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9048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A、B卷)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紧紧关着的店门上贴上了这样的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C国民革命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A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信息“除国贼”“还我青岛”“今罢市,挽救学生”可知为五四运动。2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 D国民党“一大”召开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的开端,故选B项。3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道:“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解析:选D据所学及材料“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可知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故D项正确。4孙中山曾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说:“革命党推翻满清,第一次成功是在武昌,那天的日期是双十日。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所以这个会期,同武昌起义的日期,都是民国很大的纪念”该会议是(

3、)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B中共一大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 D国民党一大解析:选D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A项错误;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故B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1924年),结合所学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故D项正确。5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的革命中心从珠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完成转移的直接因素是()A北伐战争和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C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析:选A北伐战争使中国的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红军长征后到达陕北根据地,使革命中心转移到黄河流域,故A项正确;

4、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6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逐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思想包括()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A BC D解析:选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排除,故选A项。7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其著作中说道:“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场“战斗”指的是()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C土地革命 D红军长征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求生存”“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

5、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并结合所学可知为红军长征,故选D项。8“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先占火车站,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华北事变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九月十八”“鬼子兵”“占北大营”等信息可知,歌谣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9国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A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C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D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解析:选D据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故D

6、项正确。1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局面形成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下的“统一”主要指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故选D项。11美国某记者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A平

7、津战役 B淞沪会战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解析:选D从材料所述可以判断出作战地点在华北地区,而打击的目标又主要是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符合要求的只有百团大战,正确选项为D项。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包括()全民族的抗战 国际上的援助国共两党的合作 我大敌小,我强敌弱A BC D解析:选A在抗战期间,总体形势是敌强我弱,故明显错误,排除即可。13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解析:选C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还没有做好发动内战的充分准备,因此使出了缓兵之计,假意邀请毛泽东

8、到重庆谈判,故C项正确。14下面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他记述的军事行动()这是一个月白风清之夜,也正是中国共产党26周年生日前夜。在“打过黄河去,向党的生日献礼”的口号声中,我旅指战员有秩序地登船。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揭开了人民军队战略进攻的序幕D基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解析:选C中国共产党26周年生日指的是1947年。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故A项错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指的是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B项错误;揭开人民军队战略进攻序幕

9、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C项正确;基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的结果,故D项错误。15“1948年,中国共产党军队以卓越的战斗精神和军事策略,决定性地扭转了历史潮流,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落入他们的手中。”当时中国共产党军队正在展开的军事行动是()A战略防御 B战略进攻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48年”“决定性”“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判断,答案应为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8分,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7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

10、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8月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之原因初探材料二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针。会后,武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

11、秋收起义就有22次,但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1)根据材料一,分析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意义。(6分)(2)材料二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胜利结局”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由“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可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决心;由“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旗子”可得: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利益的主张;由“秋收起义的

12、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可得:有利于得到广大工农阶级的支持。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针”及“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可得: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意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决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利益的主张;有利于得到广大工农阶级的支持。(2)胜利结局: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原因:毛泽东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毛泽东

13、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摘编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摘编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材料三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

14、“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4分)(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5分)(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5分)(4)纵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4分)解析:第(1)问,结合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来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抗日战争特点从全民族抗战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相关战役来列举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图片中“和平鸽”

15、形象从世界和平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来回答即可。第(4)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以史为鉴、民族复兴、维护和平等角度说明答案。答案:(1)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2)所指: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淞沪会战(或忻口会战;徐州会战等);百团大战。(3)内涵:捍卫和平与正义。意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4)意义: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复兴中国;维护和平。(言之有理即可)B卷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

16、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解析:选B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有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2“中共一大是在当

17、局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会场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致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文中的“当局”是()A晚清政府 B北洋政府C南京临时政府 D国民政府解析:选B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而清王朝早于1912年2月就已灭亡,故A项错误;在1912年3月至1927年初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政府,故B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极短,仅为1912年1月至3月,故C项错误;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时间是1927年至1949年,故D项错误。3史料记载:某年5月,武汉政府连续发出通告、训令,不准工农团体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禁止工会、农会逮捕反革命和没收其财产,保护“公正绅耆”

18、和“军人田产”。这说明()A国民政府破坏国共间合作B汪伪集团傀儡的特征明显C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胜利D国民党抗战后期开始反共解析:选A根据“武汉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结合材料“不准工农团体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禁止工会、农会逮捕反革命和没收其财产”得出国民政府破坏国共间合作,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当时尚未建立汪伪政权,故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4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

19、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A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B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D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估计过于乐观解析:选A根据材料“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可以看出其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与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违背,体现了其“左”倾冒进思想,故A项正确;当时国民党正对共产党进行“围剿”,革命形势不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内容无关,而是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制定上仍然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估计是乐观

20、还是悲观,故D项错误。5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政权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同年12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类似法令()A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B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D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律至上解析:选A根据题意,惩治腐败的法令有利于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巩固,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故B项错误;法令不能扩大根据地的范围,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法律至上的原则,仅仅是为巩固政权进行的法制建设,故D项错误。619311935年,部分根据地

21、在土地革命中,实行“没收富农土地、从肉体上消灭富农”的政策。延安时期,采取了“切实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的政策。政策的转变是基于()A富农的反抗斗争加剧B根据地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解析:选C从1927年至1935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而在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取代国内的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富农甚至地主阶级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对象,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对富农政策的调整和改变,故C项正确。71937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

22、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对抗战策略的再认识 B准备停止正面战场作战C为南京失守推卸责任 D深受敌后游击战术影响解析:选A材料表明,国民政府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抗战获胜须寄希望于中国广大乡村和中国民众的抗战决心,故选A项。8根据下列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荣誉军人姓名:王强籍贯:山东临沂部队:国民革命军第3军职务:上尉 受伤日期:民国27年7月1日残疾状况:左上膊上1/3切断残疾等级:一等残A忻口会战 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民国27年7月”可知为1938年,忻口会战发生于1937年,故A项错误

23、;徐州会战发生于1938年15月,故B项错误;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到10月,与题目时间相符,故C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故D项错误。9从1939年年初起,国民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A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作战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D国民党重视军队的敌后作战解析:选DA、B、C三项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从国民党的一系列关于游击战的措施可以看出国民党重视游击战,在敌后打击日军,故D项正确。101945年10月,毛

24、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解析:选C“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仅是“自由民主的中国”思想的一部分内容,不是毛泽东表述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在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思想的表述中,没有提及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思想的表述,可以得知,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

25、,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和平、民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中国,故C项正确;在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思想的表述中,没有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进行批判,故D项错误。11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第三章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第六章长征第七章到敌人后方去第十三章第十六章决战淮海A.北伐先遣战江南 B第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 D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析:选C从传记目录可以看出是刘伯承的经历,补充的时间应该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间的经历,故A、B两项错误;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指1947年刘伯承和邓小平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故C项正确;渡江战役在淮海战役之后,故D项错误。12史

26、载:“某年10月底,陈毅、刘伯承的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分向徐州东西前进政府军由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指挥。11月6日,战斗开始南京、上海等处出现抢米风潮,秩序大乱。”该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C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交战的双方部队为陈毅、刘伯承的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故C项正确;A、B、D三项皆与题干所述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个

27、又一个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个时期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进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指明,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

28、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建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对于党制定当时的革命纲领给予了直接的帮助。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党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契机。摘编自姬轩亦国祚密码(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一大确定的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提出“最低纲领”的背景

29、,并指出其提出的意义。(6分)(2)结合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历史,简要说明党面对“危机”是怎样“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并指出其体现出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分析材料得出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是党成立伊始的中心任务;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从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共产国际的帮助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夺取大城市策略的失利,使党和革命面临生死危机,毛泽东率领秋收起

30、义部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推动全国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建立,使红色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答案:(1)任务: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背景:吸取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力量强大;共产国际给予了直接的指导。意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决策:国民革命失败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夺取大城市策略的失利,使党和革命面临生死危机,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

31、革命道路,推动了全国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红色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绝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愤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

32、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1)根据材料一,简单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6分)(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看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6分)解析:第(1)问,首先从材料一关键信息中概括认识,然后从日本侵华的史实中认识其观点的错误:掩盖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等。第(2)问,变化根据材料可知由不重视到充分重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回答依据。答案:(1)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国民奋发图强,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评价: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2)变化:由不重视到充分重视。依据: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大部分兵力,有力地支持了欧洲、太平洋等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在远东的侵略,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