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课木兰诗 导学案第一课时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背诵全诗。 2.了解诗歌内容,能复述故事,体会诗歌情节的生动和曲折。3.积累相关木兰诗相关常识和重点词句。1.课前查阅关于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的资料。木兰诗又叫_,是我国_时期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宋代_编的_,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与南朝的_被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
2、郭茂倩(10411099),字德粲,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乐府诗:乐府,本是_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_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_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2.朗读课文,并给划线字注音。机杼(_)军帖(_)可汗(_)鞍鞯(_)辔头(_) 溅溅(_) 燕山(_) 啾啾(_)戎机(_)金柝(_) 赏赐(_)阿姊(_)扶将(_)著(_)云鬓(_)帖花黄(_)活动一、导入新课,积累常识1.交流课前查阅关于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的资料。2.了解“乐府诗”相关文体知识。活动二、诵读诗歌,读出情
3、味1.自由朗读诗歌,尝试划分节奏,圈出韵脚。2.听范读,校准字音,校对节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语气强弱变化等。3.根据朗读提示再次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提示:本诗歌句式长短不一,有五言、七言还有九言,有的互相夹杂,形式自由。尤其应注意朗读节奏的把握。(3)读出韵律。提示:我国的诗歌讲求韵律,传统歌词大都押韵。押韵的诗歌诵起来顺口,唱起来流畅。用读音相近的字来做韵脚,使得诗歌音律和谐,更有韵味。(根据诗歌押韵的规律,同桌对读,每人读一种韵,轮换读,重读韵脚,感受韵律美)(4)读出情感。提示:根据诗歌各段落内容的不同,朗读不同段落时的语气强弱也应有所变化。(根据各段语
4、气的特点,反复诵读诗歌,尝试通过语气的变化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活动三、疏通诗意,复述故事1.小组合作,翻译句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句意。如果小组内无法解决,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全班交流,展示成果3.简要复述故事(1)仿照示例,概括木兰诗的故事情节: _踏上征程_立功凯旋_亲人团聚 (2)用自己的话简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提示: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
5、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力求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活动四、积累词句,夯实基础1.通假字【贴】 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2.一词多义【市】 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愿】 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帖】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同“贴”3.古今异义(1)卷卷有爷名 【爷】古:父亲 今: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只 今:转折连词 (3)出郭相扶将【郭】 古:外城 今:仅用作姓氏 (4)木兰当户织【户】 古:门 今:人家、门第 (5)雌兔眼迷离【迷离】古:眯着眼 今: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6)双兔傍地走 【走】 古:跑 今:行走 4.词类活用(1)问女何所思 【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2)愿为市鞍马【市】名词活用作动词,买。(2)策勋十二转 【策】名词作动词,登记。(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动词作名词,战马。5.特殊句式(1)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2)倒装句: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何所思”是“思所何” 的倒装。)6.出自本课的成语。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1.背诵木兰诗全诗,整理、积累重点词句。2.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