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一、选择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答案】C2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开始产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包括()A王国威胁 B边境不宁C土地兼并 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解析】本题考查汉朝由“无为”到“有为”的背景变化。当时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可见A、B、C三项都是当时西汉面临的社会问题。儒学的正统地位
2、是在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逐步确立的,故当时不存在其地位动摇的问题,所以D项符合题意。【答案】D3(2011北京学业水平检测)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荀况C董仲舒 D老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答案】C4(2011沈阳高二检测)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带有浓厚迷信思想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 BC D【解析】本题
3、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故正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本身就带有浓厚迷信思想,故正确;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正确,故选D项。【答案】D5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说【解析】把握材料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概括是解题关键。西汉时期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认为皇帝是天子,代表天统治人间,其所作所为会受到“天”的褒奖或
4、惩罚,灾害其实就是对人君的惩罚或告诫,为求得宽恕,皇帝只好颁布“罪己诏”。【答案】A6(2011济南高二检测)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本题只有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答案】D7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评论不正确的是()A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主义的表现B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
5、,地位不可动摇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董仲舒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D项经济方面没有涉及,故不正确。【答案】D8(2011天津学业水平检测)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家学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它主张“仁政”B它主张“天人感应”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D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政治环境决定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服务于政治需要。汉武帝之所以选中儒学,其根本原因是儒学能巩固国家统一。【答案】D9(2011杭州学业水平检测)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诗书墨子春秋A BC D【
6、解析】太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儒家学说。在中诗书春秋都属于儒家经典,而墨子则属于墨家学派的著作,应该排除。【答案】C10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A BC D【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得到极大发展,处于独尊地位,当时不可能学习法家经典。【答案】C11(2011盐城高二检测)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C民间私人办学蔚
7、然成风D选官方式和程序排斥民意【解析】汉武帝时期,虽然也存在着民间私人办学,但文化共同体的基础是儒家思想,而以儒家思想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是官办学校,因此说,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与形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文化共同体关系不大。【答案】C1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 BC D【解析】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米”,表明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学术自由发展局面结束,儒家思想确立了主流地位,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文化专制和自然经济的鼎
8、盛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请回答:(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思想?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他
9、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怎样的心态?简析他产生这种心态的思想根源。【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进行思考。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但它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家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仍然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内容。第(1)问分析出材料一的两个要点:“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2)问分析出“天人感应”思想既要维护君主专制,又要限制君主暴政的特点。【答案】(1)“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要求
10、在政治上、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提出上述观点。(2)既要维护君主权威,加强集权,又企图限制君主暴政。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学说。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1)该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2)该故事为什么受到统治者推崇?(3)你怎样看待这一文化现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借“董永卖身葬父”考查了对儒家伦理道德中“忠
11、孝”的理解。第(1)问注意西汉这一时间提示,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第(2)问注意把握“忠孝”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起的作用。第(3)问应注意“孝”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所在;但也应注意在任何时期,“忠孝”都有着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性。【答案】(1)“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2)“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3)父子关系是人伦中最根本的关系,因此“孝”就成为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孝”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在现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从积极方面看,“忠”可以加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责任感。消极方面,有时盲目的“愚忠”会限制人们的思想发展和创新,阻碍社会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