堆“黄金面具”“青铜人物雕像”的外形风格;然后挖掘出了古蜀王国大型礼仪中心与王权结构相结合的深刻文化内涵;最后探究出古蜀青铜雕像群的文化源自古西亚、古埃及、古爱琴海区域以及古印度等地。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梳理行文脉络的能力。第一、二段介绍了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青铜人物雕像”的外形风格:黄金面具都拥有大嘴巴、高鼻子、三角立眼、有穿孔的双大耳的风格;青铜人物雕像,有全身、半身人头、圆柱雕刻等形式。第三段挖掘出
30、了古蜀王国大型礼仪中心与王权结构相结合的深刻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民族和文化内涵及深厚的社会背景,与中原殷、周王朝尚用青铜容礼器的风格迥异。第四、五段探究出古蜀青铜雕像群的文化来源,源自古西亚、古埃及、古爱琴海区域以及古印度等地。5材料一中三星堆遗址的黄金面具、青铜雕像群表明了古蜀王国汲取了古代爱琴海、古埃及以及古印度等地区的文明,见证这一时期横跨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材料二中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展现出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由“三星堆遗址所出的大型青铜雕像群的文化内涵,与世界古文明青铜雕像文化的发展方向相符合,风格一致,并且古蜀与它们之间自有文化交流的通道,故而三星堆遗址的黄金面具、青铜雕像群文化因素就是从这些地区传播而来”可知,三星堆遗址的黄金面具、青铜雕像群表明了古蜀王国汲取了古代爱琴海、古埃及以及古印度等地区的文明,见证这一时期横跨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体现“中华民族汲取其他文明之光”。材料二中,最后一段表明,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把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世界各地
32、”。由“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我国在悠久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可概括出,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展现出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6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和艺术特色的能力。7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8主动工作。众人一般乐意休息,她却待不住,主动要求调换工作。不拘常规。她放弃标语常用的美术字,而用自己熟悉的楷书。工作较真。部队开拔,别人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就走,她却坚持写完标语。淡泊名利。政治部给予她工作上的表彰,她却不愿接受荣誉。
33、9选材上:本文虽然是战争题材,但并没有选择炮火烽烟的场面,而是落足于战争中“写标语”这样一件日常小事。语言特点上:作者的笔法不仅是素描式的,也是诗意的,使小说超越了一般的军旅小说。人物塑造上:小说中的汪可逾纯真、多才,有别于一般军旅小说中的战斗英雄。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首先理解评价语,重点抓“金戈铁马与诗书礼乐交相辉映”“举重若轻而气势恢宏”,是说战争生活与日常生活交织,用诗意的方式来呈现战争。然后结合材料选取、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运用分析作答。如材料选取上,这篇小说选取写标语这一日常事件,而实际上这篇文章是战争题材小说,却没有写作战的场面;如形象塑造上,小说写汪可逾尽职写标语,展
34、现了人物的纯真、多才,而一般的战争题材小说中多塑造战斗的英雄;如语言运用上,使用了很多诗意的语言,如“春秋天还好,一到七八月,面对被太阳烤得滚烫滚烫的一道砖墙,去刷大标语,真得拿出一点精神头来。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臂膀和脖颈上立时就脱掉一层皮。十冬腊月,小汪几乎是颤颤巍巍站在木梯的顶端了,还要高高举起手臂,向上够着去写标语。石灰水倒流进入身体,顺着小臂到腋窝、腹股沟、大腿小腿,冰凉冰凉的,直至脚板心”,这与一般的军旅小说有所不同。10D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11C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12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13(1)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
35、。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2)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第一句中,乘,驾着;其,大概;犹,像。第二句中,学,信奉;绌,同“黜”,贬斥;道,主张;岂,难道;是,这种情况。14.老“妙”、庄“散”、申“实”、韩“礉”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原文中写道“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意思是
36、: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顺应自然,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无所作,所以,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不易理解。庄子宣演道德,纵意推论,其学说的要点也归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申子勤奋自勉,推行于循名责实。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此处,太史公将此“四子”的风格都分别阐述出来,但他们相承而又发展。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这
37、么一件事,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
38、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
39、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顺应自然,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无所作,所以,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不易理解。庄子宣演道德,纵意推论,其学说的要点也归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申子勤奋自勉,推行于循名责实。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都原始于道德的理论,而
40、老子的思想理论就深邃旷远了。15A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16“浮萍破处见山影”明写浮萍散开后,水面上倒映出山的影子,突出水的清澈;“过桥人似鉴中行”,以“鉴中行”暗写桥下清澈的水中倒映出的人影、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写秋雨之后,芦苇勃生,使人领略不到想象中的夜晚的深潭月影,暗写月影、芦影,余味悠然。17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18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19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20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把阅读山海经当做一种精神享受,在春夏之交,静坐南窗下,“泛览周王传,
41、流观山海图”,以此为人生乐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二,均为成分残缺,一是“对于,把”,滥用介词“对于”导致句子缺主语,删去“对于”。二是“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为人生乐事”中,缺介词“以”和代词“此”,应该是“以此为人生乐事”。21(示例)也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温暖期气候较稳定每当疫灾发生时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段中,第一句话是主旨句。根据关联词语的提示,与“既受制约”结构上相照应,第一空的形式应该是“又受制约”,根据下文“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从自然规律看”两处确定要补写的关键词为“自然规律”。第二空前面是分号,前后两句语意形成对比,应该填
42、写与“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相反的情况;第三段“疫灾”一词反复出现,为关键词,按照逻辑关系,应该是“在中国古代,什么情况下政府会怎样做”,据此推断应该与“疫灾发生”有关。22(示例)第一段: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的制约。第三段:疫灾的应对,既是政府的行为,又是民间的行为。【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以及正确运用句式的能力。题目要求用并列复句来概括段意,首先应想到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既又”“一边一边”等。第一段中第一句是文段的中心句,且包含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符合要求,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第三段,关键词语是“疫灾”,根据“政府蠲免租税”“民间则捐钱捐粮”,可表述为“疫灾的应对,既是政府的行为,又是民间的行为”。23【立意】1.勇于抗争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2.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是不怕输、不服输;3.依靠自己,坚强独立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等;4.弘扬中国神话,传承文化遗产;5.我们是自己的信仰。其它,参见高考阅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