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2022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有学者指出,周代凡拥有土地且享有名号者都是享有其领地统治权力的“君主”,只是土地有广狭,爵位有尊卑,“君主”的权力大小不同而已。
2、这反映出周代()A.等级秩序逐渐瓦解B.分封制导致诸侯纷争C.中央集权尚未形成D.天子未得到诸侯拥护2贞观四年(630 年),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置羁縻府州,并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的部众,同时允许世袭其职,羁縻府州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这一做法()A.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B.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C.利于维系多元一体格局D.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辖3每年高考后,一个省一个分数线和“本地化”特色高考录取制度总会成为吐槽主题。其实这种类似按“分地而取”的原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时由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拉大,导致科举结果南北中试者人数失衡。为此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开始实行“南
3、北卷”,南北分开录取。南北卷的做法( )A. 体现了科举制的客观公正性B. 典型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专制性C. 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D. 其合理性在于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统一4下列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其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举孝廉,父别居”“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A.B.C.D.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5王安石变法时,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全然忘了自己制定的百姓“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的原则。该做法()A.表明青苗法违背历史
4、发展规律B.导致变法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C.促进政府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D.说明王安石等人缺少从政经验6顺治十六年(1659 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六条”。清廷的做法()A.保证了地方社会长期稳定B.借助宗法纽带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乡民整体道德素养D.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7据统计,在 103 天的维新变法中。光绪皇帝先后颁布了上百道新政诏令,大部分诏令只有原则要求,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废八股、改策论,使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毫无思想准备;再如裁并衙门,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得一部分
5、官员在一夜之间便无以为生。这说明维新变法()A.得到最高掌权者的支持B.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C.在改革方案上急功近利D.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81936 年,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处长何廉对政府内部盛行的裙带之风惊讶不已:“院中大小官员的任免几乎都是通过个人关系来解决的。理论上说,大小官职的委任,该人的学历、经历等需经隶属考试院的铨叙部的审批。实际上,这些履历表只是一具纸文,考试院对任何人推荐的任命极少否决过。”这主要体现了()A.国民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考试院权威完全丧失C.文官制度未能严格执行D.国民党推行一党独裁9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
6、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101949 年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时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C.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D.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
7、书披露,截至 2011 年8 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 部,行政法规 706 部,地方性法规 8600 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这表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初步形成C.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D.我国法治建设的任务已经完成12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13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
8、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公正和无罪推定,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A.真正做到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C.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14有学者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资产阶级有意识进行的社会调节与控制的一部分,并且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一部分。这一“成功”的重要表现是()A.文官对本国工业化作出的贡献较大B.文官制度保障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C.文官积极参与资产阶级的党派活动D.文官制度首先确立了择优录取原则15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 2003 年之前
9、的 220 多年间,先后审理了 4000 多个与宪法有关的案件。其中,被最高法院全部或部分否决的国会立法共计 178 项,被判为违宪(全部或部分)的各州议会立法有 1200多项,推翻司法判例近 200 个。这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A.联邦制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代议制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16罗斯福在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斯大林也曾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 )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C.是美苏
10、两分天下的产物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高二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材料一汉政府对(内附)胡人往往采取设置属国、道、都护府等机构“因其故俗”进行安置汉政府一般是出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安置胡人的。其一,是为了让降服的胡人“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内地)捍蔽”,这就决定了胡人要为汉开疆拓土和防御守边。其二,是为了解决胡人之间纷争。其三,是为了防止胡人叛逃或“作乱”。其四,控制胡人,为我所用。汉政府还设置了度辽将军、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护东夷校尉、西域都护等官职对胡人进行管理。汉政府通过设置众多处
11、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和官职对胡人进行了管理。设置伊始,情况各异,如有的机构以军事性质为主,有的机构以安抚为主,还有的机构两者皆重,且他们针对群体不同,但基本目的是一致的,即为了有效管理内附胡人。摘编自王耀两汉时期民族政策研究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李唐王朝统治的近 300 年中,从总的方面来讲,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军事强大。在同周边各民族关系中,尽管有时出现过矛盾、冲突和对抗,但从全局来说,和睦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但是,它与周边各族的“和亲”比前后的任何一个王朝次数都多,规模都大。唐皇室进行和亲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笼络少数民族首领,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唐朝与周边
12、的异族藩王几乎都有过和亲的历史。唐代和亲的对象,有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宁远国、契丹、奚、南诏等。总之,唐朝一直坚持以和亲为主、武力征服为辅的对异族政策。摘编自刘军杰浅谈汉唐和亲制度与民族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实行和亲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10 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封建王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制度对当今民族政策的启示。(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材料一1853年英国议会组织专门委员会,对政府官制和人事制度进行调查,提出了著名的麦
13、克莱报告,主张考选标准应注意一般的教育程度及适应能力,反对以应用技术及专门知识为考选条件;职员任用必须经过公开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接受两年训练,按成绩分派工作。它是对科举制在引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性改造,以便适合他们本国的国情。摘自王亚楠简析科举制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高二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从产生到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表明,其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一致的,如对职位进行分类;“考绩制”的广泛运用;重视对文官的培训;文官制度法制化;恪守“政治中立”原则;讲求“职业道德”等。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继续坚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也“不能照搬西方的,搞自由化”。所以我们必须立
14、足于本国国情,批判地研究西方文官制度,这对于我们建立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摘编自刘然西方文官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制度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对科举制的引用”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4 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20 世纪“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五六十年代清运动”而中断。20 世纪1979 年,我国第三
15、次起草民法典,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七八十年代来越活跃,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20 世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九十年代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21 世纪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新中国民法典最终形成的条件?(6 分)(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明代到新中国法律的编纂给我们的启示。
16、(6 分)高二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中国古代的政府实质上是皇帝之大家的管理机构,它不像现代政府是一个服务于社会和公民的管理机构。家国同构的古代政府只对皇帝负责,秦汉以后,各级地方政府就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他们没有自己自治的、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他们只奉命对地方进行治理。专制君主的权力地位受到社会条件的支持,朝代循环、形式变更,便成为这类专制政体难以被根本推翻的“替身”,而真正的专制依然可以在人们的顶礼膜拜中大行其道。摘编自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根据材料的部分或整体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
17、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高二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CCCDBDC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AACCBBB1、【答案】C【解析】材料中表明,周代拥有土地者享有其领地的统治权,结合所学知识,西周推行分封制,诸侯在其封地上拥有很大权力,周代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故选C项;从材料中看,周代统治地方的“君主”爵位有尊卑,“君主”的权力大小不同,这表明等级秩序还没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周代诸侯的权力大小不同,没有体现分封制导致诸侯纷争,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周代实施分封制,诸侯虽然享有很
18、大权力,但是诸侯也向周天子承担义务,以周天子为共主,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唐太宗设置羁縻府州的措施,有利于政府加强对原东突厥地区的控制,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C项;题干未提及唐太宗在原东突厥地区设立学校,传授儒家经典等信息,排除A项;“扩大了”不合史实,“唐太宗平定东突厥”才是“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应为“巩固了”,排除B项;“直接管辖”与“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允许世袭其职”等相悖,排除D项。3、【答案】C【解析】结合纲要上册第63页所学: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
19、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与题意相合,这是因为南方经济发展使南方文化开始超过北方,统治者为维护稳定而安抚北方士族,故选C项;“客观公正性”不合逻辑,分卷录取对部分考试成绩高于北方士子,但未被录取的南方士子是不公正的,排除A项;“专制性”不合逻辑,应为“灵活性”,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录取考虑少数民族士子,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汉代采取察举制选拔官员,被推荐的人才被称为“孝”“廉”,当到汉代末期察举制弊端暴露,很多没有品德的人也被举为小廖,所以才会出现“举孝廉,父别居”的情况,所以应为汉代;魏晋时期使用九品中正制,结果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治,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情况,所以是魏晋时
20、期;隋唐代采取科举考试,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官员,所以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情况,所以是隋唐以后的情况;“以吏为师”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所以是战国时期,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选择D项符合题意。5、【答案】B【解析】王安石“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的做法,会引起地方官员刻意迎合上级现象的出现,导致很多官员为完成任务而强迫农民贷款,从而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青苗法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其执行者身上,排除A项;青苗法短时间内或许会大幅度提高政府的收入,但难以实现持续增长,排除C项
21、;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具备较多的从政经验,且其变法的失败有时代的局限等诸多原因,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清廷设立的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这是清朝对基层社会加强控制的一种手段和形式,由最初宣讲圣谕六训到宣讲“圣谕十六条”,意味着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故选D项;宣讲圣谕是一种形式,仅通过宣讲的方式不可能保证地方社会的长期稳定,排除A项;宣讲圣谕的方式是通过对基层民众的教育来达到引导民众向善和服从官员的管理,并不是借助宗法纽带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仅通过宣讲圣谕并不能看出是否提高了乡民的整体道德素养,排除C项。7、【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看
22、,百日维新103天的时间里,颁布了上百道诏书,数量众多而且频率极高,这些诏书的内容多是原则性内容,没有具体措施,而且这些措施损害了众多人的利益,可见百日维新的措施,是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和细致调查的情况下制定的,反映了改革方案上急功近利,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百日维新中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这表明百日维新没有得到最高掌权者慈禧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百日维新的措施数量多,没有具体实施方案,并且伤害很多人利益,这是改革没有进行深思熟虑,改革者不成熟的表现,不能体现缺乏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的表现是,当时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特别是当时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排除B项;结合所学
23、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推动国人觉醒的作用,排除D项。8、【答案】C【解析】“院中大小官员的任免几乎都是通过个人关系来解决的”说明考试制度形同虚设,故选C项;“院中大小官员的任免几乎都是通过个人关系来解决的”这里只是谈到选拔人才的方式,无法判断其行政效率,排除A项;“考试院对任何人推荐的任命极少否决过”说明考试院掌握有人才的任用权,但它没有认真利用这种权力来进行甄别,排除B项;“院中大小官员的任免几乎都是通过个人关系来解决的”只能说明人才选拔的腐败,这也无法表明是国民党的专制的结果,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买了
24、驴,要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村中规矩,男人开支一斗米以上须经女人同意,并且男人支配粮食的上限高于女人。女人经过土改分得土地,经济地位有所上升,故而家庭地位有所上升,故B正确。土改后,男尊女卑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故A错误;在公有制范围内,多老多得少老少得的原则是按劳分配,材料与按劳分配无关,故C错误;传统的社会伦理包括父子、君臣、夫妇、朋友等关系,这些在土改后并没有颠覆,故D错误。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可知建国初期社会主要矛盾具有复杂性,既有敌我矛盾,又有阶级矛盾,还有民族矛盾等,“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说明以后社会主要矛盾变
25、成了人民内部的矛盾,故选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保障,不具有阶级色彩,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排除C项;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建设,逐步建设起门类齐全的法律体系,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选A项;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
26、度,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B项;1999年,我国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排除C项;“已经完成”说法错误,法治建设的任务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收入低的下层公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刺激了他们的参政积极性,“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为城邦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保障,可见这种政策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排除A项;“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要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排除B项;“
27、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是手段,不是该政策的目的,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C【解析】律师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有关律师的性质、任务、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律师如何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陪审团是在发生刑事案件后,必须由熟悉情况的12名陪审员向法庭控告并证明犯罪事实。结合材料“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坚持公正和无罪推定”“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可知,近代西方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多方面维护司法秩序,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故选C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虽有进步,但其仍有缺陷,需要不断完善,近代并未实现“真正做到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排除A
28、项;材料内容主要涉及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补充,但其并未提及其是有关反封建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主要涉及司法角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带来的资本原始积累等,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文官制度实行文官常任的原则,既保证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也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治体制的稳定,故选B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建立的,排除A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政治中立”原则,不参与党派政治活动,排除C项;我国古代科举制即已经实行了择优录取的原则,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
29、息可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有权判定州议会的立法违宪,这体现了司法权对立法权的制约,故选B项;联邦制实行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双方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不受对方干预。在双方法律发生冲突时,联邦宪法高于地方宪法,排除A项;代议制是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排除C项;美国政治体制实行的是联邦制原则,非中央集权原则,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以及“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说明罗斯福和斯大林都认为联合国的“大
30、国一致原则”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非常重要,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联合国作用的发挥,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而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排除C项;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在本质上是世界大国主导国际事务,这不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20分)(1)特点:因俗而治,采用不同民族政策;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多措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6分)(2)原因:唐朝社会繁荣,国力强大;开明的民族政策;统治者注重利用和平手段争取和平。(6分)影响:促
31、进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4分)(3)启示: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宗教信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一“汉政府对(内附)胡人往往采取设置属国、道、都护府等机构因其故俗进行安置”等得出,因俗而治,采用不同民族政策;据材料一“汉政府还设置了度辽将军、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护东夷校尉、西域都护等官职对胡人进行管理”得出,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据材料一“设置伊始,情况各异,如有的机构以军事性质为主,有的机构以安抚为主,还有的机构两者皆重,且他们针对群
32、体不同,但基本目的是一致的,即为了有效管理内附胡人”等得出,多措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在李唐王朝统治的近300年中,从总的方面来讲,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军事强大”等得出,唐朝社会繁荣,国力强大;据材料二“在同周边各民族关系中,尽管有时出现过矛盾、冲突和对抗,但从全局来说,和睦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并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等得出,开明的民族政策;据材料二“唐皇室进行和亲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笼络少数民族首领,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等,得出:统治者注重利用和平手段争取和平。第二小问影响,从对国家、对边疆等角度来分析得出,对国家促进民族交融,推动
3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边疆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3)结合所学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经验,从总体、社会、政策等角度来分析得出,总体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社会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宗教信仰;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8.【答案】(1)体现:将教育、考试和做官结合;选官考试原则公平、公开、公正。(4分)(2)区别一:西方文官制度坚持政治中立原则,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不实行政治中立。(2分)区别二:西方文官制度为资产阶级服务,中国公务员制度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2分)【解析】(1)据材料一“主张考选标准应注意一般的教育程度及适应能力考试及格后接受两年训练,按
34、成绩分派工作”并结合所学得出,将教育、考试和做官结合;据材料一“职员任用必须经过公开竞争考试”并结合所学,得出选官考试原则公平、公开、公正。(2)第一小问区别一,据材料二“恪守政治中立原则”并结合所学: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等信息,得出西方文官制度坚持政治中立原则,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不实行政治中立;第二小问区别二:可以从两种制度的性质、根本目的方面来思考,从而得出答案;19.【答案】(1)因素: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全球化背景下借鉴国外法制理念。(6分,任意三点)(2)启示:法律的编纂必
35、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法律的制定要关注人民的利益;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直面社会现实,与时俱进。(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1)据材料三“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可知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结合改革开放后的政治改革可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据材料三“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据材料三“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可知在全球化背景下借鉴国外法制理念。(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可知法律的编纂必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结合新中国民法典的出发点法律的制定要关注人民的利益;结合欧洲近代法律体系和民法典的进程可知
36、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直面社会现实,与时俱进。20.【答案】示例一论题:秦汉以来的政治演变根本上服务于君主专制。(2分)论证: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开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先河,秦朝建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始终为维护专制皇权而服务,在皇帝制度中,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封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三公相互分权又相互掣肘的关系对巩固皇权起到推动作用。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虽然是相对完善的制度构建,但三省长官权力的独立与分散,宰相人数的增加,由独相向群相的转变,同样充分体现了政府机构为封建皇权服务的原则。(9分)因此,自秦以来的中国古代政府运作机制的调整始终围绕着专制皇权的强化而展开
37、,也逐步将专制皇权推上顶峰。(2分)示例二论题:中国专制集权体制的长期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2分)论证: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形态下的自耕农经济长期存在,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经济基础,先秦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依托所出现的废分封、行郡县、加强秦国国君中央集权体制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推波助澜。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理论。朱熹理学所构建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等均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创造了文化氛围。(9分)因此,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经历2000余年而达到顶峰,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各种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2分)(“示例
38、”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首先,据材料“中国古代的政府实质上是皇帝之大家的管理机构”“家国同构的古代政府只对皇帝负责,秦汉以后,各级地方政府就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结合所学得出论题:秦汉以来的政治演变根本上服务于君主专制。其次,据材料结合所学进行论证:据材料“秦汉以后,各级地方政府只奉命对地方进行治理”“专制君主的权力地位受到社会条件的支持”结合所学得出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开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先河,秦朝建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始终为维护专制皇权而服务,在皇帝制度中,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封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三公相互分权又相互掣肘的关系对巩固皇权起到推动作用。结合所学得出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虽然是相对完善的制度构建,但三省长官权力的独立与分散,宰相人数的增加,由独相向群相的转变,同样充分体现了政府机构为封建皇权服务的原则。最后,总结升华,因此,自秦以来的中国古代政府运作机制的调整始终围绕着专制皇权的强化而展开,也逐步将专制皇权推上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